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435|回复: 11

重返北大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30 14: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创]重返北大荒原创]重返北大荒

《一》回顾当年
        79年2月16日离别北大荒,结束了九年漫长的知青生活时,我就暗暗地下过决心,有朝一日,我觉得自己活得还算象样时,一定要重返一次北大荒的,
在三十一年前,当时的日记中我是这样写得:
在这九年间,我没机会读书学习,没有良缘寻伴结伙,更没有能力在自己的生命史上谱添光辉一页,只是在艰苦的岁月里磨练,磨练。磨去了我的幼稚;磨走了我的天真,磨平了我的激情。磨光了我单纯,炼就了我的毅力,炼来了我的胆量,炼出了我的眼光,炼成了我的耐力。。。。。如有出息,我再拿这成绩,前来探望你。
就这样回城后,开始从头越。直到退休后,还有学校续聘我再当生活老师,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好评及欢迎时,自以为,虽在社会中不起眼,但做人我是对得起这一撇一捺了。
就联络了温州,北京,哈尔滨的知青朋友们,一起商量重返一次北大荒,去看看当年与我们一起创建新建点??白手起家的老战友。去谢谢当年关心帮忙过我们的老乡们。再望望在那里的学校里教过的学生们,再踏进我们留下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的那片热土。
       经过几个月的酝酿计划,就在趁我放暑期的日子,定在06年的7月11日,我和老公,老朋友小孙,温州的华青。一起从上海出发,先到哈尔滨,由在那儿的芳接待,再一起到农场,与北京的三位朋友一起汇合。


       就在我托旅行社工作的学生家长,帮着买好北上的车票正要出发。前一天早上,接到还留在那儿安家的同学老公,让儿子给我们电话,说那边农场在修路。要去到明年好了。一听消息,马上联系北京朋友,她们说下此决心不易。即买好票就按计划去了。

      本来我们这代人,就是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的。一个字,走!就这样就成行了。

      坐在北上的火车,不由把当年的日日夜夜又勾起。

        70年5月16日。我们也是坐着火车离开上海的,那天。为了感谢教育我的班主任毛老师,我从离开家门开始编织一只塑料丝带的桔子。坐着大客一路不停的加工,直到火车站后完成,亲手送给毛老师时,她一楞。没想到我真没把她忘记,就送了我一段话: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务。还和我共勉之呢,最后题写了她的大名。

       我感动着,终于老师与我平等对待了。拿着火车票上车时,检票的阿姨不让上,叫我不要拿这闹着玩,当听说是我自己的票,我就是坐着去北大荒时,她尽抹眼泪了。还说:这么小,父母怎么会舍得送出那么远的地方啊!

     在中午十二点正,火车起动了。顿时,车上车下哭成一片,有同学哭喊得喉咙哑了,我挥动红宝书,对爸妈亲朋好友说:放心吧,二年后我就回来看你们。《那时兵团有二年一次的探亲假》就这样做了九年的北大荒人。

      离别时我没掉一滴泪,当时心想:我使干革命去的,又不是送死,有什么好哭的。因为那时。我是学着电影《生命的`火花》的主人公,刘海燕那样,去建设边疆,保卫祖国的。真的好热血青年。

      可是越往北走越荒凉。走得是春光明媚的江南,到了那连间象样的房屋都没有,还是冰雪未消融呢。坐了四天三夜的硬座车,到那儿已是夜幕朦胧了。同学们一见,都叫起来了:我们不下了,怎么把我们骗到这种鬼地方来了,我倒意气风发地第一个跳下车,心想?:就是建设来嘛!当夜就睡在破帐篷里。由先到的知青战友们热情的接待我们。
第一顿饭是玉米粥加炸玉米菜丸子,同学们吵嚷着:不要吃肉圆,不要吃蛋烧饭,只想喝点白米粥!哪知想得太好。

       那时连队连白面馒头都没有,不饿着就算好的呢。第二天早上又端来玉米面发糕。她们有嚷着:不想吃蛋糕,只有这个了,路上发得饼干,鸡蛋,萍果都从火车窗子扔给沿路拾宝贝的,家里带得食品也吃得差不多了。只好拿起,《蛋糕》咬起来,一口咬下去,还没咽就连忙吐,这是什么东西啊!这么难吃?但饿是抗不住的也只好吃了。

      整休一天后,就开工了。清早,水池还结着薄冰呢,有位老职工来在池子里和稀泥,我们的工作,就是在这个长方形的土池子边,人站在边上半腰身的小地洞里,为防受寒,洞里垫些干草,就用手拿一把干草,浸入池子的泥浆里,拧动。使草沾满泥浆。再拿出放一边,又冷又脏。谁也不愿干,不干没饭吃,只好硬着头皮做。这叫《拧拉和辫》为盖泥土房用的。否则就走不出帐篷。

     建点嘛。一切都从头做起。从开荒种地,到挖地基填沙子,制砖。烧窑,出窑,盖房,上梁,钉灰条,抹大墙。上放挂瓦。勾砖缝,刷石灰,自己盖起房,自己种的粮,就是自己不能由着性子。随便说话。随便走动。

      一天清早。一位同学睡醒后说:我今天做梦了,梦见这里不是军垦农场,是劳改农场,我就叫着:妈妈来救我,要逃走。就这样醒了。

     还有个北京青年,奶奶病了要请假,不准,自己偷着跑回家了,这叫逃兵,怕苦怕累,也不该!

      这些触犯天条的事,连队党支部,为帮助教育广大知青们,把这二位同学来个杀鸡杀鸡敬猴。进行大会批斗,小会声讨,我们这些城市来的孩子们,就只有老老实实做好兵团战士了。安心在北大荒屯垦戍边了。离家这么远,来回一封信都要半个月呢,就这样连队的各地知青们。都大家照应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嘛。



      去兵团后,我收到妈妈的第一封回信,字迹模糊,滴滴泪痕明显。原来是妈妈流着泪在回信呢!现实生活把我唤醒了。我看着妈妈用泪水浸透的信,也热泪情不自禁往下流。这是我离家后第一次流泪,但眼泪是帮不了什么忙的,只有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真正的勇士敢于面对惨淡的现实。我即来之,则安之。咬咬牙。一天天挺过去,白天努力工作,尽力而为。晚上点着油灯在蚊帐里读书,写日记。使自己无亏于知青这个称号。

      这样总有股精神撑着,使我直到离开北大荒,这九年我没叫过一声苦!怕过一次累!虽然上学,入党,提干还是都论不上我,是我人长得瘦小,干活比不过别人,又没个好爹妈,出身不够格,充其量只能做个积极分子。我还是不屈不挠地做好自己,幸亏最后几年放开可以用文化来考老师了。我坐了趟末班车,考到团部学校当老师了。
火车轰隆轰隆地朝北开着。车厢里的旅客还在美梦中呢,我怎么也睡不着了,就静静地坐住窗前,凝视着窗外往后飞驰的风景,思絮在淡淡的晨雾中舒展着。心灵如乘着时光隧道,在过去,现在,穿梭中回忆着十几岁,二十来岁的往事,沉浸在那时候集体生活的悲,欢,喜,乐中。
马上要到哈尔滨了,在与芳联系中,知道她在家准备了酒菜,还请了当年一起的战友们为我们接风。

     同行的温州知青华青,她曾在黑龙江双城农校读过书,也联系好当年的同学,那边正看着点,在车站迎接呢!几十年没见的老战友。分开时都是风华正茂的岁数。如今都早生华发了。不知还认得出吗?

      越近东北,人越坐不住,同行的老公是无法理解我们的心情,还以为我要见初恋的情人呢?其实,我还真没有!只是这种在同一炕头上滚大的,刨垄沟的战友感情就是不一般。

     车慢悠悠地停歇在哈尔滨火车站,只见当年绰号叫《小孩》铁铃来接我们了。不用问,一眼就看出了,虽然满天白发,我们还叫着:小孩,小孩的迎上去了。他也马上认出我们了。双手抢过我们的行李。大步流星地带着我们一行四人出站。

      刚出车站,华青的老同学和老班长就在出站口等着,那留在北方的女同学,一见华青就快步上前,二人紧紧地拥抱起来,大家个个都热泪盈眶。

    为了不耽误与北京的朋友汇合,老公先和铁铃一起把到农场的火车票买好,正当学生放暑假,晚了没有硬卧车票了。我们在车站前等着,马上就和华青的老班长,老同学很熟了`。同是当年的兵团战士,都会一见如故的。在那时代,我们都有共同的命运,共同的名字《下乡知青》走到五湖四海,只要一提我是知青,就有那里的知青,会出面热诚接待。

就用当时的语录: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返城后的几十年,我们又聚合到一起了,心里真是热乎乎的,好象一下子年轻了,回到当年那时候了,总有说不完的话。

    一会儿,买票得回来了。只有14号的票了,在哈尔滨呆二天。华青被同学带走了,说好上车前的中午再见。


     华青大姐被老同学接走后,我们随着铁铃一起打的去芳的家里。真是久别重逢感激的很,当到芳家楼下,就听到上面有人兴奋的叫道:来了。来了。

      抬头一看,啊,是老杜!宝玲人老实憨厚。十几岁我们就叫她为《老杜》。现在不改口,还正合适呢!

      芳,高兴地把我们迎进家里。热情洋溢请这请那的,还嘴巴不停地回答着我们对其他老战友的种种询问。

      咳!原是北方重工业城市的哈尔滨,国企不景气。朋友们也受到冲击,有的生病走了,有的下岗待业,有的婚姻不幸,还有的不想与大家联络了。大概也有难言之苦吧?

      但是,我们来到,可是过节日了。少年时代的战友们欢聚一堂。述说着种种原来不会表白的往事。比自家的兄弟姐妹还亲热,使一旁在云南兵团下乡过的老公,也被北方人特有的热忱豪爽感染了。很快和大家融洽了。

      经济不景气也不影响,情感的交流,反正大家都是苦难中结成的友谊。看到芳,我就忍不住地说起:同在武装班时,逢下雨,二人头并头唱说,全本样板戏的乐趣。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呀!

       在战友的陪同下,我们游览了松花江畔。走在延江大堤上,看着北去的列车,不由想快去农场看看吧!
      在哈尔滨,我们游览了索非亚大教堂,中央大街,兆麟公园,还在雨雾蒙蒙中登上了太阳岛。南方是炎热的酷暑。在北国可是凉风习习。真爽!更爽的是与多年不见的老战友畅叙心怀。这时,过去的所有酸,甜,苦,辣。都成了美好的回忆。大家还高兴地说:多亏了北大荒使我们走到一起来了。

    次日,我们在华青大姐的盛情邀请下,与他们当年农校老同学一起共进午餐。虽然,我们没经过上学同校的学习。但在北大荒的共同经历,把我们有连在一起了。东道主是他们的老班长,他不但热诚豪爽,更是诙谐幽默。在阵阵欢笑中,大家愉快地边聊边吃。笑声中举杯共祝这次团聚!祝友谊永存!

      经济的困境,可惜哈尔滨的朋友们不能与我们同行。在依依不舍中,我们又向北挺进。还说好回来时,我们和北京的朋友们,再到哈尔滨市团聚。
坐了一夜火车,到了宝泉林农场管理处。急忙去买去江滨农场的大客票,说到九点发车,可是时候到了,久久不见车影。

      一打听,原来因修路,路管与车队闹矛盾,一天不发车,真急人。正好也有些江滨农场的当地人也坐这车,我们就跟随他们坐上了别的农场的车,先到附近再说。路是比当年的好走多了,二个小时后,到了金川农场与江滨的交道口,我们下车了。

     在前不着村,后不巴店的路口。等了二个小时,就是不见人影,更别说车呢,我忙拿出手机。与当年的老朋友再联系,以前知道他自己有车。谁知他手机又换号了。还好老李是江滨的知名人物,同行的老乡有他的号,联系上后才知道,他原有的车一出手了。这时,我老公急中生智。问了老乡还有其他办法吗?在那热心的老乡帮忙下,与熟人联系。为我们找来一辆车,把我们送去场部朋友那儿。

      前几天,那儿刚下过雨,原本的大路在修建。只好走田间道,车在泥泞的路上颠波着,我刚说笑道:我们知青生活,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话音没落,车在泥坑里捂住了,开不动了。只好大家下来推。溅了一身泥。反正我们当年就是在这里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的,这次来再体验生活了。

      总算平安的到了农场。当地的朋友们已在路口迎着了。几十年没见了,还是一眼都能认出。当他们听说北京来的三位还在路上,今天没车回江滨。连忙找了朋友出车去接。当了晚上,我们一行八人。有二位是随行家属,宝?的妹妹和我老公。来自温州,上海,北京的当年老知青又回到北大荒的江滨农场了。
当晚,我们在一家饭店里围桌。就照着东北人的说法。感情深,一口闷。六十五度的《北大荒》烧酒,眉头也不皱地干了。也不顾自己是没胆的人了。《做了胆囊切除术》不能喝酒的。

      酒后趁着兴头,我当席高昂地为大家献上了《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今日痛饮庆功酒》,虽然五音不全。也足以表达此行已成,我心里的痛快!

    北京来的建国说了:我们这次回来,不是有钱了,而是有闲了。能到我们洒下青春热血的地方来看看大家,了结心中的对北大荒放不开的那份情!接待我们的兄弟们也热泪盈眶的,只有二个字:高兴!!!

    回到江滨宾馆。大家都兴致十足地有着说不完的话。留在北疆的老同学,为盼我们的到来几天都没睡好,还为我和老公专门腾出房间,让我到她家去住!但我很不愿意,还想与大家在一起,还差点儿为次事与老公吵起来。最后还是依依不舍地去她家住了一夜,但天不亮又悄悄的到宾馆去。与大家汇合了。

   次日,在场部的李富春,张友明,杨洪升三位兄弟开着二辆车。放下一切全程专门陪同我们回连队看大家。

《二》无意插柳柳成行

     由于农场大路在修,又刚下过几场大雨,回连队都在坑坑洼洼的田间路中颠波。幸亏开车的老战友水平高,又陡又高的斜坡,呲地,一下就上去了。坐得比城里游览场的卡丁车还惊险刺激!

   到连队后,虽然集体宿舍和食堂都拆得差不多,但许多原来我们亲手盖的房还住着人。当年共青团活动起早栽的树都长成材了。真是感慨不己。场部已经改造为小镇似的。基层单位还是老样子。只是当年的老职工变老态了。其实我们自己是中老年了。

乡亲们听说我们来了从各家各户出了。热情地手拉着手,仔仔细细辨认是谁回来了。我当年又瘦又小,现在中年发福了。谁也认不出我了。可人群中有个老太太却一眼认出我来了,还轻声地说:这不是雪芬吗?我倒记不出是谁?后来有人告诉我,她是老季家的。我马上想起她大女儿季中军来,忙上前打听:原来她二个女儿都在场部小学当教师呢。

当年的炊事班长老丛见我们回来了。急忙骑车赶十几里路,去场部买菜。连队为里接待我们到来,给我们接风摆席。害得我们都没与他见上一面。

乡亲们拉着我们手。不住地问长问短。还说:当年让我们在此受苦了。现在看我们都生活的还好,真高兴!是要回来看看,这里就是我们第二个故乡。

当年的团支部委员庄三哥,女青年排长侯淑琴听说我们到了,安排好家事,陪同住江滨宾馆,和我们各处去访问。

在招待席上,庄三哥还激昂地朗读了他听说我们到后。连夜书写的七律:《回忆》

六九七零党号召,屯垦戍边到龙江。兵团战士志气大,决心把家来安下。

国家号政策召回城,一晃三十灾有余,今日见面相互看,已是白发老苍苍。

风华正茂已消失,昔日青春献边疆,今日重返二故乡,亲朋好友聚一堂。

谈笑风生叙往事,举杯同饮相逢酒。祖国安宁人心稳,心情舒畅乐开怀时间有限说到此。但愿来日再相逢。

赠给六九,七零北京,上海,温州下乡知青返江滨农场十六队故乡。

以后几天,在农场里我们连队里的当地青年,闻讯从江滨各处赶来。天天晚上我们的房间都是笑语不断,闹到半夜,还有说不完的话。特别是建国,华青当年的学生,现在都是四五十岁的人了。还赶着:老师,老师。不停地叫,

老臧,老季家的几个姑娘更是看见我特别亲,原来当年我考老师时对她们作了鼓励,很有影响。使她们在知青走后,学校开不出学时,鼓足勇气出来,赶考教师。最后纷纷走进了学校,医院。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行呀。我们当年在边疆散播的文明种子。正在北疆开花结果了。实在是收获不小。大快人心呀!!



《三》和平真好

每年七月十八日,是箩北名山的一个大集,据说是为了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而定的日子。当地的朋友们就请我们一起去观光。

当我们坐车来到黑龙江畔的名山时,那里人来车往,好热!人们都拖家带口地从四方赶来。江岸边也排有一条长长的对伍。原来是为等着坐游览船翱游黑龙江面的。

杨鸿升在游船那边有熟人,我们就不用排队登上了游艇。坐在船舱上的平台上,看着涛涛的黑龙江,五星红旗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中,显得特别耀眼。见到此景我心潮澎湃。能平安地在黑龙江主航道里游览。还能清楚的看到对岸俄罗斯小镇上的居民骑车,在岸边游泳,做日光浴。一切都那么祥和,平静。在我们年青时代,连做梦也不敢想的事。如今成了现实。

三十多年前,正是中苏边疆争端期。我们那时天天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那是反修防修的第一线呀,半夜里,一个信号弹出来,就的挨门逐户的查户口,还常常深更半夜时紧急集合,搞雪地拉练。在荒野雪地中一脚深一脚浅的转悠。江边的连队还要二十四小时站岗放哨。珍宝岛事件发生后,还天天备战备荒,准备打仗呢!

真想不到,今天能坐船游览黑龙江呀!

后来,在老青年女排长候淑琴的强烈要求下。我们又到肇兴的江岸边,到她家作客。杨鸿升还和那边的边防部队有交情。又给我们坐在军队巡逻艇上奔驰在黑龙江上,好痛快!好刺激呀。下船后。我问了开船的边防战士,他们也是二十岁左右。我告诉他们:在你们这个年龄,我们作为兵团战士,也在这里守卫过边疆。但感觉与现在完全不同,你们真幸福!和平真好!!!

《四》青春无悔

     在重返北大荒的日日夜夜里。我们被浓浓的情意包围着。每天天一亮,北疆的朋友们就来看我们了。一直到夜深了还依依不舍地离开。乡亲们排着个地请我们吃饭。没排上号还不高兴。尤其是去看当年的老职工时,他们与我们说话时都流着热泪,指导员家张姐看到我们。含着热泪说:你们可回来了,我看到别的青年回来时,心想怎么咱家的青年都不回来呢?当年老张管你们狠了点,可别记狠呀!

    看,几十年过去了,谁还会放在心上呀。我们回答说。在那个年代。都是身比由已的呀。

    自我们知青返城后,当地青年有的在一个农场的,还有三十年没见面的了。这次听说我们回来了,不顾修路不方便,也专程赶来了。在一起天天有说不完的知心话。为留住纪念。我们一起照了集体照,一张是我们回乡团八个人的,题字是《北大荒,我们回来了》。还有一张是与当地朋友们一起照的,题字是《第二故乡情深意长》

    在这片热土上,我们洒下了青春的热血。这次回来后,大家都深深地感到,青春无悔!!!

    当我们离别江滨农场时,当地朋友们都来送行。几十个人围在一起,大家手拉来着手。说着离别的珍告。一起热泪直流,车快开了。几个好姐妹,忍不住紧紧地拥抱着我们,嘴里说:我真不想让你们走。最后还是不得不分手。各自都有自己的生活了。来了总是要回自己家的。车渐渐离开了江滨。杨鸿升还特意跟着送我们到火车站。

   再见了,北大荒!再见了江滨农场!再见了亲爱的乡亲们!欢迎你们有空到我们的城市来。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们。我们的根已经连着黑土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30 15: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青春无悔的美好回忆,百万知青下乡,对也,错也?虽建设了边疆,但要是有好的路线指导,今日之中国,不知会好于现在多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30 19:4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没去过北大荒,不了解这些,恐怕那时候还没我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 16: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细致的感悟,边走边写,我是边看边叹息,可读性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 16: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重返北大方,情深意更浓,青春亦无悔!
下放知青无愧于当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 17:4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荒是个神奇的地方!我也很向往去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3 13: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但愿人长久于2009-03-30 15:09发表的  :
青春无悔的美好回忆,百万知青下乡,对也,错也?虽建设了边疆,但要是有好的路线指导,今日之中国,不知会好于现在多少?
  特定的历史背景造成了特定的社会变革。苦难过去了,留下的回忆是美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3 13: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楼三月柳于2009-04-02 17:46发表的  :
北大荒是个神奇的地方!我也很向往去看看。
   那里是一片热土,但是现在青年人都到大城市去闯天下了。留下的人们还在开辟北大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3 13:4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云凡于2009-04-02 16:43发表的  :
这样细致的感悟,边走边写,我是边看边叹息,可读性强。
谢谢云凡的赞赏!这段生活经历,留在心底里永不褪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3 13: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蹒跚学步于2009-04-02 16:48发表的  :
重返北大方,情深意更浓,青春亦无悔!
下放知青无愧于当年!         
   第二故乡,只有在返城后,才有这种体会,朴实无华的农垦战士。永远是我们的底色。

  真诚的边疆人民。永远是我的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5-7 11:20 , Processed in 0.13728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