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洞庭秋晚
猫点
落日金辉映古楼
洞庭木叶又逢秋
青峰远树霞中立
碧岛浮天梦里游
山不语
水东流
夕阳西下数归舟
深居画境人难老
湖上波涛却白头 一、关于《鹧鸪天?洞庭秋晚》的评析:
《鹧鸪天》又名《思佳客》,是词中比较接近律诗的一种,其基本技法上除了前片三、四句与过片三言两句多用对仗以外,平仄上很接近律诗。下面我结合这个音画与原作,试析猫点的这首作品。
起句“落日金辉映古楼,洞庭木叶又逢秋”,陈景点题。这句的视角镜头是由远及近,作者从夕阳落辉中,抓住洞庭湖边最著名的景点岳阳楼来着笔,很有匠心,寥寥七字点出了时间与空间;后句中“洞庭木叶”出自《楚辞》:“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清朝著名诗人赵进美,在《七律?枫叶》中有:“洞庭木叶伤心日,寂寞怀人在水涯。”作者巧用此典不露痕迹地把主题季节、时令渲染烘托到位了,非常凝练出彩。“青峰远树霞中立,碧岛浮天梦里游”,这句是对洞庭湖晚秋的整景铺陈,在视觉上是运用扫描,既是对上句特写镜头的补充,又进一步把视角镜头向远处推移,并进而用扫描的手笔,把洞庭湖上的君山岛等主要特景交代清楚。这句中“碧岛浮天”很值得品味,既有远视的朦胧美,又有湖水清澈的清晰感。如要挑刺的话,“浮天”对“远树”稍宽了点。“山不语,水东流。”这个过片的转换,很自然,很和谐,一静一动中,把洞庭湖的山水赋予了生命力和生机,并非常自然地将观景转换到思绪中来。“夕阳西下数归舟”,这句承上启下,既高度归纳、总结、提炼上片与过片的景与思,又巧妙地为下句的思绪做好了铺垫。句中有景有情,有看有思。“深居画境人难老,湖上波涛却白头。”这句是全词的精华。全词出彩之处还有有三点值得肯定:其一,结句的反衬手法精巧,前句是常理,后句得出相反的结论是点睛之笔,“人难老”“却白头”,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我理解此句包含了作者无尽的思念与惆怅,“白头”句就是这种情绪的高度提炼与升华;其二,承接、过度与提升很自然和谐,没有起伏与跳跃,非常符合洞庭湖晚秋的情景,作品的主线:从过片“山不语,水东流”的情绪酝酿开始、到“数归舟”的情绪流露、再到“却白头”的提升,是一步一步递进的;其三,这片作品情景交融,作者的情绪变化是通过不同的景致表现出来的,不是为景写景,而是用思想提炼景物的,很含蓄、很精巧、很深刻,非常耐品,同时给读者预留了非常宽大与广阔的联想、思索空间。因此,我认为,这是一篇融景于情,纳思于景的优秀作品,其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得非常到位。我已经很久没有读到这么优秀的词作了,强烈推荐精华,并希望作者能多练习与挖掘一些类似高质量的作品来,也期待更精妙的评析与金玉之和。
以上仅为一家之言,所评如有不确,请同道高手赐教,也期待作者的斧正。谢谢~~!!
七绝
猫点
西风吹老洞庭波
夜夜思君白发多
梦里不知人远隔
小舟一叶渡银河 二、关于《七绝》的评析:
七绝是律诗中最能体现才情与文学功底的,它是学诗练笔的基础。写好七绝,对学习七律并涉足小令、中调、长短句等都有很大的帮助与促进。有人认为七绝短短28个字很好写,其实不然。我个人认为,七绝是语言最锤炼的一种文体,能做到无一废字,惜墨如金,是一种比较高的境界;仅此还不够,它的最高境界是信息量大、寓意深刻、几乎不能更改、变动一个字,方为上品。
猫点的这首《七绝》虽未标题,其实读后,它的主题非常明确。这是一首离愁别绪的相思与思念。诗中句句都体现了作者对不在身边的爱人、情人的一种思念与牵挂。“西风吹老洞庭波”起句点出时间、地点、心情:“西风”言秋,“洞庭”作者所在的位置,“吹老”思念殷切的心情。这句“吹老”非常出彩,很形象、很生动,也很巧妙的道出了作者的心境。“夜夜思君白发多”,这句承接得非常自然,既点明主旨,又照应了前句,把上句的“吹老”用“白发多”来补正与呼应。“梦里不知人远隔”转得也很到位,前句的“夜夜”在此句中得“梦”,内联紧密,无任何斧锉痕迹,思念之人虽不在身边,但在作者梦里是一起的,这进一步渲染了“因思成梦”的殷切。“小舟一叶渡银河”这句的“小舟”照应了起句的“洞庭波”,同时,它还有双关的寓意,因为作者巧用了“银河”之典,所以一条主线呼出:“小舟”如月--月夜浓愁--因思入梦---以梦表达思念团聚的强烈愿望,就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首七绝,语言平实锤炼,音韵和谐流畅,手法自然,主题突出,用喻、嵌典贴切。我认为作者是一气呵成的,全诗内联紧密,技法熟练,尤其是结句的提升与联想很精巧。应该是一首能代表作者文学功底的成功之作。
一家之言,恐有不确,期玉赐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