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68|回复: 3

一个存续200多年的古驿---龙江县“乌鸦头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25 09: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乌鸦头站”这个古驿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了,她已经被厚重历史积尘掩埋在社会大变革的风云里。驿站,她与大清王朝防俄强边事务一起一步步款款走来,伴着“楚尔罕”民间商务走向繁华。一以贯之以为国家政令、军令准确传递为己任。以军备物资周转畅通,促进互市贸易活络为职责,起到了政府派出机构的突出作用。
       “驿台驿站”是宋代以来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的称谓。清代对驿站十分重视,特别是当边事紧急时候,驿站就成了国家抗敌卫国的重要保障。“乌鸦头站”当年就是边防事态严重时,黑龙江进入京师途中的驿站,所起到的作用十分重要。
      “乌鸦头站”简称“头站”,顾名思义,就是头一站、第一站意思。也是南去文书或快递军邮,奔向京师的路途中排列首个驻足点的意思。龙江县新旧辖区内有两处“头站”。过去凡叫“头站”的地方,一般离初始地快马不会超过一日的路程。按着这样的距离。始发点应该是齐齐哈尔。齐齐哈尔是清代早期设置的省级官府。顺治年间为抗击沙俄的袭扰,清廷就在黑龙江东岸设置了“总管”。康熙年间逐步从黑龙江的江边一步步南迁到卜魁,即齐齐哈尔。并在此任命将军这样的从一品大员驻守边疆省城,管理全省九座驻防城对俄防范事务及其管理全省民政事务。对内拓展八旗军务,壮大军民联防体系,承担后勤供应保障,稳定民族团结,保卫国家领土完整的重大使命。在那个信息全凭快马通报的时代,驿站就成了连接中央的十分重要政令通道,甚至有人称之驿站驿路是边防军民的生命线,也不无道理。黑龙江进入京师的方向就是往南,将军府向大清朝廷报送军情从齐齐哈尔出发,就在南面第一站“头站”驻足打尖、换马或小憩。齐齐哈尔到龙江“头站”直线距离只有60公里,到昂昂溪“头站”只有有35公里,俩“头站”尽管是进入京师的路线不同,但是它确实是嫰西嫩东两侧驿路上的“头一站”。
         笔者读了一些清史文稿,看了乾隆时官修的《内府舆图》中《乾隆十三排图》,清时黑龙江将军府的《黑龙江舆图说》,读了齐齐哈尔学者孙洪毅的专著《卜魁“草原道”》,读了历史研究人员王天才的《刍议龙江县头站乡的由来及相关的史实》及其张守生的一些专著。对黑龙江驿站及“头站”的认识上收获颇丰,以此厘清了龙江头“头站”与昂昂溪“头站”的关系,清晰两个“头站”的来龙去脉及其大家共同关心的驿站走向及各站的排列顺序问题。
       齐齐哈尔往南所谓两个“头站”,一个是归龙江县管辖的“头站”。一个是昂昂溪管辖的“头站”。过去都曾是龙江县辖区。那么,这两个“头站”到底咋回事,都在哪个年代建立并承担着驿站的职能?两个驿站都是向哪个方向出发的“头一站”?龙江县的许多历史爱好者及乡土文学爱好者们及其头站的村民对此都很感兴趣,但是对俩头站是啥时建立的,存在了多少年,从始发到终点,路途径过多少站,历史上发挥什么作用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十分朦胧,对驿站只见一斑不知全豹。对昂昂溪的头站了解者更是凤毛麟角,知之甚少。两个头站本地的政府出于对文物的保护意识或对旅游网点的开发建设意识,急于了解历史真相。笔者从历史科普的角度,本文与大家共同解读“头站”是怎么回事。


                              一、昂昂溪“头站”是为适应边防战争而建立的驿站


           昂昂溪头站是清代嫩江东路的古驿站,这一点毫无疑问。有关此站文献记载也比较多,此站建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正值沙俄侵略者妄图侵占中国黑龙江流域大片领土,大清政府与边民被迫奋起反抗的关键时期。因为这是一次反对侵略,收复失地的自卫战争,得到边民多民族的拥护和全国的支持,因此,建立驿路设置驿站连接盛京、京师与边防的通道,就成了对俄战争的重要决策。正值东北从龙入关后人员流失,队伍配置不足的时候,驿站里的“台丁、站丁”咋补充,人员从哪里来?确实是驿路建设和驿站设置的难点。此刻南方清军正值收复三藩,有大量俘虏需要遣送安置,朝廷就把云南的降兵安排至卜魁大站道。《奉天通志》载。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冬,清军攻入云贵省城昆明,平定吴三桂三藩之乱后,把俘虏编管盛京兵部拨来当差。当时从云南拨来840户,分布边台守边挑壕,驿站传递文书。
        昂昂溪的“头站”清代时被称之为“特木德黑”,是卜魁大站道往南的首站,即齐齐哈尔---吉林乌拉---盛京----山海关---京师的一条驿路。从“特木德黑”“头站”往南的第二站就是温托河站(泰来大兴)-----依次是他尔哈站(杜尔伯特塔拉哈)---古鲁站(现在肇源古龙镇)-----茂兴(现在大庆市肇源县茂兴镇)等直至吉林乌拉(吉林)--盛京(沈阳),再从山海关入京师(北京)。这条京师连接黑龙江沿南岸的驿路,清史称之为“大站道”。
         这条驿路的建立对雅克萨战役的胜利,尼布楚条约的签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龙江县“头站”是巩固战后事态互市发展的使然


         龙江县“头站”也是一个清代嫰江西侧的古驿站,它也称之为“卜魁草原道”它运行时间略早于昂昂溪的“头站”这条驿站的建立是后金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与达斡尔讨伐、科尔沁和亲有一定的连带关系。努尔哈赤时曾多次征战东蒙古、科尔沁,也对黑龙江、嫩江流域的达斡尔人进行多次讨伐。皇太极时期一改父亲的方针,采取怀柔策略对科尔沁采取和亲政策,把多位“格格”下嫁科尔沁,也娶了多位科尔沁姑娘进宫。对达斡尔人采取招降纳贡的策略,皇太极把自己的妹妹下嫁给达斡尔头领“巴尔达齐”。使大批达斡尔人率族内服,组建打牲八旗,成为抗俄的主力。卜魁草原道比卜魁大站道先于通驿。只是卜魁草原道上的“乌鸦头站”在齐齐哈尔城建成之后(1691年)“楚尔罕”互市交易活动繁荣时才更加热络起来,并日趋兴旺,给草原民族和谐或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后来“乌鸦头站”军事作用已经低于其互市贸易意义。此驿路表现出康熙皇威,天下太平,串联起岭西草原民族贸易交流的需求 ,拉近民族间感情,利用而互市形成纽带。科尔沁地区的洮儿河、绰尔河流域农牧民,及其讷河、音河流域,龙江县旧时的行政区域都在“楚尔罕”互市交易的覆盖之下,吸引了岭东岭西、嫩东嫰西、科尔沁草原来此互市,集大量的呼伦贝尔牧民、有鄂伦春、梭历(索伦)等林中民族、有锡伯族人、有统治阶级满族、汉族。多民族来参与一年一次的民族荟萃大集,集踏青、渔猎、艺伎、饮食,互市贸易等多种活动载体为一炉。实际为军事上也打实了边防抗俄的民众基础。“楚尔罕”有点像现代的那达慕。但是那时是全堡、全族、全家一起出动,形成勒勒车占满四野,牛羊群遍山坡,拴马桩林立,卜魁北关旷地处处搭席棚的火爆场面。尽管貂皮属于贡品只能卖给官商,不能私自交易。但貂商们用不菲的收入购置珠客的珍珠及其他物品,也参与互市中来。各路商贾众多,更多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牛勒勒车,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家,造成夜里篝火连片,北关大集、麒麟河边两处人群鼎沸。那时龙兴的麒麟河边、边壕内外热闹异常。
              龙江的“头站”又称“乌鸦头站”,汉译“拴马桩”。在《清史稿.地理》中被称之“哈达罕站”,后来人们也叫“罕达罕”站。它是从扎赉特---喜峰口的内蒙古的凡五道。是黑龙江进入京师最短的路线,比走盛京(沈阳)那条驿路少走500里。它往南的线路在内蒙古界内有十六站。即哈达罕(龙江头站)---第二站,绰尔台(泰来塔子城)----依次是哈拉克勒苏特伊(科尔沁右旗郡王属)-----哈沙图(科尔沁右旗太本站镇)------奴木其哈克(突泉县五十家子)---博罗额尔吉(科尔沁右旗西五十家子)------魁苏布拉克(通辽扎鲁特旗太本庙)------西讷郭特尔(扎鲁特乌力吉木)-----撒英哈克(赤峰阿鲁科尔沁五十家子)----他拉凯(通辽奈曼去旗苇莲苏乡)----乌雅拉哈图(翁牛特旗高日罕苏木,老哈河左岸)----轰我图(赤峰市敖汉旗,玛尼罕乡)-----百儿格(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热水畜牧场)-----哈喇托河图(建平县三家子乡)------赫色克(承德平泉县五十家子村)------察罕胡都克台(平泉县南五十家子,辽会州遗址)这十六站为“草原道”。加上以后进入汉地的九个驿站,一共25站到京师。


                                                     三、俩“头站”留下的可贵遗产
              两个“头站”都因战事而兴起,一个“头站”连接盛京与省府的沟通。一个“头站”因楚尔罕互市而商道繁荣。但,随着现代通讯设施的进步,新建铁路通车,替代了马递。驿站功能减弱,清末民初政府采取“裁驿归邮”的改革方式,使驿站的生存走到了尽头。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驿递业务统归文报局,时任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上奏清廷有铁路地方裁撤驿站。头站这两个国营驿站均被裁撤。之后至民国各地先后建立邮递所、邮局替代了驿站的职能,驿站寿终正寝。
              “ 驿站”和“站人”的历史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了,但是,他们留给我们一些可贵的遗产。
          一是“站人”留下丰富独特的人群文化。他们尊崇“忠义”思想,有驿站的地方一般都会有“关帝庙”,供奉关公,提倡尽忠守义。儒家文化特色非常浓重。同时他们也都有很深的怀乡思古之情,比如他们续写家谱的户数较多,几百年记录族源。另外有很多方面形成了族群的特点,站人平时走路大都背着手。这种习惯就是从云南押解黑龙江时,都被反绑着双手,形成的习惯。站人大都把上茅房称作解手,就是在押解途中每天都要松绑解开绑手绳临侧,演变为“解手”。大都站人对神十分敬畏,他们崇信万物皆有灵。特别对古树遵崇有加,百年老树都被拴上红布条,不断进行膜拜。


         二是“站人”留下了多彩独特的习俗。站人习俗是多民族习俗的融合体。主要的习俗有啃春,立春吃萝卜,一年顺气。二月二吃猪头,百毒不侵。小男孩剃龙头,吉利一年。四月十八关帝,上香许愿,上供还愿。求医讨药,庙会会里的香炉灰成了讨药的东西。小男孩在家长引领着来庙上跳墙,意思是跳过磨难,脑后还要留一绺胎毛,保佑孩子一生平安。五月十三祈雨,这天是关老爷磨刀日,没有水不行,站上头人就要领着全站人上香摆供求雨。如果十天不下雨,在杀猪到关帝庙还愿。供完把猪肉煮成粥让村民都吃。
          三是“站人”留下顽强生存的意识。他们几乎人人会捕鱼,他们扑鱼的方法很多,而且技术高超。但他们一贯秉持捉大放小,留的再生之源。站人给黑龙江以牧业为主的思想带来了诸多改变。他们农耕技术先进,充分利用官地、驿地合理开发,精耕细作。各个驿站都藏满茓涨。站人经商意识很强。清末驿站消失后,一些站人开货栈的,开大车店的,捣山货的比比皆是。从事狩猎的也比别人办法多,比如大地赶雪雀,群撵鹿上冰,挖窖捉袍子等等,他们的方法效果极好。而且他们还创建了丰富多彩的站人饮食特色文化,至今有很多食品是站人创造的比如“二次发酵大酱”,“黄米面驴打滚”“荞面饸饹”“小米面锅出溜”“酸汤子”等食品及其做法的独具特色。
          今天,古驿已经逝去,而头站的阡陌大地确永远的固定在嫰西广阔的沃野中。“头站”它带着清代楚尔罕的繁荣曾名声远扬,“头站”它亲自把一批批“站人”不舍送往,二百多年间,一茬茬风流人物一步步远去。今天的“头站”并未落寞,已经挺起腰杆走在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康庄大道上,过去土仓茓囤的似驿站,今天成为中国大粮仓-----龙江县的第一仓。不管你信还是不信风水,古驿给这里留下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留下风正云清的风俗。200年从灰尘朴朴的前人不懈努力中,书写了旧时驿站土地上曾经的楚尔罕繁华一时,为国家太平,人民幸福那辉煌的一页,而今,“头站”继承了前人的精神,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生气腾腾,古驿发展当年的人气,昔日的驿台大草房变成了具有很高现代气息的楼房大厦,昔日的荒漠丘陵变成了万顷沃野良田。200年的改天换地让我们感慨万千,如此的风水---风流人物还在层出不穷,不断的接续。
2017年7月第一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26 16: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篇大作还原出了一段历史原貌。又见仁兄大手笔的的心血成果,读来惊叹。头站一个神秘的名字,通过这次阅读,才弄懂眉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9 14:5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见识!感谢任老师的付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10 15: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1-22 05:15 , Processed in 0.09304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