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苏三

学着读清联   (醉吟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23: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题写胜迹联多引用当地的有关传说。湖南隆回白马山宝莲寺有两副对联:

1、
避乱入山,倒印蹄痕迷寇贼
绩麻度日,尚存心迹救民人

2、
白马避兵灾,世外干戈全不到
红羊遭劫运,凡尘黎庶总相关

联作者魏源(1794-1857),原名远达,改源,字默深,湖南邵阳金潭(今隆回县)人。清道光年间进士,官至高邮知州,是我国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人中最优秀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改革吏治、开通言路、吸收外资、振兴工业、提拔人才、开启民智、严禁鸦片和增强国防等一系列救世治国之道,后人评他“生前有学名、有政绩”、“死后遗泽人间,博大精深”。他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不但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源传世著作多达四十七种,六百余卷,约八百万字。这些著作涉及到经、史、子、集各个领域,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历史、地理、文化、教育、外交和近代自然科学等各方面内容,可谓卷繁帙浩、洋洋大观。其中最主要的是《圣武记》、《海国图志》、《皇朝经世文编》、《明代食兵二政录》、《书古微》、《诗古微》等。《海国图志》对中国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并对日本明治维新起了积极的启蒙作用,被誉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辉煌巨著。《古微堂文集》、《清夜斋文集》等,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魏源的这两副对联,引用了白马仙娘的传说。

相传元末义军首领陈友谅因与朱元璋争权失利而遭追杀,携其文韬武略的四个子女败走湖南,意在过隆回,走溆浦,上贵州,入广西十万大山重赎兵马,东山再起,再与朱元璋争一雄雌。他曾在苏家洞古公庙旁的一座山上安营扎寨,修建跑马场,招兵买马,终日操练,以图大业。朱元璋闻讯,率兵前来追杀。陈友谅深恐寡不敌众,仓皇拔寨而逃。他率亲兵翻八寨,越七岭。径直往溆浦方向逃去,子女四人企图翻过白马山,经龙潭到溆浦与其父会合。他们走到白马山下的袁家湾,仰看白马山山高林密,奇峰突显,险峻难攀,后面追兵甚紧,急中生智,趁着夜色掩护,让战马退着走路,艰难上山。当追兵追至山下时,已不见人影,察视蹄印,遂断定陈友谅一行已下山另择逃路,不知去向,只好收兵复命。姐弟四人就这样躲过一劫。

次日凌晨,他们来到山上的“宝莲仙寺”,已是人困马乏,倒在檐下呼呼入睡。寺院长老昌财和尚清早打扫庭院时,见他们困状,不忍打扰。待日上三竿,他们睡醒后才迎进殿内歇息,并供以斋食充饥。在得知他们的不幸遭遇后,老和尚苦苦挽留他们暂住寺院休养,日后再与其父联络,姐弟们见老和尚心地慈善,情真意切,答应暂时在此安居。他们十分勤奋,常常睡半夜起五更,熟练兵法,开荒种地,自食其力,尤其是三姊妹,不仅精通武略,而且心灵手巧,绩得一手好麻,纺得一手好纱,绣得一手好花,她们常常打发小弟下山承领一些活计,闲暇之余为别人绩麻,纺纱,绣花,弄点油盐钱以缓解寺中生活危急。长期的共同劳动与生活,姐弟们与老和尚情谊愈深常以师徒相称。后来在老和尚的精诚感召下,他们逐渐淡出世道,在寺院学天文,习地理,修禅经,决心为民普施善道。也许是因为他们终年饮仙泉,沐仙风而得仙山灵气,三姐妹终成正果,在“宝莲仙寺”后山的莲花洞里羽化登仙。

联中的“红羊”指“红羊劫”,古人以为丙午?丁未是国家发生灾祸的年份。丙丁为火,色红;未属羊,故称。宋代柴望作《丙丁龟鉴》,历举战国到五代之间的变乱,发生在丙午?丁未年的有二十一次之多。

知道了以上典故,对联就不难理解了,我也不再多嘴,最后记录一个关于魏源的小故事:9岁赴县城应童子试,考官指着画有“太极图”的茶杯提出“杯中含太极”嘱对。魏源摸着怀中二麦饼对曰:“腹内孕乾坤。”考官大为惊异,夸他聪明颖悟有大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23: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这副对联是胜迹联中的上品:

高视两三州,何论二分月色;
旷观八百载,难忘六一风流。

这是梁章钜为扬州平山堂题写的对联。

梁章钜(1775-1849),清文学家。字闳中,一字?林,晚号退庵,福建长乐人。嘉庆进士,官至江苏巡抚。综览群书,熟于掌故。喜作笔记小说。也能诗。著作颇多,有《文选旁证》、《制义丛话》、《浪迹丛谈》、《称谓录》、《归田琐记》、《藤花吟馆诗钞》等。梁在楹联创作、研究方面的贡献颇丰,乃楹联学开山之祖。其楹联著述有《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楹联三话》、《楹联剩话》、《巧对录》等,许多名胜楹联及历代流传的巧联妙对,得其赖以保存至今。

平山堂,在蜀冈中峰古大明寺内。平山堂,为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所建。因望“江南诸山,(如)到此堂下,拱揖栏前,若可攀跻”,而名“平山堂"。欧阳太守曾于堂上宴饮群贤。《避暑录话》有云:“欧阳文忠公在扬州作平山堂,壮丽为淮南第一堂。据蜀冈,下临江南数百里,真、润、金陵三州,隐隐若可见。公每于暑时,辄凌晨携客往游,遣人走邵伯湖,取荷花千馀朵,以画盆分插百许盆,与客相间。酒行,即遣妓取一花传客,以次摘其叶,尽处则饮酒,往往侵夜载月而归。余绍圣初年始登第,尝于六七月,馆于此堂者几月。是岁大暑,环堂左右,老木参天。后有竹千馀竿,大如椽,不复见日色,苏子瞻诗所谓“稚节可专车”是也。

上联言堂高赏景,可放眼“两三州”;前文已提到“二分明月”出自唐?徐凝《忆扬州》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从欧阳修建平山堂到梁章钜生活的时代,大约800左右,下联“旷观八百载”即指此。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是以家有藏书一万卷,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翁一个来取名的,联中“六一”即指欧阳修。上联从环境入手写所观所感,下联追忆前贤亦见深情。全联跨越时空,巧妙自然,非大手笔不可为也。

最后补录一些关于梁章钜的轶事。梁章钜70岁寿辰时,乡人王叔兰赠贺联一副:

二十举乡,三十登第,四十还朝,五十出守,六十开府,七十归田,须知此后逍遥,一代福人多遐日;
简如格言,详如随笔,博如旁证,精如选学,巧如联话,富如诗集,略数平生著述,千秋大业擅名山。

此联言简意赅的概述了梁章钜的仕途经历和平生著述,是寿联中的上品。

梁章钜的联论和联语,精妙之作俯拾皆是,可也有大煞风景的败笔。昆明大观楼长联是孙髯翁的名作,阮元任云贵总督时自作聪明擅改此联,世人都认为孙作远胜阮作,唯梁章钜独持异见,他说孙联“传诵海内,虽一纵一横,其气足以举之,究未免冗长之讥也”,认为阮联胜于孙联。其实凭梁章钜对对联的研究功力,是不难区分高下的,原来难言之隐竟是他是阮元的学生,他捧阮抑孙实为徇情之举,。《楹联从话》就有一副《贺芸台师加衔联》,捧得也太过了:

异数超七价,帝眷东山谢太傅;
嘉宾伫三肄,天留南国鲁灵光。

可惜《楹联从话》满纸珠玑,因一点徇私之情,落下些许瑕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23: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逝者作出恰当的评价,交代自己与逝者的关系或亲密感情,是撰写挽联的常用手法。

当年丞相留宾,竞推男子张君嗣;
昨夜故人入梦,远愧平生范巨卿。

这是吴汝伦为许仙屏写的挽联,就符合上述观点。

吴汝纶(1840-1903),字挚甫。清朝大儒,安微桐城人。同治进士,授内阁中书,做过知府。先后入曾国藩、李鸿章幕僚。曾去日本考察教育,提倡西学,思想开放。对经学、诗赋、训诂、考据无不精通,为晚期桐城派作家之首。曾受命出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但在去日本研学途中因事取消。回国后重归故里,建立桐城中学,成为中国早期实行新式教育的学堂之一。他主张“缀学为文,而气行乎其间”、“务欲因声求气”。有联语专集《桐城吴先生联语》。

许仙屏(?-1899),江西省奉新人,名振?[hui],同治进士。曾任陕西学政、河南按察使、江宁布政使、东河河道总督、广东巡抚等职。主张废止厘金,节用民力。

上联把许仙屏比作张君嗣。张裔,字君嗣,据《三国志》记载,“刘璋时,举孝廉,为鱼复长,还州署从事,领帐下司马。张飞自荆州由垫江入,璋授裔兵,拒张飞於德阳陌下,军败,还成都。为璋奉使诣先主,先主许以礼其君而安其人也,裔还,城门乃开。先主以裔为巴郡太守,还为司金中郎将,典作农战之器。益州郡杀太守正昂,耆率雍?恩信著於南土,使命周旋,远通孙权。乃以裔为益州太守,径往至郡。?遂趑趄不宾,假鬼教曰:“张府君如瓠壶,外虽泽而内实粗,不足杀,令缚与吴。”於是遂送裔於权。会先主薨,诸葛亮遣邓芝使吴,亮令芝言次可从权请裔。裔自至吴数年,流徙伏匿,权未之知也,故许芝遣裔。裔临发,权乃引见,问裔曰:“蜀卓氏寡女,亡奔司马相如,贵土风俗何以乃尔乎?”裔对曰:“愚以卓氏之寡女,犹贤於买臣之妻。”权又谓裔曰:“君还,必用事西朝,终不作田父於闾里也,将何以报我?”裔对曰:“裔负罪而归,将委命有司。若蒙徼幸得全首领,五十八已前父母之年也,自此已后大王之赐也。”权言笑欢悦,有器裔之色。裔出?,深悔不能阳愚,即便就船,倍道兼行。权果追之,裔已入永安界数十里,追者不能及。既至蜀,丞相亮以为参军,署府事,又领益州治中从事。亮出驻汉中,裔以射声校尉领留府长吏。加辅汉将军,领长史如故。建兴八年卒。”

三国时张裔的《与所亲书》中有这么一段话:“近者涉道,昼夜接宾,不得宁息。人自敬丞相长史,男子张君嗣附之,疲倦欲死。”解释成现代的白话,那就是:此次例行公事,一路上没完没了地迎送、宴请、接待……每天得不到半点休息的空当。其实人们奉承的只是丞相府的长史,我张君嗣不够好运,赶上了这一趟差,累得要死,苦不堪言,实在是烦那!其实这件事告诉我们:沉入事业或是已有小成的人,是很容易委曲求全,忽略真我的。但如张君嗣这样,就可算得上是不失自我的典范了。

下联典出冯梦龙的《喻世明言》第十六卷“范巨卿鸡黍死生交”,讲的是一个美好的让人流泪的故事:汉明帝时有一个秀才,姓张名勋,字元伯,是汝洲城南人氏.张元伯家境贫寒,便发愤苦读书,想考取功名.恰逢当时汉明帝求贤,于是张元伯进京应举.有一天张元伯在离洛阳不远的一个客店中遇到一个身患瘟疫的山阳举子范巨卿.由于范巨卿的病有传染性,没有人肯帮助他,只好在店里等死.张元伯见到他可怜,便喂药供食救活了他,连续几天在店中为他煎药治病,可是张元伯这时才发现已经过了考期.既然靠不了科举,二人索性便结为兄弟.后来范巨卿痊愈,二人于重阳之日挥泪告别,并相约来年今日至张家登堂认母,张备鸡黍以待客.到了第二年重阳,张元伯早早起来,洒扫厅堂,让弟弟杀鸡做饭.母亲说:"山阳离此有千里之远,巨卿未必能按期而至,等他来了再杀鸡也不迟."元伯说:"我的兄弟是个讲信义的人,说今天来一定会今天来的."然而,从早到晚,他不知道跑出去多少次,直到红日西沉明月高升也不见巨卿踪影.母亲和弟弟都去睡觉了,他依然如醉如痴依门而望,风吹草动,都以为兄长以至.渐渐到了三更天,月光都没了,张元伯隐隐见一黑影随风而至.元伯仔细一看,果然是巨卿,兴奋异常.然而巨卿既不说答话,也不吃饭,只是摆手不许他近前,说:"吾非阳世之人,乃阴魂也."元伯非常惊讶,忙问是何原因?原来,范巨卿忙于养家糊口,忘记了重阳之约,等到想起,已是今日早晨.心想:"如果我不能按时赴约,那兄弟会怎么看我呢?吃饭赴约的事尚且不能遵守,何况以后办大事呢?我听古人说,人不能日行千里,鬼魂却能日行千里,于是,自刎而死,'魂驾阴风,特来赴鸡黍之约'!"

联中巧妙用典,既对逝者的能力和品质作了高度赞扬,又流露出作者和逝者的亲密感情,十分感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23: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200年前,陶澍担任澧阳书院主讲时,为书院题写了一幅有名的对联:

台接囊萤,如车武子方称学者;
池临洗墨,看范希文何等秀才!

陶澍(1779-1839),字子霖,号云汀,安化县小淹乡人。从小勤奋好学。嘉庆七年(1802年)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后升御史。曾先后调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布政史和巡抚,后官至两江总督加太子少保,道光皇帝曾亲书“印心石屋”匾赐之。1839年6月病逝于南京。他在这副对联中使用了两个典故。

车胤(约333-约401),字武子,晋南平(湖北公安)人。曾祖车浚,为三国吴会稽太守,以郡饥求赈,为孙皓以欲树私恩罪所杀。父名育,是南平太守王胡之的主簿。车胤自幼聪颖好学,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夜读,学识与日俱增,成为知名学者。车胤“囊萤台”遗址在公安县斗湖堤镇曾埠头乡,现在原遗址附近建起了公安县车胤高级中学、弘扬车胤精神。

范仲淹 (989 ~ 1052 ),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端拱二年(989)8月2日,范仲淹生于徐州,次年,父亲不幸逝世,随母亲改嫁而姓朱名悦。范仲淹从小读书就十分刻苦,经过青少年时代的勤耕苦读,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中进士,历官广德军司理参军、秘书省校书郎、大理寺丞、太常博士、天章阁待制、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官宦生涯长达三十余年,他是宋初庆历新政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也是当时教育界、思想界、文化界的领军人物。著作后人合编为《范仲淹全集》。相传范仲淹早年曾在澧洲求学,他勤奋好学,练习书法时常在一池塘清洗砚台笔墨,久而久之,一池塘的水都被他给洗黑了,这就是著名的“洗墨池”。至今洗墨池地下水永不枯竭,而且湮若墨汁。

陶澍创作这副对联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教导学生向这两位先哲学习,学习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而具备这种刻苦认真、持之以恒的精神,才是取得成就的前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23: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清联,不能不提到曾国藩。只因此公太有些博大精深,所以迟迟不敢动笔。

曾国藩(1811-1872),清末洋务派和湘军首领。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进士。曾任内阁学士等职。1853年初(咸丰二年底)为对抗太平天国,以在籍侍郎身份在湖南办团练,旋扩编为湘军。次年发布《讨粤匪檄》,攻击太平天国。率兵阻击太平军,并出省作战,夺取武昌和田家镇。1855年在湖口、九江被打败,退守南昌。次年因太平天国发生杨韦事变,再陷武昌。1858年占九江,令李续宾率湘军主力攻三河,被太平军歼灭。旋以曾国荃吉字营为基础,扩充实力。1860年升任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节制苏、皖、赣、浙四省军务。主张“借洋兵助剿”。1862年(同治元年)为协办大学士,派李鸿章到上海,左宗棠入浙江,伙同“常胜军”、“常捷军”夹击太平军,并派曾国荃围攻天京(今南京)。1864年7月攻陷天京。次年奉命督办直隶(今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军务,对捻军作战,后战败回两江总督任。与李鸿章、左宗棠创办上海江南制造局、福建马尾船政局等军事工业。1867年授大学士。次年调任直隶总督。1870年查办天津教案,残民媚外,受到舆论谴责,回任两江总督。后病死南京。有《曾文正公全集》。楹联著述有《曾文正公楹联》、《曾文正公联语选录》等。

在当时曾国藩被称为“中兴第一名臣”、“理学大师”,而在后世则被斥为“刽子手”、“卖国贼”,称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尽管如此,他的影响经久不衰,特别是《曾国藩家书》对后世影响极大,不但梁启超、李鸿章、袁世凯对他顶礼膜拜,蒋介石对他推崇标榜,就是毛泽东早年也说过“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曾国藩主张统治者要“自如的运用儒家思想治理天下”,他尤其推崇程朱理学,自己身体力行。他论文首标“义理”,“文以载道”的旗帜十分鲜明,因而他全身常常是被理学的盛装裹得紧紧地,但有意思的是,他的联作不论是撰题联、题赠联、还是挽联,都是颇见性情。简单分析几联:

千顷太湖,鸥与陶朱同泛宅;
二分明月,鹤随何逊共移家。
    ??曾国藩题江苏省扬州何?宅

何?(1816-1872),字廉?,清?江阴人,道光进士。曾任吉安知府。晚年罢官后流寓淮扬,以盐致富,大营第宅,以诗酒自豪,曾国藩赠题以此联。上联写致富之事。说在浩浩千顷的太湖上,你像陶朱公一样,与鸥鸟为侣。“陶朱”即范蠡,佐勾践灭吴,报会稽之耻,知勾践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遂浮海至齐,隐姓名,与欧为侣,治产至数千万。复尽散其财去陶,自号陶朱公。逐十一之利,又致富累万。见《史记?货殖列传》。泛宅,谓以船为家。下联写营建之事。说在二分明月之夜,你像南朝何逊一样,伴随着仙鹤,移家扬州。何逊,字仲言,南朝梁东海郯人。在扬州时,每值梅花盛开,常吟哦其下。后官居洛阳,思梅不得,固请再任扬州,以鹤自随,适寒梅怒放,大开东阁,与文士友好,笑傲终日。《梁书》、《南史》皆有传。杜甫《和裴迪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诗:“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徐凝《忆扬州》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联用致富与何家典故,出以雅词而恰如其人,是用典之最工者。

五夜楼船,曾上孤亭听鼓角;
一樽浊酒,重来此处看湖山。
    ??曾国藩题江西省吴城望湖亭

1855年初,曾国藩以兵部侍郎衔率部攻九江、湖口,不久水师败绩,遂困守南昌。次年秋太平天国发生“杨、韦事变”,他乘机指挥湘军反扑。1858年8月28日凌晨,曾国藩由湖口开船,中午至吴城镇,遂在望湖亭赴宴。饭后应彭雪琴之属即口占此联,于次日写成。吴城,镇名。在江西省新建县城北约90公里处,是赣江流入鄱阳湖的入口。古时这里不仅水路畅通,商业发达,而在军事上也是水师进退的通道。望湖亭,在吴城镇鄱阳湖岸,为彭雪琴1857年重修。重修后加高两层,登亭足览全湖之胜。上联“五夜”,指古代将一夜分甲、乙、丙、丁、戊五段,即五更。“楼船”,古时的大型战船。“鼓角”,古代军队中作为号令的器具。联中“曾上”、“重来”两词自然贴切,意境极佳。

荆楚九歌,客中聊作?榆社;
江山六代,劫后重闻雅颂声。
    ??曾国藩题江苏省金陵湖南会馆戏台

此联当为1864年秋湘军攻破天京后至1865年春曾国藩奉命督办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军务,离开南京之前所作。此联写的是作者与湘军将士在南京看家乡戏的情形。上联的“荆楚”,即楚国,指湘军的家乡。“九歌”,指《楚辞》中的一篇。“?榆”,汉高祖为丰(县名,属江苏省)?榆乡人,初起兵时,祷于?榆社。后因以?榆为故乡的代称。下联的“六代”,指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代建都于建康,即今南京市。李白《留别金陵诸公》诗曰:“六代更霸王,遗迹见都城。”“劫”,指太平天国1853年3月29日定都南京,曾国藩站在清廷立场反对这次农民起义,故谓之为“劫”。“雅颂”,谓《诗经》之《雅》、《颂》两部分的合称。《雅》、《颂》多歌颂之辞,故后以称盛世之乐。此联写自己重于写客观事物,旨在突出自己当时“胜利”后的喜悦心情。“聊作”,意谓并不多么在乎;“重闻”,却十分得意,用语甚是得体。

五千里秦树蜀山,我原过客;
一万顷荷花秋水,中有诗人。
    ??曾国藩题四川省新都桂湖枕霞榭

此联约作于1847年前后。桂湖,全湖种荷,在新都县城西南隅,距成都20公里。明代文学家杨慎(升庵)故居原在湖中。杨为正德时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世宗时以直言极谏,谪戍云南省永昌,72岁老死戍所。杨的诗文清新,不受七子影响。学识广博,著作有《升庵集》等。杨幼时曾沿湖植桂树,因名桂湖。桂湖景色秀丽,图画天成。每逢中秋,桂蕊飘香,清逸可人。杨氏故居已无存,现仅有清人所建“升庵殿”。上联写湖光山色迷人,我只不过是来此欣赏的过客。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作者为湘人,寓川不过一“地客”。“五千里”,虚数,夸张之词。“秦树蜀山”,指秦岭四川一带的大好河山。下联对景思人,面对荷花满湖,不由得怀念才华横溢而遭贬谪的诗人。“诗人”,指明文学家杨慎,他自幼在湖畔读书。“一万顷”,虚数,夸张之词。实际桂湖面积仅60亩。联语先写景后抒情,把景、情、人、我融为一体,表现了高雅的韵致。

一饭尚铭恩,况曾保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
千金难报德,即论人情物理,也当泣血三年。
    ??曾国藩挽乳母

本联作者化用韩信“一饭千金”典故作铺垫,寄托对乳母的怀念和哀思。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未达时,漂母见他饥饿,曾给他饭吃,后韩信封为楚王,赐千金报答漂母。联意说:一饭之恩尚不忘,何况曾保护我、带我长大的乳母?她比生母只少十月怀胎,远非千金所能报答。从人情上说,也应伤心地哭泣啊。“三年”,指三年之丧。作者身为朝廷大员,对乳母感情如此真挚,可谓难能可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23: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第一个目的就是学习清联背后的的文学知识,增加点联外功夫。今后将不再?嗦,直接介绍有关典故。

1、

鱼鸟清闲,作濠濮间想;
竹石奇士,如魏晋时人。
??薛时雨题金陵朴园水流云在堂

l      濠濮间想:《庄子》记有庄子与惠子同游濠梁之上和庄子垂钓濮水的事。后以"濠濮间想"谓逍遥闲居?清淡无为的思绪。
l      魏晋时人:我国文学界对魏晋时人的定位是风流潇洒、返璞归真。

2、
大衍添寿,一百六日春光好;
长材捧檄,七十二沽游兴浓。
??薛时雨贺范春泉五十寿

l      大衍:《易.系辞上》:"大衍之数五十。"韩康伯注引王弼曰:"演天地之数?所赖者五十也。"孔颖达疏引京房云:"五十者谓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也。"后以大衍为五十的代称,此处合寿者的岁数。

l      捧檄:东汉人毛义有孝名。张奉去拜访他,刚好府檄至,要毛义去任守令,毛义拿到檄,表现出高兴的样子,张奉因此看不起他。后来毛义母死,毛义终于不再出去做官,张奉才知道他不过是为亲屈,感叹自己知他不深。见《后汉书.刘平等传序》。后以"捧檄"为为母出仕的典故。

3、
占全湖绿水芙蕖,胜国君臣棋一局;
看终古雕梁玳瑁,卢家庭院燕双栖。
??薛时雨题南京胜棋楼

l        胜国:被灭亡的国家。《周礼.地官.媒氏》:"凡男女之阴讼?听之于胜国之社。"郑玄注:"胜国?亡国也。"按?亡国谓已亡之国?为今国所胜?故称"胜国"。后因以指前朝。明朝时被清朝灭亡的,故此处指明朝。

4、
帝畀以河,三策勤劳著河北;
臣心似水,四知风节媲关西。
??梁同书挽兰素亭

l        三策:汉董仲舒以贤良对天人三策,为武帝所赏识,任为江都相。后用为典实,借指经世良谋。

l        四知:《后汉书.杨震传》:"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又《传赞》:"震畏四知。"后多用为廉洁自持?不受非义馈赠的典故。

l        臣心似水:《汉书?郑崇传》:(赵昌)知其见疏,因奏崇与宗族通,疑有奸,请治。上责崇曰「臣门如市人,何以欲禁切主上?」崇对曰「臣门如市,臣心如水。愿得考覆。」后以「臣心如水」喻为臣者廉洁奉公,心清如水。亦用为清静自如之喻。

5、
瓢饮长江,一吞六七千里;
笛横大别,三弄十二万年。
??周延俊题黄鹤楼

l        三弄:古曲名,即梅花三弄。《晋书.桓伊传》:"?伊?善音乐,尽一时之妙……徽之(王徽之)便令人谓伊曰:'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伊是时已贵显,素闻徽之名,便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据《神奇秘谱》载,琴曲《梅花三弄》即据此改编而成。后因以"桓伊三弄"指《梅花三弄》曲。宋苏轼《昭君怨.送别》词:"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窗幽梦。"亦借为梅花之典。

6、
民气渐皆春,社鼠城狐知敛迹;
臣心常似水,带牛佩犊想成风。
??陈忠祥题沧州渤海郡署堂

带牛佩犊:西汉时渤海郡农民因饥荒而骚乱。宣帝命龚遂为太守,往治其事。遂不用暴力,唯劝导说服。见有带刀持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后世因以为农民被迫弃农暴乱之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23: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7、

寅谊托苔岑,持平远比于公狱;
法星沉桂管,遗爱应刊有道碑。
??余应松代梁章钜挽郭文汇

l        寅谊:语出《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指同僚之间的交情。

l        苔岑:晋郭璞《赠温峤》诗:"人亦有言,松竹有林。及余(尔)臭味,异苔同岑。"后世因以"苔岑"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l        于公:西汉于定国父于公为县狱吏,治狱公平,自谓有阴德,子孙必有兴者。因高大其门,令能容高车驷马。见《汉书.于定国传》。后因以指为官贤明而子孙显贵的人。

8、
八口累人,今婚了向平心愿;
百年期予,尚无忘郝普家风。
??吴可读贺小女婚

l        向平心愿:《后汉书?向长传》载:东汉人向平隐居不愿做官,待子女婚嫁完毕,就出外游览名山大川,不再顾问家里的事。后因称子女的婚嫁之事为“向平之愿”。

l        郝普家风:王汝南少?婚,自求郝普女。司空以其?,??婚?,任其意,便?之。既婚,果有令姿淑德,生?海,遂?王氏母?。或?汝南:「何以知之?」曰:「??井上取水,??容止不失常,未?忤?,以此知之。」后用为妇德贤淑之典。

9、

故国关山,四千里外;
新春雨露,尺五城南。

??吴可读自题门联

l        尺五城南:《辛氏三秦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汉韦曲杜曲皆三辅地,为贵族豪门聚居地。后遂以"天尺五"极言与宫廷相近。

10、
愧白首一郎,有辜明盛;
愿青钱万选,尽得贤良。

??吴可读咸丰、同治年间春联

l        青钱万选:《新唐书.张荐传》:“员外郎员半千数为公卿称'?(张?)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后因以“青钱万选”比喻文才出众。  

11、

笔足代耕,不厌兼金归掌握;
文能行运,何妨只履上云霄。

??吴镇题魁星阁

l        兼金:价值倍于常金的好金子。古代金银铜通言金。亦泛指多量的金银钱帛。

l        只履:一只芒鞋。《五灯会元.东土祖师.初祖菩提达摩祖师》?"?达摩?端居而逝……葬熊耳山。起塔于定林寺。后三岁?魏宋云奉使西域回?遇祖于葱岭?见乎携只履?翩翩独逝。云问?'师何往?'祖曰?'西天去!'"后以"只履"为僧人送行或追悼亡僧之典。

12、
一笑河清,乡国旧闻传谏草;
千秋墩在,岁时薄酹荐香花。
??李鸿章题合肥香花墩,原为包拯读书处,后建祠

l        一笑河清:化自笑比河,清谓态度严肃?难见笑容。语出《宋史.包拯传》:"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l        谏草:谏书的草稿。

l        香花:有香味的花,比喻对人民有益的言论或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23: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13、

西人慈母,东人大父;
北极湛露,南极寿星。
??严保庸贺石耀卿七十寿

l        西人:春秋时称周都镐京人。《诗.小雅.大东》:"西人之子,粲粲衣服。"毛传:"西人,京师人也。"《大东》为谭人所作,周都镐,谭为东国,故称周人为西人。一说指西周王朝的贵族。参阅高亨《诗经今注》。

l        东人:《诗.小雅.大东》:"东人之子,职劳不来。"朱熹集传:"东人,诸侯之人也。"本指西周统治下的东方诸侯国之人,后泛指陕以东之人。

l        湛露:《诗.小雅》篇名。《左传.文公四年》:"昔诸侯朝正于王,王宴乐之,于是乎赋《湛露》。则天子当阳,诸侯用命也。"后因喻君主之恩泽。  

14、

崖岸峻如山,调鼎无惭真宰相;
门庭清似水,盖棺犹是老书生。
??纪昀挽王国杰

l        调鼎:喻任宰相治理国家。语本《韩诗外传》卷七?"伊尹?故有莘氏僮也?负鼎操俎调五味?而立为相?其遇汤也。"

15、
神德庇三农,统天田以乾象;
恩膏流百粤,兴云雨于雩坛。

??阮元题广州龙王庙。

l        三农:古称地农、山农、河泽农为三农,此指庄稼人。

l        天田:帝王之籍田。籍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相传天子籍田千亩?诸侯百亩。每逢春耕前?由天子?诸侯执耒耜在籍田上三推或一拨?称为"籍礼"?以示对农业的重视。亦指天子示范性的耕作。

16、

使节壮湖山,东南坛坫;
文光拱奎壁,咫尺宫墙。

??刘铭传题浙江学署

l        奎壁:二十八宿中奎宿与壁宿的并称。旧谓二宿主文运?故常用以比喻文苑。

l        宫墙:论语.子张》:"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后因称师门为"宫墙"。

17、

务观万篇,半皆归里作;
启期三乐,全是达生言。

??刘墉赠赵翼

l        启期三乐:荣启期,春秋时隐士,传说曾行于?之野,语孔子,自言得三乐:为人,又为男子,又行年九十。事见《列子?天瑞》,又见《孔子家语?六本》。后用为知足自乐之典。

18、

由闻思修,入三摩地;
以戒定慧,超四禅天。

??齐彦槐题宜兴大士阁

l        三摩:即三昧,音译词,佛教用语。指止息杂念,使心专注于一境,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借指事物的要领、真谛。

四禅天:佛教有三界诸天之说。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色界诸天又分为四禅:初禅为大梵天之类;二禅为光音天之类;三禅为遍净天之类;四禅为色究竟天之类。色究竟天为色界的极处。参阅《法苑珠林》卷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 21: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19、

养志早抽簪,廿载山林传旧学;
感时同起舞,频年笳鼓入新诗。

??左宗棠挽陈尧农

l    抽簪:谓弃官引退。古时作官的人须束发整冠,用簪连冠于发,故称引退为"抽簪"。

l     古代谓官员引退还常用“悬车”。悬车:指告老引退,辞官家居。汉?班固《白虎通?致仕》:“臣七十悬车致仕者,臣以执事趋走为职,七十阳道极,耳目不聪明,跛?之属,是以退去避贤者,所以长廉耻也。悬车,示不用也。”

20、
地接龙门,多士须联鱼贯队;
恩开虎榜,嘉宾同拜鹿鸣歌。

??邓廷桢题西安贡院连三门

鹿鸣歌:古代宴群臣嘉宾所用的乐歌。源于《诗.小雅.鹿鸣》。据清代学者研究,《鹿鸣》的乐曲至两汉?魏?晋间尚存,后即失传。《仪礼.大射》?"小乐正立于西阶东?乃歌《鹿鸣》三终。"三国魏嵇康《琴赋》?"若次其曲引所宜?则《广陵》?《止息》?《东武》?《太山》?《飞龙》?《鹿鸣》?《?鸡》?《游弦》。"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一?"古曲音辞存者四?曰《鹿鸣》?《驺虞》?《伐檀》?《文王》。"后科举时代?以举人中式为赋鹿鸣。

古代有所谓的“科举四宴”:鹿鸣宴、琼林宴、鹰扬宴和会武宴。

 鹿鸣宴是为新科举子而设的宴会,起于唐代,明清沿用,因宴会上要唱《诗经》中的“鹿鸣”诗,故有其名。此宴设于乡试放榜次日,宴有地方官吏主持,宴请之人除新科举子外,还有内外帘官(考场工作人员)等。据《新唐书?选举志》载:“每岁仲冬,州、县、馆、监举其成者送之尚书省……试已,长吏以乡饮酒礼,会属僚,设宾主,陈俎豆,备管弦,牲用少牢,歌《鹿鸣》之诗,因与耆艾叙长少焉。” 科举贺宴为何名叫“鹿鸣”呢?原来,鹿与禄谐音,古人常以鹿来象征“禄”的意思,以为有“禄”就能升官发财,新科中举乃是入“禄”之始。但古人比较含蓄,不愿把升官发财挂在口上,因为这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是有距离的,于是就取了“鹿鸣”这个有些诗意的名字。

   琼林宴是古时为新科进士而设的宴会,起始于宋代。宋太祖规定,在礼部会试后,再由皇帝在殿廷主持最高一级的考试,以决定录取的名单和名次,这即是所谓的“殿试”。宋太祖同时规定,殿试后由皇帝宣布登科进士的名次,并赐宴庆贺。由于赐宴都是在著名的琼林苑举行,故该宴有“琼林宴”之称。据载,辽也曾设宴招待新科进士,地点在内果园或礼部,但也沿袭宋人,称之为“琼林宴”。宋朝状元文天祥曾有一首《御赐琼林宴恭和诗》描写琼林宴盛况:“奉诏新弹入仕冠,重来轩陛望天颜。云呈五色符旗盖,露立千官杂佩环。燕席巧临牛女节,鸾章光映壁奎间。献诗陈雅愚臣事,况见赓歌气象还。”

    鹰扬宴是一种武科宴。清制,武乡试放榜后,考官和考中武举者要共同参宴庆贺,其宴就叫“鹰扬宴”。清吴荣光《吾学录?贡举》载:“武乡试揭晓翼日,燕(宴)监射主考执事各官及武举于顺天府,曰鹰扬燕(宴),仪与鹿鸣燕(宴)同。”所谓“鹰扬”,乃是威武如鹰之飞扬之意,取自《诗经》“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大意是颂扬太公望的威德如鹰之飞扬)”之句。鹰扬既是对新科武举人的勉励,又是考官们的自诩。

   会武宴。顾名思义,会武宴也是一种武科贺宴。古代科举,自唐开始,武科殿试放榜后都要在兵部为武科新进士举行宴会,以示庆贺,名曰“会武宴”。这在清吴荣光的《吾学录?贡举》中也有记载:“《通礼》武殿试传胪后,燕(宴)有事各官暨诸进士于兵部,曰会武燕(宴)。”清梁章钜《浪迹丛谈?武生武举》也云:“文称鹿鸣宴,武称鹰扬宴,人皆知之;文进士称恩荣宴,而武进士称会武宴,则罕有知者。”武科殿试不同于武科乡试,故会武宴的规模比鹰扬宴要气派得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 21: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醉老师的勤奋,转过来有空细细品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5-7 03:39 , Processed in 0.12566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