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32|回复: 2

《关于落霞人物成联“陈独秀”的赏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7 20: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点将说明:试剑跟贴要我安排人评论落霞成联,昨天又接秋池兄类似的留言,始知落霞是中楹优秀联手,也是试剑的朋友,又是烟村兄在槐花公社的同好,联写得很棒,尤其擅长写人物联。试剑、秋池两版托我安排人点评,然诸位评论员都有任务在身,不忍再增加新负担。既然落霞是试剑的朋友,熟悉落霞的联风,加之试剑也写过不少人物联,故安排试剑点评顺理成章。
不过,为了表示本人对落霞联友的景仰,雪也不揣浅陋,挑“陈独秀”几联略析几句,因陈独秀是雪同县的前辈,也是雪比较崇拜的革命家,故雪有理由,先行抛砖引玉。
陈独秀

曾有人说过:“陈独秀是革命家而非政治家。政治家是无人格无人性无人情的,而革命家则是单纯而天真、固执而顽强的侠客和文人的结晶体。”一直想写这个人,但毕竟不是那个时代的人,只能从支离破碎中感受到自己能感受的一些:

是侠客情,是狂士情,多情不解谓之众
为国家痛,为民生痛,大痛真知堪向谁


?? 陈独秀第一次入狱之后,李辛白在《每周评论》发表短诗《怀陈独秀》:“依他们的主张,我们小百姓痛苦。/依你的主张,他们痛苦。/他们不愿意痛苦,所以你痛苦。/你痛苦,是替我们痛苦。”这首未被重视的小诗,却蕴含了相当丰富的信息:作为先驱者的“你”,是注定要承担“痛苦”的

千堆雪赏析:
写历史人物联,既好写又难写。说好写,是因为历史人物生平、个性、爱好、主要活动与是非功过都有现成的历史总结,其取材便捷,容易引起共鸣;说难写,也是因为历史人物人生丰富,个性特点独特,主要活动纷繁,功过是非一言难尽,故人物联概揽难、切入难、视角难、出新难。雪以为,用一联概括历史人物其鲜活的一生并非易事,何况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人物,则更难。
细品落霞联友此联,雪以为其出彩有三:
其一,选材铺垫好,浓缩概括准。我们先来看上下联前两分句:“是侠客情”是对陈独秀早期革命活动的高度浓缩与概括。“是狂士情”是对陈独秀个性特点的准确把握与总结。而“为国家痛、为民生痛”既是对其后期个人遭遇的怜惜,又是对其一生的评介。四个分句,都抓住了人物的关键特征。
其二,视角独特,总结提炼精当。上联联眼用“情”字贯穿全句,先用两“情”排比,结句用“多情”总结递进;下联联眼用“痛”字串联,同样从分列到总结递进。两个结句用“多情”与“大痛”总结提炼,十分耐品。古人云:“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此为大乘境界, 非常人可知。这里“多情”之“情”,并非男女间普通情感,它已上升到“济物利人”之大视角、高层面也。下联结句的“大痛”亦然。
其三,布局与结构有匠心。全联用447的结构,前两分句排比铺垫,后一分句浓缩、提升;形成上下联各有侧重,结构工仗,句内呈递进关联,一气贯通,无缝无隙;而上下联看似反对组句,实则抽象关联,因为“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使上联的“情”与下联的“痛”有机关联起来,足见作者扎实的联学功底。
也提联内与联外各一处存疑与商榷之言。
关于联外的商榷:雪不同意“政治家是无人格无人性无人情的”的说法。尽管这个说法不是作者本人的评语,但既然落霞联友引用了,那么至少说明作者是认可这个说法的。雪以为,政治家是有人格有人性有人情的,否则就不能称其为政治家,“无人格无人性无人情的”是政客,决不是政治家。而“政客”与“政治家”是有本质区别的。对此,我相信大家都会有自己的判断,这里就无须我过多阐述了。
关于联内的商榷:我认为上联的“谓之”值得推敲。我个人理解陈独秀的“多情”是为“大众”而“多情”,他之所以有“不解”的“多情”就是为了大“众 ”。原句“谓之众”是对“多情不解”意解和诠释,作为结句,其作用是对前两分句的提炼与升华,但“谓之”二字用在此处,语气和份量弱了,其提升、振起的力道不够。它与下联“堪向谁”的振耳设问略感不匹。
如上浅言,恐多不确,挂一漏万之遗珠,就由试剑与大家补玉吧~~:)
累死偶了,关于陈独秀的剩下几联,容我有空再评了~~~期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7 20:3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道不公,竟使陈张并列
碑传如此,何谈德赛二公

?? 时人常将陈与张国焘并列,谓之张左陈右。那张国焘不过一政客、小人,毫无人格品性可言,卑躬屈膝,卖身投靠,如何能与陈独秀并论?这样的定论,陈独秀地下有知,怕真的要欲哭无泪了~~~

千堆雪简评:
这一联捕捉的两对“典型”、四个“人物”很精妙。“陈张并列”的确很有讽刺意味,我认为那不是“天道不公”,而是“人心不公”、“世论不公”;“德赛二公”在五四时期的新青年很拥戴。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将西方文明“引到光明世界”,对于处于黑暗中的中国,需要德、赛的救治。然而,五四时期的新青年没有考虑到,西方文化中并非只有德、赛二先生。因此,下联的“碑传”与上联的“不公”形成了两个悖论,此为出彩的结构;但是,本联的各自前后分句间的关联,需要推敲,尤其上联的“天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7 20:3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晚余暇清信奉
老来嗜好只文章


千堆雪简评:
晚年的陈独秀在江津的生活是凄苦的,但却是自由的。老蒋的资助被他拒绝,胡适建议他去美国写自传也被拒绝,他只接受北大同事和学生的帮助,晚年陈氏所做的有两件事:一是重估一切价值,“将我辈以前的见解,彻底推翻”。老人一般都是知错不改的,陈独秀却截然相反。他对早年所信奉的“主义”进行了全盘的反思和清理。这种否定自己的勇气是最可贵的。另一项工作是语言文字学研究,他最后一本著作是《古阴阳入互用倒表》。因此,第一联对晚年的陈独秀的总结是恰如其分的,也是比较准确的,尤其上联的“清”字,见笔力。

叱咤风云,磊落开怀无愧怍
飘摇岁月,唏嘘入暮竟多余

?? 陈独秀一生始终不渝,被开除出党后,拒绝各方利诱,专心学问,却晚景凄凉。有诗:除却文章无嗜好,世无朋友更凄凉。诗人枉向汩罗去,不及刘伶老醉乡。

千堆雪简评:

这一联我认为是对陈独秀一生做的比较客观的总结与评价。更准确地说“叱咤风云”是陈独秀早期投身革命的一个缩影,而“飘摇岁月”不仅是陈独秀生活那个年代的中国现状的描述,也是陈氏晚年的真实写照。陈独秀的一生既辉煌,又坎坷,但无论他处在人生最为辉煌的时期,还是几次被捕入狱的落魄时期,陈独秀仍然卓尔不群,傲骨凛然。记得1932年10月最后一次被捕,陈氏在法庭上慷慨陈词:“弱冠以来,反抗清帝,反抗北洋军阀,反对封建思想,反抗帝国主义,奔走呼号,以谋改造中国,实现自由社会。”他的热情从未冷却。有诗云 “悠悠道途上,白发污红尘,沧海何辽阔,龙性岂能驯”。因此“磊落开怀无愧怍”的评价有依托、很恰当。然而,陈独秀的晚年也很凄凉,蛰居在四川江津乡下,只有一个老保姆陪伴。一九三九年,周恩来等劝陈去延安,当时中央想把陈弄到延安养起来,不让他在外边“胡闹”。但陈拒绝了。他说,大钊死了,延年死了,党中央里没有他可靠的人了,“他们开会,我怎么办呢?”结果不欢而散。这些都是“唏嘘入暮竟多余”的写照。

千堆雪简评:
晚年的陈独秀在江津的生活是凄苦的,但却是自由的。老蒋的资助被他拒绝,胡适建议他去美国写自传也被拒绝,他只接受北大同事和学生的帮助,晚年陈氏所做的有两件事:一是重估一切价值,“将我辈以前的见解,彻底推翻”。老人一般都是知错不改的,陈独秀却截然相反。他对早年所信奉的“主义”进行了全盘的反思和清理。这种否定自己的勇气是最可贵的。另一项工作是语言文字学研究,他最后一本著作是《古阴阳入互用倒表》。因此,第一联对晚年的陈独秀的总结是恰如其分的,也是比较准确的,尤其上联的“清”字,见笔力。

叱咤风云,磊落开怀无愧怍
飘摇岁月,唏嘘入暮竟多余

?? 陈独秀一生始终不渝,被开除出党后,拒绝各方利诱,专心学问,却晚景凄凉。有诗:除却文章无嗜好,世无朋友更凄凉。诗人枉向汩罗去,不及刘伶老醉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2-12 07:29 , Processed in 0.08503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