苍梧听风 发表于 2010-3-12 14:36:48

【原创】《古语八百词》

说明:
1.《古语八百词》乃笔者参考多种材料制作的个人记诵本。
2.释义不求齐全,但提其要。
3.提倡无压力学习,每天敲发2~3个词。



1.【言】
①动词。说、说话。《论语•乡党》:“食不语,寝不言。”
引申为谈问题、表达意见。《战国策•赵策》:“胜也何敢言事?”

②名词。话、言论。《论语•公冶长》:“听其言而观其行。”
引申为一句话为一言。《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一个字也叫一言。《史记•老子列传》:“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

2.【语】
①动词。说话、谈论。《论语•阳货》:“居(坐)!吾语女。”
②名词。话、言论。《论语•季氏》:“吾闻其语也,未见其人也。”

〖辨析〗在古汉语里,“言”是自动跟人说话,“语”是指回答别人的问话,或是和人谈论一件事情。两者区别较大。

苍梧听风 发表于 2010-3-17 10:52:14

3.【谓】
①对(某人)说。 《战国策•赵策》:“太后明谓左右。”
②认为、叫作、叫。 《论语•阳货》:“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③评论(某人)。 《论语•公冶长》:“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

4.【访】
①咨询。 《尚书•洪范》:“王访于萁子。”
引申为探望、拜访。 杜甫《赠魏八处士》:“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又引申为探访(古迹)。 杜甫《玉台观》:“浩劫因王造,平台访古游。”
提醒:上古时代的访只有咨询的意思。

苍梧听风 发表于 2010-3-18 14:17:06

5.【请】
请求、请。 《韩非子•内诸说上》:“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
〖提醒〗“请”后面带动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第一种是请你做某事,如《左传•隐公元年》:“则请除之。”第二种是请你允许我做某事,如《左传•隐公元年》:“臣请事之。”上古时第二种意思常见。

6.【召】
呼唤。特指上对下的呼唤。 《左传•隐公三十二年》:“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引申为招致、导致。 《荀子•劝学》:“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
〖辨析〗“召”与“招”不同。用口叫人来为“召”,用手招人来为“招”。《 荀子•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苍梧听风 发表于 2010-3-21 10:40:06

7.【报】
①断狱、判决罪人。 《韩非子•五蠹》:“报而罪之。”
②报答。受了别人的东西后还送东西,表示报答。 《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引申为报恩或报仇。 《左传•成功三年》:“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引申为天对人善恶的回报。 《荀子•宥坐》说:“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
③奉命办事,办完后回来报告。 《战国策•齐策》:“庙成,还报孟尝君曰。”
④回信、答复。 司马迁《报任安书》:“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8.【告】
①告诉。 《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②规劝。旧读入声,读?ù。这个意思一般只用于“忠告”。 《论语•颜渊》:“忠告而善道之。”

〖辨析〗
1.报~告:“报”一般用于复命,“告”用于告诉。二者差别很大。
2.告~语:在“告诉”的意义上,二者是同义词,但对上只能用“告”,不能用“语”。
3.告~诰:二者同音同义,后来分化,告上为“告”, 告下为“诰”。

苍梧听风 发表于 2010-3-22 15:01:15

9.【谏】
①用言语纠正君父、尊长的过失。 《左传•宣公二年》:“宣子骤谏。”《论语•里仁》:“事父母几(暗地里)谏。”

10.【讨】
①声讨。 《左传•宣公二年》:“亡不越竟,反不讨贼。”
②研究。这个意义只用于“讨论”里。(讨,研究;论,评论。) 《论语•宪问》:“世叔讨论之。”

苍梧听风 发表于 2010-3-24 14:54:15

11.【反】
①翻转、倾倒。 《诗经•周南•关雎》:“辗转反侧。”
引申为相反、对立。 《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又引申为反而、反倒。 《诗经•邶风•谷风》:“反以我为雠。”
②回来。 《左传•宣公二年》:“反不讨贼。”
引申为退还、归还。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公子受?反璧。”(?,同“餐”。)
又引申为反省。 《孟子•公孙丑上》:“自反而不缩。”(缩,直。)

12.【复】
①回来、回去。 《左传•僖公四年》:“昭王南征而不复。”
〖辨析〗“复”是“往”的反面,所以有“往复”;“复”与“往”是同义词(都是回来),所以有“反复”;“复”与“来”意思相近所以有“来复”。
引申为回复、报复。 《孟子•滕文公下》:“为匹夫匹妇复仇也。”
②副词。再、又。 《史记•项羽本纪》:“得复见将军于此。”

苍梧听风 发表于 2010-3-25 14:13:10

13.【舍】
①宾馆、招待所。 《庄子•说剑》:“夫子休就舍。”(请您休息,住在宾馆里。)
引申为房舍。
②住一夜。特指行军或狩猎的临时住处。 《左传•庄公三年》:“师行一宿为舍。”
③放弃、不要、不取。这种意义后来写作“?(shě)”。 《左传•隐公元年》:“食舍肉。”
引申为释放。 《孟子•梁惠王上》:“舍之,吾不忍其觳觫。”

14.【次】
①依顺序排列。 《左传•成公三年》:“次及于事。”
〖提醒〗上古的次字不用作量词。
②临时驻扎。 《左传•僖公四年》:“师进,次于陉。”

15.【如】
①往。 《左传•成公十三年》:“文公如齐,惠公如秦。”
②像。 《史记•项羽本纪》:“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
③形容词词尾。 《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严肃的样子),夭夭如也(舒服的样子)。”

苍梧听风 发表于 2010-3-29 15:29:39

16.【驰】
使劲赶马。特指驱马进击。 《左传•宣公十年》:“公将驰之。”
〖提醒〗在上古汉语里,“驰”是人的行为,到了后代,“驰”才是指马的动作。
〖辨析〗驰~驱“驱”是赶马。《战国策•齐策》:“长驱到齐。”段玉裁说:“驰亦驱也。较大而疾耳。” “驰驱”连文发展为双音词。《诗经•大雅•板》:“无敢驰驱”,意思是放纵。又作“驱驰”。诸葛亮《出师表》:“遂许先帝以驱驰。”比喻为人奔走效力。

17.【骤】
①马跑。 《诗经•小雅•四牡》:“驾彼四骆,载骤??。”(??,读qīnqīn,马快跑的样子。)
引申为快速。 《老子》第二十三章:“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大风刮不到一早晨就会过去,骤雨下不到一天就会停止。)
②屡次。 《左传•宣公二年》:“宣子骤谏。”

苍梧听风 发表于 2010-4-7 14:01:34

17.【骤】
①马跑。 《诗经•小雅•四牡》:“驾彼四骆,载骤??。”(??,读qīnqīn,马快跑的样子。)
引申为快速。 《老子》第二十三章:“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大风刮不到一早晨就会过去,骤雨下不到一天就会停止。)
②屡次。 《左传•宣公二年》:“宣子骤谏。”

18.【侵】
进攻,特指没有钟鼓的进攻。 《左传•僖公四年》:“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引申为冒犯。 《国语•楚语》:“便复旧常,无相侵渎。”
引申为侵夺、欺凌。 《孟子•梁惠王下》:“昔者大王居?,狄人侵之。”

19.【袭】
①乘人不备而进攻。 《左传•隐公元年》:“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②重叠。 《楚辞•怀沙》:“重仁袭义兮,谨厚以为丰。”
引申为继承。
③量词。衣一套叫一袭。 《汉书•昭帝纪》:“赐衣被一袭。”
〖辨析〗侵~袭~伐
《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伐”是正式的战争,所以有钟鼓,而且进攻的国家总要找一些理由,如“包茅不入”、“无礼”、“贰”等。而“侵”就不需要任何理由,只是不宣而战。侵、伐是不同的,所以《左传•僖公四年》说“侵蔡,遂伐楚”。 “袭”比“侵”更富有秘密性质,只是偷偷地进攻,所以《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说“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苍梧听风 发表于 2010-4-7 14:16:58

20.【奔】
跑。 《庄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绝尘。”
特指战败逃跑。 《论语•雍也》:“奔而殿。”(殿,在后。)
特指政治避难。 《左传•隐公元年》:“大叔出奔共。”
特指男女相悦,不依照礼教的规定而自相结合。 《诗经•王凤•大车》:“岂不尔思,畏子不奔。”

21.【亡】
1.逃跑。 《左传•宣公二年》:“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特指出奔,逃到外国。 《左传•宣公二年》:“子为正卿,亡不越竟。”
引申为失掉(让它跑掉)。 《战国策•楚策》:“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2.死。与“存”相对。 《论语•雍也》:“亡之,命也夫!”
引申为灭亡。 《左传•僖公三十年》:“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3.同“无”。 《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古语八百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