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52|回复: 3

教育负担过重呼吁政府责任回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9 16: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国妇联 15日发布的《中国和谐家庭建设状况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家庭作为一个经济、社会和情感的共同体,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各种冲突,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影响和睦关系。其中,子女教育费用、收入较低和家人生病是家庭生活面临的三大困难。( 5月16日《京华时报》)
  子女教育负担过重,近些年来已成为人们普通关注的问题。就此,上海社科院的著名社会学家徐安琪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上海徐汇区目前抚养一个孩子到成年需要49 万元。这份名为“孩子的经济成本在转型期的结构变化和优化”的调查表明:一个孩子从出生到结婚,直接成本以2003年物价水平来计算的话,要达到49万元。也就是说,随着近年来经济发展和物价指数的持续提升,负担一个子女的教育费用及各项开支,放在一个大中城市将远远不止49万元。正如部分网友形象地总结的那样,一个孩子的书包里面“背”的是当地城市一套商品房??所言非虚。
  家庭负担子女的教育费用,为何逐年升高?甚至成为继“收入较低”、“家人生病”二大困难之上的困难之首?原因诸多。一方面是多年教育积弊沉疴未根本改善。2009年11月央视曝光了八项教育“潜规则”,内容包括:择校、择校费、奥数、升学率、重点班、违规补课、有偿家教、培训班,这八项几乎均涉及到金钱问题。一项项说不清、道不明,家庭和家长为了子女教育而不得不忍痛掏出的费用,正是教育负担过重的“罪魁”。
  另一方面,我国教育并未真正向“公益属性”转变。西方一些国家更重视国家和政府对教育开支的投入,2009年权威数据显示:北欧一些国家的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丹麦为8.28%,瑞典为6.97%,芬兰为6.31%。近邻韩国、日本等国家,政府教育投入比例高,也远超联合国制定的约占GDP比例5% 的平均线。我国近些来虽然对教育投入总量日益加大,但连续十数年教育投入一直徘徊在GDP总量的4% 以下,却是不争的事实。国家和政府投入和负担比例过轻,必然导致教育成本向社会和家庭转嫁。悠悠万事,民生唯大。 仅仅教育成本和巨额负担就基本“掏空”了部分家庭的积蓄,再加上物价、住房和医疗成本居高不降,无疑是对民众民生构成了负面性“倒逼”的严重影响。
  这样一种现状之下,解决令民众深感纠结的教育、收入较低和家人生病“三大困难”,只能从提高国家和政府责任入手。国家层面和决策层上,应将更多精力放到改善民生福祉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福祉上,应加大教育投入比例尤其是民生领域的投入比例,以一个更加负责的态度给予困难者生存生活的尊严。调节已渐显畸形的社会收入分配已时不我待。中华全国总工会官员张建国日前表示,中国居民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22年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劳动者报酬比例过低,就意味着高收入群体和政府方面获得的比例过多,这一现状亟待从根本上改变。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民生的“三大困难”,尤其是让教育成本不再成为普通社会群体的“困难”?这是一个摆在政府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课题和任务,也是一个无可回避的社会问题。(中国教育新闻网 毕晓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9 17: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今养一个孩子都喘不过气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0 06:5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政府对不起咱们普通老百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0 09:5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问题上,也有大环境的影响,家长都望子成龙,各个攀比,进行着额外的投资,这些并非政府所能干预的,政府所做的也只能减少书费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1-14 20:43 , Processed in 0.08690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