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382|回复: 16

[原创] 记忆碎片(孩时的东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4 21:5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渡船、杨柳、黄沙
    东洲四面环水,很有些岛的特征,可那个时候没人说它是岛,只说是沙罢了。(现在到有人说岛了,可岛的特征却弱化了不少)。
    东洲人要到外面去或者外面的人要进来必须坐船。那时候的船大都不大,很少有机帆船,一般都是手工摇的那种船,渡口很多,几乎每个村都有一个,记得我们村的船老大年纪不小了,吹一口非常好听的唢呐(我们那儿叫梅花的)。村民喜欢听他吹唢呐,所以每当坐船的时候都会主动的帮他摇船,而那船老大也会非常开心的吹唢呐给大家听。记忆中坐船,听唢呐自然是件很开心的事。
    东洲地势低,为防发洪水,外围都筑有很高的防洪堤,防洪堤外围的富春江边一般都有杨柳树围着,细叶的柳树不是很多,一般都是些叶子比较阔的杨树(是不是真叫这名我也吃不准,记得那时候我们都这样叫),杨树一般都不会太直,由于水流的冲刷,有些树根会裸露在外面,有不少的树会扑向水面。每到夏天,胆子大一些的孩子就会爬到这些杨树上去往富春江里跳,水深了跳出阵阵浪花来,水浅了就涌出一层黄沙来。
    人称东洲叫东洲沙的,黄沙自然是特产。记得我们小时候,家里面造房子之类的事要用黄沙只要自己防洪堤外的沙滩上去挖就是了(哪象现在黄沙如黄金了,今天刚听说黄沙要1000元一拖拉机了)。富春江的底基本上的黄沙,我记得小时候很难找得到石头的,所以小孩子们爬到杨树上跳水,一般大人们都不太会去管,因为一方面水乡的孩子不会游泳自然不好,另一方面也不太怕跳下去碰到坚硬物搞得头破血流,富春江水到了东洲已经很开阔了,水流不会太急,大都地方也不太深,刚才说了每个村在江边都有渡口,船老大们一边摇船,一边都会关注这些孩子的。
    我胆子小,不敢爬树更不敢跳水,所以到现在也没学会游泳,老被人称作笨蛋的。到是喜欢到造瓦房的人家去捡些碎瓦片来打水漂,可大人看见了一般都不允许,怕碎瓦片丢在江里割人的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4 21:55:1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草房、竹园、道地、菜园
    山里人一般到东洲去,很难找得到要去的人家的,因为东洲的田差不多,路差不多,房子更加相同了。
    东洲是产粮区,那时候的东洲除了稻、麦与油菜,没有什么其他的东西了,所以在青黄不接有年代,东洲人粮食一般都够吃。但除了粮食另外的东西就少得可怜了。
一般东洲人家的草房居多,草房大多不高。草房的后面是竹园,前面是道地(小操场),左右是菜园。竹园、道地、菜园的四周都种着又高又大的树。听老人们说,种树主要是为了档风。四面环江,无遮无拦,台风来了自然会比其他地方要大一些,草房抗风能力又很弱。所以只要种些大树来挡风。所以那个时候在东洲树大招风自然是谬论,树大挡风才是真的。
    树的种类很多,上有苦楝树、麻栎树、桂花树、香椿树、香樟树之类的。后来又多了些水杉树。香樟树是最高最大的,谁家有棵很大的香樟树是非常值得显耀的事。而我最喜欢的是桂花树,那时候东洲的桂花树不是很多,大都是又高又大的,桂花开的时候你没有工具的摘不到的,香味能飘得很远很远。。。。。。
    东洲人家的后面为什么都会种竹起码我是搞不灵清的,也许东洲人彼有些文化底蕴,知道宁可食无肉也要居有竹的道理。当然除了这个,后园有竹好处还有很多,夏天可乘凉。一年四季都有素中绝品“笋”可以吃。还可以把竹卖给钱塘人换些油盐钱。
    道地似乎是人家都必须有的,东洲人喜欢把道理说成道地,说一个人一件事没道理就会说真没道地。在东洲人眼里没道地就是没道理,所以房子不管大小,道地是一定要的,如果某户人家没道地好象就代表那户人家没了道理似的,谁愿意被人家说没道理啊。
    菜园就不用说了,小时候在菜地里偷摘些可以生吃的菜来吃也是件又开心又刺激的事,可我胆子太小,从来不敢到人家菜园去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4 21:56: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泥路、池塘、牛粪
    东洲很少有石头,那时候根本就没有柏油、水泥路的。东洲的路自然都是泥路。晴天还好,一到下雨天就滑得不得了。东洲人走惯了自然不打紧。可山里人来走就麻烦了,摔跤是不可避免的,往往是摔到了还没爬起来第二次又摔下去了。记得小时候老是听人说山里人破话的,说是有山里人下雨天到东洲来作客,摔到了刚爬起来又摔,后来恼了,说知道爬起来还摔,干脆就不爬起来了,还是滚到亲戚家去算了。当然这自然是笑话。后来长大了,细细观察,发现很多老东洲人的脚趾头一般都是往里勾的,不会太直,与路滑不无关系吧,呵呵。
    冬天大冻的时候更加麻烦,记得我结婚的次年过年,我由于甲肝住在医院里,回家拜年只好让老公一个人去了,那天冻的很厉害,老公起的晚,骑车到东洲那冻已经开始化了,化了冻的泥土象刚烧熟的糯米年糕似的又粘又韧,粘在自行车的轮胎上根本弄不下来,不要说骑了连推都推不动,后来只好背着自行车到他的丈母娘家。到现在啊,已经后悔了二十多年,怎么会找个东洲媳妇呢,不是自讨苦吃啊。
    东洲的池塘特别多,一般几户人家就有一个吧,印象中的池塘都是又脏又小的。可一般人淘米洗菜多在池塘里。甚至有的池塘是这边洗马桶那边挑水吃的。那时的东洲虽然四面环江,但东洲人的用水情况很是糟糕的。用多了池塘底会积些污泥,那污泥可是些好肥料,一般生产队会一两年清一次污泥,泥呢可以做肥料,塘清了可以深一些,水也可以干净一些。池塘多了,安全系数也比较差,几乎每年多会听到一些不幸的消息,某某家的孩子在某某池塘里淹没了,我家的第二个哥哥就淹死在前面的池塘里,50多年了,还是我妈妈心中的痛。
    当然池塘也不是没有一点点的好处的,那个时候池塘是生产队管的,一般在春天的时候队里都会在池塘里养上鱼,到过年的时候抽干了池塘分鱼,山里人很少有鱼吃,而东洲人吃鱼是比较方便的。平常的时候也可以抓些鱼吃。我阿姨家在上海,几乎每年都要到我家来玩几天。上海客人来了,队里有鱼网的人家就会主动的去塘里打些鱼送到我家来招待上海客人。
    东洲田多,那个时候没有机械化,耕田自然是牛的事,田越多牛就越多,牛粪自然也多,东洲的牛都是些水牛,水牛每天要放到水里游一会的,所以一般一个生产队有一个池塘专门用来游牛的,我们管把它叫做牛乌(粪)池塘。牛不知道要讲卫生,要拉就拉,想拉哪儿就拉哪儿,牛粪不象猪粪鸡粪那么有用,人们看到就会主动的弄回家放到自己的菜地里或者送到生产队里去赚工分。所以路边有牛粪一点也不奇怪,脚踩牛粪的事经常会发生。后来开始种蘑菇了,牛粪一下变得有用起来,路边才渐渐地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4 21:5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稻草、料堂、坑边纸
    那时候的东洲是富阳最大的产粮区,稻子种的很多,稻草也很多。东洲的稻草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盖房子,上面说了,东洲草房多,草房是用稻草盖的,最多两年要翻修翻新一次,用草量是比较结棍的。记忆中用来盖房的稻草主要是糯稻的稻草,比较长,韧性也好。二就是用来做坑边纸了。
    做坑边纸的稻草一般早稻草比较好。做纸工序多,过程复杂,具体的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印象中稻草先要弄蓬松了晒,那里候经常看到晒谷场上,村前的路上晒满了稻草。晒干了,把那些剩在稻草上的谷粒啊,烂泥啊抖干净了就一担担地挑到料堂里去用石灰腌起来。
    我们村(那时候叫大队)的料堂很大,每个小队都有一块地盘,石灰腌着的稻草一堆堆整整齐齐的堆着,不知道要堆多少时候,腌熟了腌透了就行(不透或是过了头都不行)。腌好了就开始踏料,踏料的地方是个用石头围着的圆圈,圆圈不太大,5-6米直径的样子吧,一个人牵着一头牛,一直在这个圆圈里转,把那些腌透了稻草(这时已经叫料了)放在那儿踏,踏烂了才行。踏料的活不是一般人能干的,你想一天到晚在这样一个圆圈里转要是我不晕倒了才怪呢。
    记得我们小队踏料的事是隔壁的三妈干的,男人女人们都佩服她,说她能干。想想她如果要在今天,可能会成为一个出色的舞蹈家吧(能转一天的圆圈而不倒)。她有经验,什么样的料应该怎么样踏,踏到什么程度才算好都非常清楚,所以她踏的料特别好。偶而有不是她踏的实,洗料的人就会觉得没底。
    料踏好了就要去洗,洗料很累,一般要正男劳动力才行。春夏秋农田里都很忙,做纸一般都在冬天做。所以洗料的时候很冷。可洗料的人要赤脚下手到富春江里去洗,想想很冷的。但洗料要化很大力气的,冷到是感觉不到,大汗淋淋到是经常的事。
    料洗好了便是做纸,做纸是整个做坑边纸工序中最有技术的活,所以做纸的人人都叫师傅的(毛纸师傅)。毛纸师傅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底下的工序的难易度和纸的质量。好的师傅就算料的质量不是很好也能做出不错的纸了,反之就算料的质量好,做出的纸来也不会太好。
    纸做好后沥干了便要扦(音)开来,扦纸的活我干过,一般都是晚上干的,那里天很冷,纸是冷湿的,扦起来很冷,手指老是冻麻了的。有时候调皮,扦了一会就不想干了,就说自己困死了。妈妈总是很好,总让我先去睡,扦完了她自己的再来帮我。现在想起来我也真的不太懂事,母亲白天晚上的干多累啊,也不知道体谅她的。
    扦好了便是晒干,晒干了还要撕开,撕开了要理整齐,一刀一刀的分好,好象是十二刀一捆,捆好了再用刨子刨掉那些毛糙的东西,坑边纸就算做成了。
    坑边纸是那时候东洲的主要副业,没有一个生产队不做这个的。那时候的手工纸看起来很是粗糙,吸水性能却非常的好,也非常干净与卫生的,非常环保,可惜现在已经完全没有人做了。农家乐里面好象还有样子摆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4 22: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5 10: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久不见姐姐了,先为姐姐上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5 1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令人回味的一个地方,儿时的趣事总令人难以忘怀。

姐姐的文章写得朴实、细腻,读来感人。

谢谢姐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5 14: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楼主好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5 21: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这样扑实的好文,令人怀念儿时的好时光……

问好翠竹M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21:42: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吊瓜、甘蔗、桑树林
    除了坑边纸,那时东洲的副业还有吊瓜、甘蔗、蚕茧。
    记忆中吊瓜生产队是不种的,是农民个人种在自留地里的,几乎家家都种,是那个时候主要的家庭副业吧,连文化大革命也没有被清除掉。
    村民们用毛竹阴头搭起个架子,让吊瓜秧往架子上爬,瓜秧在架子上开花结果。印象中的吊瓜呈椭圆型,先青后黄再红,有深浅不均的纹理。瓜果由黄转红了就可以摘了,过熟了也不太好。吊瓜果的皮与子都可以卖,吊瓜摘下来对剖开,捞出里面的子肠,皮或晒或烘干子呢要把瓜肠洗干净再晒干。我印象中的吊瓜子不象现在可以吃的吊瓜子与西瓜子差不多,而是略呈十字型的,深褐色的。吊瓜皮与子都很值钱,好象能卖一块多钱一斤(那个时候算是很贵的了),一季吊瓜种下来能卖个40、50元的,那个时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收入了,相信每个家庭除了分红,这是最大的收入了,特别是对于劳动力少的超支人家,种吊瓜是一个家庭的支柱了。不过吊瓜可以用来做什么,我已经记不清了,大概是入药吧。
    甘蔗是生产队里种的,每个生产队都种,一片一片的种。看起来绿油油的一片,非常诱人,甘蔗快好吃的时候,胆子大点的人会去偷来吃。当然一般不在自己生产队里偷,到隔壁队里去偷,有时候会被抓住,于是小队长什么的会去讨保,保回来后会被人笑话,连甘蔗都不会偷,让人捉了去,当然也不觉得偷甘蔗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但我是万万不敢的,胆子小的可怜。
    大概降霜后开始收甘蔗,20支一捆的捆好,挖好地窖埋起来,等到过年的时候再拿出来卖。一捆甘蔗也就卖个一块多钱吧。一般还过得去的人家都会买全一捆二捆的放在家里。那个时候东洲有个风俗,就是过年小孩子去亲戚家拜年回来的时候,亲戚一定要送一支甘蔗给他,甘蔗有喻节节高的含义吧,讨个彩头。如果拜年去个人家没甘蔗拿回来就会很不开心。不配以为那个时候拜年有甘蔗拿就能吃到甘蔗。记得我们家是很少有甘蔗吃的,你去拜年拿回来了,别的小朋友来你家拜年你得还给他。一来一回的也多不了多少,真要喝甘蔗要等到年拜完了还有剩的你才能吃,往往到了那个时候那甘蔗已经干瘪了,吃起来就没什么味道了。
    吊瓜啊甘蔗啊我都没有什么兴趣的。最让我感兴趣的那是桑树林,桑树一般都种在防洪堤外富春江边的沙土里,土质松,土地肥沃。桑树地里什么都有,兔子草、猪草、清明做青米果的艾青、青黄不接的时候吃的马兰头、可以当菜吃的革命草、水芹菜,要有尽有。5月份桑树上的桑果你随便吃,七、八月份桑树上的知了你随便捉。由于桑树在防洪堤外,一下雨江水一涨就会淹到桑树林,水退了后富春江里的鱼啊蟹啊就会留下来,在桑树林里抓到鱼蟹并不是太稀奇。最多的自然是螃蜞,大水过后可以一把一把的抓,不过这玩艺儿不太有肉,抓了也是玩玩,很少有人烧来吃。
    我的童年很少有轻松快乐的时候,但记忆中在桑树林里割草啊、剪马兰头啊还是比较快乐的,因为可以边干活边玩的,有时还会有意外的收获,现在想起来还有一丝留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5-20 01:59 , Processed in 0.11314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