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44|回复: 9

赏析《时光书》 ??作品评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10 00: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1、我是一个兵:《时光书》
飘落于这个世界
??注定如一张白纸
??承受生活涂抹
??童年 就这样
??以跪着的姿势
??接受着幸与不幸
??
??棱角如刀的日子
??前行是唯一标签
??只是巨人在路口摇动的旗幡
??迷惑了热情的双眼
??从此 青春在大地上
??画了个沉重的圆
??
??再不会用温饱
??丈量一代人的成就
??每次风起的时候
??小草都在奔向自由
??可鳞次栉比的高楼
??已容不下一匹马的驰骋
??漂泊 这个寻找孤独的词汇
??正面临着 交通管制
??
??不愿再去绘制下一页历史
??一如忘记了祖辈的勤劳
??关于老骥伏枥的传说
??离这个时代 已越来越远??

评委点评:

杜波:
??感情真挚,凝练,用词贴切,能比较充分的抒发作者的情感,尤其是在意境与意念之间充分地展现主题,但在诗歌节奏与诗歌的递进,衔接上仍有瑕疵。


赖孩儿:??
??这首诗歌用四个段落,分别述说着人生的四个阶段:纯真无暇的童年,棱角分明的青年,寻找温饱的壮年和老骥伏枥的老年。同时,在每一段分别用一个关键句说明人生四个时段的生活状态和心路历程:童年??以跪着的姿势/接受着幸与不幸;青年??青春在大地上/画了个沉重的圆;壮年??寻找孤独的词汇/正面临着交通管制;老年??关于老骥伏枥的传说/离这个时代已越来越远。整首诗歌用典娴熟,比喻确切,语言流畅,感情真挚。但在诗意的拓展上似乎还有欠缺。


利兵:??
??大部分的诗人都是理想主义者,精神的向度以及高度总是表现出对某种现实事物的自然超越。物质世界的客观变化往往能够引痛诗人内心世界无限美好的守望,因而时间会是水,会是一把刀子,会是一幅存满沙哑以及斑痕的画面。诗歌的起笔直接切入生命的原始形态,一张白纸从无到有的内容变化正和时代的变迁形成一种对质和又无法抽身离去的统一。怀疑,否决,极度渴望自由舒展,构成了诗歌略显伤感的基调和情状。诗人较好地把握了这种情绪的基本表达,但在艺术表现上还没有达到必要的深化与提炼,没有更为新鲜和实际的着力点,显得泛空,诗体因而也显得单薄了些。


轻柔的霞:??
??第一小节如果分成2段,会增加意境的层面感,强化了空间的回味,“童年,就如这样/跪着,或爬着的姿态/接受着阳光与小草一般的嫩绿“将这句话,赋予形象,其中“接受着幸与不幸”感觉概念了,抽象,不够形象话。格调也略显低、给人压抑感。
??第二小节到最面一节,论述的语言过多了,如“再不会用温饱”这样论述性的语言,空洞,没有形象化与具象,没有给读者形成影像。
??整首诗歌,第一段尤佳,意境烘托到位,比喻形象,如“注定如一张白纸/承受着生活的涂抹”名词与动词的有效结合,恰到好处,一下就把语境打开了,整体的意境也立了起来。反观后三段,概括化的语言造成意境没有很好的拓展。


兰逸尘:
??情感饱满而细腻,有着起伏的沉重感。生命似乎就是这样的,从出生开始就“跪着”承受。有热血激昂的青春寻求,有翻涌的沸腾和思索,有孤独的无奈,有转身的疼痛……作者在短短的诗歌里,就想表达这样一种“圆”的过程,到最后,读成一种说不得的沉沉。结句尤其出色,是全诗的升华。不足的是,起笔的语言还有些粗糙,还可以打磨,如“承受生活(的)涂抹”,加一个“的”字会让诗歌的韵律更加柔和。另一个不足就是形容词有些多,有些地方被形容词修饰“死”了。如,(棱角如刀的)日子/前行是(唯一)标签。完全可以不这样限定,给读者留下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追忆的潮水:
??毫无疑问,此诗呈现了现代史绵延至今的几个特征明显的年代,叙述是准确的,并且是高度概括的。
??作者在描摹这些年代时,选择了极具符号意义的画面,这种方式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当一首诗几乎被这样的画面符号占满时,诗歌就沦为了历史序列的简单图解,这时,历史的生动性--无论悲喜--在何处?
??同时,诗歌中缺乏人性和情感的生动性--尽管诗歌第二节做了些许努力,但却流露出文字的痕迹感。于是,我们在作品中看到了历史事件,以及事件中的人类,却未看到人。
??诗歌的节奏与其语境是相称的,并且堪称疾徐有致;诗歌语言也是凝练的,不足在于意象停留于事实的表面。


汀芷幽兰:
  以生活的实践构成一种写实风格,有想象的飞升,有思维的概括,有构成时光如书的品格。人的一生以天真未凿的童稚情感和神圣的皈依开始,到青春时期飘渺的梦幻,到失却信念与理想的中年,到深深扎根却只能默默低吟的老年,没有哲学的哲理性,构成人生的统一和结合。从粗线条来看,本诗的心态和举动描写,影射了现代社会中复杂的一面,给人以负重但又不泛说空理的真挚,从细节一面看,几处虚实写驾驭着一般人生意义的自然岁月,有着人们最易感知的形象。只是,在语言的罗织与具象升华之处还有些欠缺,或许还有更多让人们心明眼亮,而最具跳跃感与美感的语言让人来完成诗意的抒写。


曾是刀客:
  时光不可见的痕迹用人生不同阶段的具象来呈现,创意可以肯定。诗歌指向富于象征意义,并使用了一系列感情激烈的词语对人生的不同阶段进行了浓墨刻画:飘落、白纸、跪着、接受、棱角如刀、巨人、旗幡、迷惑、沉重……这些词语读起来铿锵有力,但因运用太多而乏新意,同时一个词语越是浓墨重彩,所传递的蕴含越是单调。从诗意看,除了概括性地总结一个群体的体验感受和存在意义外,诗歌明显没有清晰地揭开那个映在他眼中的、一个人的、个性的世界,诗句有板有眼之余,略有落入俗套之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0 00: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02、小草:《时光书》

你与我捎书带信 与两千年前
你用鸽子为我唤回平安
你用血泪写书 成点点滴滴的文字
你轻扣我的心门 一遍又一遍
你把我所有的贪婪 用血洗净 风干
钉上十字架

我用芨芨草 蒲公英 田园所有的露珠
父啊 那些你给了我的一切的美好 童贞和
微笑 狗尾巴草……
沉甸甸的谷穗和麦粒
我的恋爱和沧桑 写我
这一生

打开心门 和你倾心交谈 聆听
那丝竹 玉帛
流水 轻云游弋的
天籁之声

这一切 都是你给我的
苍穹中 那心仪的蔚蓝 月色下
菊花的笑靥 钻石光的星
草原和大海……

评委点评:

杜波:
??平实的切入,将文思引入主题,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体验与洞察力的敏锐,文思在渗透中得以蔓延,但程度不够深化,章节连接相对不够细腻,自然,影响了主体与内涵的拓展。


轻柔的霞:
??问候作者,这首诗歌语言流畅自然,情感饱满。但是主题不够鲜明,内容的展开缺乏一条主线;意象多而散乱,造成层次不清、意境模糊;概念化的语言给读者留下大而空泛、词语堆砌的感觉;脉络不够清晰,意象词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只是罗列,没有把影像竖立起来,并且整体构架缺乏铺垫,层次断档,在语气和阅读的回味中,造成“梗塞”。另外像这样的句子:“你把我所有的贪婪用血洗净风干/钉上十字架”不能传达给读者愉悦与美感。
??注:主题不是游离于形象之外的东西,不是天马行空,无所凭依的,而是体现在整个作品中具体细节上(人或事件)。
??个人浅见,曲解与不尽之处请包涵。优缺点都说到了,不一定中肯,但是真诚。


兰逸尘:
??第一段排比句的介入让诗歌有层层钉进的力量,看得出,作者也想做这种“纵向”的情感递进,可惜语言不够精炼,不如只选用主体部分,把旁支的渲染修饰文字都去掉。“鸽子”的出现打碎了二千年前的味道,不如换成“雀儿”,更能烘托出一个女子和书生的情感传递。“你把我所有的贪婪/用血洗净/风干/钉上十字架”这句不好,是败笔。为什么?一来,血、钉上,这样的意向和词语,与前面两千年的古意和厚重。和自己的情感融入都显得格格不入;二来,十字架是西方的东西,是属于基督徒的像徽,再看作者通篇的用词,中国化意向更浓一些,所以,这个十字架的出现就显得不伦不类。
??后面的诗句很轻灵,意向也有些开阔,但是依然不协调,因为起段“太重了”,就显得头重脚轻,诗歌完全呈现出一种“倒立”状态。


利兵:
??小草的《时光书》营造出灵性的诗意空间,对时光的书写形成一种珠粒式的空中连贯。灵性的诗意空间来源于诗人本身的才气以及对生活的感恩。伟大深沉的父爱贯穿始终而使诗歌一直处于打开的状态,结尾的处理尤显博大深远。并列散落式的意象结构,使诗歌语言的脱节和断裂创造了跳跃的美感,这是一种对跨度的拓展,突破了词不达意的冗长和泥泞的铺陈,不停滞在细枝末节的情感牵扯之上。当然,电影的蒙太奇不能长久地出现,存在的意义和语言蕴含的密度需要抒情结构与哲量结构的合理交替与补充,因为一首诗的意义远不止于文字水平的高低,我相信十字架上钉着的是生命的虔诚,一切美好会让心灵更加豁达。


追忆的潮水:
??此诗具有宽广的语境,具有浓郁的物象和情感色彩,同时,呈现出流淌的节奏。
??然而第一节用意过重--作者在追求语言锐利的同时,却流露出生硬的文字痕迹。
??作品的物象略显繁密,而意象则落于窠臼,从而失于平面化。同时,语言略显粗糙。
??此外,诗歌在诉说“这一切都是你给我的”,那么,给“我”的这一切意味着什么?--有时本质隐没在事实的背后,这时,你需要给读者创造一个具有基本指向性的二度创作空间;有时事实即本质,这时,你在众多事实中的选择即表明了作者的指向性。此诗中,作者对于事实的选择略显杂乱,因而未能回答“给‘我’的这一切意味着什么?”这一问题。于是时光之神给了你一切,却未能给你生活背后的意义。


汀芷幽兰:
  内容比较丰富,或者说延展东西,上下两千年。境界开阔了,却没有达到作者想要带给人们的境地。这本来应该是一个潇洒跳脱,浑然一体的主体与借代关系,其中意旨以典型的情节汇入,以最贴近的方式关照,动人心弦的典型环境与突出表现力的场景,必然为诗歌增色。若不是语言构置上的参差不齐,应该具有了诗歌的鲜明色彩与真纯美的解脱与超越。


曾是刀客:
  这是一首具有宗教色彩的赞美诗,于匆匆流逝的时光相对而言,还有什么比“父”的存在还要永恒博大,令人敬畏呢?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构思的独到。诗句内含的感情真挚饱满,心态积极虔诚,色彩明快,渗透了个人心甘情愿的感恩。赞美与虔诚的基调,赋予了诗歌浓烈奔放的激情,同时,成也萧和,败也萧和,同一基调的诗句因为远离了现实的狭窄、粗糙、仇恨、无常,没有永久性的成分存在等等诸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因其幸福与纯洁的封闭格调,造成了作品与读者之间共鸣由衷生发的隔膜。


赖孩儿:
  这首诗歌的诗歌语言还算流畅。但是由于用了太多的意象,客观上造成“有象无意”的后果。大家都知道,意象,既是诗歌写作的焦点,也是诗歌艺术的精灵。在某种程度上说,一首诗歌,有意象就有诗味;反之,无意象就无诗味。在具体的把握上,诗歌的写作,既忌“有意无象”,也忌“有象无意”。造成诗歌“有象无意”的原因有多方面,但关键有两点:一是作者在创作中,只知状物,不知寄托寓意,只对事物的特有形态进行粗浅解说,导致诗歌缺少诗意,味同嚼蜡。二是作者用了太多的意象,导致出现“意象灾难”,这种现象导致的后果就是“有象无意”。这首诗歌存在的问题,就是后一种原因。说句实在话,我认真看了这首诗歌不下十五遍,但我至今不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意境。当然,这也许是我才疏学浅的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0 00: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03、生如夏花之绚:《时光书》

关于时光
  有很多种说法
  比如流水、落花
  飞鸟过春常在的天上和人间
  
  而我用虚无来抒写主义
  比如一分钟七段的歌唱
  多少令世人们睁大的双眼
  有些尴尬弃之一笑
  
  是的,有些跑题了
  力透纸背的蹄声下面还将继续
  前世的旧作和来生的幻觉
  能否有奇观出现还看今朝
  
评委点评:

兰逸尘:
??很有灵性的一首小诗。几乎可以透过诗句看到作者不同与人的个性,慵懒、孤独、跳跃。第一段起得如信手拈花,从大家都熟悉的句子和意向入手,最后一句不断句,写个复句让人“拗口”一下,诗的味道一下子就出来了,还不得不赞叹作者的俏皮。
??第二段就开始像旧上海的女子般,散发着一种有些靡靡却真实着慵懒的气息。“而我用虚无来抒写主义”这样的句子,能看得出来,作者应该是多少受过外国诗歌熏陶的。
??最后一段,看得出,作者是想把诗歌升华,也把诗歌“言归于正”,“力透纸背的蹄声下面还将继续”这样的句子就是另类个性充满个人主义味道的。遗憾的是,结句算是小小的败笔,无论形式还是语言都和整首诗不协调。


利兵:
??对一个抽象名词的剖析与理解注定了风格多样化的存在。这首诗歌撷取的角度是绕过事件而对时光进行具化处理,多少有点调侃的味道。关于时光/有很多种说法,诗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让主题概念保持浮雕式的突兀和彰显。比如每一种对时光的书写都可能是一次让诗人思前想后的思考过程。比如落花,比如流水,这些常规的抒情载体不能满足作者全新书写的心态,他对传统多少存在着消解意识,存在挑战,所以才打了一杆“用虚无诠释主义”的擦边球。诗歌的“随意”并不表示作者缺失对“时光”本身的真知灼见,尽管这样的下笔多少有点软了,更重要的是,这首诗歌游离在传统和先锋的缝隙之间,既淡了原味,又没有另类起来。


追忆的潮水:
??此诗呈现出谐谑、调侃以及这一切背后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典型的智性诗。
??然而,作者在诗歌中意欲表达的“真实”恰恰是??时间不过是一连串偶然事件的序列,其中没有什么本质性的“真实”和意义;面对时间,一切意义和观念都是牵强附会的事后解释;如果时间是一种存在,那么,存在先于本质,或者说存在即虚无,我们只是于存在的虚无中,后天地创造可笑的意义和本质。于是,这首诗歌的逻辑不以作者为转移,而导向了海德格尔与萨特……
??不过,虽然萨特说:“人是一堆无用的激情”,但作者的这一诗作中,仍然呈现出思考背后那激情的背景--虽然若隐若现,但值得称道。
??应当说,这一作品体现了作者的思考智慧以及表达思考果实的出色语言能力。
??不足在于,诗歌语言的审美感染力并未得到充分体现。


轻柔的霞:
  从这首诗中能感受到,作者对主题思想的情感,时光就像那“落花、流水”,笔调轻松中略有“调侃”的味道。但是还是给我晦涩、概念抽象,意境浅的感觉“比如一分钟七段的歌唱/多少令世人们睁大的双眼/有些尴尬弃之一笑”。我坚持认为文学是形象化了的语言艺术,它不是哲学性的抽象的说教,需要意境的烘托,诗人的情感,借物咏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像这样的创作方法,是历代文家积累创作起来的经典的“时光书。


杜波:
??内容深刻,我们感触到了作者内心深处对时光意象和意识流向,这一点不缺乏灵性,但语言稍显直白降低了整体阅读感,不能够将整体意境很好的舒展。


汀芷幽兰:
  现代派风格的作品,起、衔、收三个段落,自然存在的时光,凝聚着属于不幸的奇幻,更成为一种遥望,静静思考未来的命运。笔迹多为心迹,对于现实生命,人们无从把握,更在寻找、谛听未来的隐藏着的痛苦的探问与诉求。应该来说暗示比直言更具有震撼力,冷静地询问与抽象的书写吸引着人们向前奔去,但却无法握在手里,这也是时光的真谛吧。
  几个语言书写的很有特点,也体现了一种会意的匠心。飞鸟过春常在/一分钟七段的歌唱力透纸背的蹄声。这是一种充满生机的深沉体现,处处充满着不平静的张力。


赖孩儿:
  这首诗歌的诗歌语言比较流畅,味道也比较风趣。但是这首诗歌存在的问题,却是“有意无象”。“有意无象”导致的结果,就是诗歌的说教味道很浓,但是诗意却十分缺乏。高尔基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真正的诗歌,即使略带哲学性,但总是以专讲道理的东西为羞耻。”3号作品,有的诗句就象小格言一样,读之觉得有道理,但咀嚼之觉得无味。何况这首诗歌,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作者自己都已经回答了,读者还能从中享受到什么意境呢?


曾是刀客:
  时光如落花如流水,飞鸟无痕一般,诗歌开篇看似随意,实际上颇有挥洒自如的风度。在对时光的形容中,作者走了两个极端:第一节是传统的,鲜活灵动而常规有承;第二节是前卫的,异峰突起而渐入晦涩;诗歌写到这一步,第三节的收束有力已经成为整个诗歌是否成功的关键,“是的,有些跑题了/力透纸背的蹄声下面还将继续”,如果就此止步,诗歌或许因为余味不尽而引入侧目,可惜作者余兴未了,偏要对诗意做一个响亮的了断:“前世的旧作和来生的幻觉/能否有奇观出现还看今朝”??读之犹如群众大会上的动员报告,其效果不提也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0 00: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04号、图兰者清:《时光书:给母亲》(组诗)

剩下的时间
??试着去赞美
?? ??阿翔《赞美》
??
??《时光书:田田》
??
??民歌粗糙,像一阵雨
??经过你,经过荷塘
??
??我们像水滴,在你手心里打滚
??饱满、不安
??
??莲叶何田田啊,淤泥下面
??是你一双脚在走
??
??《时光书:收割》
??
??炊烟还没有开始飞
??露珠就爬满你的裤脚
??
??多么幸福,你有自己的粮仓
??有一群儿女围绕在你身旁
??
??还有一柄来不及生锈的镰刀
??面对那片坚硬的金黄
??
??《时光书:征兆》
??
??岁月微醺。“细碎的冷像母羊的耳朵”
??窗外弄萧的人,吹落了雪花
??
??你咧着嘴角,某种征兆
??把灰色的旷野,越擦越亮
??
??你觉得,自己是一枚种子
??春风没到,你先绿了
??
??《时光书:温暖》
??
??大地醒着,连树上都有声音
??落进耳朵,使你两颊绯红
??
??这个时候,你多么美
??你让桃花开满鞋底
??
??我们穿着,走向远方
??又温暖,又感伤
??
??
??注:10月21日出题,我10月21日生日,我自然想到了母亲,想到了怀抱
??她的美好的四季。没有什么理由,就是热爱,就是要“试着去赞美”。

评委点评:

兰逸尘:
??干净温暖的。这是我对这组组诗的第一认知。一般来说,诗歌写好比较容易,找个恰到好处的引子却成了不容易的事。这首组诗的引子却引得非常好。十个字,画龙点睛的“时光书”。
??这组诗在语言上有跳跃的美,音乐的美,像滚在刀锋上的露珠,清新无比,却一下一下划着你的心尖。《田田》化自那首著名的乐府诗,古典昂然的气韵中又加入了母亲的孕育??淤泥下面/是你一双脚在走。“粗糙”、“水滴”在“手心里打滚”、淤泥下面的“双脚”,一下子把中国母亲厚重的形象表达的淋漓尽致。莲叶何田田啊这个意向,这个感叹,一下子就韵味十足。你想象过么?阔大丰硕的莲叶多像母亲的一场孕育,我们都像露珠一样,在她的心尖上滚过。
??《收割》的起句稍弱,但笔锋一转,就漂亮起来。“多么幸福”这句不仅仅是表达中国女性特有的善良、宽厚和与生俱来的爱,还有一种知足的乐观精神和心灵丰沛。《征兆》这首的引句用的好,别小看一对引号,在诗歌里用得巧,往往比主观平铺直叙的效果好得多。这里的词性活用也很巧妙,比如那个“绿”字,形容词做动词,诗眼一下活了。《温暖》作为组诗的结尾,让我们憧憬向了更远的远方,更远的温暖。大地醒着的时候,母亲那样美。大地和母亲就这样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心灵厚实的意向。我们在成熟的季节穿越,走向远方,怀揣着母亲的爱和对母亲的爱对生活的爱对未来的爱,可是,母亲在身后,站成了岁月的模样,怎么能不“又温暖,又伤感”呢?读完这首诗,我是落泪了。


追忆的潮水:
??此诗令人感到生活细节的美。事实上,这种美感源于作者心理在对象上的投射,或者说,是作者赋予这些细微事物以美感。但这点仍然很平常,真正出色之处在于,作者在诗歌中发现或者说造就了那些细节之间的情感逻辑,并用这一逻辑将所有细节织造为一张网--是谓语境!
??作品呈现出自语和沉思,以及沉思中静静涌动的情感;而节奏也呈现出静态特征。
??不足在于语言色彩略显单薄--虽然此诗中的主题并不要求语言色彩多么绚丽,甚至散淡也很好。但由于作品语境趋于静态和内敛,缺乏开放感,于是就对语言色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还有一柄来不及生锈的镰刀/面对那片坚硬的金黄”则很好,遗憾的是,这样的诗句少了些。


轻柔的霞:
  这组诗歌,给我的第一感觉清爽、温馨,鲜活、灵动。作者采用层层递进的抒情方式,向我们展开了一幅田园画,相对其它同题诗歌来讲,具备了一定的诗歌原理,如:“意境、影像、片断、写景、抒情”等。第一段尤佳,如“我们像/水滴,在你手心里打滚/饱满、不安”等,像这样形象化的语言,不仅意象开阔深远,而且韵味无穷。唯一不足的是,诗歌的内容,每一段略显单薄,就像一个人在冬天里穿着单衣,还未完全把诗歌的主题思想表达出来。
  个人浅见,曲解与不尽之处请包涵。优缺点都说到了,不一定中肯,但是真诚。


杜波:
??这首诗歌,语言与意境的运用都自然贴切,其中的结构单纯而明朗,文字浅显易懂,内涵丰富,从这样意象的空间抓住美的灵性,让深刻的思维在时空中漫飞,这样的意境在不断延伸,深化,每一个章节都在不断寻找与主体相关的主题,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时光书图画。


利兵:
  这样精致的短打唯有采用组诗的方式才能体现出时光的延续和所有片段的有机联系。痖弦说,炼字不如炼句,炼句不如炼意,炼意不如炼人,“三段体”的书写方式使歌保持着标准体型,而又足以在一段铺陈,一段递进,和一段在平静中的升华之后带来内在的冲击。语言表面的“精兵简政”传递的是感情的丰沛和有序播放。从诗歌技术到精神人格,都具备了感染与表现的特质。这组诗里,动词用的很独到,使诗歌宛如一处活水。只要心中有物,加之方式方法,就有可能成为文质并重的优秀篇章。无疑,框架完整的诗歌需要做的只是完善。比如《时光书:收割》,一样蕴含深意,言辞精彩,但在承接关系上少了起伏。同时,诗歌也贵在自然传神,刻意润饰或者太过注重形式技巧,或多或少会破坏一些真元,注意语义的规范,又不能过于拘泥,这两者之间的成功把控,也许就叫做经验。而在适当的时候运用经验,适当的时候忘掉经验,也许就叫做成熟。


赖孩儿:
  作品给我的感觉有二,一是在诗意上的感觉是:清雅、温婉、隽永;二是在艺术上的感觉是:露而不直,藏而不涩,感情既奔放又凝练。四首诗歌,构成了四个季节,形成了四种情韵。而这四种情韵,是我们每个人在母亲身上可以感受到的。所以,这组诗歌当属于上品!


曾是刀客:
??短小精致的诗句,使用一个形象的比喻,然后戛然而止,凝炼地再现了生活、感受的细节,诗中意象活泼跳跃,拼贴新奇,整体承接有序,脉络清晰,有效地避开了叙述性的沉闷。这是诗歌在语境和诗意上尤其值得圈点之处。美丽简练的诗句,固然充满新鲜的体验,犹如枝头上的小花,但凭借此优雅的姿态,去触及深沉、清晰、质感的生命状态,依然使人略感力不从心。


汀芷幽兰:
  赞美意象的汲取与温暖氛围的创造是此诗的两个特点,四个短章紧密结合又隐意与象,寄意与象。其间运用的传统诗歌与传统理念,很容易让人们吸收纳入,短小而精,意深而远。  
  多次提过,母亲是永恒的抒情主题,这样也形成了一定的意境空间,我们往往走进一个熟悉的港湾,又在运用传统的审美观念,这是永恒的,只是修辞上应更出新才能打动读者。出新,出奇,让原始人在保留袭传本色的时候,也有着新的意义上的追求,才能带来更强烈的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0 00:42:52 | 显示全部楼层
05、静静的声响:《时光书》

(一)
  
  你隐藏于山岭
  在我说话间
  化成了白云
  扑簌簌地落雨
  下雪
  去掉了哀怨
  和嫩芽一样崭新
  
  (二)
  
  你出生在那片湖水
  是一条
  全身闪着光点的鱼
  饱览了数千个逝去的春秋
  而哀叹
  喝了一千年的晨露
  别人只当你是树的倒影
  
  (三)
  
  你也许就在今晚离开
  把该放下的 不该放下的
  都归于雾蔼
  时光漫漫
  烟消云淡
  只当成一则故事珍藏于心
  
评委点评:

兰逸尘:
??这首诗整体来说,“时光”的脉络是清晰的,而且“流逝”的表达也很强烈,对主题的把握准确,却流于表象,诗歌中“说”的味道较浓,而且有飘忽不定的“散”,诗歌就显得又轻又飘。看得出来,作者在语言上是求新求变的,处理得却不够细腻,以致于很多地方都显得粗糙混乱,比如落雨又下雪,全身闪着光点的鱼等等。第三部分除了第一句和最后一句,中间的都需要再打磨,现在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力量削弱得特别厉害,整个螺旋下滑的模样。


追忆的潮水:
  此诗具有想象力,然而,这想象力拘泥于事实逻辑,局限于物理真实,而未能抵达心理真实(哪怕它多么荒诞!但却遵循心理逻辑!)
  诗歌整体结构稳定,语言简单而纯净,并且节奏流畅,只是语言缺乏色彩;同时,诗歌的语境在结尾令人遗憾地由开放走向收敛。

  
轻柔的霞:
  采取象征性的抒情手法,借用现实生活中的写实,运用比较形象化的语言,表现了一些小的片段,对物象的描写,对人生的感怀,来隐喻了时光,烘托了主题,尤为突出的是第二段,如“喝了一千年的晨露/别人只当你是树的倒影”。主题相对前几首来讲,更加清晰、鲜明。很适合一般性读者的阅读。
  唯一不足的是,最后一段稍弱,笔触突然游离于环境刻画之外,正像一块浮冰脱离了冰山的山体。而且,艺术表现手法没有出新,仍然在俗套中行走,如感情的跌宕起伏、情节的虚实交替、语言的阴阳顿挫、基调的高低等等,皆有待于进一步在“时光”中打磨,在“书”中(理论)打磨。
  个人浅见,曲解与不尽之处请包涵。优缺点都说到了,不一定中肯,但是真诚。


杜波:
??意境很美,将时光平实中展开,《时光书》在叙述与倾听中,用“时光”的脉络延伸“流逝”这样的表达组成强烈的内涵,但稍有不足之处,就是整体表现力仍需加强。


利兵:
  清新隽永,截取自己凝神沉思的瞬间,将繁复的世俗一笔宕开。“轻”正是基于“重”,是将世间万象归笼于一片意念。山岭,湖水,数千个春秋,一千年的晨露,这些巨型的物象和跨度很大的时间名词最后都以嫩叶、树影这些极小的可感物收场,作者从自我的本质属性出发体验着物我超然的境界,这种宗教感应成就了作品的“性空”与“无相”,可惜的是境界浅了一点,最后一节落于俗套,只是一般的吟语而已。


曾是刀客:
??有的诗歌有篇无句,有的诗歌有句无篇,而个人认为这首作品属于后者的范围。“喝了一千年的晨露/别人只当你是树的倒影”出句浪漫,诗意飞扬。从整体上看,片段(节)的选择缺乏内在逻辑的严密性,每一节之间彼此的联系既不是层层递进,也不是环绕成圈的推进提升,以便构成诗歌严谨的整体。同时,部分诗句带有老生常谈的痕迹:“时光漫漫/烟消云淡/只当成一则故事珍藏于心”,与前面所举的亮丽句子相比较,表现出作者在创作上的精神专注有待提高??创作上的精神专注应该具有自始至终的毅力性,无论一首诗歌是两行,还是一百行。


赖孩儿:
  粗看起来,作者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描写很有独到之处。特别在造境方面有许多亮点。但细品之,总感到如同爵腊,索然无味。整体来说,第一节和第二节都有出彩的诗句,但因为诗句之间的衔接不自然,削弱了诗歌想表达的意境。而第三节本来可以使前两节刻画的意境得到升华,却被最后三句“拦腰斩断”。


汀芷幽兰:
  像山川湖海一样自由,时光的旅痕是大地钟天地之灵秀的结晶。作者在想象中涌现的诗思,时空流转,自然生动,若不是刻意僵硬地强调一种无中生有的哀怨,此诗歌应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震撼与无限空间。人们常说,美好的东西容易毁灭,洁净的东西易遭玷污,谁不愿意做美丽无限的使者,谁愿意给人间带来无穷的楚痛呢?只是,在经过了无数次历史的变革之后,人们开始淡定,认清生活的本来面目,更有高明的诗人,与客观化了的情境中来领悟,体会,既成为惯例,又成为不可逃脱的惯性。而读者需要看到的不是这种惯性使然,而是现实细腻的描画与开阔的意境空间,如同让心绪接受一次震荡后,祈望,回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0 00:43:07 | 显示全部楼层
06、觅雪嫦晴《时光书》

采一束淡淡的月光
  折成紫鸢,放飞在梦里
  捧在掌心的诗句,穿越夜空辗转
  
  黎明,携星星醒来
  佳人斜倚栏杆,然,夜长梦浅
  诗雨纷纷,倾听水滴石穿
  
  痴痴地守望,触手可及,是悠远的梦境
  指尖滑过,攥满昨天的眷恋
  握成,一片汪洋
  
  高山流水,轻拨梦的琴弦
  把写给你一生的缠绵,化成眼里一滴露
  在时间的翅膀上,伫立、旋转
  
  时光被风轻轻吹去了,满地碎银
  带着晶莹的酒涡
  一路沉醉,一路晴歌
  
评委点评:

兰逸尘:
  语言充满了古典味道,看得出,作者也喜欢这样的调子和风格。诗歌的韵味很美,让人不忍心惊碎一个梦。只是这样的诗歌也容易形成一个欠缺,就是“架”得太空,有韵无骨,更无血肉。起段尚可,有空灵诗的味道,但意向难免俗套,没有破新。第二段就显得“糙”,语言没有打磨好。比如“黎明,携星星醒来”不但不新,还破坏了古典美;比如,“佳人斜倚栏杆,然,夜长梦浅”这样的句子还是少些为妙。为什么?因为古典的韵味掩藏在诗歌里,变成风骨,远比把古典用词揉在诗歌中更耐看,耐品。这就像有人穿古装也没古典美的味道,有人特时尚,也具有古典美。这就是内与外的差别。
  但这首诗,还是别具一格的。语言的流淌很吸引人。


利兵:
  王国维:“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觅雪的诗歌继承了传统的意蕴与文本之美,音乐律动,文笔蕴藉含蓄、绵密婉丽,诗歌的本质特征在于“吟咏性情”,由此使读者感验到诗人的艺术个性。当然,这样的诗歌存在着唯美风彩,很少触及生活气息,因而也容易囿于自我,形成一幅片面的美丽风景。


追忆的潮水:
  浸着古意的诗句,营造了缱绻、怅惘与一定程度的放达。
  但是,古典句式与现代句式的交错并用,使诗歌无法形成统一的语境。于是,虽然作者在诗中造就了一个个孤立的审美片断,却始终无法形成中国古典诗歌伟大传统中的意境,也同样无法形成现代诗歌意象群所欲表现的心理真实的统一“画面”。
  同时,今古并用的句式还导致诗歌外在节奏无法统一,甚至失衡。
  此外,借用古典符号,即意味着借用了古典语境,这当然是一种省力的抒写方式;然而,当你采用现代句式时,就无可借用了,你必须在诗句中表现出个性化的叙述风格,遗憾的是,作品中一些诗句,如“放飞在梦里”、“悠远的梦境”、“轻拨梦的琴弦”、“把写给你一生的缠绵,化成……”等,均落于窠臼??作者过于省力了。
  

杜波:
  内容新颖,语言自然流畅的溢出,继承了作者以往的风格,诗行中那一种典型的优雅气息和从容的语感,将整个意境提升,从而将深刻的时间概念翻新得不同寻常,给读者留下一种既清晰又真实的余韵。


曾是刀客:
  诗歌截取一个思念彻夜至明的场景,巧妙地将相思无尽叠进时光永恒的主题里,创意有独具匠心之处。优雅的语言行云流水,同时,体现了具有古韵的语境足让一首现代诗歌更有天然的亲和力这一语言运用特性。然而,有利必有弊,使用传统典雅的语言之时,尤其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如何让笔下的词语依据个性感受,结合日常生活呈现出的事物,进行精心裁取,使之具有现代时尚性,从字里行间显示出一些自己的东西来,否则难免老调重弹之虞。


赖孩儿:
  这首诗歌,作者在用句方面可谓费尽心思,每一个句子都象一朵鲜艳的花朵。但是,俗话说的好:“花儿再美,也需绿叶扶持”。如果把这首诗歌中的诗句都比喻为“花”,那么这首诗歌缺乏的正好是“绿叶”。也正因为这首诗歌缺乏了“绿叶”,导致诗歌的内涵大打折扣。  


轻柔的霞:
  这一首《时光书》写得朦胧含蓄,情景交融,诗歌基调舒缓柔美,如一首“小夜曲”,轻轻触动读者的心弦,充满了对美好时光的回顾与眷恋。
  第一节与第三节,节奏优美,涟漪般荡漾开来,契合着作者感情的潮起潮落;第四节与第五节,则是作者情感、思绪发展变化的一个全过程的典型概括。
  主题的烘托,不仅是虚写,而且要有些实境在里头,方可突出主题来。由于缺少形象化的语言与实境的描写,这种眷恋与守望,如梦里的山水,空灵飘渺无所依托,使得诗歌整体缺少了一种质感。


汀芷幽兰:
  读一首诗,如听一阕乐章,回旋反复叠现,古典蕴涵,音律之美,应是一个诗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宝藏。以蜻蜓点水般的潇洒旋出夜的空?,挥舞那一方曳曳生姿的思恋,让夜有艺术性的沁染,有白色属性下的纯净,简约而清冽。语言干净透明是这首诗歌的特点,但过于洁净了又象失血一样,呈现出一种苍白。诗歌是浪尖上的事物,但又绝非只站在浪尖上做文章,多些凹凸,并拓开、展动,形成链动式的勾连与相互照应,这样的滋味与品匝才是饮之不尽的。  
  很是为这样流畅的语言,朦胧而远的意境折服。只是没有让我的思想开小差,没有停顿下来思考,是我之错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0 00: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07、边子:《时光书》

其实比不过凌厉的流水。山冈的白云
  异乡明月,以无形的映照
  铺盖祖国一隅、男欢女爱和牲畜。
  在黑夜的顶端,羚羊奔跑着迁走天堂。
  村庄像是喂养内心一出
  朴素的曲谱:银子和粮食,祸福与赞美
  这些活体的物证
  无序而凌杂,何有空位于我?
  何有多情于我?
  而花蕊以小装下八千里风尘
  月亮一次次在诗意的河流上漂浮、拆装
  秋色纷争,草木各归其位;
  流水给了鱼儿的囚牢,却也给了
  无垠的自由。而我深陷这个秋天
  细数远离云上的日子
  抚平一生的凸凹大梦,以致天涯。
  
  2007-10-23
  
评委点评:

兰逸尘:
  读这首诗,感觉是从书生变成剑客。作者的用词和意向都很驳杂,像时下的“混搭”,怎么品,就是观者的问题了。喜欢的,看见个性与美;不喜欢的,看见造作与混乱。我只能说,作者的思想是跳跃的,这些“活物”,都是无序的。而生活,都是纷杂的。何况感悟?谁能用一首诗说清一场交织?这就是这首诗歌的终极指向和目的了:我不知道怎么整理,我只能倾向于诚恳地表达。应该说,作者是越写越开的,前面还有些拘谨,后面就完全放开了,像一个醉酒的人,真实而奔放。我读到最后一句,有如一弦未尽,只剩回味。
  这首诗另一个优点就是作者的用词较有灵气。像“秋色纷争,草木各归其位”,很有布兵遣将、运筹帷幄的男人感觉。又如,“抚平一生的凸凹大梦,以致天涯”,都是极有味道的佳句。不足就是某些地方断句有问题,如“村庄像是喂养内心一出/朴素的曲谱……”此句不应该断在“一出”这里,因为诗歌的分行本身就有断句功能,这么一断句,读起来显得割裂,就显得不伦不类,一头雾水。


利兵:  
  读这首作品,就需要穿过语言的规范,来把握诗人独特的创造了。在诗歌的比喻中为了避免直白而遵循“远距”与“异质”的原则以使空间广阔,诗人高明的象征手法大量充斥于诗中,不仅带来陌生的效果,更重要的是那些具体事物的特殊意义在诗人心中的不可替代性召示着诗人无法复制的人生履历,大开大合,激越奔放,“凸凹大梦,以致天涯”的心志让人读后酣畅淋漓。但恰恰,诗意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副加效果就是晦涩,不同的读者遵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和鉴赏水平寻找一些词汇的本来位置,当然这些问题最终应归结于个体。我更注意的,是这首诗的句式,何有空位于我?何有多情于我?或者这是诗人刻意而为之,但我感觉有点不好消化。


杜波:
  用意象的思维将读者领入文章的主题(但头一句感觉突然一些),然后文思透过固定的词句,依次展开,这样能够将我们意会其深隐的理念,语言相对直白,文章结尾稍显不妥。


追忆的潮水:
  是的!作者在诗中也给了语言以“无垠的自由”??作者的语言自由地逡巡于实象与虚象之间,跃迁在借物喻情和直抒胸臆之间。但这些还不是最重要的,上述抒写方式直接导致作品超越了意象的桎梏,而高飞于意象之上!从而摆脱了执着于意象而常常导致的画面描摹痕迹。
  同时,这样的诗句??“这些活体的物证/无序而凌杂,何有空位于我?/何有多情于我?”--似乎生涩,实际上恰恰造成了布莱希特所谓的审美中的“间离感”,它使读者从“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中脱离出来,而可以与作者共同站在激情之上的、冷静的高度,思考数千年往事,静观几万里尘埃。
  同样令人称道的是,诗歌的节奏以漠视节奏的方式自由地奔流着......
  这样的诗歌以其宽广的格局、超迈的情感打动了读者!并且最终给读者以激情之后的巨大平静--“秋色纷争,草木各归其位”,“抚平一生的凸凹大梦,以致天涯。”??当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时,当孔子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时,亦正如是!
  然而,我又感到无比遗憾??作品的结构过于紧密了,完全可以寥廓些!


曾是刀客:
  这首诗歌的语言毫不拘束,意象大胆、新颖,如:“花蕊以小装下八千里风尘”,不仅有着一种哲思,而且充满了对自身存在的深切感受,“铺盖祖国一隅、男欢女爱和牲畜”的跳跃感,形象地展开急速逝去的时光,有效地烘托了全诗的底蕴。新奇而特色的语言交织,从而组成一幅斑驳的“时光影像”。追求语言的新意和强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走到极端,也容易走向反面,如个别之处:“凌厉的流水”、“羚羊奔跑着迁走天堂”、“月亮一次次在诗意的河流上漂浮、拆装 ”,尚有再三推敲的余地。


赖孩儿:
  这首诗歌,虽然语言通俗易懂,但是主题模糊不明,意境混杂难懂。主要原因是意象太多,导致出现“意象灾难”。如果把这首诗歌比作一个“鸟笼”,而其中的一个意象看作是一只“鸟”。如果这个“鸟笼”里只有二、三只同类的“鸟”,那么观众不但可以欣赏到“鸟”美貌,还可以听到悦耳动听的鸟声。可是,如果这个鸟笼里关了十几只、甚至更多的鸟,那么观众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呢?而且这只鸟笼里不但关了男人、女人、畜生;山岗、流水、明月、羚羊、银子、粮食、祸福与赞美……


轻柔的霞:
  读完这首诗歌,我不禁感叹:“这本《时光书》的外延可真够宽而广啊!”抽象而概念化的语言,如“铺盖祖国一隅、男欢女爱和牲畜/在黑夜的顶端,羚羊奔跑着迁走天堂”大而空泛,造成诗歌整体意境模糊,主题不够鲜明,词汇堆砌的感觉。意象多而乱,相互间缺少内在的逻辑,借用诗中的一句话“无序而凌杂”,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斟酌、打磨。
  注:诗歌是放声歌唱的审美情感,可以是阳光的,也可以是阴霾的,但要有一个“度”来把持,而非不讲客观规律的“天马行空”。砸得有点重,作者不要喊疼哟(*^__^*)


汀芷幽兰:
  是散文语言的洪流亦是现实主义的背叛。以庞大开阔,展开一个磁场,吸住诸多词语、意象和场景,错综复杂地纠葛在一起,用宣告,去掉一切束缚的、释放内心的本能,呈现潜意识里的欲望,自由滑动,更是自由联想,也许,这才是本质的、真实性的东西。  
  意识流的文字,多在半醒梦半醉中,时间与生命意识等,容易进入一个无法控制的局面,很难脱出现实桎梏。而这一却让人看到了脱僵的野马,不管糟蹋还是施虐无不呈现一个主题??生活多么无序,时光多么无情。用辨证的眼光去看,时光无疑具有两重性,既成全物种的一生,又毁灭着世间的一切,我们不能布局又不得不去布局,在这样矛盾的基础上,诗人引发这样动人心魄的力量,正是无情的写照。  
  应该说这首诗是成功的,展现生命的庞大无端,也蓄积了一种蓬勃的生命力。前后统一,奔泻而出。只是个别语言僵硬了一些,也不很恰当。如铺盖祖国一隅、男欢女爱和牲畜/这样的语言产生隔阻与局限性。再如月亮拆装,一个古典的意境与现代工业是那样的不协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0 00:43:44 | 显示全部楼层
08、北方的雪狼:《时光书》

十月的阳光泼在大街小巷
  这里,除了落叶,一阵风走了很远的路
  目睹我们一次次错过花开的时间
  
  多么慢啊,像一只蜗牛
  你在路上设置了无数的障碍
  我们对峙,或者妥协
  而天说黑就黑了,路在脚下消失
  还有我们的童年和爱情
  
  多年以来,你一直在我的体内
  走来走去,像一条不断上涨的河流
  泛滥,穿过我的身体
  而即使我已经不是你眼中的秋天
  恰如远处的一朵朵菊花
  昂起头,回忆往事
  
  越走越远,你离开了规定的路线
  趁天气凉爽,一个准备赶赴冬天的人
  伸懒腰,打哈欠,喃喃自语,“只有在潮水退去时,
  才知道谁一直在裸泳。”

评委点评:

兰逸尘:
  首先,我觉得起句的“泼”字用得好,很衬全诗的味道,整个意蕴都在“下沉”,所以,阳光都是“泼”在地上,一副无人打理的模样。
  这是一曲情感的时光书。走了那么远,从初生到恋爱,都没有走出关于“疼痛”的感觉,一路长长,一路惆怅。时光能从一而终,而我们不能,所以对峙,所以妥协,就这么一直摇摆不定。
  值得注意的是这句:“多年以来,你一直在我的体内”。是什么这么多年,一直都在体内?不是童年,不是青春,甚至不是爱恋。我个人认为,是诗人关于真相的忧伤。他似乎,誓死追求着爱与美,却在追求的途中,不断的受挫,于是,就形成了刻在骨头里的“膜”,这“膜”深深的贴在他的肌理,欲罢不能。
  可以说,这是一首以情动人的诗,不足的就是作者对语言的掌握和打磨还欠火候,所以诗歌就显得气韵冲撞不定,有些句子很出彩,有些句子又陈旧无比。


杜波:
  这一组诗歌,选择的意象贴切、鲜明,能比较充分的抒发作者的情感。但在语言的运用和意境的营造上不够细腻。


利兵:
  十月的阳光濡染着情绪,落叶与风回荡着孤寂,而在生命的垭口,诗人从自己的体内找到一条不断上涨的河流,于是潮来潮往,他在慵懒中感悟和搜索,在感性的层面继续着自言自语的行进,这也正是诗歌全部的纠结所在。这样的诗歌,像一则随笔,像一篇特殊的游记,带着散文的恬静,又努力地与诗歌保持着共鸣。这样的诗歌,适合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去读,不需要棱角分明,也不需要个性与特点。


赖孩儿:
  这首诗歌给人的整体感觉是语言繁琐,句子不凝练,导致诗歌的内蕴不够鲜明。如果稍加“用力”,就是稍对第四节进行粗略修剪后,整首诗歌只要第一节和第四节就足了!当然了,这首诗歌有两个亮点:一是第一段的这两句写的很出彩:“十月的阳光泼在大街小巷”、“一阵风走了很远的路/目睹我们一次次错过花开的时间”二是第四节对巴菲特的名言“只有在潮水退去时,才知道谁一直在裸泳”用的恰到好处。


追忆的潮水:
  表面看来,诗歌中安静的叙述与安静的时间相称。然而真正打动读者的是:这安静的语境与生活中遥远的悲欢这一隐含的情感背景形成强烈的张力,似乎对立着,却又相依着。
  语言呈现出素朴、晓畅的特征--值得称道。
  遗憾的是,虽然作者试图在结尾一节以箴言般的叙述,最终赋予整个作品以冷静智慧的高度,但并不成功,反与之前的诗句在语境和语气上相较失衡。


曾是刀客:
  诗句表达具有沉静叙述的特征,成功之处自不赘言。部分语言不够细腻真实,带有戏剧性符号的标签:“目睹我们一次次错过花开的时间”、“还有我们的童年和爱情”、“走来走去,像一条不断上涨的河流”??由于过于追求字面意义的激情,反而缺失了细节的真实。现代诗歌的表达应该从生活体验的最寻常最细琐的时刻里自然流出,而不是人云亦云。诗歌的创作一定要尽量回避那些太流行、太普通的格式,仅仅表达自己所见、所体验,并将之用诗句幻化为确凿无疑的存在,只有细节意义上的真实,诗句才可能具备触手可及的质感。“你的问题也许只是你最深的情感在你最微妙的时刻所能回答的。”(里克尔)这也是个一首诗歌的力量所在。


轻柔的霞:
  “十月的阳光泼在大街小巷”开篇的这一句令人眼前一亮,形象化的语言将一个可视、可感的影像清晰的立在读者眼前,浓浓的诗意阳光般泼洒开来。镜头越拉越近,儿时的光阴“像一只蜗牛”,穿过“我们的童年和爱情”爬向人生的秋天,蜕变成“一条不断上涨的河流”,渐行渐远……语气安静内敛,整体结构比较严紧,思路清晰,紧扣主题。但求其语,有个别的地方需要斟酌、打磨,凝练。


汀芷幽兰:
  澄明的天空,凝滞的岁月,没有水的河流,轮回之轮,碾过,回到一个空壳,似乎以上的思绪在开始中就已经结束。生命是荒芜的又是繁茂的,因为它终归要回到尘土,而人只是一盏白灯,用瞬间流动、抵达、熄灭。  
  翅膀低垂与隐居与心的记忆让人油然体会到一种寂寞,玄远幽深,也揭示出当代诗人惯写的一种生存状态,不是很喜欢,却也无奈并混迹其中。诗歌的味道始终贯穿也还统一,只是很多语言带着通感让人读出疲惫,读出重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0 00: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09、雪地上的音乐:《时光书》


从甲骨上的刻痕出发 思想
在历史的长卷中 开始直立
与行走

读破万卷 读不破光阴
在一句格言里 谁
都是岁高不过一寸的书生
比一逗墨点更小
比一缕墨香还轻

老人站在水边 一声慨叹蜿蜒
逝者如斯 逝者如斯
册页里的一幅春 转瞬
即成黄卷中的
一页秋

生活 将我们一日一日刷印
并不断添加汗、泪和血的墨油
线装的亲情 精装的爱情 平装的友情
一本一本放进记忆 记忆
是塞也塞不满的书柜

读着你 终是读成墓碑
面面凝固的旗 用沉默昭示
方方力透纸背的
道理

评委点评:

兰逸尘:
  这首诗的着眼点是本义的时光,也可以说,是有人类以来的真正时光。但是人对远古的感觉,一直以来,都不好把握,所以,诗歌的起笔,难免显得单薄又流于表象。断句上也有问题。连词、副词、虚词都不适合放在诗歌的起行。一般来说,都是断上不断下。
  第二段无论用词还是诗句,都显得太粗糙了。一是形容词限制的太死,像“一寸的”,二是形式上也显得粗糙。如果没有特别深入的层层递进,如果没有真实的情感作为基础,我个人不赞成诗歌写排比句,尤其是“比……还”这样的小学生造句方式。
  后面的就写得中规中矩了,诗句化用的没有出新意,修饰词又太“平”,整体的感觉就是在框子里想跳舞,还没放开。


杜波:
  语言朴实,意境不错,能够表达主题,但细节体现的不够充,3段与4段写的不够深入,影响了意境的延伸、拓展,呈现出张力不足。


利兵:
  我们说智性体验,是通过智性直觉过滤,最大可能的产生创作内蕴的多层次意义,并进入超越自然的哲学之境。我们感受时光,但害怕那种固化的、判断式的言说口吻,这首以历史来叫响现世的作品难免有些过于“规则”,词汇与技术没有创新,整合能力相对弱化,后劲不足,余地及空间没有应运而生。


赖孩儿:
  这首诗歌有很明显的民族特点,突出表现在与中国古代名人名言的联系与活用,有着浓厚的古文学韵味。但是,由于作者对诗句进行了许多刻意的断句,导致诗句就象人说话结巴一样的不流畅。同时,由于作者对名言的化用太多、诠释太繁,导致诗句的张力疲软,不能很好地表达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


追忆的潮水:
  此诗语言素朴,并且内在思维逻辑非常清晰,叙述方式是成熟的。
  作品中体现出与主题非常贴切的想象力,甚至令人有精致之叹。
  然而问题也正在这里--这种想象力的贴切,表明其遵循并符合了对象的表象真实,但同时也使整个作品在这种“贴切”的物象群的象征之下,沦为思想的简单图解。
  真正的象征寻求的不是表象意义上的物理真实,而是心理真实--哪怕它多么荒诞!
  难道我们目睹烛焰,就必须联想到“蜡炬成灰泪始干”吗?难道就不可以想到褪色的罂粟、安静的叹息、永恒的告别、苍白的河流、室女星座一滴冰凉的泪水吗?


曾是刀客:
  解题上很有意思的一首诗歌,干脆把着眼点立于时光与书之间的关系上。上追千年,立意不可谓不高远,然而如此,非具有极为成熟和老练的语言掌控能力,方能在方寸之间游刃有余,推陈出新,从中表现出个人的声音。否则,敷衍成篇的文字将无法超越那无可计量的、同类主题作品的腔调模式。同时,一首诗歌的断句、分行、化节固然是内在情绪、韵律彰显的需要,但还具有象外之意的表现功能和价值,如国画之留白,令人以遐想,不可简单地流于追求形式。??综上所述,此作品的缺陷不言而喻。


轻柔的霞:
  这一首诗歌,初读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切入点独特,语言平实,第三节尤佳;再读一缕缕墨香,从这本厚重的《时光书》中飘出,“线装的亲情精装的爱情平装的友情”,但是这样的句式,破坏了诗歌的灵动性和空间感。论说性的语言过多,造成诗歌整体略显呆板,意境浅,留给读者阅读、思考的空间变得狭窄了,后两节尤为突出。


汀芷幽兰:
  衔接古今,逾越千年的作品存在与时间、空间里,因其神秘、变化无穷而成为迷团,又最能触动人类情感无可琢磨的弥端。意想丰富,机理绵密,新鲜而又意味的作品才能带给人探索的欲望,而不是在一些常见的拼凑词汇中得到。
  应该说第一节是很不错的,第二节若从“岁高不过一寸的书生”起句就鲜明多了,第三节老人、逝者、秋更是一种重叠,到第四节刻板的印刷,到第五节凝固的旗,以及尾收,始终被动在一个圈子里,成为思想牵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0 00:44:28 | 显示全部楼层
10、漠海边城:《时光书:诗歌的季节》

秋天是发酵过的季节
  风里潜藏着太多的危险
   ??一叶孤舟去《水色》
  
  1
  
  河水收缩。波纹
  最直接的暗示
  
  金色跌入风中
  
  2
  
  捧着火行走
  试图点燃一场飓风
  
  手与手的距离
  一个微米
  
  3
  
  一行诗倒下。一排树站起
  松鼠在果壳上坚硬地雕刻
  
  4
  
  烈酒的弹性没有休止
  仰视,且饮所有的光阴
  
  铁树渐次开花
  
  2007-10-23

评委点评:

杜波:
  一组表达成熟的诗歌,细致简洁的语言让正组诗歌富有张力,诗歌的跳跃感很强,意境开阔,行云流水的思绪涌动。运用语言与意境的融合来展现作者的内心对时间概念的深化,章节的连接也颇有新意。


赖孩儿:
  这首诗歌在写法上有点“魔味”,使用了超现实主义的怪诞和极度夸张的手法,给人以想象,给人以思考:我们现在的诗歌殿堂到底怎么了?诗歌的黄金季节,还会再来吗?但是,作者对诗句的雕琢上过于用力,导致作者灌注与诗歌中的感情偏淡。同时,由于这句“松鼠在果壳上坚硬地雕刻”在语法上疑似生病,给诗句的自然流畅方面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兰逸尘:
  这首诗歌的着眼点与众不同,很多人都是往“大”上靠,该诗作者偏偏反其道而行,往“小”上拢。标题其实就可以提炼诗歌的“眼”了??诗歌的季节。史诗上的流逝与变迁是不是一场“时光”?恐怕无人能否认。
  我个人认为,这种形式的探索是应该得到赞许的,诗歌不同其他体裁的地方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就是诗歌要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意向。很显然,作者是想往这个方向探索的。
  但是,我不得不说,这个探索是失败的。起码,单就这首诗来说,作者还在起步阶段。语言的生涩和意指的混乱都显示出这一点??作者极力想表达心中最丰富的情绪,却没有找到更加贴切、更加合适的语言,或者说,他自己没有更加明晰这一切。比如:“手与手的距离/一个微米”后面的处理就显得生硬而草率,硬梆梆从高空扔下的感觉。如果这样写:“手与手的距离/不过,一个微米”会显得柔和许多,情感上也更容易被接纳。


曾是刀客:
  从大主题上引伸出一个更为具体的次主题,以期达到有限之物与无限之物的调和,这是构思取巧之处。意象的迭加,用语的凝炼,从其追求的精确、冷静的效果来看,强烈的感情修饰被剥离,反而增强了语言的张力。“金色跌入风中”、“试图点燃一场飓风”、“一行诗倒下。一排树站起/松鼠在果壳上坚硬地雕刻”、“铁树渐次开花”,这些鲜明的语言,体现了对语言视觉效果的追求??以上的探索,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另一方面看,这种对叙述性诗句冗长累赘性质的反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积极意义,也不可避免的进入了过于简约、抽象的极端。


追忆的潮水:
  在作品中,作者表现出对于程式化语言的自觉逆反,这毫无疑问是令人称道的。
  同时,作者将其认为一切非必须的元素从诗歌中剥离,从而抽象出最终的符号般的诗句--此种方式同样令人称道,因为这使作品最大限度地远离了冗长散漫的叙述。
  不足在于,首先,作品中呈现出文字痕迹感??例如,“一个微米”,这种数据的精确是必须的吗?如无必要,则直言其近即可,完全不必通过此种充满痕迹感的方式,为读者创造阅读体验的异样感。异样感应当源于用简单素朴的语言,说出那些往往被忽视的、简单而震撼人心的事实。
  其次,短促的节奏往往可以营造诗句的雕塑感和力度,并展开短促阅读过程之后更为宽广绵延的二度创作空间;然而,同时排列许多短促节奏的诗句,则造成作品整体节奏上的断裂感。


  利兵点评:
  这是一组足以让人眼前一亮的诗歌。完美的收敛凝结出让人欣慰与安然的光华。新异的角度脱离了对时光正面围攻甚至旁敲侧击。令人惊喜的还有全诗除了最后的“光阴”一词,而没有对时间的概念有任何的提及。这种大胆的投注所积聚的能量足以证明诗歌的弹性与“共通”开始具备真正点燃时间的功用。
  真正难写的诗歌是短诗,而诗歌的“精”以不仅是字面上的少,更是意义和蕴含的高度集中与发力。短未必精,但精短的诗歌必以其浓厚的神性色彩而对裹足不前的路人心理一击命中。首先,神性的暗示来自于岑寂之水微微发出的动感,“收缩”不是一个大幅度的动作,波纹同样不是断层,而是均匀细腻平铺开来的生存场面,最直接的暗示,又暗示着什么呢?河水与波纹的关系除了用时间的折皱来替代它的引申之义以外,我们似乎找不到更为贴切而不露声色的暗喻来恰到好处的让“金色”跌入风中,一个关键的词就会救活一首诗歌,更何况我们完全可以凭借先验来为这种跌宕式的语言找到对号入座的理由。
  “捧着火行走/试图点燃一场飓风”诗人理想的情操开始发出一种浪漫的呼叫,诗歌是这一团火的主体以及本身,这个季节,是死亡符咒遮蔽望眼的日子,惟一能被诗人看作希望的,是消除手与手之间的那一个“微米”,因此,那个略显咆哮的梦想与这个“微米”形成了多么有趣的哲学对比。在这种相对独立而丰满的语义中,我们可以找到诗人的一点点坚贞与可爱,“一行诗倒下。一排树站起/松鼠在果壳上坚硬地雕刻”现实的烘衬与象征为有着神密图腾的诗歌家园留下了信念的缺口,松鼠雕刻的动作是孤独的,是孜孜不倦和义无反顾的。于是,仰视,且饮所有的光阴,伟大的境界诞生在“铁树渐次开花”的升华与引领当中。这无疑是是诗歌季节中的别样游弋,是诗歌时代的片段式的存储与扩张。
  《时光书:诗歌的季节》承载的似乎又太多,所以难以让人在这种简陋的形式当中找到横贯主题的信息量,诗无定法,也无绝对的完满,所以该有的缺陷也正意味着它在极坐标里正做着无限的趋近。


轻柔的霞:
  乍看,这一组诗歌,空间感强,给人很大的想像与遐思的余地,语言打磨的很精细,能看出作者是花了一番心思的。
  细品,“金色跌入风中”我读这首诗歌,感觉自己也“跌入风中”。作者采用虚实相间的写作手法,但在内容的展开上,还是缺乏一条清晰的主线,意象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与内在的逻辑性,没有把影像竖立起来,层次出现了断裂,在语气和阅读的回味中,也略有晦涩和空的感觉,个别语句还有待斟酌,如“松鼠在果壳上坚硬地雕刻”、“烈酒的弹性没有休止”。问好边城!个人浅见,曲解与不尽之处请包涵。不一定中肯,但是真诚。
  诗歌的黄金季节,还会再来吗?我们期待着……


汀芷幽兰:
  在手掌上掠过的无限江山。在宏大的主题上触摸现实的伤痛,是收缩也是暗示,这两个囊括性的语言之后,金色跌入风中又带来无限细腻而清新的感受,紧扣又有无限风情在指间滑出。
  这样语言质朴平易,表达含蓄深刻,叫人眼前一亮,简明轻快地接受,可意会,又无限言传。将冷峻的主题隐注与具体可感又鲜明的形象之中,让人的主观意识和复杂情感找到一种可视有形的对应媒介,在意识与潜意识的交汇下,凝华为一系列奇特而真切的意象,精约的艺术熔铸,叫人惊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5-5 13:42 , Processed in 0.11333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