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45|回复: 23

中国十大“最牛”VS“最熊”商界人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2 12: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郭广昌:十大牛人之最理性

  任正非:十大牛人之最低调

  马 云:十大牛人之最自信

  袁隆平:十大牛人之最阳光

  刘永行:十大牛人之最敏锐

  李书福:十大牛人之最顽强

  马蔚华:十大牛人之最稳健

  王 石:十大牛人之最异端

  张瑞敏:十大牛人之最完美

  马明哲:十大牛人之最坚毅


  黄光裕:十大熊人之最霸道

  李途纯:十大熊人之最冒险

  杜双华:十大熊人之最矛盾

  郭炳湘:十大熊人之最悲情

  邱继宝:十大熊人之最失落

  牛根生:十大熊人之最郁闷

  刘根山:十大熊人之最伤感

  田文华:十大熊人之最倒霉

  石 雪:十大熊人之最贪婪

  朱新礼:十大熊人之最委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12: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郭广昌:十大牛人之最理性

    财富哲人郭广昌

在诱惑多的时候避免贪婪,在选择少的时候克服恐惧,这不正是郭广昌这个财富哲人给我们上的一堂哲学课吗?

  如果要找一个民企多元化的成功案例,复星是其中一个;如果要再找一个企业如何“过冬”的完美范本,恐怕还是非复星莫属。

   2008年,在众多行业萧索的季节里,不甘寂寞的郭广昌却屡屡出手,而且是一次次的重磅出击。

   2008年年底,中国企业界发生了最戏剧性的一幕,郭广昌是其中的主角之一:在新浪与分众达成换股协议后不久,复星国际公告称早已购入分众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随着后来再次增持分众股份,复星国际因此又成了新浪的最大股东。
   除了分众,郭广昌最近一年还购入了湖南时代阳光制药、浙江临海海宏集团、同济堂药业、天津钢铁、永发生物浆纸。另外,还入股了“老娘舅快餐连锁”和民用炸药行业。

   如果翻开复星的成长史,我们就不会惊讶于郭广昌在2008年的收购行为。从中可以发现,自1998年开始,郭广昌就已经开始率领着成立了6年的复星踏上了多元化道路。从医药到房地产开发,从钢铁业到商业零售业,从投资到矿业,无一不被郭广昌收入复星的麾中。

   学哲学出身的郭广昌是一个拥有很强哲学思辩能力的企业家。他是这样定位复星的:以产业为基础、以资本为助推力,站在产业的角度看资本,站在资本的角度看产业。他的目标是把复星打造成“中国的GE”和“内地版的和黄”。

   事实证明,复星的多元化道路是成功的,至少在目前为止是成功的。过去十年复星所涉猎的行业让它赚了个盆满钵满。复星集团仅5年来纳税额就高达200亿,成了全国纳税额最高的民营企业之一。

   了解郭广昌的人知道,他的成功不仅在于缔造了一个庞杂的“复星系”资本帝国,他更是为众多企业提供了一个如何“过冬”的完美范本。

   “复星不仅要过冬,还要在冬天里壮大。”在一次公司内部会议上,郭广昌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郭广昌是如何带领复星过冬的?这成了我们关心的话题。

   其实,2008年并不是复星第一次过冬。2004年,随着德隆系的坍塌,复星国际的多元化发展思路也饱受到了多方的质疑,郭广昌不得不试图通过“国研报告”对复星集团多年来的多元化思路加以验证。也正是那一年,被郭广昌称为复星的“体检年”。

   有了一次过冬的经验,郭广昌在2008年的冬天就显得格外轻松。他很早就准备上了“过冬棉袄”,当冬天真的到来时已经手握上百亿现金,并大声呼吁“恐惧的时候勇敢一点”。

   追根到底,使复星国际安然过冬的无非还是那两个法宝:“体检”和“战略”。

   出身贫寒之家的郭广昌即使在成为数百亿资产的掌舵者之后,仍然清晰记得母亲最初的教诲:不该做的事情不要做。他说,“不公平赢得的东西我绝对不要。江湖上有句话说的很对,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你如果相信市场经济的原则,就要相信这一点。”

   所以,郭广昌对任何一项投资都是慎之又慎,没有很大的把握绝不轻易出手。而对于公司的财务状况也都是力保健康。这样,即使全球金融海啸来临,复星国际同样拥有免疫力。

   郭广昌说,“我们的内心始终会被两个“恶魔”占据。一个叫贪婪,因为机会太多;另一个叫恐惧,因为要对自己的决策负责任。平衡,已经不是一个商业技巧的问题,完全在于你的内心是什么价值观。”

   在诱惑多的时候避免贪婪,在选择少的时候克服恐惧,这不正是郭广昌这个财富哲人给我们上的一堂哲学课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12: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任正非:十大牛人之最低调

  任正非:沉默依旧

   万科董事长王石说,任正非是一只沙漠上孤独的狐狸。

  他失败过,痛苦过,也忧郁过,但他最终都以最有静气、最有定力的力量渡过难关。他以理性、智慧和勤奋影响了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也影响着全球通讯行业格局。从《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到《华为基本法》,再到《华为的冬天》,他始终以一种强烈的危机意识,引领着自己的企业大步向前,并最终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标杆。他,就是任正非。

   2008年,华为20岁,任正非64岁。这一年,华为依然雷声不断;任正非却继续保持了一贯的沉默。

   从2007年底华为发生的万人“辞职门”事件起,外界对华为的争议就一直没有消停过,也是在那一次,任正非率先自愿申请买断工龄,将自己001的工号变成十万多号。此后,华为员工一系列自杀事件又将任正非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2008年8月,中国电信近300亿元的CDMA大单引发了设备商新一轮的招标争夺大战。阿尔卡特朗讯、北电和中兴通讯的报价在140亿~70亿元之间,华为却报出了不到7亿元的超低价。 华为的“白菜价”毫无疑问又一次引起大家的非议,认为它是场竞标中的搅局者。

   然而,任正非也许非常信奉“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这句话,他对外界的评论一概具有足够强的免疫力。他经常这样教导员工:“希望全体员工都要低调,因为我们不是上市公司,所以我们不需要公示社会。我们主要是对政府负责任,对企业的有效运行负责任。”

   进入2008年以来,在全球经济哀鸿遍野的时候,电信业也未能独善其身。10月份,各大电信设备厂商陆续公布三季度财报,北电、摩托罗拉、阿尔卡特朗讯亏损的态势继续蔓延,何时止亏依然是未知数;诺基亚、西门子在经受合并带来的剧痛之后,复苏的道路亦非坦途。

   面对行业冬天,任正非说,要“对经济全球化以及市场竞争的艰难性、残酷性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并提醒员工,“经济形势可能出现下滑,希望高级干部要有充分心理准备。也许2009年、2010年还会更加困难。”

   这并不是任正非第一次警告冬天来临。早在2001年,他就提出了“过冬”的口号。当时,国内电信运营商固定资产投资的年平均增长率,从1996年~2000年的24.9%下降到2000年~2002年的2.1%。2004年下半年任正非第二次警告冬天来临。虽然这一时期,电信市场已经转暖,但是华为有自己的问题,同港湾的竞争正在关键时刻。更为关键的是,国际电信巨头已经开始对华为采取围剿行动。现在,人们又听到了任正非关于冬天的警告。

   也许正是强烈的忧患意识使得华为总比别人早一步做好过冬准备,从而最后安然过冬。在严峻的2008年,华为继续保持了稳健、健康的增长,全球销售额达到233亿美元,同比增长46%,国际市场收入所占比例超过75%。数据表明,与很多已经陷入沉寂或者困境的同等级别的中国企业相比,华为仍然走在成功的路上。

   业界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国外企业要想进入中国市场,必须越过两道山,一是价格,二是华为。任正非作为华为的精神领袖,无疑是应该引以为豪的,他时常被人称作土狼,或者硬汉,抑或是战略家。只有万科董事长王石把它比喻成一只沙漠上孤独的狐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12: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马 云:十大牛人之最自信

  马云 寒冬悟道

  如今的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平台的代名词。 而这,很牛,也真的很可怕!
  要说今年3C领域国内风头最劲的人物,马云可谓是当仁不让。他最神奇的地方,就是在2008年初春暖花开、业界其乐融融的时候,冷不丁地放了句“冬天要来了,我们要准备过冬”的预言。谁都不曾想,这寒冬果然不期而至,不仅席卷全球,至今仍成为全地球村的人们苦苦寻找对策的难题。马云超常的寒冬嗅觉,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也加重了业界惊叹其为“外星人”的坊间善意猜测。

   也正因为早早预见到寒冬,2008年初,马云带领他的阿里巴巴团队强势进军拥有中国外贸“晴雨表”之称的广东省。其精心准备的“运用电子商务平台助力广东外贸企业升级转型”策论,得以顺利面呈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并获得广东全力支持。短短一年间,马云的阿里巴巴迅速敲开广东政企合作双赢的大门,而广东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旋风也引领马云持续红遍广东。

   以上不过是马云2008年最值得称道的两件事。要把过去这一年马云干过的活全都说清楚可不容易。他名下企业品牌太多,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雅虎、阿里妈妈、阿里软件……总之,与中小企业、个人创业者在网络上做生意有关的,他基本都干了。不仅干了,还不容别人插手。如今的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平台的代名词。而这,很牛,也真的很可怕!

   日前,马云在世界经营者大会上提出了一个新概念:“从传统的工业文明走向一种新的商业文明”。他预测,这次金融风暴之后,以诚信、透明化、责任为特征的新商业文明将会诞生。而阿里巴巴将在C(消费者)2B(网络卖家)2B(产品供应商)2S(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之间搭建一个产业链,据说它十年后将超越沃尔玛。

   在这次经济危机中,追随沃尔玛大规模工业生产的模式已经显示出弊端,中国制造商一旦订单减少,纷纷倒闭。“未来中小企业根据客户需求个性化定制,通过淘宝销售,通过B2B完成采购跟其他的配套服务,这个全新的生态环境,就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个最大的图。”

   据说马云已经有了一个打败国际竞争对手的具体时间表:“超过亚马逊和eBay我们是有信心的,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跟Google长远去抗衡,我们也是有信心。如果这两个超越的话,自然就超越了沃尔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12: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袁隆平:十大牛人之最阳光

  仇富不仇袁隆平

   与网上总是充满“仇富”的讨伐声不同,对于袁隆平院士买车,网民们这次却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理性。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名字,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他像沉甸甸的稻穗,能让人浮想联翩,那是关于饥饿和温饱、小康和富足的故事与梦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2008年对袁隆平院士而言必定是不平淡的一年,有关网络上争论不休的买车一事,把袁隆平推上了舆论巅峰,向来低调的他着实 “火”了一把。

   2008年的7月19日,袁隆平院士一身便装,带着一家子在长沙看车展,院士还招呼家人坐上一台国产轿车试试手感,后来又被奔驰一款敞篷车吸引。报道中说,袁院士是一位汽车发烧友,“家里已经有六七辆车”。而其实当天,袁老一家人看上的只是一款普通的国产两厢车。袁龙平家里的六七辆车其实都是分属他的子女所有,他本人只有一辆十几万元的赛欧。

   与网上总是充满“仇富”的讨伐声不同,对于袁隆平院士买车,网民们这次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理性:几乎众口一词地表示支持,并力挺袁隆平买车。有网友称袁隆平买中国最贵的车都无可厚非,更有甚者说袁老就是买七八架私人小飞机也配。由此派生出网络又一个流行词“仇富不仇袁隆平”。

   2008年10月16日,在袁隆平买车事情发生之后,某大型门户网站做过这样一次调查:标题就叫“我们尊重‘富人’袁隆平”,在网友参与的调查“谁是你心中的阳光富豪?”,袁隆平排第一,得票数遥遥领先于其他著名企业家,比例达到了将近96%。

   作为阳光富豪的袁隆平到底有多少资产?

   实际上,袁隆平每月的工资仅有4000元,其主要收入来源是各种奖项。比如,仅一项国家首届最高科技奖,袁隆平就获得了奖金500万元。此外,平常世界性基金会和当地政府的重奖也有不少。

   另外,隆平高科的股权也是袁隆平的主要经济收入之一。2000年,中国第一次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股票??隆平高科在深圳上市,袁隆平出任了“隆平高科”董事长一职,并拥有5%的股权。凭着袁隆平不同凡响的号召力,隆平高科一直以来都是农业类股的龙头和旗手,即使在熊市的2008年也多次产生短期上涨翻番行情。

   2008年4月14日,隆平高科披露名誉董事长袁隆平再次获得70万份股票期权,加上之前持有的250万股隆平高科股份,以市值计算,袁隆平身价已经过亿。这样看来,虽然袁隆平是一个科学家,但是他早已是亿万富翁。

   “沉默海啸”席卷全球, “世界粮仓”美国也未能幸免。粮食价格上涨,正如汹涌的潮水。

   2008年8月25日,传出令人震奋的消息:袁隆平超级杂交稻亩产900公斤的目标,有望下月实现。这也是世界杂交水稻史上的一个新的高峰,是袁隆平带领中国专家,迎战世界粮食问题的一个新跨越。

   2008年11月10日,由澳大利亚发布中国的世界创新人物??2008金袋鼠奖获奖者:胡锦涛,袁隆平,张艺谋,李宁,李君如,杨元庆,白岩松 ,张永平,张朝阳,袁仁国10名英才。

   奖励证书中称:袁隆平先生,以极高的社会责任感与强力的探索精神,创新开发研制的水稻增产技术,为中国乃至整个人类的生存与生活创造了丰碑式的奇迹。

   不正是袁隆平那“米菩萨”的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吗?他于世界粮食危机之时守望世界饭碗、“让世界远离饥饿”,他无愧于此殊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12:0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永行:十大牛人之最敏锐

  刘永行:半步制胜

   “有人说我很保守,但也有人说我很激进。

其实,我就是希望我的企业能一直健康地活着。”

  2008年的《福布斯》富豪榜在这个寒冬出炉,刘永行以204亿的身家,成为首富。略显老派的刘永行可能自己也没有想到,花甲之年能够再次登上此榜,而且适逢经济危机对实体经济构成严重伤害之时。

   “有人说我很保守,但也有人说我很激进。其实,我就是希望我的企业能一直健康地活着。”刘永行有着自己的生存哲学,“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渐进式的。我们是先行先试者,但是,我们只走半步。在现有的法律和政策下,探出半步,试试虚实。这其中拿捏很难,稍不留神,一步迈出,就掉进了陷阱。”

   在这个经济寒冬席卷各行各业之时,刘永行旗下的第一主业??饲料业依然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我们也受到了一些冲击,但是我们在原材料方面抓得很好,这次跌价中各个子公司都做到了零库存,所以效益不降反升。”

    不过,如今刘永行常常为人所提起的,已经不是其饲料产业,而是“轰声隆隆”的重工产业。刘永行保持了他的一贯谨慎,谨守着半步哲学。“不管是饲料业还是铝业,在筹建初期就要想到行业最困难的时候,预测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我们能不能渡过。在行业好的时候,你要比人家更好;大家不赢利的时候你要赢利;大家亏损的时候你不亏损,大家亏损很严重的时候,你不亏损或者亏损很少,而且能够很快渡过。必须把这些问题都回答出来,才能动手去做。”

   被称为刘永行此生最大的一次冒险??投资铝业等能源领域的决策,如今这些“家伙”已经成为了香饽饽,就在2008年10月14日,由CAYLON (法国东方汇理银行)牵头的近20家中外资银行齐聚三门峡铝业公司,这里面既有渣打银行、东亚银行、东京三菱日联银行等跨国银行巨头,也有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浦东发展银行这些本土银行,还有德商、南洋、大兴等大家不熟悉的银行。这些金融巨头们来的目的只有一个,争取东方希望1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在这个经济寒冬中,能够拿到一个健康优良的资本项目更显不易,而刘永行就是他们信任的担保。

   刘永行恪守着自己的半步哲学,对于一位商场厮杀多年的老将来说,他对国家政策的领悟力和对长期政策走向的判断,已经确保他过了一关又一关,掘金一桶又一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12: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李书福:十大牛人之最顽强

  李书福:草根的生命力

  “汽车狂人”李书福不管走到哪里都不带名片,只要报上他的名字,对方基本上是做恍然大悟状:原来是那个中国汽车界的牛人。

  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正日益严重地侵蚀着全球经济实体,中国汽车行业也难逃此劫。人们不禁再次把困惑和希望的目光投向了吉利、投向了李书福。因为正是这个人打破了中国汽车工业20多年来被牢牢把控在国有企业和合资企业手中的格局,也是他一句“汽车,不就是四个轮子,加两张沙发”的狂言,揭开了中国汽车从精英消费转向大众消费的序幕。

   翻翻李书福之前的履历,没有什么能和汽车沾上边:靠120元在街头巷尾给人拍照起家,接着开出了自己的照相馆;1984年,进入了冰箱领域,把产值逐步做到了几千万元;1989年,转产高档装潢材料,研制出第一张中国造镁铝曲面板;1994年,进入摩托车行业,并研制出中国第一辆豪华型踏板式摩托车。

   直到1997年,在摩托车生产如日中天的时候,李书福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看来都是异想天开的决定:他要造汽车。2003年9月28日,吉利果真造出了中国第一辆跑车??美人豹,其100%是自主设计与制造。随后吉利美人豹落户国家博物馆,作为代表中国汽车工业的成果,永久馆藏品和展示品。

   再看今朝,李书福率领的吉利,凭着自身顽强的生命力,作为“民企造车第一人”,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汽车企业。从心怀“造老百姓买得起的便宜车”梦想起步,到要造全世界最环保、最节能、最安全的好车。再到把汽车卖到国外,让吉利汽车跑遍全世界。李书福演绎的正是一出改革开放的传奇。

   2008年9月,李书福有番言论:“冬天到了,不是说大家都冬眠了待着不动了。这个冬天,我们反而觉得很忙,可以做很多事情。”此番言论,被称为“冬泳论”

   严冬至、寒风虐,在全球汽车市场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面前,吉利却以“冬泳”拉开了抗击经济危机的序幕。凭借智慧与实力,在多数汽车企业销售下滑的形势,李书福却别有一番“牛”的风景??

   10月止,吉利实现了销售比同步增长了17%,这无疑是中国汽车企业发展中的一个典型教材;

   12月,吉利鼎鼎有名的自由舰终端销量突破万台,在当前经济危机全球车市寒冬,经济型车市场萎缩的情况下自由舰逆势走强进入万辆俱乐部;

   利用许多地方政府想发展汽车工业的急迫心理,以低廉的价格在兰州、济南、湘潭、宁波等地圈下大片土地,然后建起整车基地,把吉利的触角伸向全国;

   谋划了吉利创业以来最重要的战略大转型,吉利的品牌形象得到提升,其利润也悄然增长。

   李书福带领着吉利在“寒冬”中大展拳脚,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和获得的战绩风生水起,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岁月无痕,李书福称,一直以来,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美丽的追求”。李书福最强大的武器就是他的执着和坚韧,正是凭着“不低头不认输”、“力量在风中回荡”的信念,他把吉利从小做大,一步一个脚印,几年一个台阶,逐渐从草根嬗变为枝繁叶茂的大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12: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蔚华:十大牛人之最稳健

  马蔚华:逆市出海

   “当华尔街正在裁员的时候,我们在招聘员工;当许多金融机构在这里纷纷倒闭的时候,我们在这里诞生。

  作为银行家,马蔚华的2008年风光无限。

  “中资银行走出去有两种选择,一是在海外直接开设分行,二是进行并购。”马蔚华曾如此表示。而在2008年,马蔚华收购香港永隆银行,设立招行纽约分行,交出了两份令人瞩目的答卷。

   2008年5月30日,马蔚华执掌的招行正式与永隆银行控股股东伍氏家族签署买卖协议,议定以每股156.5港元的价格有条件收购永隆银行53.12%的股权,成为绝对控股股东。

   这是招行历史上首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并购,也是国内迄今最大、香港近7年来最大的银行控股权并购案例。

   长期以来,在港网点不足是招行在港进一步发展业务的‘瓶颈’,马蔚华一直在寻找时机扩张。而永隆银行在香港的35家分支机构对马蔚华来说显得很诱人。虽然在第一轮报价中,招商银行因出价低而被淘汰,但第二轮却以比第一轮低的出价战胜对手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和澳新银行。而这一切都得益于马蔚华和永隆银行面对面的沟通。

   收购了永隆银行后,马蔚华以香港为桥头堡,进军国际市场,把分行开到了美国纽约。2008年10月8日,正当华尔街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几大金融巨头轰然倒地之时,马蔚华筹备了4年的招行纽约分行正式在曼哈顿开业了,显得特别抢眼。

   招行纽约分行的申办之路也是一波三折。从2005年7月正式启动工作起,马蔚华和华尔街和美国政府打了四五年交道,他以耐心与从容赢得了那些有偏见的美国人的理解和认同,被奥巴马任命为新财长的盖特纳甚至成了他的私人朋友,称他为“和巴菲特一样重要的人”。

  在马蔚华的努力下,招行得到了自1991年美国颁布实施《加强外国银行监管法》17年来向中资银行颁发的第一张银行牌照,纽约州银行厅更首次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向外国银行颁发银行牌照。

  “当华尔街正在裁员的时候,我们在招聘员工;当许多金融机构在这里纷纷倒闭的时候,我们在这里诞生。”马蔚华亲赴纽约主持揭牌仪式,致辞中掩不住他的骄傲。

  1999年走马上任招商银行行长前,马蔚华是一位高级金融官员。在进入招行后,马蔚华的管理方式和报务手段通过这家全国首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一再给中国的银行业带来冲击。如今,马蔚华已被公认为中国最富创新意识的银行家。在他的带领下,招商银行多年来在国内金融界创造了数十个第一,经营业绩在国内同行中位居前茅。

  在2008年末,马蔚华连续第二年入选了在全球经济和金融界享有盛誉的《机构投资者》杂志评选的“2008年亚洲最佳CEO”七人名单,被投资者评选为亚洲银行业领袖,为他的2008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作为掌门人,马蔚华导演了招商银行近年来“网络化、资本市场化、国际化”的三出大戏。即使在全球金融业一片寒潮时,马蔚华也毫不犹豫,果断出击,逆市出海。

   把招行从中国带入世界,这是马蔚华一直以来的心愿,而在2008年,他成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12: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 石:十大牛人之最异端

  王石式生存逻辑

   王石率真、倔强、特立独行,但他又像一个磁场,那种吸附力让你无法抗拒。

  连王石自己也承认,2008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在房产业直上云霄的高速发展中领衔降价、在地震时陷入“捐款门”、因股票狂跌不止引发的“辞职门”……或者可以这么说,王石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公众的视野,即便是脱离舞台去“登山”,他的影响力也无处不在。

   一年多前,王石抛出“楼市拐点是秃子头上的虱子”的言论,宣布“卖拐时代”的来临。过去的2008年楼市状况的确成就了王石的先见之明。因为如此,他被人称为2008年最有远见的人物。

   纵观中国商业史,以一人之力来引爆一个与民生相关产业的剧烈调整浪潮,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是,王石做到了。由于万科的“提前撤退”,其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加,特别是2008年在楼市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万科市场占有率提高了50%。伴随着王石的回应和推动,“拐点论”在相当短的时间内风靡全国,继而成为2008年楼市的主旋律。

   然而,作为万科的掌舵人,王石的个性却一度使企业陷入了沼泽的危险。

   “5•12大地震”发生后,王石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了“万科捐200万是适当的”和“员工捐款以10元为限”的观点。这顿时触及了公众的主流价值底线,并引起了舆论的强烈谴责。王石也因而被人戴上了“王十”的帽子。

   这时候,万通公司董事长冯仑终于忍不住了,他站出来为王石辩护说,地震发生后,王石和他刚好在一起,王石立即和以企业家为主体的一些非盈利组织联系,一共联系了7、8家,决定发起“牵住孩子的手”的公益活动,“我们讨论和打电话联系,他忙到夜里3点多钟。”

   冯仑还介绍,王石今年初就已经和他相约夏天到哈佛大学专门研习如何利用商业力量和管理办法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并已经联系好到美国一些基金会学习。“他做公益是一贯的,由于博客中个别言辞的问题,遭到这么多非议,这真的不公平。”

   其实在“捐款门”事件发生前,就早有人不断地质疑王石,何不把登山的费用用来办希望小学?王石的回答是:我有我的正常消费需要。至少在当时,这样的回答带来的并不是人们的无限反感,而是信任。

   “捐款门”事件中,不少股东以“王石在,我们就在”的坚定追随表示了对王石及万科的支持。这令王石大为感动:“如果因为我的个人言论,导致万科走势弱于大势,弱于行业,我会立刻辞职。”

    但,这个时候王石是不会辞职的。王石的性格中有两大特征决定他不会辞职:一是从不妥协;二是逆向思维。当所有的舆论都希望他辞职的时候,他偏不辞职。了解王石的人都知道,在万科的成长历程中,王石是最善于从逆境中脱颖而出的人。他像所有从基层起来的成功企业家一样,意志坚定。

   “人生就像舞台,你总有谢幕的时候,我已经在这个社会该折腾的时候都折腾了,该影响的时候都影响了。我希望离开的时候,对这个社会没有任何的、丝毫的波澜。”这是王石的心愿。不过,谢幕对王石而言,似乎还有些太早。

   在奥运火炬接力中,没有比王石的出现更能引起欢呼,一浪高过一浪的“王石,我爱你”、“万科,永远支持你”,场面堪比娱乐明星,背负骂名的万科和王石,就算是满腹委屈,此时亦是欣慰至极。王石就像一个磁场,那种吸附力让你无法抗拒。

   率真、倔强、特立独行,这就是王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12: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张瑞敏:十大牛人之最完美

  张瑞敏 演绎“老人与海”的传奇

   海尔走到今天,很难说清最大优点是什么。

但至少有一点,从来没有人怀疑过??张瑞敏是中国最优秀的管理大师。

  在2008年宏观经济形势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海尔集团各事业部中,冰箱、洗衣机等传统强势业务不但超额完成了销售指标,而且市场份额还明显提升。张瑞敏也荣获“品牌中国30年30人”、“中国鲁商功勋人物”、“中国最受尊敬企业家”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所有的传奇都要从1984年35岁的青岛冰箱厂厂长张瑞敏的一项规定开始??不许随地大小便。

   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另一件事情是,一年后张厂长怒砸本厂冰箱:一位朋友从他的厂里勉强买走了一台冰箱。朋友走后,经检查,张瑞敏发现库房里的400多台冰箱中有76台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在物资缺乏的年代,即便是次品依然有大量的需求,但张瑞敏说:“我要是允许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

   他宣布,这些冰箱要全部砸掉,谁干的谁来砸,并抡起大锤亲手砸了第一锤。

   很多这样的故事直接揭示了张瑞敏的思路??把管理做好。

   事实上,海尔走到今天,很难说清最大优点是什么。但至少有一点,从来没有人怀疑过??张瑞敏是中国最优秀的管理大师。

   在管理实践中,张瑞敏开创了海尔特色的管理模式??从“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OEC管理模式,到每个人都面向市场的市场链管理,到“人单合一”的发展模式,再到“卓越运营”的商业模式。

   到2008年为止,先后有美国的哈佛大学和南加州大学、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法国的欧洲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商学院做了16个案例,涉及海尔的企业兼并、财务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特别是颇具权威的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为海尔做的“市场链”案例已被纳入欧盟案例库。

   用一个例子就能充分说明张瑞敏对自己管理思想的自信:红星电器厂原是生产洗衣机的工厂,被海尔兼并时净资产只有一个亿,但亏损为2.5亿,兼并后海尔只派了三个人去,员工还是原来的员工,设备还是原来的设备,兼并当月亏损700万,第二个月减亏,到第五个月即盈利100余万。后来,这个案例便成了哈佛大学教授研究的对象,即“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案例。

   类似的案例有很多,就像是张瑞敏的管理理论一样多:“休克鱼疗法”、“斜坡理论”、“五星级服务”……

  在进军海外市场的过程中,张瑞敏的理论依然有着自己的特色。中国企业家通常是靠先走越南、印度这样的第三世界国家起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式发展道路。张瑞敏却直接把目光盯住美国市场。

  他说:“非要争论在美国设厂好不好没有多大意义,因为单凭争论本身永远不会出结果,不如我一定要把它做出一个结果。就像德鲁克说的,管理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结果。你的逻辑对,我的结果对了,你的逻辑就没有意义。”

  在央视的经济人物典礼上,他说:“我有一个愿望,如果我遇到韦尔奇,我会向他请教。”

   可当韦尔奇真来中国和企业家交流时,他却又缺席了。有人问他为什么,张瑞敏回答:“就是听贝克汉姆讲三天三夜,也解决不了中国足球上不去的难题。”

   1978年10月,邓小平赴日本访问,参观松下电器展览室时,讲解员把一盘烧麦用微波炉加热后,请邓小平观看。谁都没有想到,邓拿起一个烧麦看了一下放到嘴里,令人们大吃一惊。他边吃边说:味道不错,微波炉很好。

   随后他说了那句影响中国企业家的话:“你讲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就要比人家管理得更好。”

   张瑞敏的成功证明了中国人也能做好管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1-11 03:04 , Processed in 0.10630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