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似曾相识

[分享] 《趣味楹联》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4 06:5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似曾相识 于 2021-3-14 06:53 编辑

                 一六一
       朱元璋驾崩后,小皇帝(朱元璋之孙 朱允炆)是个昏庸无能之人。众位大臣商议,如何好好劝告皇上。解缙却道:“皇上昏庸,光劝不行,要狠狠揍他一顿。”
      大臣们都吓得面如土色。第二天,大臣们照例上朝,解缙忽然跑到皇帝面前,照面就是一巴掌。皇上结结巴巴道:“反了,快把解缙拿下来!”众人只想解缙今天肯定要斩头了,殊不知皇上却捂着脸道:
解缙恶,解缙打,解缙揍皇上;
       众大臣却觉得好笑,皇上挨揍,还有心思出联。解缙却不慌不忙地说:
蚊子咬,蚊子叮,蚊子欺君王。
      皇上怒道:“胡说,何来蚊子?”解缙却道:“皇上请看。”众人一看,解缙掌心上果然有一只蚊子。皇上立即命人为解缙松绑,并升他为翰林学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5 06: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似曾相识 于 2021-3-15 06:10 编辑

                  一六二
        一天,解缙应一位朋友去闲聊。可当解缙到朋友家门前时,只见门上贴了一副联:
闲人免进;
盗者休来。
       解缙陷入沉思:我今天之来,既非闲人,也非盗者,而且是应约而来,朋友为何如此无礼?但他仔细再看,发现对联的下方还留有空白处,门边还放着笔墨。解缙恍然大悟:朋友有意让他续对,才可入内。解缙想了想,便提笔将对联续成:
闲人免进贤人进;
盗者休来道者来。
       解缙写完,便推门入内。朋友一见便道:“我门上不是写着闲人免进的吗?”解缙笑道:“你再去门上看看,我今天以贤者之身,堂而皇之进来,令你蓬荜生辉,还不谢我?”朋友一看门上的对联,哈哈笑道:“老兄真是筹高一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6 07: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似曾相识 于 2021-3-16 07:01 编辑

             一六三
       解缙那个时代,南京有一名妓叫萧素素,能诗善对,颇有才名。许多文人都想结交她。但萧素素洁身自爱,恃才傲物,定下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来者必先应对,能对便见。不少人因此而败兴。后来有人请得解缙来,想压倒萧素素为大家出气。那天,解缙与一班才子前往相访,萧素素久仰解缙之名,破例梳洗相见,还亲自为他献茶。当解缙伸手去接茶之际,萧素素却把手缩了回去,口中吟道:
三分分匀香茶,解解解元之渴;
       望君品出味中味,莫道烟花个个非良子。
解缙一听,仓促间想不出恰当的下联,萧素素见他面有难色,不忍相迫,示意他先将茶接过去。解缙接过茶杯,见下联早已贴在茶盘上:
一朝朝罢圣主,行行行院之家;
       见姊诚为才上才,方知尘寰处处有能人。
       解缙无比感激地照念出下联,萧素素便对大家说道:“果然名不虚传。”
       解缙十分敬佩她的才华和品德,从此便将萧素素当姊姊(姐姐)看待。后来解缙成了翰林学士,便设法为萧素素脱籍,救她出了风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7 07:0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似曾相识 于 2021-3-17 07:05 编辑

                    一六四
       徐渭(公元1521~公元1593),明代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字文长,号青藤老人,天池山人等,民间称为徐文长。徐渭不但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还是军事家,担任过抗倭名将胡宗宪的幕僚。因此称徐渭为鬼才,那是当之无愧的。
       徐渭晚年所住的就是青藤书屋。青藤下面有一个小池塘,池塘上有一段小平桥,桥上有台柱。徐渭就写了一副对联:
一池金玉如如化;
满眼青黄色色真。
       这是描绘青藤的景色,充满了画面感。他在柱子背面又写了一联:
未必玄关别名教;
须知书户孕江山。
       意思是说庭院的外门未必能隔绝名声与教化,要知道青藤书屋能包容天下江山。可见的徐渭心中的壮志远大。
       当时绍兴府的三江百姓要为多年前的知府汤绍恩修建一个祠堂,请求徐渭写一个对联,主要是纪念汤绍恩派人兴建水库闸门,平息了水患的功绩。
徐渭思考片刻,一挥而就:
炼石补星辰,两月兴工当万历,缵禹之绪;
凿山振河海,千年遗迹在三江,于汤有光。
       大家都知道大禹治水,名传千古。所以上联说汤绍恩像女蜗补天,大禹治水那样,功绩不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8 16:49: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六五
保俶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五湖四海;(知府出对)
锦带桥,桥洞圆,圆似镜,镜照万国九州。(徐渭应对)
       据说家居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的徐渭,曾为生活所迫,到杭州卖诗卖画,一时声名鹊起。当地知府看不起这位“新秀”,便召他同游西湖,并借葛岭的保俶塔为题,抒发才华抱负之不凡,以顶针格出了上联,命徐属对。徐渭听了,一言不发,只是用手指了指苏堤的锦带桥,在空中画了一个圈,然后两手平摊,向上一举。知府以为他对不上来,更加看不起他,徐见了笑道:“你是口出,我是手对,意思就是:‘锦带桥,桥洞圆,圆似镜,镜照万国九州’。”
对句采取同样顶针手法,就地取景,就景生情,表达了自己广阔的襟怀和豪情壮志。据说那位知府听了,哑口无言,悻悻而去。
        徐渭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风,对后世画坛(如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影响极大。书善行草,写过大量诗文,被誉为“有明一代才人”。能操琴,谙音律,爱戏曲,所著《南词叙录》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另有杂剧《四声猿》、《歌代啸》及文集传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9 06:5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徐渭人称奇才、鬼才!他有一副奇巧的对子,用在我国游览胜地山海关的孟姜女庙里。
上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下联: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此文吸引许多文人墨客凝神揣摩,或得其解,或不得其解。实际上,只要弄清楚它的一字双音和同音假借这两个方面,就可以读出其义也不求自现,原来是:
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
       把上联中的三个“朝”字 读作潮汐之潮;下联中的三“长”字读作涨落之涨,就通了。
       作者是用此联描绘当地海阔天空、水绿云白的美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20 07: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似曾相识 于 2021-3-20 07:02 编辑

                   一六七
       徐文长(徐渭)十四岁那年,山阴县(今绍兴市)来了一位新知县,名王建成,两榜进士出身。这人颇有才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门门精通,而且极看重人才。
      上任伊始,王知县便一一走访全县的文人学士。这天,王知县又在县衙举办“童子宴”,安排全县十五岁以下儿童参加。宴会前,王知县带着众童子来到文庙,参拜完孔子后,分列两旁坐下。王知县正坐中堂,说:“江浙乃人文之乡,本县有一上联,谁在一炷香内对出下联,本县奖赏银子十两,听清了吗?”
“听清了。”众童子答。
       王知县吟道:
一石籼稻,磨、舂、筛、簸,只剩下四斗七八升净米。
       旧制一石(担)为十斗,十升为一斗,此联难度较大。众童叽叽喳喳地吟着,眼看一炷香快烧尽了,却无人出来回对。王知县笑着看了看徐文长,本想问问他想好没有,话到口又咽了下去。此时,徐文长想起几天前到一油坊去买麻油的事,高兴地说:“大人,学生想好了。”
“好,快念给本知县听听。”
       徐文长念道:
百合芝麻,炒、蒸、碾、榨,才得到三斤五六两清油。
       王知县没想到徐文长年纪不大,对日常生产却十分熟悉,对得工整绝妙,浑然天成,当即奖赏十两银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21 07: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似曾相识 于 2021-3-21 07:01 编辑

                   一六八
       有一年秋试,皇帝派了一个叫窦光鼐的老太师到绍兴来主试。他为了筹备考务,提前到绍兴。
       窦太师游街过市,总是有一块“天下无书不读”的御赐金牌扛在前面,开路喝道,耀武扬威,自以为文章压倒天下,目空一切,傲慢非常。这天,正是炎热盛暑,徐文长听说窦太师要来了,心想:等我来杀杀他的傲气。主意已定,他就赤身露腹地睡在东郭门内的官道当中。
       “当当……”鸣锣开道的声音越来越近。头牌执事看见一个小孩睡在官道当中,就禀报老太师:“有个小孩子挡官拦道!”窦太师听说拦道的是个小孩,也不以为然,吩咐住轿,自己出来看看。见那拦道的小孩睡得很熟,连忙把他叫醒。徐文长故作恭敬地站在一旁,等候发落。窦太师问道:“你睡在热石板上作什么?难道不怕晒?”徐文长大大方方地回答说:“不作什么,晒晒肚皮里的万卷书。”窦太师听他好大口气,就对他说:“既然你喜欢读书,一定还会对课。我出个课你对,对不出,你应该让道回避。”徐文长立即提出反问:“如果对得出,那怎么办?”窦太师想:一个孩子有什么了不起。就随口说:“如果对得好,把全副执事停在这里,老夫步行进学宫。”
       窦太师想起绍兴南街有三个阁老台门,便随口出题:
南街三学士;
      徐文长不假思索,回对:
东郭两军门。
       窦太师一听,觉得南街对东郭,文官对武将,而且这五个台门都是绍兴城内有名的,不由得点头称赞。
       窦光鼐只好实践自己的诺言,刚想举步朝学宫走去,徐文长却叫住他:“启禀太师,自古中国才子算浙江,浙江才子算绍兴,绍兴处处出才子,太师要小心提防!”窦太师冷笑一声,愤然而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22 07: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六九
       说起徐文长,绍兴人可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明朝的大文学家、大画家,又是大书法家。他有一位表兄住在陶堰的谢家埭。
       这一年的正月,徐文长应表兄之邀,到谢家埭作客。第二天是元宵节,正是百家庙“灯头戏”最闹猛的一天,绍兴大班、的笃班、莲花落等剧种纷纷登台演出,观众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表兄是位出名的戏迷,他要表弟一同前去看戏,于是两人结伴渡河来到百家庙。
       徐文长不爱看戏,当然对这些来乡演出的闲散班戏不屑一顾,便独自一人逛起庙宇来。当他来到财神殿时,只见这里香火缭绕,红烛高烧,供品丰盛,而旁边的文昌阁场面冷清,形成显明的对照,再看那尊财神头戴乌纱,手捧元宝,两眼圆睁,一副见钱眼开的模样,而文昌阁中的魁星手执朱笔,一脚直立,一脚曲起,却是一副尴尬相,徐文长联想到当下社会黑暗,官吏腐败无能,和自己的怀才不遇,穷困潦倒的落魄生涯,顿觉一股无名之火直冲脑门。于是,他来到庙祝处,要了文房四宝,展纸挥毫很快写成一副对联。写毕,使人贴在财神殿的两侧门柱上。
上联是:见金眼珠凸;
下联是:提笔脚筋勾。
       这副对联活生生地勾画出世间一些官员胸无翰墨不学无术,写起文章来就手足无措只重钱财不重人才的丑恶嘴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23 06:5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似曾相识 于 2021-3-23 06:54 编辑

                一七〇
       在明朝嘉庆年间,有一个老财主苟甫儒,他对人毫不留情,在他的眼中钱财才是重中之重。在这一年的二月初十,县府的县太爷家双喜临门,一个是县太爷过大寿,还有一个是县太爷的儿子要过百天。为了得到县太爷的庇护,老财主打算借这次机会,送上一份礼物。
       老财主打听到,县太爷喜欢咬文嚼字,因此,打算送一份书香气息比较浓厚的礼物。最后,想到送一副对联给县太爷,但是老财主没有读过书,不识字。于是,打算去找远近闻名的才子徐渭。
       然而,徐渭对于这个老财主恨的是咬牙切齿,想到了一个办法。对于老财主的要求,徐渭很快就答应下来了。终于,到了县太爷家喜事的那一天,老财主拿着礼物去讨县太爷的开心。令人没想到的是县太爷命令家丁掌老财主的脸。老财主并不知道是为何要打他?在打听后才知道是那副对联的问题。
       老财主将此事状告到县太爷那里,县太爷命人将徐渭带来。徐渭解释说:“是老财主太急了,我还没写完,他就将对联拿走了。”县太爷并不是很相信徐渭的说词,只能让徐渭写完对联。对联原本是这样写的:
县令大人不是人
养个儿子要做贼
       在徐渭写完后就完全变了样:
县令大人不是人,本是南山老寿星;
养个儿子要做贼,偷来蟠桃献父亲。
       众人对于徐渭的才华,夸赞不已,老财主也只能灰溜溜的回去了。从这一个故事中,我们足以看出徐渭的聪慧与才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4-27 19:40 , Processed in 0.12473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