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似曾相识

[分享] 《趣味楹联》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4-9 07: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似曾相识 于 2021-4-9 07:06 编辑

                    (一八六)
       一个叫南生的文人从南方来到河北高邑(高邑,又名凤城,今属河北省石家庄市),听说这里出了个神童赵南星,有点不相信,他想:自古南方出才子,小小高邑,弹丸之地,能出什么神童?
       南生打听到这个神童上下学都要从一家酒馆门前经过,于是来到这家酒馆,要了一蝶菜,烫了一壶酒,一边自斟自饮,一边心中打主意,有心要在这里考考北方的神童,让他出出丑,也好抖一抖南方人的威风。
       天上沥沥下着春雨,过不多时,雨里走来一个不满三尺高的小孩,上身穿粗布棉袄,下身穿单裤,头上戴顶破草帽。店小二告诉他,来的就是赵南星。南生一看,心想:我还以为赵南星是位少爷,原来是个穷小子。于是更瞧不起他了。南生翘起二朗腿,一手提着酒壶,一手指着赵南星摆摆手说:“过来,过来!”
       赵南星一愕,见一个陌生人叫他,便慢慢地走到门口,深鞠一躬说:“先生,有何指教?”
“你是赵南星?”
“正是学生。”
“人称你是神童,善于对句?”
“神童不敢,对句倒无妨。”
       南生一听。暗自冷笑,年纪不大口气不小。于是摇头晃脑地说:“今天我要考考你,我出个上联,你来对,对得好,赏你一盅酒,对不出,须得从桌子底下爬过去,怎么样?”
       赵南星听他出言不逊。并不生气也不还口,只是微微冷笑。
       南生见他不答话,哈哈大笑地:“怎么样,不敢吗?”
       赵南星眉毛一扬,高声答道:“好坏有别,何言不敢?”
       “一个小叫花子,竟没有一点服气的意思。”南生心里暗想:“哼,今天我非要你钻桌子不可!”于是脱口说出上联:
穿冬衣戴夏帽糊涂春秋;
       赵南星不亢不卑,接口就对:
生南方来北地什么东西。
       南生听罢,火冒三丈,连声说:“不好,不好!”
       赵南星说:“怎么不好,你上联含冬夏春秋,我下联对南北东西。”
       南生一时惊呆,但依然强词夺理说:“你小小三尺顽童,竟敢如此出言不逊,成何体统?”赵南星针锋相对:“尔堂堂七尺须眉,企图让人身钻桌子,太不象话!”
       南生一听,面红耳赤,无言以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10 06:4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似曾相识 于 2021-4-10 06:50 编辑

                   (一八七)
       李调元,清乾隆年间进士,是当时的文学家,戏曲理论家。
       孩童时代的李调元,就能吟诗作对。有一年夏天,李调元家中,来了许多客人,其中,不少是蜀中名流。有一位名流,曾听李调元的父亲说过,李调元从小就能诗善对,但持怀疑,不大相信。恰好当时,李调元站在他父亲旁边,他要当场试一试。
       是时,天气炎热,客人们一边摇扇,一边吸烟。这位名流,便以当时情景,出了上联,要李调元对出下联。上联文是:
吸烟摇扇,目前风云聚会;
       上联一出,客人们交头接耳,议论此联难对,李调元的父亲,也要求这位客人改出其他好对的联。不料,李调元在稍加思考后,朗声地对道:
屙尿打屁,胯下雷雨交加。
       联才对毕,顿时哄堂大笑。此联虽不雅,但舍此难对。满座客人都为李调元应对之快,啧啧称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11 07: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似曾相识 于 2021-4-11 07:09 编辑

                   (一八八)
       李调元是清代乾隆年间的才子,他才华出众,诗文信笔而成。一年,他路过某城,正在看州官正为当地才子赴考饯行,不觉也被拉入席。堂中,方匾上写着“起凤来龙”;左面厢房放满了当地名流的文章,称“大块”;右面厢房放满当地雅士的诗文,谓 “玉珠”。忽地,席间一位书生放声高谈阔论,那语气,连李白、杜甫及三苏也不放在眼里。当说到当今李调元时,那狂才便阴阳怪气地说:“李调元乳臭未干,文章不通,诗词也如狗屁。”众人都议论纷纷,独李调元不动声色地饮酒。
        一会儿,那州官提议,请在座各位做一个对子,上联以“大块”作头,“起”字作尾;下联以“玉珠”作头,“来”字作尾。无论是赴考的才子、还是高谈阔论的狂才都搜索枯肠,也没有写出半个字来。李调元从容地站起来,提笔挥就:
大块投河,方知文从胡说起;
玉珠击鼓,始信诗由放屁来。
       大伙儿近前一看,都惊呆了,明知被骂,却又不知此人来历。李调元摆出傲慢的态度,再写下:
李白诗名高千古,
调奇律雅格尤高;
元盼多少风骚客,
也为斯人尽折腰。
       写完,便掷笔离去。那几位才子围上来一看,原来是李调元。但都对“大块投河”及“玉珠击鼓”百思不得其解。后得高人指点,才知李调元是以“投河”及“击鼓”的声音嘲笑“大块”文章和“玉珠”诗词都是“不通”(扑通)“不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12 06: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似曾相识 于 2021-4-12 06:43 编辑

                  (一八九)
        有一年,李调元带了个书僮赴考。傍晚来到了渡口,却有许多人在等候,李调元也只好跟着苦等。老梢公见李调元的模样,知道他是赶考的,便想帮他一把。老梢公对李调元说:“公子,我出个对子,你能对上,我便先渡你过河,连船钱都不要。”李调元说道:“好啊!”老梢公说道:
鼻孔子,眼珠子,珠子高于孔子;
       李调元虽见上联对圣人有所不恭,但却也巧妙,便答道:
眉先生,须后生,后生长过先生。
       老梢公挥手说道:“对得好,请!”于是乎,兑现了承诺。
       张怀溎聪明伶俐,九岁时已能写得一手好诗。他提的问题,老师也不知如何解释给他听。此事传到李调元耳中,便叫了张怀溎来到面前,说道:“你十分聪明,我出个句给你对好吗?”张怀溎点头答应。李调元说道:
雨过花争放;
       张怀溎听得园中鸟儿在歌唱,顺口答道:
春来鸟自鸣。
       李调元连声叫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13 06:3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似曾相识 于 2021-4-13 06:38 编辑

                  (一九〇)
       有一年过端午节,他的三嫂正在厨房里包粽子,李调元见了很馋,还不到吃饭时间,他就向三嫂要粽子吃。他的三嫂故意逗他,就说:“你是咱们家的小才子,我出一联让你对,对得上就吃,对不上就不能吃!”
       李调元对三嫂做了个鬼脸,满不在乎地说:“行,这可难不住我。”因为李调元在家排行老五,当天又是端午节,三嫂就随口出了一个对联:
五月五日,五弟厨房讨粽子;
       这对联出的非常巧妙,上联“五月初五”用了两个五字,组合起来正对应端午节,下句还有一个“五”字,点出了李调元在家中排行,这对联看起来不是很难,一时半会还真不好对上。一下就把李调元给难住了。看样子粽子是成不成了,可他还不甘心,见到簸箕里有糍粑,便说:“我不吃粽子了,吃糍粑也行。”
       三嫂说:“那更不行了,这糍粑是我昨天三更半夜里费了好大一番功夫才舂出来的。”三嫂这句话,无意中点醒了李调元,他立即对道:
三更三点,三嫂檐下偷糍粑。
       三嫂听后又气又恼地说:“你这对联对倒是对上了,但是用字不对,你得把这’偷’字给换了,我才给你粽子吃。”
       为了吃到粽子,李调元不服气地说:“好,我把’偷’改为’舂’,那你也得把’讨’字换成’吃’字我才改呢。”三嫂笑着答应了,于是这副对联就成了:
五月五日,五弟厨房吃粽子;
三更三点,三嫂檐下舂糍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14 06:40: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九一)
       那年,李调元调任广东学政。赴任途中经过洞庭湖,那里的抚台大人很欣赏李调元的文才,便带领当地文人设宴款待李调元。抚台大人对李调元十分恭敬,但在座中却有几位才子不知天高地厚,想难倒李调元以显自己才华,便提出对句。其中一人吟道:
洞庭湖,八百里,波滚滚,浪滔滔,大宗师自何来?
       吟完洋洋得意地说道:“李大人,请!”李调元立即答道:
巫山峡,十二峰,云霭霭,雾蒙蒙,本主考从天降!
       下联一出,众人皆叫好。那秀才还想挽回面子,又说:“大人可否再赐教一联?”不待李调元答允,便吟道:
五百罗汉过湖,岸边波心千佛子;
       李调元稍加思索,便道:
一个淑女对月,人间天上两婵娟。
       众人听后,再一次叫好,李调元却忘形地说道:“我也有一联,请大家赐教。”说完吟道:
枣棘为薪,截竖开横成四束;
       上联一出,众才子哑然,无人能对得上,那抚台大人想提醒李调元,令他知道江山无限,能人辈出。便接口吟道:
阊门启户,移多补少作两间。
       众人听罢,莫不叫好,李调元更是谨记在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15 06: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似曾相识 于 2021-4-15 06:45 编辑

                  (一九二)
       李调元一举登科,做了数年官,便回乡探亲。途中,忽见一座高山在前,风景秀丽,李调元便带了数个随从登山浏览。山上有一古庙,香火鼎盛,庙中主持更是仰慕李调元的文才,亲自替他焚香,又陪他四处游玩,还设置斋菜款待。饭后用茶时,主持说道:“大人,老衲有一事相求。”李调元说道:“方丈请讲。”方丈说道:“本庙上代有位长老,擅长丹青。一次,当他正完成一幅出水荷花图时,刚好吴中才子唐伯虎路过,便请他题字。唐伯虎提笔写下一个上联便收了笔。长老问他为何,唐伯虎说道:“今后必定有当世奇才能对出下联。”但此联至今无人能对,大人可否续对?”李调元大奇,叫方丈立即拿出画来,只见那画上龙飞凤舞地写着:
画上荷花和尚画;
       李调元知道这谐音回文联确实难对,便沉思起来,一会儿高兴地说道:“有了!”便提笔写下:
书临汉字翰林书。
       方丈大喜,连称奇才!
回复 0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15 07: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跟读学习,相识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16 06:4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似曾相识 于 2021-4-16 06:47 编辑

                 (一九三)
      李调元任江南主考官时,一些江南才子很不服气,常常贬损四川学子,说四川人只晓得“学而时习之”,读死书,不善诗词。而且借机刁难李调元。一日邀约十八个善诗对的才子,请李调元吃饭。席间拿出早已写好的一副上联,请李主考对下联:
夕夕多,四维罗,罗汉请观音,客少主人多。
       李调元一看,不但难度大,而且知道这是在贬损他,影射他是女人。一思量,想起昨夜在戏园看的昆曲《西厢记》,于是提笔写道:
又又双,弓长张,张生遇红娘,男单女成双。
      不但对得工稳贴切,反把他们全骂成女人了。才子们一个个面带赧色,不得不甘拜下风了,一齐交口称赞曰:“李主考真是名不虚传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17 06:4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似曾相识 于 2021-4-17 06:46 编辑

                      (一九四)
       “蜀中才子”李调元,乾隆年间中进士后,任广东学政。
       李调元到任之日,轿过闹市时,胡成义也乘轿而过。李调元的随从人员,不明究竟,喝令通名。胡成义在轿内,朗声报道:
春芍药,夏芙蓉,秋菊冬梅,吾乃探花郎,三江胡成义;
       李调元立刻明白了胡的用意,当胡转请他通名时,他在轿中随口应道:
柬紫薇,西长庚,南箕北斗,我本谪仙子,四川李调元。
       胡成义一听,不胜惊讶和佩服,赶忙下轿相迎。并当即邀请李调元,到自己家中饮宴。这时,当地文人也应邀前来,一时文星荟萃。众诗友素慕李调元的才华,便纷纷出联请他续对。李调元才思敏捷,均一一应对。其中,有一上联是:
两舟同行,橹速不如帆快;
       这上联,表面上是说摇橹的船,不如帆船快,实际上,却是话中有话,“鲁肃”跟“橹速”谐音,是三国时的文官。而“樊哙”跟帆快谐音,则是汉高祖刘邦时期的武将。言外之意即是:“文官不如武官”。
       李调元稍思片刻,发现案上有一把笛子,带笑对道:
八音齐奏,笛清怎比箫和。
       这下联,表面上也是说笛子不如洞箫。而实际上,是说:“狄青”(笛清的谐音)怎比“萧何”(箫和的谐音)。言外之意,是武官(因狄青是宋朝的武官)怎比文官(萧何是汉朝的文官。)众人听了,赞叹不已,皆尽称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4-25 07:56 , Processed in 0.13328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