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112|回复: 0

[公告] 五台山征联遭热议 李轩才等联友力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16 15: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轩才:翼彩五台山征联活动, 是一项大型工程, 在全国联界必然引起极大反响, 作为主办地忻州人, 最好的行动就是尽最大努力多撰写作品给予支持!网友, 联友的建议, 感言非常好!但对国粹论坛在征集过程中迫不及待发表评论, 很不赞同!本来绝大多数楹联作者不是佛教信徒, 没有多少人认真读过佛教书籍, 肯定形容词语错误存在, 甚至笑话连篇, 不足为奇!在天目山禅源寺征联开始时, 作为从事业余坚持创作楹联二十余年的笔者, 无法动笔, 幸好五峰山禅院主持赠送我两本书, 通读之后大胆试笔, 竟然入选投槁量一半, 达到37副, 参赛就是学习和创作的过程, 应多鼓励, 少评论, 某位联友虽然没有指名, 却指联而评, 难道您的佛教文化水平就很高了吗?佛是自然中的人, 佛教是信仰, 文化是人类研究人与自然及社会的结晶, 似乎神化了的感悟, 不读懂原联的韵味就忙于评论, 实在不敢苟同!愿主办方, 联作者不受干扰, 大胆进行吧!相信会有精品问世!

张春耘:自2004年7月朝圣五台,数月写得《求得慧心五台归》一文,不觉也已6年过去。甚感因缘,今天,在9月8日“翼彩五台山”大型文化活动新闻发布会暨启动仪式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后的第二天下午在网上就看到本则新闻,顿觉法喜充满,当细细拾起五台之心中深刻印象,为之深思竭虑,融汇文采禅学,恭敬呈上数联,为佛山增光,为文殊加香!

涂振刚:昨日收到了贵单位楹联入围的短信通知,深感贵主办单位对此次活动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这次征联活动,可以说是任务繁重,工作量巨大,而在这万忙之中,能给楹联作者回信,实在是“春风行动”,吹暖了作者的心,在此再次表示感谢。作为一名楹联爱好者,在此,也想对撰联者提点建议,望大家海涵。
1、楹联一定要原创,不要剽窃或过度模仿。这次征联本是件严肃的事,要以“德”为先,如果你剽窃他人作品,无非就是想一举成名,然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旦揭发出来,你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弄个名败地身裂,有辱祖先。其实,个人名利算什么?名是一阵风,吹来吹去无影踪,争名夺利何处用?到了西去一场空。借鉴和模仿他人作品无可厚非,但要把握住“度”,有自己的新意、新高度,如果过度模仿了,恐怕就会引起一些人的争议,惹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2、要求精,不要求多。楹联本来就是个精短的艺术品,在十几个或几十个字中(长联除外)要表示出一个或几个意思、阐明一个或几个哲理(佛理),实属不易,因而,在撰联中,要使自己的作品成为精品、佳品、甚至于流芳百世的佳作,就要有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态度、贾岛“推敲”的精神。审视一下这次入围的作品,不乏大作,但还是有些作品经不起推敲,有些作品在立意上、境界上还可“更上一层楼”。因此,建议撰联者,重新审查一下自己的作品,一要看楹联有没有歧义(这是楹联的大忌),如有,就赶快修改,不然会适得其反。二要看自己的楹联是否有提升的空间,如果有更高的境界、更好的境意,那将是锦上添花、高屋建瓴。三要想想联中的字眼是否可以更好,是不是到了“一字入楹联,九牛拔不出”的地步,“春风又‘绿’江南岸”与“春风又‘到’江南岸”仅一字之差,两者意思相近,境意却相差甚远,就是一个“绿”字活了这句诗。(本人才学疏浅,远远没有达到这种炉火纯青的地步,不过本人在笨鸟先飞,试图有所突破。)
以上几点,仅供大家参考,不足或荒谬之处,望名家高手斧正。

油菜花”:偶读一联“五爷原在此台戏,万佛全凭那炉香。”,顿觉佛、人之间是多么的相通、默契。可能作者没有想或早已想通,不管五台山或任何一个山,一个寺庙,都是如此。其联蕴含之意不同凡响。一是上联之通顺,正常。谁还不是一台戏,况五爷呼?且联入直接对戏,因为这是戏台,不然不好说台戏。二是下联归题、巧妙。上联嵌头“五爷"(五爷庙),下联嵌头“万佛”(万佛阁),而且上下联以戏台出发,直至一炉香。谁是佛,佛为谁,也就是那一炉香而已。看来作者之意在于实实在在的人,在于实实在在的戏,在于谁问"人"与"戏"。偌大五台山,多少寺庙,多少联语,那句最真,那句最傻呢?我看要用心灵去体会,琢磨。作者在此联中把平仄对仗做到了完美,把意境交与每一个信徒,除了对联,作者自己几乎不存在。这是一种超脱和慈航,更是一种博怀和信仰。当然,作者的"戏”从名词到动词,香从名词到形容词(意动),这些,都与人、自己、本身的素养有关。唱戏,从上台到下台仅几分钟而已,人从上台到下台也没几日,这些,却在戏中烘托出无限气氛,也许,这正是作者的一片慈意。也不悉此处对联如何评价,窃以为,对联也好,诗词也罢,让人的心灵净化,让人的善良凸显,足矣。不对之处请批评。

赵勇贤:我是一个真正的五台人,家乡的五台山能进入世遗令人激动,组织者“以保护文物为前提,弘扬传统文化为主旨”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每个寺庙有每个寺庙的建筑特点,历史特点,发展特点,本人觉得一味得把所有这些寺庙原有的牌匾,楹联拿掉,全布一次性得换上全新的,是否考虑欠妥,是否会有点画蛇添足,比如菩萨顶的大雄宝殿及文殊殿的楹联是我们五台老乡王留鳌八十年代写得,就比那些现在的所谓的书法家写得好,寺庙跟其它场所不一样,牌匾,楹联多以楷书及行楷书写,如果换成现在那些所谓的书法家龙飞凤舞反而觉得欠妥,五台山的佛教文化应该有个传承,本人觉得如果能根据一些五台山的历史文献把明清时期的一些牌匾楹联恢复会更好,更能体现五台山的本来面貌。本人有清未民国初年李湘之写得《五台山游记》一本,书中对一些寺庙的牌匾楹联有记载。如果组织者觉得需要,本人可以提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5-11 17:52 , Processed in 0.09224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