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在宁阳
前言
来宁阳快五十年了,宁阳的文化底蕴象斜阳下的峥嵘,如梦如幻的罩在上空。将往日破碎的记忆收拾清理一下,化作文字,留下一份旧日的影子,去充实来此人们的梦乡。
??2007.5.25
枣儿红了
“七月核桃八月梨,九月柿子摆满集。”一个尘封的谚语。这是过去的保姆奶奶念叨的。保姆奶奶很有气节,也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十七岁冲喜嫁人,三天男人就死了,她守着那份诚诺寡活到八十九。认识她时,她就是独身孤影;但、她很乐观,常常给我们讲娘家山上神密传说;
有一个姑娘,卖身为奴,眼睛被弄瞎了,财主怕她吃闲饭,把她赶出门去。
她千辛万苦来到云山,一天摸到了“妈妈泉”,喝了那水,眼就亮了.....还加重语气说;只有好人才能找到那个泉水。
那时,她每年回家一趟,我们随她去,满园的枣儿红了。摘了一吃:甘甜脆口,直逼透心;就连徒步二十余里山路的累,也全解消了。
午饭很晚,因家贫,农村都吃两顿饭。所以,要午后四点余才吃饭。包好饺子;端上来后,挑检一下,然后才给我们吃。挑出来的是那种个大的,他们吃。我心里产生了疑问:为什么两样呢?
第二年,又是这个季节,奶奶又要回趟家了,我们都跟着去了。还是老形势,到家放下车;就让我们去了枣园。深深的林子,地上草锄得很干净,一缕阳光透过林荫,显的各外明媚。青青叶子里,露出一个个红红枣子;昨夜的大雨把它们洗的各外诱人,摘上一个一咬;啊!清脆带响、甜透心扉;那美妙的时光怎不让人兴奋,那枣园的亲情怎不让人铭刻三生。
吃午饭了,我鼓足勇气,要大的饺子了。那二奶奶(保姆奶奶的‘亡叔’弟妹)尴尬的给我盛了三个,我咬了一口,难以下咽。那是用粗粗的荞麦面,包了些地瓜叶......
长大后,我明白了奶奶为什么就枣儿红了的时候,才回家一趟。别的季节是拿不出好的东西招待我们啊! 明白了二奶奶为什么挑拣饺子给我们吃;白面实在太少了。我也真正感悟到,在少年人生的路途上沐浴这份真诚和朴实,又是多么可贵的启蒙! 有人说;发光的不一定是金子!是啊!这份真诚和朴实象人生的路途上的光芒照亮着我的内心世界,也照亮着她们的历史世界。也是她们平凡的人生固守的闪光信念。
二奶奶、保姆奶奶都已故去,然而那份朴实和真诚,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里;象那条清澈“歌唱”的小河,永远流淌、流淌;象那枣儿在风中泛红,印记着人们那久远的回忆。
2005.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杏红日边入梦来
晨曦挟带着东方的鱼肚白,一阵阵,一波波的涌来。
夜雨刚过,小河涨满,清新的爽气尽染了空旷的蓝天。路边人家,果树环抱,炊烟袅袅,周围蜂蝶的嘈杂似乎被夜雨洗去,四面更加宁静。上一年级的我,脚下沙沙作响(那时沙公路)。路边深沟上的几棵大杏树,打落了许多圆杏,几颗已经发黄了。看到就流口水,加上早读不吃饭,肚子也来劲,眼里一定是充满乞怜的目光吧!现在的人很难理解那时的孩子,腰里如果有五分钱,在同伴面前走路也骄傲的挺胸昂头。我们家虽然条件稍好,但是,吃零嘴是不能管够的。那个年龄段的孩子,看到杏子掉在地下,以为是没有人要的,哪能不馋呢!后面几个学生已冲下大沟拾了几个回来;我也就好不客气的跑了下去,捡了几个,高兴的上学去了。
放学时,心里还老惦着那几棵大杏树,可刚走到附近,就听到有人在喊:“干什么的!”几个孩子急急忙忙飞快的跑掉了。原来那杏不让随便拾啊!
岁月伴着季节,绿了、黄了,那充满了生命活力的杏树,深深印在我的童年的记忆里。
转眼,我步入了少年,读过《林中小猎人》《五彩路》的思想里充满了莫明岂妙的探险打算。看着远处的云山,总想去看个究竟。听说山上有仙;神奇的“妈妈泉”,盲人喝了可复明;罴子喝了会变成美丽的姑娘。也不知漂亮成什么样?哪次,我等三人延西沙河上行,约走七八里时,遇雷暴雨而逃回,第一次去云山宣告了失败。
又一个星期天,我们在饭店每人买了一个馒头,向着云山进发。原来,是沙河西面的一条路。出城六七里路时,路边的麦田里有很多很多杏树,上面挂满了小杏,有羊屎蛋子杏,麦黄杏。我们可解馋了。到了山边庙前,几十棵杏树都是大个的白水杏;我们终于来了一顿杏子大餐......
后又听说在几十里外,有一条大河是中国独一无二的由东向西流的大河,河上有一座大桥好几里长呢。大家又商意去看看。怎么去呢?只有骑车才能当天打来回。那时有洋车的人家极少。我们家原有的一辆58年“永久”已卖掉。只有一辆妈妈上班用公车“国防”。赶巧已坏了两天。哥哥偷着扛出来,撬开锁,又不知那儿弄来的胶,补好内胎。有意不打气。隔日待妈妈上班走了。我们如出笼的小鸟出城而去。
开始,很有兴至。听着沙沙的响声走了一段,感到口渴,有人说讲个故事就不渴了。说着就讲起了《望梅止渴》。正讲着,田里出现个轳辘井;大家锁了车,越过下了公路,那路沟很深,层面是细细的白沙,踩上去就下滑一大片,大家嬉闹着爬了过去。正要去打水,哈哈!井台下,是一片杏园!黄黄的杏儿,好象含情脉脉的露出了笑脸;弯弯的枝头象似频频点头。我们好不客气的,走近它们。酸酸的,甜甜的,加之那股新鲜的清香使大家陶醉。吃了一会,开始意论说:“不知这里是野杏吧?”“好象没人管!”但是,大家马上有点象贼一样,东看西望一阵。汗毛都竖起来了。“有人来了!”大家一轰冲向公路。大沟就成为屏障了。爬了几次才爬了上来。讲《望梅止渴》的伙伴说钥匙丢了;哭殇着脸,在大沟里来回找了半天。那沙子的滑动,就是车子下去也给埋上了。想撬锁又没工具。这回他刚才恶作剧喊“有人来了!”的兴奋劲一点也没了。道是想着真来人帮他才好呢!
太阳已到头顶上了,那小小的人影来回跟着他晃悠;他难过的都要哭了;有人说:在你身上吗?
那时,衣服多是自家手工缝的,没有做口袋;孩子们都把要装的东西放进扎在腰里的汗衫里了。一提醒才发现真的在那里呢!
中午的烈日好象特别无情,走了不一会就汗流浃背,口干舌燥, 快到大河时,见有人在浇地,大家又上去喝水。摇轳辘的人问:“从城里来的吗?”“是的!”大家喝着那爽凉而甘甜的净水,感到特幸福。
“带上这个,路上渴了吃上点就行!”抬头一看,老农摘来许多麦黄杏。大家眼里都充满了感激。接过的好象不是麦黄杏,而是厚重朴实的乡风、可亲可爱的人性情感。吃了这些杏,让我们永远回味人间真情;回味那古色古香的轳辘杏园,那里有一份真诚。
后来,在梦里总有一只雪白的鸽子飞来,告诉让我再去那轳辘杏园,去找到那份真诚。
就这样,在我们少年的回思中,有许多许多杏儿的梦。
宁阳赋??书法版
古宁山兮,矮之无石,四望一马平川。虽名不惊世,为好居也。故选阳建县;曰:宁山之阳,宁阳也。
传曰宁阳前身,建于北望十余里,名为白马;勘之狱上云山而不便,迁此筑城,挖河以护之。城内四街八巷,依周易推算,设藏龙卧虎潭,原已东湾,另掘潭三处稳四方。潭口雕石为锁之。
衙面北朝南,侧有文庙,俸圣至尊。四街商铺诸家,追梦百年,多以诚至尚也。日逢双集,推车挑担,伛偻提携,一派熙攘之。集路两侧,肉肥鱼跳,瓜绿枣红,穿之用之,淋琅满目让人垂涎兮。
春至,桐花潮起,赤浪连霞,残城墟半淹之,四围村户淹之,倍感春气撩人兮;呜呼!进得小院,家家好客好茶。桌上杯壶讲究,无巨富制金杯银盏,却以红泥透汗,锡顶镂花之。稍坐,好茶沸水,壶透汗除之,四盏取一,循回打之;茶透茗香,四盏两三轮得半杯,正是酒满茶半礼也。
夏夜,爽风轻来,庭院整洁,小凳石台沐浴花荫月瀑;仰望树密枝拥;有枝探臂转上,添迎客之灵气;显生命之活力。此乃千头椿也。
稍待,茶好坐罢,道来宁阳古传:经年知县来任命案过三,起罢免之嫌。邀同窗议,笑之:吾差富人盘死地,瞒天之!遗登宁城望汶地之说。
冬秋,高禾伏,僻乡者来,立城望之,汶宁之遥,肉眼何及?告围西北有高土,立石有孔,得见。登!西望眼穿,不见之。实;汶人盘地于北门下,东望即出。笑罢!续林茔夜渡,常遇黄白幻鸭;另引传说也。
柔夜爽风游此,思传信否?多为传情悟道;更显古城文化韵味;代代传之,城添神密之聚力。
嗟乎,日转星移,城变人增,相见陌路;顾小巷依稀,老城月影,依然文韵飘溢,勾人情感兮,寓作新赋以记之。
作于2006.9.22
秋阳赋
携一缕秋阳兮,撒进溪乎,溪留金乎,腾腾雾起。溪畔花兮,正浓乎;随风摇兮,黄艳丽乎。先醉吾亦醉诗情;依惊叹,诗消而不得寻,成赋忆秋阳也。
前日来兮,花不得见;天暗云高,欲雨而不得之;万物之筹划皆乱也;来其润之?与其寒乎?首昂向东,无奈企盼;溪声感重而敲与心;愁思淡淡知无望归。益回首问之:不清不浑之压抑,何可消乎?
呜呼!秋阳也。
而今,秋阳出,亮丽明快也。万物皆自由。溪之声,悦耳。鸟之声,乐鸣。疏疏芦亦显情,逗起鱼花也。秋阳!秋阳!柔柔兮,暖无烈兮。打其发稍,落其肩上,象抚,象挠,渗透于心,痒痒地,醉也!浴之,思远而自乐而悔之。
风雨十秋,遥山僻处,追风至于北山之阳,浴秋光之,捡石感美亦奇:红如朱沙兮,心见黄线三层套方,悦携之多年也。无慧,于花盆不知去踪。后魂牵梦扰,感悲感哀之。欲想另得,关山万里,沧海茫茫寻一粟,需另缘也。留与秋阳长忆,美之,足也!
嗟乎!人生巧有痴情事,时浪耕翻宇宙田。回首笑之!黄花溪畔伴尔,浴秋阳,景好,时好;已醉不知何年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