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816|回复: 7

关于陆游诗的评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6 13: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陆游诗的评价

作者:胡明

  南宋诗坛有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四大家之称。列入其中的杨万里主张撤下自己换上萧德藻,称尤萧范陆。当时一般称“中兴四大家”,相对在时间上偏重在南宋前期,四大家中陆游排在最末。到了南宋末的方回作回顾总结时这位置次序已起了变化,他说:“自乾、淳以来,诚斋、放翁、石湖、遂初、千岩五君子足以蹑江西、追盛唐”(《晓山乌衣圻南集序》,《桐江集》卷一)。??这四五个人当中杨万里、陆游已置于最前了,时间仍匡定在“中兴”前期(乾道、淳熙均是孝宗年号)。“杨陆”的称呼大约一直豆延到清中叶的乾隆时代,由于乾隆帝本人对陆游“感激悲愤,忠君爱国”的赏爱赞誉,同时的赵翼、翁方纲等人又摇旗为羽翼,抬举陆游的同时贬低杨万里。于是陆游的名位超过了杨万里成了南宋四大家之首。  

在乾隆帝厚奖陆游之前,清代前期著名诗歌理论批评家对陆游诗的评价一般都不高,如叶燮说:“陆游集佳处固多,而率意无味者更倍”(《原诗》)。朱彝尊说:“陆务观《剑南集》句法稠叠,读之终卷,令人生憎”(《书剑南集后》)。又说:“陆务观吾见其太缛”(《橡村诗序》)。贺裳则说他:“大抵才具无多,意境不远,唯善写眼前景物而音节琅然可听”(《载酒园诗话》)。??才具、诗品、句法都触及到了。即便在陆游诗名急遽上升的乾隆年代,洪亮吉、沈德潜等人也对陆游之粗制滥造、贪多务得提出过尖锐的批评,他们认为陆游“六十年间万首诗”的创作速度“贻误后人不少”。沈德潜肯定了陆游的七律:“放翁七言律,队仗工整,使事熨贴,当时无与比埒”,不过也不客气地指出:“八句中上下时不承接”,故尔“神完气厚之作十不得其二三”(《说诗?语》)。即是说一等品率不到百分之二三十。按,清人十分注意陆游七律的功力,宋人除了刘克庄击节叹赏陆游的“好对偶”之外,几乎没有什么人认真注意到这一点。与沈德潜前后同时的陈?与舒位对陆游的七律更有明确的褒美之词,陈?《剑南诗选题词》:“放翁一生精力尽于七律,故全集所载,最多最佳。”舒位对陆游七律评价最高,他在《瓶水斋诗话》中称赞陆游“专工此体而集其成,”誉为七律发展史上第三个里程碑(一、杜甫,二、李商隐)。这个论断影响很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6 13: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游虽不能说“一生精力尽于七律”,他的七律数量确实很大,内容题材很宽,风格也不统一。其名作如《书愤》、《夜泊水村》等是饱满爱国热忱,志在恢复的;《临安春雨初霁》、《病起》等则是抒发个人身世感慨的;《游山西村》、《村居初夏》等则又是描叙田园闲适生活的。风格题材迥然不同,但同是陆游七律的上品,几百年来脍炙人口。不过这类神完气厚之作在整部《剑南诗稿》中确乎不多。他的七律有心学老杜,但偏于清新刻露,圆熟巧密,在精炼流丽和沉雄腾踔两个方面均逊一筹。一般说来陆游的律诗(主要是七律)是佳句多而佳篇少。清人潘德舆说他“七律之佳在句佳”,赵翼《瓯北诗话》、张培仁《妙香室丛话》、陈衍《石遗室诗话》、《剑南摘句图》等都摘录大量陆游的律句,以为揣摩把玩。其中有些确是精金美玉,令人赏爱。如沉雄警拔,国事悲愤的:
  十月风霜欺客枕,五更鼓角满江天。(《幽居感怀》)
  惊回万里关河梦,滴碎孤臣犬马心。(《夜雨》)
  江声不尽英雄泪,天意无私草木秋。(《黄州》)
意气蕴结,胸怀感伤的: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病起》)
  三万里天供醉眼,二千年事入悲歌。(《览镜》)
  老去形容虽变改,醉来意气尚轩昂。(《自嘲》)
风气清颐,萧散自适的:
  山口正含初出月,渡头未散欲归云。(《舟中》)
  舟行十里画屏上,身在四山红雨中。(《出游》)
  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书室明暖》)
这里的佳联固如川中之含珠、石中之蕴玉,但放翁显然太用心于这些“珠”与“玉”了,刻意安排之迹十分触目。钱钟书在《谈艺录》中批评道:“其(指陆游)制题之宽泛因袭,千篇一律,正以非如此不能随处安插佳联耳。”他认为陆游往往是为了嵌塞中间两副好对子才敷衍全篇八句的,故尔他的七律“绝无章法,只堪摘句”。确实切中放翁律诗的弊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6 13: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因为放翁一味“安插佳联”而不顾题目的因袭、诗意的重迭,有些雷同的对子实在使人有诗匠弄巧的感觉,使人不敢相信这些诗中有放翁的真感情在,此地不厌烦琐举一组诗例:
  身似在家狂道士,心如退院病禅师。
  身如巢燕临归日,心似堂僧欲动时。
  身如病鹤常停料,心似山僧已弃家。
  心如泽国春归燕,身似云堂旦过僧。
  心似游僧思远道,身如败将陷重围。
句式平板、枯乏、丑恶,比拟不尽的“和尚”,其他如“心如病木”、“身如病木”、“心如老骥”、“心如老马”、“心似枯葵”、“身如病栎”之类的熟套多不胜数,连最钦仰陆游,坚称:“放翁诗万首,遣词用事少有重复者”的赵翼也不得不承认陆诗有“或见于此又见于彼者”的现象。袁枚批评陆游“重复多繁词”(《人老莫作诗》)是很中切的。又如陆游《自贻》有句:“病中看《周易》,醉后读《离骚》,”这《周易》、《离骚》对反复在《闭门》、《读书》、《遣怀》、《杂赋》、《书怀子通》、《小疾谢客》等诗中出现,真有点浅乏而淫滥的味道。就是《书室明暖》“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那个名对也有意境句式十分相似的:“活眼砚凹宜墨色,长毫瓯小聚茶香”(《闲中》)。??难怪钱钟书先生要说他“几乎自作应声之虫”了。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这一类“老清客”式的做诗技巧和字面好看的对子往往受到严肃的批评家的严正批评,贺裳所谓“才具无多,意境不远”,正可说是击中要害。《红楼梦》四十八回写香菱学诗,自道:“我只爱陆放翁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得真切有趣。”吃了林黛玉一顿批评。林黛玉的观点是:“断不可看这样的诗。你们因为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这番话完全可以看作是曹雪芹本人的诗歌批评,与贺裳颇有相同的眼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6 13: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而言放翁近体中绝句似乎要好一点,佳品也多一些。无论是抒发爱国热忱和激情报仇雪耻,志在恢复为题意的,还是田园闲适,身世感怀,咀嚼生活滋味,熨贴景物情状为主旨的。前者如《看镜》、《太息》、《和高子长参议道中两绝》、《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湖村月夕》、《示儿》等。这一类题旨的绝句有时有议论化的倾向(如《看镜》、《太息》、《冬夜读书有感》),但往往因为诗人热情澎湃,正气洋溢,诗中的议论并不怎么损害诗的形象美感,事实上这类诗很大一个多数都是形象思维的上品,思想内容与艺术技巧可说是完美结合。如:
  梁州四月晚莺啼,共忆扁舟罨画溪。
  莫作世间儿女态,明年万里驻安西。
  ??《和高子长参议道中两绝》之一
  金尊翠杓犹能醉,狐帽貂裘不怕寒。
  安得骅骝三万匹,月中鼓吹渡桑乾。
  ??《湖村月夕》
又如著名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至于“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等名句则更是大气磅礴,有一种掀撼人心的美学意义上的崇高风格。
  田园闲适,身世感怀,“咀嚼”“熨贴”一类的绝句则佳品尤伙,此不赘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6 13: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游的古体诗称赞的人不少,有的还认为陆游的古体胜于近体(尤其是七古)。因为这种形式似乎更适合陆游抒发他那种豪迈壮逸,惊奇踔厉思想情感的需要。我们先来看他的《金错刀行》: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策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书志》一诗里他的肝心幻化为一团金铁,铸成一柄利剑,咒誓内除奸佞,外清妖孽:“肝心独不化,凝结变金铁。铸为上方剑,衅以佞臣血。匣藏武库中,出参髦头列。三尺灿星辰,万里静妖孽,君看此神奇,丑虏何足灭。”??这首诗可谓是我们常说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结合的美学模式,诗中陆游愤慨杀敌的爱国情志迸发得淋漓尽致,可以说是陆游典型风格的古体名篇。此外,《秋声》、《晓叹》、《醉歌》、《大将出师歌》、《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诸城觉而有作》等都是同样题旨的佳制,气志横绝,奋扬嚣张,思想感情一泻无余,极富于激励掀动的感染力量。也许因为如此,有人批评道:“放翁兴会飙举,词气踔厉,使人读之,发扬矜奋,起痿兴痹矣。然苍黯蕴蓄之风盖微”(姚范《援鹑堂笔记》)。??这种说法恐怕有苛求之嫌,在这里前后两者实难相容或者说实难并存,既要达到兴会飙举、词气踔厉,使人激励矜奋、起痿兴痹的美学效果,又如何能要求在表现形式上蕴蓄有致、寄兴幽远呢?放翁七古佳品还有《游锦屏山谒少陵祠堂》,此诗类同贾谊哭屈原祠的口吻和声调,惺惺相惜,千古相知之意充溢词表;《风雨中望峡口诸山奇甚戏作短歌》隐隐以奇材自喻,自然对象化、人格化,极富精神意识;《客谈荆渚武昌慨然有作》感慨出处,写尽怀抱,遐思风发,气态轩昂,令人胸志清爽,洗脱凡念。陆游古体还有不少白描风日,轻抒怀抱的作品,写得意思氤蕴,耐人咀嚼。  

这里似乎还需要提出的是放翁的不少诗歌议论化倾向严重,如“人生读书本余事,唯要闭门修孝悌”(《感事示儿孙》);“从来倚个心平稳,遇险方知得力多”(《戏题》);“古人不轻出,出则尧舜其君民。古人不轻隐,隐则坐使风俗淳”(《寄题求志堂》),等等。平心说,这些议论很有点平庸浅薄。也有持论怪僻、一反常态的,如《冬夜读书》:“一指头禅用不穷,一刀匕药去腾空。汗牛充栋成何事,堪笑迂儒错用功。”再看他的《胡无人》:“群阴伏,太阳升,胡无人,宋中兴。”纯粹是口号标语,正所谓“可作中兴露布读者”。随同议论化出现的便是散文化倾向,前面提及的那首《寄题求志堂》便如同一篇说理的散文。《神君歌》五七言长歌中竟一口气连用了十二句四言,严重阻遏了诗的流荡走动,诗味与美感大大打了折扣。


全文完,并以下说明___

胡明先生这一篇写的很犀利,分析得到,引典恰中.
我首读是在<文史知识>刊物
转于国学论坛 <诗词理论>____ 胡明: 关于陆游诗的评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6 18: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如果拿这篇论文去参加考试,如果有二十分,估计就要扣10分,原因在于写此文的人在无意中已经加入了自己的主观意思,这个是论文之大忌,其实像此类文章,特别是对古人的一些文章评论,应该中肯、客观,最好是引用古人对古人的论点,参合一些优劣对比,这样才会让读者找不到作者的文章之弊!!!


妄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6 18:57:1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给的分很对_给了50%的分
你说的也对__
引5楼1:最好是引用古人对古人的论点
___这里没有一个古人,不说有清诸家,刘克庄怕是现代的吧.
如此,依你意思,此文若找到一个古人的论点,肯定是100%的分了
引5楼2:参合一些优劣对比
___3楼和4楼到'耐人咀嚼'句止,作者都是反着说,是明着夸,暗着贬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6 21: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很难的。推一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1-26 06:33 , Processed in 0.11595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