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49|回复: 0

死之默想(作者:醉红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27 22:5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时候看到过本家长辈静躺在灵床上样子,大人们围着灵床号哭,心底以为死就是睡了,不过睡的时间长点而已。二十岁之前,脑子里从没有“死”字的影子,那时对我来说,死是遥遥无期、不可企及的事。
    现在,我常常会想到死,即使是在这新年伊始的喜庆时刻。
    (一)
    公爹是亲人里走的最突然的,他是带着遗憾和不甘心走的。九四年仲春,胶东尚能感觉到料峭的春寒,鲁中内陆已然温暖似初夏。那时老公的电气厂成立刚一年,婆婆那头一家人都在厂里帮忙。那天天气很好,公爹骑自行车跑了70多华里去批发了两大筐蔬菜送到厂里,把厂办公室和宿舍有问题的吊扇挨个修好,忙完这一切,公爹坚持要回家,他怕家里的十几只鸡鸭饿着。婆婆拗不过他。公爹是那晚的子夜时分走的,急性心梗。
    公爹走的那年五十五岁,之前的五十多年里,他从未吃过药,更未去医院看过病。他太自信自己的身体了,儿女也都相信他的身体能活过百岁。婆婆告诉我,那些日子公爹的心情是有生以来最好的,儿子办了厂子,虽然起步艰难,但在种了一辈子地的庄稼人眼里已经是很不错了。婆婆告诉我,那些天公爹正盘算着好些事,夏天来城里住几天,看看他从未见过面的孙女,秋天就把地盘给别人种,他要到厂里替儿子看大门。所有的计划都没来得及做,甚至没来得及看一眼出生已一年的孙女,公爹就匆匆的走了。
    公爹一辈子没走出过庄稼地,他向往村子以外的天空,老公考上大学那年,家里一贫如洗,还欠了队里一屁股口粮钱,公爹到处借钱,让儿子圆大学梦。老公辞职办厂,两头的亲戚朋友都反对,公爹见说不过儿子,转而全力支持。就在日子眼见好起来的前夕,公爹匆匆的走了。
    我没眼见,但我相信他走时一定是不舍和遗憾。
    父亲走那年也是五十五岁,他被症折磨了一百天后,带着满腹心事走的。父亲一生有口腹之好,以前日子艰难时,再难母亲也一定定期给父亲改善生活。后来日子好了,父亲更是一天两顿酒不离唇。九七年元旦前,父亲回老家探望爷爷奶奶,那天我拎了两斤鸡爪回去给父亲下酒,父亲和母亲拌了两句嘴,临走他让母亲把剩下的鸡爪冻起来留他回来吃。“闺女买给我的,不给你吃,你要吃让闺女重给你买,这些你不能动。”这是父亲临出门和母亲说的最后一句话。不久叔叔把父亲送回来,父亲已经吃不下东西了。父亲的肿瘤不仅把胃堵得满满的,而且扩散到动脉血脉,无法手术。好吃喝的父亲,临死时饿得骨瘦如柴,一百五六十斤的体重只剩了不到七十斤。
    那一年,老公开始筹划回烟台办公司的事,父亲听了很高兴,他也盘算着,这边公司一办起来,他就提前退休,来公司帮忙。父亲说他做了一辈子贸易,比我们有经验。我相信父亲所言不虚。父亲的同事朋友都知道他的闺女女婿有出息,一生谨慎内敛的父亲在这事上从不讳言,且常会情不自禁地露出得意之色。但是,天不佑人,父亲没能看到公司的成立、发展壮大。
    假如父亲活到今天,他一定是顿顿哼着小曲,喝着酒,津津有味的咂摸滋味。
    (二)
    对我触动最大的,是爷爷的葬礼。爷爷火化时,在殡仪馆的家属休息室里,透过闭路电视,我们能看到爷爷火化的全过程。那天我一直站在闭路电视前,盯着里面的一切。我看着载着爷爷身体的小车缓缓地滑进高大的火化炉里,片刻之后,小车退出来,刚刚还躺着爷爷的车上空空如也,爷爷留在了那高大的铁炉子里,永远也不会在走出来了。
    经历过公爹和父亲的死,没眼见这一切时,心里有的只是失去亲人的悲伤,没有这么强烈的刺激。当我目不转睛的盯着小车缓缓退出、看着炉门霍然关闭的那一刻,脑子一片空白,我不愿相信这就是生和死的距离,不愿相信这是肉体和灵魂的分界(假如有灵魂的话)。生命原本如此脆弱,再强悍的生命,都抵不过一炉火的热度。青年时的富裕,中年家道中落后的艰难,晚年第四代没有男孩的失落,这所有的一切,所有的烦恼和悲欢,都在那一炉火光里失去了意义,只留给后辈亲人以哀伤。
    此刻,在另一个世界里的爷爷,不知他想通了没有。
    此刻,在另一个世界里的父亲和公爹,他们都想通了没有?
    (三)
    年近七十的母亲从不讳言死,常笑着和我们谈论死,这在上了年纪的人里是不多见的。母亲信佛母亲相信人有灵魂,相信在现存的人世之外还有两个世界:天堂和地狱。母亲勤劳而善良,她恪守行善是美德,因此相信天堂里有自己灵魂的位子。母亲常看经书,很多能背诵,虽然她并未完全懂的经文的意思。
    常在说笑间把死挂在嘴边,然而母亲身体健康硬朗。父亲去世后,母亲并不讳医,也很在意保健,她不惧怕另外的世界,但也十分愿意享受现世的时光。母亲唯一一点担心是怕自己生病落床,牵累我们。为此,一向喜欢坚持自己生活习惯的母亲,听从劝说,改掉了油大盐多的习惯,讲究清淡和营养。
    这些年,我看过佛经,看过佛教起源演变的书,看过之后反而打消了幼时在母亲影响下的一点信念。我知道,所谓天堂和地狱都是不存在的,佛经的本意在于教人们修习内心的涵养。然而,每每和母亲相对,我总顺着她的意思,不和她辩天堂之有无,我不愿打碎那支撑她精神世界的幻境。我知道,无论母亲身体多好,人终究无法抵御自然的规律。我无法阻止那一天的到来,又何必去除她的那一点麻醉呢。
    婆婆年近八十。无论是从前身体硬朗时,还是如今处处离不开人时,婆婆从来讳言死字。不说死字,然而我们都知道,她的心一直在这个字所造成的恐惧的阴影里。五年前,婆婆七十二周岁生日前,她忽然固执的要回老家她的老屋去。那时她健康状况还好,自己收拾好东西随身的东西,无论如何要走。过了生日,婆婆在老家住了一些日子后才回来,回来时看上去比走前轻松了很多。后来我才知道,婆婆坚信“七十三,鬼门关”,而她的岁数按虚岁算,七十二周岁生日,正是婆婆的“七十三”之限的数字,过了生日,一切无恙,她这才相信自己度过了鬼门关。
    这几年,婆婆健康状况一年不如一年,老年性痴呆的症状日渐明显,常常幻听幻视,被不存在的东西吓坏。吓她次数最多的是“两个穿白衣服和黑衣服的小人”,看她恐惧的挥动手臂驱赶着那不存在的向她走来的“小人”,我能想象出她内心的恐惧,这是对死的恐惧。婆婆迷信,但和母亲的信佛不尽相同,她不相信天堂,而只相信有勾人魂魄的黑白无常。
    婆婆不识字,母亲常看的佛经她看不懂,早年相对闭塞的乡间生活,使她对广播和电视接受起来都有难度。她看不懂电视,听不懂广播,也无法搞明白窗外的世界。她有自己的世界,她的世界里只有她几十年的生活经历。越是反复回忆年轻时事,越是强化她对自己日渐衰退的身体技能的认识,对死的恐惧就在这寂寞而闭锁的心灵世界里越来越严重。
    婆婆唯一的爱好是坐在窗前数照进屋里的日脚的长短,其实,这何尝不是在数她自己的时日。我没问过她数日头时的感受,但我想象得出她那唯一乐趣后的悲哀和恐惧。
    我很想告诉婆婆,虽然自然规律不可逆转,但我们的世界里不应该只有对它的恐惧。与其默默的数着恐惧等待,不如以轻松的心态把握好现世的每一个日子。
   (四)
    扪心自问,我自己怕死吗?
    小时候是不怕的。小时候不知死为何物,心底对死没有一丁点概念。那时即不知人是从哪里来的,也不知人还有死这会事。
    青年时也不怕。从少年到青年,一路读书,升学,工作,恋爱,结婚,乃至生子,现在回头看去很琐碎的事,那时在我每一件都是天样大事,这无数的大事占据了整个的身心,根本没有思考死这个问题的时间和空隙。那时也是一生中最富于幻想,对未来充满无限希望甚至野心的年龄,充满诱惑的计划,为计划而奔波的艰辛,使我忘掉了世界上还有死亡这回事。
    三十前后,经历过公爹和父亲的死,我开始时不时的想到死亡这个问题,我出生之前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我可以从书本的记录里知道,我死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我无从得知。我想象不出,我从世界上消失了,而别人是如何依旧快乐的生活的;我的朋友闲暇时会想到我吗,我不知道,我知道我的敌人(假如我有敌人,而且我无法确定我没有恨我的仇敌)一定会常想到我的死而感到快活。我死了,我曾为之打拼并曾为之感到骄傲的一切物质,对我都不再有任何的意义。每每想到这些,我都会感到无边的空虚和茫然。
    三十四岁那年,我自己切切实实的面对过一次死亡,这次经历只有三天时间,但让我刻骨铭心。那次事情之前我是害怕死亡的。可是,当医生的诊断(是误诊)告诉我是绝症时,我发现自己对死亡并没有过度的恐惧。那难忘的3天里,我并没有坚强到笑对死亡,而是流了3天眼泪,但我的眼泪不是因为害怕,我的眼泪一份是为了担心:女儿未来的生活,母亲将来的生计;一份是因为留恋:三十四年时间太短,自己还没充分享受;另一份是被自己感动了一把:我告诉自己,无论时日多长,自己都要好好把握剩下的日子,让自己在尘世所余的不多的时日不虚度。3天后,一纸确诊证明,推翻了前一份死亡判决,我再一次流下了眼泪,我眼前的天空比一分钟前更晴朗,阳光也比一分钟前更灿烂。
    我曾相信,这样的经历足以让自己看透一切,足以让自己看透生死。事实上,那之后有几年的时间,自己的确比从前从容了很多,对金钱得失对生死也看淡了很多。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三十四岁的那次经历渐渐淡化。亲眼目睹爷爷的火化,再一次深深的刺激了我,激起我心底对死的无奈和厌恶,对身后世界的迷茫。曾经充满勇气的面对死亡的那个我,又回归成一个俗人。
    现在,看着日薄西山的婆婆,我常常会不由自主的想到衰老,想到死亡。我试图从母亲的达观里寻找安慰,结果是徒然。我所学的知识,彻底否定了神灵和天堂的存在。我清楚的知道,人从肉眼看不到的细胞演化而来,最终在火光中化为一缕清烟,一掊骨灰。身前的世界与我无关,身后的世界也与我无关。我只属于眼前的现在。
    “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十几岁时读到这句,心情是麻木漠然的,今天再读,自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人生如此,天道宁论。对不可改变的规律,我们在默默地接受之外,更要旷达的面对。既然愁眉苦脸和平心静气,都不会影响终点的位置,那何不充分享受一下走向终点的这个过程呢。
    明日即不可知,我们能做的,惟有把握好今天。
    (200801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2-22 21:06 , Processed in 0.08216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