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394|回复: 23

学着读清联   (醉吟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29 22:5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由于秉性懒的缘故,历来很少读书。朋友推荐了好多次,学对联最好读一点清联,我一直答应着,却许久没有成行。这半年工作不是很忙了,上班时间又必须靠在办公室,实在闲的无聊,就想起朋友的话来,于是终于有了今天这个题目。这个帖子,是随手而写的,想到哪写到哪,就像当初金庸写武侠小说一样,一段一段的,并不像好多文学方面比较成熟的朋友那样,先把整个文章起草好了、修改好了、感到确实没问题了、自己放心了,才发表出来。所以这个帖子没有系统性,也没有思想性,更没有目的性,算自己读清联的流水账吧。

    对联最本质的特点是就是实用性,它就是因为现实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最初的对联都是这样,或题赠、或祝贺,概莫能外。据说,词最初就是文人茶余饭后的文字游戏,或者是送给自己喜欢的青楼女子的歌词,发展到宋代才到了它的繁荣时代,可以独立的表达感情意志,才真正走向前台成为传统文学中的瑰宝。与此相类似,对联到了清代便到了自己的繁荣时期,它已经从使用性的狭小地域走了出来,走向更广阔的空间,可以完整的表达思想感情,可以独立成篇甚至成书,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文体,成长为中华文学的瑰宝。

    但是,毕竟时过境迁了,地名、人名、文学习惯都发生了变化,而且当时谈们的创作背景如何,创作对象有什么故事,这一些都渐渐远去了,所以我们今天读起来就有一定的困难。有好几次想读但读不进去,就是以上问题在作怪。这一次,我没有急于把玩对联本身,而是先扫清外围,为读懂清联做好前提准备。读联以前先做几方面的准备:

    一、了解作者概况,他的经历、他的性格、他的政绩或文学成就,都有助于我们理解他的作品。

    二、了解题目背景,比如读到薛时雨的《题南京棋胜楼》,棋胜楼有什么传说呢?这些都是需要了解的。

    三、典故。清联中所用典故今人多不熟悉,这就造成了我们读联的最大困难。我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不知联中用典觉得对联颠三倒四不知所云,一旦明白了所用典故,则觉得妙趣横生,美不待言。

    解决了以上问题,再谈理解对联如有不同,那就是文学修养的问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22: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第一次是读的汪炳?的作品。以下这副对联印象极为深刻:

题镇远祝圣桥状元楼

扫尽无溪烟,汉使浮槎撑斗去
辟开重驿路,缅人骑象过桥来

当时并不知道汪炳?何许人也,查了资料才知道,汪炳?,字仙谱,湖南宁乡沩乌乡人。清道光举人,由胡林翼、刘长佑等举荐官至保定知府。后调任贵州,历任贵阳、遵义、安顺、铜仁、镇远、大定等府知府,沉浮于黔国宦海凡十三载。汪工吟善画,联语尤精,每到一处均有题咏,盛享“风流太守”之名。

联中所说五溪,即?溪、巫溪、辰溪、?溪、酉溪。沅江上游即贵州的清水江,在天柱县瓮洞入湖南芷江县大龙后,经过黔阳县托口,纳渠水。到黔阳县城(古龙标),纳?溪,始称沅江。?溪,又名?水、?水河、?阳河,自贵州苗岭出,经过?阳河段(镇远施秉),至玉屏县,进入湖南新晃县、芷江县,在怀化榆树湾踅而朝南,往黔阳县城,与清水江汇流,始称沅江。故云“?溪五溪源”。巫溪,又名巫水、雄溪、洪江,自湖南雪峰山的城步出,经过绥宁、会同,到达洪江,辰溪,又名锦水、锦河,麻阳河,发源贵州梵净山,经过铜仁,到达麻阳,往辰溪与沅江汇流。?溪,又名沱江、峒河、万溶江、武水、武溪、泸溪,发源贵州、四川的武陵山脉,从贵州进入湖南的凤凰县,称为沱江;从四川进入吉首市,称为峒河、万溶江。沱江与峒河合流,进入泸溪,与沅江汇流。酉溪,又名白河、猛峒河,发源重庆酉阳、湖北来凤,在沅陵县交汇进入沅江。是为沅江流域的五溪。地域包括湖南西部的怀化市、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广西北部的龙胜县、三江县;贵州黔东南州、铜仁地区;重庆的黔江区;湖北的来凤县。

镇远府城之东,有一座建于?水之上的明代大石桥,原称舞溪桥,后更名“祝圣桥”。清光绪四年(1878),知府江炳敖又在桥正中倡建了一座三重檐八角攒尖顶的楼阁,命名“魁星阁”,寓贵州将出状元之意。谁知后来果然应验,当地民众便将其称为“状元楼”。

当年,镇远是非常繁华的地方。八大会馆之江西会馆(万寿宫)、福建会馆(天后宫)、两湖会馆、两广会馆、四川会馆、秦晋会馆、江南会馆、冀鲁豫会馆,既是镇远商业繁荣的重要标志,也是一种商业文化、移民文化的具体体现。在区区3平方公里的小城镇里,居住着如此多来自四面八方的商人、市民,他们把家乡的乡土文化带了进来,将各民族多元文化移入镇远,并在传承中沉淀为异彩纷呈的镇远文化,使之成为中国地域文化的集锦。

镇远在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方面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考证我国除北方丝绸之路之外,还有一条南方水陆丝绸之路,镇远就是这条路上的中心驿站。南方丝绸之路的大体走向是:从长江入洞庭湖溯沅江入贵州,在镇远舍舟登岸,再西出贵州,穿云南进入东南亚、南亚、西亚以至欧、非各国。后来,这条古驿道发展成一条重要的国际商贸、旅游线和军事交通干线。

当我查阅了以上资料以后,才对这副对联有了比较全面的理解。该联气势恢宏,想象丰富,立足所观,合理联想,既展现了镇远古城的繁荣景象,也多少反映出一些清王朝自居天朝大国的心态。

对于这联,嘉言mm也发表了深刻的见解:

同治六年(1867牢)汪炳?调补贵州,任镇远等各府知府.太平天国运动主力已被清扑灭,"扫尽五溪烟"句,以五溪为地域线索,描绘了销烟散去又恢复了昔日的安宁."汉使浮槎""缅人骑象"突出了这一地理位置在中外交往中的重要性,充满了西南边陲的异域风情. 汪炳?自幼受的是“忠君报国”教育。19世纪50\\60年代,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统治已江河日下.汪炳?希望的是勤政恤民,以便“匡复”和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联语中也寄寓着一种渴求和期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23: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一般来说联作者或者题联的对象的有关资料不难查到,读清联的最大障碍是典故(最糟糕的是有时用了典我们还不能觉察)。下面想学习几副巧用典故使联作生彩的例子。

外祖父寿  作者梁同书

人道魏舒,为宁氏外家宅相
天留郗鉴,看献之祝嘏随班

梁同书(1723-1815),清书法家。字元颖,号山舟,晚自署不翁、新吾长,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乾隆举人,特赐进士,改庶吉士,官至翰林院侍讲,以父丧归,未复出。工书,初学颜真卿、柳公权,后兼采苏轼、米芾笔法。以羊毫笔作大字,颇为苍劲。与翁方纲、刘墉、王文治齐名。能诗擅联,有《频罗庵遗集》,楹联著述有《梁山舟楹帖》。

该联为梁同书为外祖父写的寿联,上下联分别使用了一个典故。

《晋书?魏舒传》:舒字阳元,「少孤,为外家宁氏所养。宁氏起宅,相宅者云:『当出贵甥。』外祖母以魏氏甥小而慧,意谓应之。舒曰:『当为外氏成此宅相。』」年四十馀,为尚书郎,这就是上联之所本。

下联的郗鉴可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郗鉴(269-339)字道徽,高平金乡人。生于晋武帝泰始五年,卒于晋成帝咸康五年,年七十一岁。少孤贫,博览经籍,躬耕吟咏,不应辟命。晋明帝初,(公元三二三年)拜安西将军,假节镇合肥。为王敦所忌,征还。寻迁车骑将军,都督徐、兖、青三州军事,与王导、卞?同受遗诏辅少主。祖约、苏峻之乱,鉴登坛流涕,誓师勤王。事平,进太尉,封南昌县公。卒,谥文成。鉴作有文集十卷,(隋书《唐书经籍志》)传于世。

成语“东床快婿”就是郗鉴择婿的故事。王羲之十六岁那年,当时的太尉郗签,恰巧想为自己美丽且知书达礼的女儿,找一门当户对的女婿。于是郗签就派遣使者来到王家。王家的子弟们得知此事,高兴得不得了,个个都想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当郗签派遣的使者来到王家时,只见王家的子弟们,每一个都矜持万分地正襟危坐;而且他们的言谈举止,也都较平日显得不自然得多。 “……当时,王家的众位子弟中,只有一个人仍然神色自若,独自盘坐在东边的床上,旁若无人地袒腹嚼饼。”回到郗府后,那名使者向郗签如实地报告了王家子弟们的表现。没有想到,郗签听了使者的汇报后,竟欣喜若狂地说:“是了!那位独坐东床,毫不矫揉造作的王家子弟,正是我心目中的佳婿!”郗签当下便择定了吉日良辰,将女儿嫁给了王羲之,后生子就是王献之。

上联明写魏舒假其外祖父母宅相致贵,实写自己所受外祖父一家的恩泽。下联借王献之与郗鉴的关系,实写自己对外祖父的敬爱。全联由于巧妙的化用了典故,虽对自己外祖父的寿辰不着一字,但字字句句又都是对外祖父的热爱和对外祖父寿辰的祝福。祝嘏,此处为祝寿意。

另外,多嘴一句,与郗鉴有关的还有一个常用典故,叫做“郗鉴爱”。永嘉丧乱中,晋郗鉴兄子迈?外甥周翼并小,鉴常携之就食。乡人谓各自饥困,恐不能兼有所存,"鉴于是独往,食讫,以饭着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事见《晋书.郗鉴传》。后因以"郗鉴爱"喻称舅对甥之深情厚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23: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薛时雨有两副题写南京棋胜楼的对联,也值得一看。

1、
占全胡绿水芙蕖,胜国君臣棋一局
看终古雕梁玳瑁,卢家庭院燕双栖

2、
说什么盖世功名,丞相空留遗像在
且消受一湖风月,莫愁正是善愁人

薛时雨(1818-1885),字慰农,又字澍生,号桑根老人,安徽全椒人。清咸丰进士,做过嘉兴、嘉善知县和杭州知府。后主讲杭州崇文书院、江宁尊经书院和惜阴书院。著有《藤香馆诗删》等,楹联多收于《藤香馆小品》、《扫叶山房丛钞》中。

棋胜楼是莫愁湖的著名建筑。莫愁湖公园是一座有着1500年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资源的江南古典名园,为六朝胜迹。公园现有面积为58.36公顷,其中水面为32.36公顷。园内楼、轩、亭、榭错列有致,堤岸垂柳,水中海棠。胜棋楼、郁金堂、水榭、抱月楼、曲径回廊等掩映在山石松竹、花木绿荫之中。莫愁湖自古有“江南第一名湖”、“金陵第一名胜”、“金陵四十八景之首”等美誉。

关于棋胜楼和莫愁湖还有两个美丽的传说。

朱元璋喜欢下围棋,常找徐达下棋。即使朱后来做了皇帝,依然如此。徐达棋艺高超,但一遇朱元璋,屡战屡败,个中原因就是学者吴思说的“潜规则”。有一次在莫愁湖畔下棋,朱说,放开思想包袱,尽情娱乐,徐达口中称“是”,下手依然小心。杀到最后,朱还是甘拜下风,自觉很丢面子,正要发作,徐达说,请陛下细看全局。朱元璋凝目一瞅,棋盘上分明凸现“万岁”二字,不禁龙颜大悦,遂把莫愁湖赐给了徐达,并筑楼一座,取名“胜棋楼”,并撰写了贺联。

莫愁是一位勤劳,善良,美丽,聪明的河南洛阳贫家女子。15岁那年,父亲病死,为葬父只好卖身。正巧,家住建康石城湖边的卢员外在洛阳,见莫愁美丽聪明,就买为儿媳。莫愁葬父后,挥泪辞母南下,不久,北方边塞受到敌军侵犯,丈夫应征戍边,谁料一别十载杳无音讯。纯朴的莫愁把心思寄托在帮助邻里扶危济难的善行之中,深受邻里称颂。但遭公公反对,莫愁不堪诬陷凌辱,投石城湖而死,以示反抗。后人怀念莫愁,便把他住过的地方和石城湖改称莫愁湖。

这两个传说可能并非史实,我未加考证,可是这并不影响它在民间的流传,也不降低在人们心目中美丽。薛时雨的这两副对联很明显是引用了这两个传说。读了以上材料后,这两幅对联就不难理解了,在此不再多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23: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次读彭玉麟的一个联也破费了一些周折:

挽甥  作者彭玉麟

定论盖棺,总系才名辜马谡
灭亲执法,自挥老泪哭羊昙

彭玉麟(1816-1890),清末湘军将领。字雪琴,湖南衡阳人。1853年(咸丰三年)随曾国藩创建湘军水师,购买洋炮,制造大船。次年在湘潭、岳州(今岳阳市)、田家镇等处与太平军作战。1855年在湖口、九江被太平军击败。此后率所部水师配合陆师封锁长江,围攻九江、安庆和天京(今南京)等地。授兵部右侍郎,加太子少保。1883年(光绪九年)授兵部尚书,以衰病辞,受命赴广东办防务,后以病开缺回籍。

晚清“中兴名臣”有曾、左、彭、胡之目,曾是曾国藩,左是左宗棠,彭是彭玉麟,胡是胡林翼。四人均为湘人,其特质迥然不同,曾国藩谨慎,左宗棠高傲,彭玉麟刚直,胡林翼精明。彭玉麟是四人中最敢拿刀切人的,他疾恶如仇,杀过许多不法官吏,他死后被清廷谥为“刚直”,堪称允当。他帅铁面无私,真能做到大义灭亲,他有位外甥在他的辖区内任知府,由于贻误军机,他二话不说,下令处斩。为此,他撰写了这副挽甥联。

下联中借用了羊昙的典故。要弄明白羊昙,需要先了解一下谢安。

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号东山,东晋政治家,军事家,祖籍陈郡阳夏(今中国河南省太康)。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兼吏部尚书兼中护军、尚书仆射兼领吏部加后将军、扬州刺史兼中书监兼录尚书事、都督五州、幽州之燕国诸军事兼假节、太保兼都督十五州军事兼卫将军等职,死后追封太傅兼庐陵郡公。世称谢太傅、谢安石、谢相、谢公。他初与权臣周旋时,从不卑躬屈膝,不违背自己的准则却能拒权臣而扶社稷;等他自己当政的时候,又处处以大局为重,不结党营私,不仅调和了东晋内部矛盾,还于淝水之战击败前秦并北伐夺回了大片领土;而到他北伐胜利、正是功成名就之时,还能激流勇退,不恋权位;因此被后世人视为良相的代表,“高洁”的典范。

“西州”,古建业(今江苏南京)城门名。晋宋间建业为扬州刺史州治所,因为治事在城西,故称西州。谢安有一位外甥,名羊昙,素为谢安器重。谢安死后,羊昙悲伤不已,常常绕开西州之路。一次醉中无意走过西州门,仆人告诉他,他回首往事,痛哭而去(《晋书?谢安传》谓安死后,羊昙“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不觉至州门, 左右白曰:‘此西州门。’昙悲感不已”),这就是“西州怀旧”的故事。

上联说外甥像马谡那样被才名所累,大概是为自己的无情和外甥的死找个借口,但也不得不承认他对外甥是疼爱的、是惋惜的,这种感情的流露倒真的不是做作。下联巧妙用典,借谢安器重羊昙衬托自己对外甥的感情,又名言自己灭亲执法不得不动刀子,这种情感的矛盾更加突显了作者有血有肉的刚毅个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23:0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扬州史可法祠墓联迹极多,其中有这样一幅,颇为引人瞩目:

心痛鼎湖龙,一寸江山双血泪
魂归华表鹤,二分明月万梅花

联作者叫蒋士铨(1725~1784),清代诗人。字心馀、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铅山(今属江西)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进士,官翰林院编修。蒋士铨是乾嘉时期有影响的诗人,与袁枚、赵翼并称乾隆三大家。他论诗也重性灵,反对复古主义模拟倾向,戒蹈袭,重性情。但对性灵的解释与袁枚不同,表现出更多的传统意识,如他较强调“忠孝节义之心,温柔敦厚之旨”。蒋士铨诗现存2500余首,题材比较广泛。其中一部分揭露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还有的揭露官府搜刮钱财,或批判役吏横行乡里,都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他还有一些诗反映下层社会世态风俗。大部分诗则为个人抒情,及吊古、纪游之作。其诗的艺术风格笔力坚劲,很受袁枚的推重。他也写词和散文。此外,他还是位重要的戏曲作家。有杂剧、传奇戏曲16种。著有《忠雅堂集》43卷。

史可法,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家、抗清英雄。字宪之,号道邻。河南祥符(今开封市)人。崇祯进士,初为西安府推官,后升任南京兵部尚书。崇祯十七年(1644)明亡,南明弘光政权建立,以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督师扬州。顺治二年(1645)四月,清兵围困扬州,他拒降固守,城破被执,不屈而死。嗣子副将史德威寻遗骸不得,乃葬其衣冠于梅花岭下,实现他生前的遗愿。清初曾建祠于大东门外,后圮。乾隆年间(1736~l795)于墓西侧建祠,并谥“忠正”。咸丰间(1851~1861)毁于兵灾,同治九年(1870)重建。民国24年(1936)和37年(1948)曾进行过维修。现存建筑除遗墨厅、梅花仙馆,大部为晚清所建。新中国建立后,曾多次修缮,1988年辟为“史可法纪念馆”。

联中使用了几个典故。

鼎湖龙句出自《史记.封禅书》:"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 。 黄帝 上骑,?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人,龙乃上去。?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 黄帝 之弓。百姓仰望 黄帝 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 ,其弓曰乌号。"后因以"龙去鼎湖"谓帝王去世,此处指崇祯之死。

华表鹤句出自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后常用"鹤归华表"感叹人世的变迁,此处指史可法之死。

二分明月:出自唐?徐凝《忆扬州》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就是说天下的明月有三分,那可喜可爱的月色却被扬州占去了二分。扬州一地极为繁华,月夜景色,每见于诗人笔端,如张祜《纵游淮南》诗:“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明月而曰“无赖”,乃谓明月恼人,可爱之至之意。秦观《浣溪沙词》“晓阴无赖似穷秋”,用法与之相近。这两句的特点在于用数字分配月色这一点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以致“二分明月”后来成为扬州的代称。

上联说史可法为大明王朝的灭亡悲痛不已,每丢失一寸土地都血泪双流,忠贞之志感人至深。下联写史可法死后,其英明一定会像扬州的月色、芬芳的梅花一样万古流芳。寥寥数语,至性至情,至真至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9 23: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23: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这样一副对联还引发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千古文章,功参麟笔
两朝开济,庆洽羲爻

联作者叫吴可读(1812-1879),字柳堂,甘肃皋兰人。性颖悟,善诗文,是同光朝响当当的“清流”中坚。1835年考中举人,由举人官伏羌(今甘肃甘谷)训导,主讲朱圉书院近十五年。道光己本科(1849)进士,授刑部主事,晋员外郎,十年职未动。1861年,丁母忧,归讲兰山书院。1865年春再入都,补原官。1872年补河南道监察御史,冬因劾成禄降三级调用。1874年返里重讲兰山书院。1876年起用为吏部主事。1879年以死谏慈禧为太皇太后而废垂帘听政殉国。有《携雪堂诗文集》,其中《携雪堂对联》部分收联87副。

原先甘肃乡试和陕西合并举行,举院在西安。由于路途险远,费时费钱,有财力赴试的诸生只占应试的十分之二三,严重地影响了甘肃文教事业的发展。光绪元年(1875年),陕甘总督左宗棠奏准甘肃分闱乡试,但无举院。吴可读大力协助左宗棠从各州县募集白银五十万两,建成甘肃举院,使众多的甘肃寒士能够就近赴试,从而促使甘肃各地的书院蓬勃发展,甘肃的文风也逐渐兴盛了起来。

是年十月初七日是左宗棠64岁生日,但他不愿做寿,以免繁文缛礼,以静养心性。其僚属害怕触犯左氏,亦不敢提做寿之事。而吴可读常与左氏相过从,意气相得,便撰是联,左氏一见此联,为之狂喜,立即传司道各官共同欣赏,并掀然大笑:“不可负此佳联!”同僚于是大张旗鼓,登堂贺寿。

左氏何以先是拒绝贺寿,后来默许贺寿呢?原来是吴可读的贺寿联起了作用。吴在上联恭维左的道德文章,可列名于孔子所撰《春秋》(麟笔句)之类的典籍。左氏爱自比为诸葛亮(晚年号老亮,足以为证),吴在下联,借用杜甫《蜀相》“两朝开济”句,赞颂左为咸丰、同治二帝立下汗马功劳,历任督抚,理应庆贺64岁生日。下联的“牺爻”,指伏牺(羲)氏所画八卦,两两相重,可演为六十四卦,以指代64岁生日。寿联不仅概括了左氏的事功,并予以高度评价,而且用典洽切,对仗相当工稳,如“麟笔”对“牺爻”之类,这是一般士人难以做到的。因此,左氏激赏此联,大喜开怀。

孔子作《春秋》绝笔于获麟故称史官之笔为"麟笔"。 获麟台:《兖州府志?圣里志》载:“周敬王三十九年春(哀公十四年),西狩于大野。叔孙氏家臣钥商获麟。”“折其左足,载以归。叔孙氏以为不祥,弃之郭外,使人告孔子曰:有麋而角者何也?孔子往观之曰:麟也,胡为乎来哉!反袂拭面,涕泣沾衿。叔孙氏闻之,然后取之。子贡问曰:夫子何泣也!孔子曰:麟之至为明王也,出非其时而见害,吾是以伤之。” “西狩获麟”, 孔子的《春秋》一书,也恰恰在这一年脱稿, 这就充分证明了至今仍在巨野流传的“孔子获麟绝笔”的故事. 唐代大诗人李白《古风诗》中就有“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的诗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23: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挽联一般是以悲凉的笔法写逝者的功绩,或者进行正当的历史评价,也可以写自己与逝者的关系。但下面一幅挽联则有些特别,一般认为有点不坏好意的揭人之短之嫌:

诗酒自名家,看勋业烂然,长增画苑梅花色;
楼船又横海,叹英雄至矣,忍说江南血战功。

这是王?运为彭玉麟写的挽联。

王?运,(1833年?1916年)晚清经学家、文学家。字壬秋、壬父,号湘绮。湖南湘潭人,出生于长沙。幼资质驽钝但好学,《清史稿》说他“昕所习者,不成诵不食;夕所诵者,不得解不寝。”“经、史、百家,靡不诵习。笺、注、抄、校,日有定课。”因此成为一代宗师。王?运文字典丽,格调高雅,敢于直书,即便对于名士毁誉也往往不留情面,这幅挽联就可见一斑。上下联各写了彭玉麟的一个故事。

据说彭玉麟父亲在安徽为官,娶了个安徽太太,他从小在外婆家长大,他外婆有一养女名叫梅姑,比彭玉麟年长一岁,两人从小关系甚好情投意合,到彭玉麟17岁那年夏天,两人坐在藤椅上吟诗作对,情犊初开的他们私定了终身,那天正好是七夕。但两情相悦的他们因八字不合而遭到了家人的反对,正好在那一年,父亲辞官,彭玉麟全家回到了老家湖南,无奈的两人只得分开。十四年之后,舅舅去世,彭玉麟即刻派弟弟前往安徽,将无人照顾的外婆和梅姑接来湖南同住,久别重逢的他们终于盼来甘霖,干柴烈火,感情很快复燃。然而此时的彭玉麟已经结婚,他的夫人看在眼里,怎能受到了如此屈辱,于是想尽办法阻挠二人,最终利用一次彭玉麟外出作战的机会,在彭母的主持下,将梅姑嫁到了别家,四年之后,梅姑死于难产,彭玉麟闻讯身心俱裂,哭吟“一生知己是梅花”,立下誓言余生要画下万幅梅花以纪念他心爱的梅姑!从此这位勇武的将军画了半个世纪的梅花。这个传说的真实性让人有些怀疑,上联即本于此,是对彭玉麟至性至情的热情褒扬。

对下联的解释有两种观点,但对彭玉麟都小有贬抑。一说彭玉麟在剿灭太平军的战争中杀人太多,故不忍说其江南血战之功。另一种说法,光绪十年,彭玉麟受命赴粤参与中法战争海战方面的防务,他却借口年老多病不肯帅水师渡海出征(尽管最终还是去了,而且取得了胜利),下联对此颇有微词,批评彭玉麟吃江南血战的老本,感叹英雄老矣。

王?运一生喜欢写谐谑联语,毫不回避的揭人短处,且乐此不疲,剃人头者人亦剃其头,在他死后,有好事者拟周妈(王的佣妇,传说王的妻子死后与王有暧昧关系)的口气挽以联曰:

忽然归,忽然去,忽然向清,忽然亲袁,恨你一事无成,空有文章惊海内
是君妻,是君妾,是君执役,是君良友,叹我孤棺未盖,凭谁纸笔论千秋

关于王?运的政治立场,有两件史实可窥其一斑:

1、光绪元年,有曾国藩之子曾纪泽出面,请王?运主持修撰《湘军志》,此后王翻阅了大量资料,花了两年时间写下了11万字的《湘军志》。

2、袁世凯当上民国大总统后,聘请王作为他的顾问。据说袁世凯欲称帝,王?运也曾名列劝进。这可能迫于压力,但是毕竟气节短了一些。

关于他和周妈的事,可能是好事者的杜撰,但是他确实眷恋过一个叫秋云的妓女。民国期间,王?运在逆旅中结识了秋云,惊为奇艳,畅谈竟日。翌年再往,秋云已去世,当夜不能成寐,翌日临葬处凭吊,集句成一联:

竟夕起相思,秋草独寻人去后
他乡复行役,云山况是客中过

上联出自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和刘长卿的《过贾谊宅》,下联出自杜甫的《别房太尉墓》和李颀的《送魏万之京》,秋云的名字暗嵌其中。该联语淡意悲,情深不露,既表达了痛惜之情,又不失身份,这样用集句联寄托哀思,远胜过直抒情怀的悼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9 23: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跟帖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5-6 19:53 , Processed in 0.12320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