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耿于天

[原创] 长篇小说《卤煮研究生院》连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14:57:2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起来,吴雨大约是对自己大力工作的阶段性成果很是满意,闪动着欣喜的大眼睛在台灯侧光的衬托下显得格外迷人:“今天没来得及,回头我还得去找一趟老魏,这个家伙,搞的什么鬼。”

    俗话说,什么人玩儿什么鸟。陆远航向来行踪诡谲,让人很费思量,而她的导师,更是带有些神秘色彩。魏一诚,语言教学研究室主任,正高级职称,早年间从北大考过来的博士,主攻语言心理过程研究并卓有成果,历来被认为是典型的实力派代表。此君言语不多,更善于同别人用目光和神情进行微妙的交流。徐枕流他们几个平日去所里上课,很难碰到这位传说中很有些来去无痕味道的“高人”,就连上次导师见面会都借故缺席,似乎比所长还忙。

    看来不同凡响的气度也可以遗传,有其父必有其女,虽然素未谋面,但枕流已经想当然耳地在心中按照“雅皮士”的路数给这位魏姑娘进行了初步的素描。贵族身份有个形象的说法叫做blueblood,换算成中文就是蓝色血统,而blue又含有忧郁、神秘的义项,所以说,人家正宗书香门第的掌上明珠总有些俗人不易解码的独特基因。

    正这么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胡思乱想,忽然发现身后的声音似乎被压低了很多,甚至夹杂着不少难以辨别的气声,几近耳语:“他跟小赵本来就……是吧……”不用回头看,彭奶奶大概是引入了某些肢体语言,使得本来就带有岁月痕迹的嗓音更加不足为外人道:“所以……要不然我去问问他。”与刚才的光天化日大相径庭。

    “别别别,也没弄清楚怎么回事,”吴雨也受到了感染:“我觉得别太……”可能是因为改变了当初宜将剩勇追穷寇的打算,首战告捷的班主任显然有些意犹未尽。

    从其实质而言,学术研究和家长里短或许本就没有什么太大区别,都是源于好奇之心而诉诸集体讨论的某种无所谓谁对谁错的是是非非,只是在其“规范性”和难易程度上有点儿高下之分而已。所以说,学术机构内部往往滋长着舌头底下压死人的土壤,只不过是来得隐晦与狡诈许多罢了,比如刚才那母女之间的你来我往就是明证,而且家庭内部显然没有用面纱甚至面具层层掩饰的更多必要。枕流觉得或许也正因为如此,二人不便让他这个初出茅庐的学界“第三梯队”太早地领教其中过于深奥的真假虚实,于是乎心照不宣地早早鸣金收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14:5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过天来,是语用系的06级新生到所里上专业课的日子,开学几周,这还真是四个人头一次满宫满调地全员出席,古色古香的《汉字学》课程也显得热闹了许多。很明显,后来者居上的艾枚对研究所里的一切并不陌生,她很熟饪而自然地同见到的所有老师打着招呼,其中有些人连枕流都叫不出名字。真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新世纪的时空关系果然如爱因斯坦预言的那样始料未及。

    有了前一日的感情培养,尚未退去余温的热络让徐枕流并没有对艾姑娘的八面玲珑有太多反感和忌惮,倒是韵文显得有点儿不自然,尤其是当她听到人家和自己的导师叶楠貌似热烈地谈起中央民族大学某个连苏韵文本人都从未听说过的热门研究项目之后。但枕流暂时没有心思去揣摩这当中的勾肩搭背,心里盘算着是不是该把昨晚的“最新动态”拿出来和远航分享,但想来想去似乎又不知该从何说起,而且也始终没有独处的机会,就这样一直犹豫到下课时分。

    因为是在研究所里,自然没有人给他们准备那久违的散学铃声,仅容一张椭圆形长桌的会议室更像是柏拉图学园或者逍遥派柱廊,老师开始预报下期的精彩内容就是告诉大家可以收拾行装准备回转的信号。

    “哦,对,”头发已经有些花白的陈教授忽然抬起右手,显然是刚刚想到什么关键事项:“小徐,赵老师中午过来了,你正好不在,她让我转告你下课去找她一趟,她在办公室,现在大概还没走呢,”这位五十年代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专业的老毕业生叙述准确、清晰、完整,且多用短句:“我差点儿给忘了。”她补充着,把有效信息含量最少的内容安排在了一段话的最后。

    “啊,好,”小胖子略感意外,毕竟是在一个通讯技术空前发达的时代,采取这种带话的手段进行联络总觉得有些异样:“谢谢您,”枕流倒是没忘记眼前的“传道之恩”。简单的几样文具早就收拾停当,但他只是空手站起身走出会议室而把书包留在了桌上。几位女生显然清楚这类的师生谈话时间往往很有限,所以不用招呼便心领神会地等枕流完事儿后一起回学校,韵文似乎正发着短信,而艾枚则见缝插针地在楼道里打起了手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14:57:54 | 显示全部楼层
相比较而言,徐枕流和导师的确很少联系,自从开学时那个有些突兀的见面会之后,二人只是在所里几次偶尔碰到时随便谈上几句,这虽然与第一学年课程较多有关,但更主要地是因为他实在不大善于此类人情世故。事实上,研究生院的同窗们往往有点儿什么风水草动、柴米油盐就往“一日为师终生为父”那儿跑,若不是此时已经下班的语用所里基本人去楼空,苏韵文她们恐怕也决然不会那么无所事事地打发着时间。

    赵冉博士因为是出口引进的新品种,所以拥有一间独立的办公室,但面积不大且有些孤独地位于走廊尽头。屋门虚掩着,因此枕流只是象征性地轻轻敲了敲。

    “来,”声音不大,但在这个空旷的傍晚却显得很温暖。

    “您好,”男孩儿进来后依然把门按照原样微微带上,微笑着点了点头,算是打招呼:“刚下课。”他到哪儿都不见外、自来熟,于是很理所当然地坐在那张人造革小沙发上。

    赵老师身着米色的职业装,是在大洋彼岸养成的习惯,或许由于这一日冷似一日的仲秋节气,她的脸色较平日更显青白,笑容中带着女性长辈独特的慈善,大概是有感于徐枕流不等招呼便自顾落座的孩子气,总之比小胖子刚才礼节性质的颔首要显得真诚许多。

    可能是不习惯冷场的气氛,枕流同学倒是先开了口:“您最近挺忙的?”他在屋里粗略地环视了一下,可能是专门等待自己到来的缘故,办公桌上整齐而空荡,并没有工作中的喧闹。

    “你也知道,研究所里就是那样,说不上忙,也说不上不忙,”的确,对于在油墨味中长大的枕流来讲,这再熟悉不过,但赵博士后面的寒暄却让他有些出乎意料:“你爸爸最近怎么样?”

    事实上,徐枕流的父亲早先也曾经在语研院的行政管理部门工作过,但十几年前就已经离开这里去了太平洋中那块在大航海时代末期才最终被发现的陆地。尽管院里也有很多老同事相识、相熟,但平日里打招呼却很少问起,远没有当副院长的奶奶那么妇孺皆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14: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而今天,这两年才刚刚从美国回来的洋博士倒忽然问起万里之外的父亲,实在让人有些意外:“啊,挺好的,”枕流不过脑子地机械回答着,才发现自己也有日子没跟爸爸联系过了:“还在澳洲呢。”

    “他现在在做什么?”看来,这位赵老师不仅是随口问问,或许他们以前就认识吧,毕竟,她当年也是从院里出去的。

    “还在大学里教书呢,”众所周知,国外高等学府的教职并不是铁饭碗,而且在那个白人的世界里,讲授中文也只是大潮流中的一个陪衬而已,绝不像国内媒体宣传的那样。总而言之,远没有徐妈妈的工作那么体面而值得自豪,所以,每当枕流提起来时往往会做淡化处理。好在多数中国人并不清楚着其中的来龙去脉,只是听说外面的知识分子比我们的丑老九阔绰,可人家常年留美的赵博士自然深谙其中深浅,却不知道能否像克莱登大学的校友那样心照不宣。

    其实,枕流刚一开口,赵老师便点了点头,像是并不感到意外。她垂下眼皮沉默了几秒,然后很淑女地把交叉着的双腿换了个位置:“这学期课挺多的吧?我本来想中午过去找你,怕晚了回去的车不好坐。”

    “也还行,”徐枕流知道,自己该更主动地和老师“多接触”。但他对很多同学那种功利的处世哲学实在有些看不惯,这次可算逮着机会不吐不快:“您平时肯定事儿挺多的,我也就没总特意往这儿跑,”男孩儿停顿了一下,既是转折,又是在提醒听者注意:“其实,导师对于学生,该是mentor,而不是boss。”

    人类社会当中,不同的团体往往拥有自己独特的行为模式和规则,比如隐语,也即通常所讲的“黑话”,就是一种集中体现。在多数情况下,使用同样的隐语便标志着相似身份之间的认同,也就相对地构成了之于他人的某种优越感。比如现在,徐枕流选择这样两个带有双关色彩的词汇来说明师生间不该有过多彼此利用的势利,就是要不动声色地告诉这位洋博士,自己已经足以和她进行平起平坐的对话了,至少在潜意识过程中大致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14: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是乎,尚未脱黄口稚气的男孩儿顺理成章地油然出隐隐的自鸣得意,并想当然地期待着初次交手后的赞许,至少也该有个会心的微笑。然而,事情并没有如他设想中那样单纯地发展。喝饱了美国墨水的赵老师,当然不会不懂得自己这位大弟子小儿科般的弦外之音,但当她听到那精心设计的典故时,似乎被什么力量微微震撼了一下,目光中好像流露出某种感动,又好像叫人看穿心思时的局促。事实上,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徐枕流才知道,此刻的自作聪明,无意之中触动了二人之间一缕玄之又玄的“草蛇灰线”。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赵老师的意味深长并未持续太久,她很快便想起了自己召见门生的初衷:“我最近事情确实也不少,等忙完这阵咱们找机会多聊聊,原来就总听顾主任提起你,说小徐很有思想。”

    后面的两句赞赏更像是谈话中的过渡,因为她并没有太多肢体语言作为旁证,而是半转身从桌边的两本期刊上拿起一个薄薄的信封:“最近啊,南京大学和港台那边搞了一个有关两岸三地用语差异问题的论坛,”赵冉从信封里抽出一张公文纸,大约是邀请函之类,似有似无地自顾自看着:“筹委会主任是我原先读研时的一个同学,让我过去帮帮忙,”她很快又把那封叠得很整齐的信重新装好并拿在手上,而没有要递给枕流参阅的意思:“咱们院是协办单位,所以也算公差,会是下个月初开,我可能得一直在那边盯着。”

    徐枕流始终也没弄明白导师是什么意思,通常情况下,这往往是要给学生派活儿的征兆,当然,对于多数人来说正求之不得,可是看此时此刻赵冉那幽幽的神情又不大对劲儿,更像是在诉说这一件并非自己马上要参与其间的事情。所以,男孩儿也只好一边不住点头,一边等待着下文。

    “啊,”赵老师似乎有片刻的走神:“所以,”她把信封摆回原处:“咱们最近可能不大见得到,你们这段儿恐怕也没工夫,本想开会时利用这个机会一起过去听听的。”

    “哦,”枕流愣了一下,见导师大约没有继续讲下去的迹象,于是没话找话地说:“对,筹备肯定挺累的,您多注意身体。”

    赵老师笑笑,很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14:5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沉默表示没有别的事情,所以徐枕流便站起身:“不早了,”看看窗外川流不息的街道:“那就不多耽误您时间了,我……”他朝大门伸了伸手,示意那边还有同学在等。

    “好,”赵冉的目光又回归了最初的慈祥:“路上注意安全。”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讲,显然没有必要再多嘱咐什么,所以那更像是一种形式化的默契。

    实事求是地说,徐枕流对参加这类学术活动没有太多兴趣,忙前忙后的充实往往只不过是竹篮打水般地瞎折腾,弄不好还得落埋怨,好像自己多积极似的。所以,走出办公室的他,非但没有丝毫的失落,反而有一种类似劫后余生的喜悦。

    修远兮的楼道尽头,韵文正在漫无目的地浏览着墙上那些通知和公告,见小徐晃晃悠悠地走来,她将平日里清亮的嗓音压低了一半儿:“啥事儿?”一双大眼睛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有些闪烁。

    “嗨,就是说老没见我,问最近干什么呢。”他故意隐去了论坛一节,免得被问来问去,又不动声色地告诉别人,自己没兴趣整天围着导师转。

    “啧啧,”苏韵文故意作出愤愤不平状:“瞧瞧赵老师,多关心你!”当着叶楠时,恐怕按揭给她十个胆儿也不敢这么说。

    “那是!”枕流理直气壮,他知道,有时候,就坡下驴要比针锋相对划算很多:“她们俩呢?”透过开着的半扇门,发现会议室里空无一人。

    “艾枚刚才还在楼道里,这会儿又不知道去哪儿了,”女孩儿努努嘴:“远航下课就走了,让我告诉你一声,说是去原来的同事那儿拿什么东西,”大概是那双穿着高跟鞋、还得支撑火爆身材的双脚站累了,韵文坐下并翻起艾枚留在桌上的笔记本:“感觉远航好忙啊,今天来的时候就没跟我们俩一道儿,发短信说她正好在院里这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14: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话音未落,艾枚风风火火地从外面进来,朝枕流闪动着深褐色的双眼:“一听楼道里的脚步声就知道是你,重量级的,”她三下五除二地把桌上的书本收拾干净:“刚才正好碰见一个熟人,就到楼上出版社聊了一会儿。”

    “怎么着,咱们撤?”徐枕流看见把笔记本递还给艾枚的韵文没有要动的意思:“我背着您?”

    “去高老庄啊?”苏姑娘好像刚缓过神儿来。

    走出语研院宽大的旋转门时,天色已经微微发沉,下班时节街道上此起彼伏的鸣笛声早已取代了十年前那整齐划一的清脆车铃,低级工业化的狰狞毫不留情地吞噬着这个城市中本来就日渐萧瑟的温暖。路边的各种饭店进入了生意最兴隆的时段,而秋冬季节特有的烤白薯甜香也开始粉墨登场。

    “好想吃啊,”挽着艾枚的韵文食欲一向不错。

    “有人曾经说过,”枕流忽然想起了什么:“这个偷情啊,”他故意将重音排比得高低错落:“就像烤白薯,吃起来远没有闻着香。”

    “嗯,有道理,”苏韵文感慨良深的样子:“那我还是不吃了。”

    寒气袭来,两个女孩儿开心地笑着抱在一处。

    枕流很满意于自己的借题发挥,伸了个懒腰,却停在半空中。他无意中发现马路对面那家熟悉的陕西面馆门前有个熟悉的消瘦面孔晃动了一下,隐约间很像是传说中本该早就去了同事家的陆远航。徐枕流没来得及细想,只是本能地假装若无其事般紧走几步,再回头张望时,那里已经被红男绿女的来来往往淹没、渐渐索然难辨。

    “哇,”韵文忽然间的感慨吓了枕流一跳,倒像是被抓了什么现行:“好青春啊。”原来,她是看到了几个大约刚刚下学、正结伴回家的初中女生。是啊,虽然自己还没有走出象牙塔,但面对眼前这些体态还未最终长成的孩子,新科研究生们显然已经不幸沦为了万劫不复的成年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14:5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徐枕流瞟了一眼韵文手里的公交IC卡:“你这张照片是什么时候的?”上面有点儿羞赧的苏姑娘正含着即将破茧而出的笑容,穿着制服模样的浅蓝色衬衫。

    “高中毕业,”一旁的艾枚也凑上前来,赞美着那两个深深的酒窝:“当时同学老逗我,都快绷不住了。”见到有观众捧场,韵文温馨地回忆着。

    “你可得保存好了,”徐枕流故意郑重地说:“这是绝版青春。”

    “那现在呢?”苏韵文模拟着照片上的样子,摆出一个pose。

    “这是……”男孩儿预先朝身后看看有没有老弱病残,找好准备战略转移的路线:“盗版青春。”

    “你太坏了,”韵文作势要追,但笑容倒还轻松。毕竟,她只是被时间战胜,而非另一个美丽。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那群小姑娘显然并不知道,自己的出现引发了“叔叔、阿姨们”这许多的感慨。也许是荷尔蒙的威力,也许是厌倦了整齐划一的呆板,尽管秋风徐徐,她们还是迫不及待地将校服外衣扎在腰间、秀出各式姹紫嫣红的鲜亮T恤。殊不知,真正的青春是必须要加以掩饰才能显示出它无法复制的价值,就像新飞的雏燕,似乎没有苍穹的束缚便要惊魂天外一样。或许正是因为实在想不出能有什么色彩够得上和她们相配,无可奈何的师长才挖空心思地设计了那暗淡无光的校服来收拢这四溢的年华。辩证法告诉我们,只有缺陷才需要去被修饰。

    小学生都是一队一队的,中学生都是一堆一堆的,而大学生则是一对一对的,记得某位教育专家曾经这样总结过。当孩子开始从“一堆”进化成“一对”时,最初的藩篱便在人与人之间慢慢建起,不幸的是,我们都是在这个过程中懂得了什么叫做“成长”。当中国人还在坚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时,欧洲的先贤已经开始想象最初的“地球”,因为他们相信,真正的广大只能用没有边界的球体来解释,这恐怕也是为什么“殖民”这个词在中文里富含贬义而在印欧语系中意味着“天下为公”的原因。已经摩肩接踵的贫瘠土地上关于两亩薄田的梦想,足以让上亿中国人拿起刀枪,但林肯的《宅地法》在万里无人烟的中西部许诺给美国人只存在在理论当中的家园,却让不过百年的新兴民族横跨了整个大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14: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在这群刚刚开始花季的初中姑娘队伍里,似乎还没到男孩子该出现的时令,于是乎,她们的打闹嬉戏中尚且找不出分清彼此的原动力。即使在华夏民族的心脏北京,事情也还是这样。

    真是谢天谢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4 14: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谈判


    风一天比一天紧了。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北京有两种“市花”——月季和菊花,二者显然具备不少共同点,比如她们都属于秋天。老舍先生曾说,即使有朝一日他能拥有自己的飞机从而可以随意变换住处,每年那黄叶满地的季节还是要留在故乡度过。所以,紫禁城的琉璃瓦才是金色的。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做汴州。其实,即便是在睡眼惺松的梦转三刻,这种南橘北枳的感受也只能蜷缩在诗人笔下,因为,每一分水土都有她独一无二的性格。

    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几朝几代定都于自家门前,有哪些圣君贤臣曾在古老的石阶上留下不朽之足迹,当然,这都有据可查。然而,他们似乎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一个不争的事实,一段城墙经历了多少雄主的勃兴,她也必然目睹过同样霸业的末路。君不见曾八水相绕的长故都,剩下的不过是几掊黄土,以及遗民眼中那依稀的淡然。多少次“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之后,留给北京的,也只有每年的红叶和隐隐的叹息。所以说,这座城市的底色是悲凉的。

    “又悲秋呐?”易欣走到枕流身边,打趣着他在金凤中的痴痴发呆:“说过多少回了,忧生之嗟不适合你,好人才短命,坏人且活呢,”她故意正色道:“你的生命将与时间同在。”

    “但还总是觉得不踏实”,徐枕流回过头,尽管他有约会早到的习惯,但易欣也从未让不善久立的小胖子在写字楼前多站过,尤其是自己约她来等自己下班的日子,比如今天。

    枕流的多愁善感由来已久:记得,那是四、五年级时国庆节前后的一个傍晚,下学后又到大队辅导员那里开完会的易欣刚走出教学楼,隐约间发现他正站在后院累累的梧桐树下木然地凝望着一片片黄叶的飘然而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5-3 16:07 , Processed in 0.15055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