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95|回复: 6

那年,那月,那些事(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3 23: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那年,那月,那些事(5)
文:白马非马

娶了媳妇的陈大个儿和以前立时三刻就不一样了,过去一直是脏兮兮、胡子拉碴,那媳妇凤莲腿脚虽然不利落,手却很能,又从小在城里生活,结婚后把屋里外头收拾的非常干净,当然自己的男人也不会让他脏着,陈大个儿虽然还是那么高那么黑,衣服有时候还是打着补丁的,却再也不脏了。睡里梦里不知是否笑醒过,反正出来进去脸上总是带着笑容,也同时透着一股精神。

其实,嫁个岁数大点的男人,也是一种相当明智的选择,至少,懂得珍惜,知道疼人。这陈大个儿和凤莲虽然不是像现代人这样先恋爱后结婚,成家后却也斯抬斯敬的,闺中虽无画眉事,说是举案齐眉却也并不过分。日子就这样有滋有味地过下去,这可能是他们当时最大的期待。

俗话说,有娘不愁儿,十月怀胎瓜熟蒂落,转过年,凤莲生下来一个女儿,因为凤莲身体不太好,没有母乳,张福贵又给陈大个儿送了钱来,让他赶着大车进县城买奶粉。陈大个儿搓着手不知道该说什么,倒是凤莲提起,娃娃也算是二大爷的孙女了,咱就拿着吧,心里有就行了。陈大个儿这才接过去,凤莲又说了,二大爷,您最有学问,给您孙女起个名字吧。张福贵倒也不客气,想了想,说,就叫桂芝吧,虽然这厢房简陋,有了女孩子,也就有了芝兰香气。想不到一语成谶,过了两年,凤莲再产果然又是个女儿,自然而然地,就又被张福贵命名为桂兰。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其实,张福贵帮的可不仅仅陈大个儿一家,过去家大业大的时候,张福贵就以乐善好施著称,现在房子被分了,地被分了,一家人也不过坐吃山空而已,但是张福贵把这叫做完全的自食其力,却也不像很多人(比如我姨)一样仿佛天塌下来了一样一蹶不振。而且,谁家遇到点难处,只要伸手,他就不会让人空手而回,可以说,人是穷了,精神上依然富有,照样乐于助人。入不敷出,也就只有变卖老底儿,其实也就不禁折腾了。

接下来,转眼就到了大跃进年代。那可真是一股革命洪流啊,摧枯拉朽、席卷天下。个人的命运相对于一个国家那可真是太微不足道了,这个国家从来是国家至上,而不能说是民为本的,古来就如此。大浪淘沙泥沙俱下,生命在浊浪中挣扎,随时都会被吞没,然后就好无影踪,也没有人会在意一个人的影踪,大家都在随波逐流,被浪涛冲刷着,什么也顾不上,唯有向前。虽然也有一些头脑清醒的庄稼人,比如张福贵,也比如赵旭,在为吃食堂以后粮食没有了怎么办而偶尔思考一下,但人们更多的是怀着一种盲目的信念,头脑狂热地相信马上就能超英赶美,很快就可以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共产风、浮夸风,比经常肆虐东南沿海的台风更为可怕,造成的结果当然也尤其惨烈。

那是一个人头脑发热,影响了手下所有人头脑跟着发热,然后又转而影响那一个人,让他由发热转入狂热,一个民族的灾难也就由此开始了。应该说,中国人民的灾难并不始于文革,而是从五八年肇始的,思想根源则更早,可以上溯到较早被打倒的一位重要领导人解放前开始倡导的个人崇拜。也许,那个年代倡导对领袖的崇拜对于树立领导者威信从而加强领导最终取胜有着一定积极意义,但也正是那主义、那思想、那万岁声,以及后来的天才论,终于让领导者忘乎所以,真的把自己当成了救世主。

孔夫子有很多名言见于论语,我最喜欢的一句并不是什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什么“君子喻于义”、什么“贤哉,回也”、什么“忠恕”之类,而是那流传不广的一句“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然而,我什么也没说,反正说了也没有作用。

我的老家,华北平原上的那一片土地,虽然不能和东北的黑土地相比,但也足够肥沃。至今,许多肥田沃土被工业化了,成了什么三星电管之类的企业,但那里仍是驰名的产粮大县。就我浅薄的了解看,那里是真正的芳草地(小说《金光大道》中的一个地名,但那个芳草地地处燕山脚下,似乎还不及我的家乡),即便风不调、雨不顺的年份,收成差点,但也足以糊口。除了烽火刀兵,和平年代不曾听说人还会饿死,当然,这是指五八年以前。经历了吃光、喝光、花光、造光的大跃进,与全国大多数地区的农村一样,在所谓“三年自然灾害”的五九、六?、六一年,这里也创造了历史,草根、树皮都不见了,棒子骨、观音土成了稀罕物,却依然饿殍满地。

至今老妻都知道,我们家有长寿基因,我的老父亲已经年届九十了,虽然腿脚不行了,但能吃能喝,口齿清楚而且记忆力超群,他的口捻账至今不是我能比得了的。所以,老妻才说又抽烟又喝酒的我会比她长寿。我们家的长寿基因,我也从我老父亲嘴里验证过,他的爷爷、太爷爷都曾经长寿。但是,我却没有见到过我的爷爷奶奶,也就是说,那一代没能长寿,我的爷爷奶奶怎么死的?饿死的,整死的,就是那该死的三年“自然灾害”,我无法不在这四个字上加引号,因为我弄不懂,到底是天灾大于人祸,还是人祸大于天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3 23: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次深夜上来,
都是白马老师预备好了沙发,
谢谢哈,看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4 08: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百姓的故事,亦划过社会的痕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4 11: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时候,个人命运总是与国家政治气候相关连。再要强的人,也抵不过天灾人祸的袭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4 16:0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时候的一个村、几个人,其实也是当时整个中国社会的缩影。
这篇文字的风格与白马老师以前文章的风格差异较大。写到这里,文采出来了,带着一股淡淡的乡土味,淡定从容,仿若老人在回忆往事。
这当然是初稿。若写成后,在结构及详略上作些修正,是一篇非常不错的散文。建议白马老师始终以陈大个、张福贵和赵旭作为贯穿全文的主线,围绕他们来展开,来展现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社会变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4 21: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得泡杯茶慢慢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4 21: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类的散文故事,虽是历经了时代的沧桑,但却是最能嗅出泥土芬芳来的文字。
白马老师娓娓道来的节奏不急不徐,平缓而有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2-24 02:03 , Processed in 0.09137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