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28|回复: 11

[原创] 古代词人作品声韵、声调安排例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20 17:3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曾有诗友问之,“词者,何以声韵和谐,语感优美?”答曰:“去、平、去、上。”今将观摩古人之作,附与此帖,共同探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史达祖《瑞鹤仙》
杏烟娇湿鬓。
过杜若汀州,楚衣香润。
回头翠楼近。
指鸳鸯沙上,暗藏春恨。
归鞭隐隐,便不念、芳盟未稳。
自箫声吹落云柬,再数故园花信。

谁问?
听歌窗罅,倚月钩阑,旧家轻俊。
芳心一寸,相思后、总灰尽。
奈春风多事,吹花摇柳,也把幽情唤醒。
对南溪桃萼翻红,又成瘦损。

    单就这两个曲调的结句四字来说,把它安排为去、平、去、上,“然后发调”,这是就音理上来讲,是值得研究的。但这一诀窍,还是要在“高下抑扬、参差相错”的基本法则上,将紧靠着的上下文予以适当调整,才说得通。绝对不能看得太死。看得太死,就要到处碰壁,动多窒碍。单就万氏所举两调来看,《永遇乐》的结句,苏轼词二首,一为“也应暗记”是“上平去去”,一为“为余浩叹”是“去平去去”(并见《东坡乐府》卷上);辛弃疾另外四阕,除“记余戏语”为“去平去上”,和“尚能饭否”相同外,余如“更邀素月”是“去平去入”,“这回稳步”和“片云斗暗”都是“去平上去”;这可能说苏、辛词是不大注意音律,也不准备拿给人们去唱,所以有合有不合。至于《瑞鹤仙》,数到周邦彦,是绝对协律,可付歌喉,万无“落腔”的理由的。

周邦彦《瑞鹤仙》
悄郊原带郭,行路永、客去车尘漠漠。
斜阳映山落,敛余红犹恋,孤城阑角。
凌波步弱,过短亭、何用素约?
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酌。

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醒眠朱阁。
惊飙动幕。
扶残醉,绕红药。
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
任流光过却,犹喜洞天自乐。

    这结句六字“尤喜洞天自乐”是“平上去平去入”,还可说是“又一体”,不能和史词并论。但《梅溪词》中另一首《赋红梅》的结句“旧家姊妹”是“去平上去”。

姜夔《眉妩》(一名《百宜娇?戏张仲远》):
看垂柳连苑,杜若侵沙,愁损未归眼。
信马青楼去,重帘下,娉婷人妙飞燕。
翠尊共款,听艳歌、郎意先感。
便携手、月池云阶里,爱良夜微暖。

无限,风流疏散。
有暗藏弓履,偷寄香翰。
明日闻津鼓,湘江上、催人还解春缆。
乱红万点,怅断魂,烟水遥远。
又争似相携,乘一舸,镇长见。

    你看他在“转折跌荡处”和领格字用的“看”、“听”、“便”、“爱”、“怅”、“又”等去声字是怎样的发越响亮!还有“信马”的“去上”,“翠尊共款”和“乱红万点”的“去平去上”,“郎意先感”和“良夜微暖”的“平去平上”,“人妙飞燕”和“偷寄香翰”的“平去平去”,“还解春缆”和“烟水遥远”的“平上平上”,各个具有它的特殊音节,细心体味,是和本阕内容所赋的调侃风趣相称的。又如他的自度曲《翠楼吟?淳熙丙午冬,武昌安远楼成,与刘去非诸友落之,度曲见志》:

月冷龙沙,尘清虎落,今年汉?初赐。
新翻胡部曲,听毡幕元戎歌吹。
层楼高峙。
看槛曲萦红,檐牙飞翠。
人姝丽,粉香吹下,夜寒风细。

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
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
天涯情味。
仗酒祓清愁,花销英气。
西山外,晚来还卷,一帘秋霁。

    这一调把去声字用在转折跌荡处的,有“看”、“仗”两字;用在上三下四句式的领首的,有“听”、“叹”两字;只一“拥”字是用的上声。原来在取逆势的句法中,第一字也有十之八九是适宜于用去声字,才会感到气力充沛,音势劲挺,有如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的“更”字,姜夔《疏影》“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的“但”字之类皆是。

    我们再看柳永、周邦彦这些深通音律的词家,是怎样在“转折跌荡处”运用去声字的。柳作如《卜算子慢》: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
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
引疏砧、断续残阳里。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
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
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
尽无言、谁会凭高意?
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又如《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以上并见《乐章集》卷中
    这《卜算子慢》的“对”、“念”、“纵”、“奈”等字,《雨霖铃》中的“对”、“竟”、“念”、“更”、“便”等字,都是去声,在转接提顿处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加强了声情上的感染力。只要耐心往复吟咏,就会体会到的。


    周邦彦工于创调,对音律方面是十分考究的。王国维曾说他的词,“拗怒之中,自绕和婉,曼声促节,繁会相宣,清浊抑扬,辘轳交往。”(《清真先生遗事》)从音律上来看,他对四声字调的安排,确是能够符合“高下抑扬、参差相错”的基本法则,而掌握得非常熟练的。且看他的《齐天乐?秋思》:

绿芜雕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
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
云窗静掩。
叹重拂罗?,顿疏花簟。
尚有?囊,露萤清夜照书卷。

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
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
凭高眺远。
正玉液新刍,蟹螯初荐。
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

    在这一阕中所用的去声字,发挥着多种作用。除掉用在转折处的“叹”、“正”两字具有一般承上领下的负重力外,还有“平平仄平平仄”有如“殊乡又逢秋?”,“仄平平仄仄平仄”有如“露莹清夜照书卷”,“平仄平仄”有如“离思何恨”等特殊句式,他掌握了去声字“激厉劲远”的特性,在适当的句子中间安排上“又”、“露”、“夜”、“照”、“卷”、“思”、“限”等许多去声字,增强了声情上的激越感;又如“静掩”、“渭水”、“眺远”、“照敛”等去上联缀,也是十分符合南词(即“南曲”、“南戏”)歌唱行腔时的自然规律的。近人吴梅在他所著的《词学通论》中,就曾提到《齐天乐》有四处必须用去上声,并举“云窗静掩”、“露莹清夜照书卷”、“凭高眺远”、“但愁斜照敛”四句为例,说“静掩”、“眺远”、“照敛”等六字“万不可用他声”(第二章《论平仄四声》)。但他却忽略了“渭水”二字也是“去上”,而把另一种运用去声字法的“露莹清夜照书卷”七言句放了上去,这是值得商榷的。

    《清真集》中运用去声字特见精彩的,几乎触目皆是。平韵体有如《庆春宫》:

云接平冈,山围寒野,路回渐转孤城。
衰柳啼鸦,惊风驱雁,动人一片秋声。
倦途休驾,淡烟里、微茫见星。
尘埃憔悴,生怕黄昏,离思牵萦。

华堂旧日逢迎,花艳参差,香雾飘零。
弦管当头,偏怜娇凤,夜深簧暖笙清。
眼波传意,恨密约、匆匆未成。
许多烦劳,只为当时,一晌留情。


仄韵体有如《大?》:

对宿烟收,春禽静,飞雨时鸣高屋。
墙头青玉旆,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
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黏帘竹。
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
奈愁极频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

行人归意速,最先念、流潦妨车毂。
无奈向、兰成憔悴,乐广清羸,等闲时、易伤心目。
未怪平阳客,双泪落、笛中哀曲。
况萧索青芜国,红糁铺地,门外荆桃如菽。
夜游共谁秉烛?


又如《绕佛阁》:

暗尘四敛,楼观回出,高映孤馆。
清漏将短,厌闻夜久签声动书幔。
桂华又满,闲步露草,偏爱幽远。
花气清婉。
望中迤逦城阴度河岸。

倦客最萧索,醉倚斜桥穿柳线。
还似汴堤虹梁横水面,看浪?春灯,舟下如箭。
此行重见。
叹故友难逢,羁思空乱,两眉愁、向谁舒展?


??以上并见《清真集》卷下
    这三个长调中,在领格和转折跌荡处用去声字的,《大?》一调有“对”、“听”、“奈”、“况”等,《绕佛阁》一调有“看”、“叹”等字。在上三下四的特殊句式中把去声字用在句首或中腰第四、第六字的,《庆春宫》一调有“淡烟里微茫见星”的“淡”和“见”,“恨密约匆匆未成”的“恨”和“未”;而这“见”和“未”都夹在三平的中间,尤关重要。这“平平仄平”的仄声,如果不用去声字,是很难振起的。《大?》一调有“等闲时易伤心目”的“易”字,《绕佛阁》一调有“两眉愁向谁舒展”的“向”字。这两个去声字就好像七言句中的眼珠子,非把它突出,是难以传神的。辛弃疾作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结尾是“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这“?”字的性质也和“易”、“向”二字相同,而且和领格的“倩”字是互相呼应的。在连用两仄处,使用“上去”的,有如《庆春宫》“只为当时”的“只为”,《大?》“寒侵枕障”的“枕障”,《绕佛阁》“醉倚斜桥穿柳线”的“柳线”和“还似汴堤虹梁横水面”的“水面”等;使用“去上”的,有如《庆春宫》“路回渐转孤城”的“渐转”,《绕佛阁》“厌闻夜久签声动书幔”的“夜久”,“桂华又满”的“又满”,“闲步露草”的“露草”,“醉倚斜桥穿柳线”的“醉倚”,“看浪?春灯”的“浪?”,“叹故友难逢”的“故友”等。这“上去”或“去上”的连用,都是和转腔发调有关的。

  至于清真创调,对三仄的安排,多是煞费苦心的。单就《绕佛阁》一调来看,如“暗尘四敛”的“去平去上”,“楼观迥出”的“平去去入”,“高映孤馆”的“平去平上”,“清漏将短”的“平去平上”,“厌闻夜久签声动书幔”的“去平去上平平去平去”,“桂华又满”的“去平去上”,“闲步露草”的“平去去上”,“偏爱幽远”的“平去平上”,“花气清婉”的“平去平上”,“望中迤逦城阴度河岸”的“去平上去平平去平去”,“倦客最萧索”的“去入去平入”,“醉倚斜桥穿柳线”的“去上平平平上去”,“还似汴堤虹梁横水面”的“平上去平平平平上去”,“看浪?春灯”的“去去上平平”,“舟下如箭”的“平上平去”,“此行重见”的“上平平去”,“叹故友难逢”的“去去上平平”,“羁思空乱”的“平去平去”,“两眉愁向谁舒展”的“上平平去平平上”,在每个上下相连的字调中,确实做到了“高下抑扬、参差相错”的适当处理,也就是王国维所称:“拗怒之中,自绕和婉,曼声促节,繁会相宣,清浊抑扬,辘轳交往”的境地,是值得探索宋元词曲的音乐性的人们予以细心体味的。

    谈到短调小令,也有不少地方是得特别注意三仄的适当的安排,尤其是去声字的处理。例如《柳梢青》:

岸草平沙,吴王故苑,柳袅烟斜。
雨后寒轻,风前香软,春在梨花。

行人一棹天涯,酒醒处、残阳乱鸦。
门外秋千,墙头红粉,深院谁家?


??《花草粹编》卷四秦少游作
  又如《醉太平》:

情高意真,眉长鬓青。
小楼明月调筝,写春风数声。

思君忆君,魂牵梦萦。
翠绡香暖银屏,更那堪酒醒!


??刘过《龙洲词》
  又如《太常引》: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娥:
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稼轩长短句》卷十二《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仙机似欲织纤罗,仿佛度金梭。
无奈玉纤何。
却弹作、清商恨多。

珠帘影里,如花半面,绝胜隔帘歌。
世路苦风波。
且痛饮、公无渡河。



??《稼轩长短句》卷十二《赋十四弦》
  像上面这三调中,凡四字相连作“平平仄平”的句子,其第三字都该用去声字,才能将音调激起。例如“残阳乱鸦”的“乱”,“情高意真”的“意”,“眉长鬓青”的“鬓”,“春风数声”的“数”,“思君忆君”的“忆”琴按:“忆”或作入声字,“魂牵梦萦”的“梦”,“欺人奈何”的“奈”,“清光更多”的“更”,“清商恨多”的“恨”,“公无渡河”的“渡”,都是把这个去声字当作“画龙点睛”来使用的。只刘过“更那堪酒醒”的“酒”字错用了上声,音响就差多了。


    总之,四声阴阳的适当处理,是为了歌者利于转喉,听者感到悦耳,才使作者刻意经营,不惜忍受种种严格限制,而竭尽心力以赴之。至于如何审音赴节,宜在一阕写成之后,往复吟玩,是否不致棘喉,不致刺耳,同时对前人名作,平时多多含咀,对这里面的巧妙作用,是会一旦豁然贯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1 10: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圈圈这样的资料很好,非常喜欢
今人作品,鲜有注意到大小韵者,
记号,中午有空再来仔细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1 11: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利于诗友,有益于诗版。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1 11: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1 14: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后越发问题多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1 22:5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1 23: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楼丝路云于2009-10-21 22:50发表的  :
学习。
谢谢提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2 08: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与实践,都不能缺。
圈圈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2 16:2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喜欢看这些结合着诗句来讲述理论的知识,不枯燥,容易记,很好懂。问候圈圈。辛苦了。会随时关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9 08:4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春馆词话
对4声有部分论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5-7 17:38 , Processed in 0.13963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