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之道
前 行
为文为武都是一种选择,都有可塑性。文陶冶情致,武能伸张修为,文武之道如同性命双修,共同特点是怡养天性升华潜能。 文需阅历,从文爱文自有情结,文字与文学、文艺虽有不同,但又各有千秋。 文字是本源,是基础平台,是向深广度前行的出发点,文字这个底蕴历千古形成尽显特色,中华方块字几经演绎与阿拉伯、拉丁、英文、梵文并驾齐驱,形成独特之发音语言语系,做为华夏文字弥久不衰与时俱进传播世界;掌握几千文字极其组合,经识字、释义、检索、锤炼、运用等必由之路,才得以步入殿堂,进而领略中华文化,并加以珍视和弘扬。拼音也是文字,是识字的手段,是音节的阐释;文字的书写从甲骨钟鼎到活字印刷、刻石记录、笔砚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毛笔、石笔、粉笔、铅笔、钢碳笔、刻字刀、血书、活字盘、口述复制、动作姿体、手语、劳动号子、书籍音像影像、电脑输入等等都是载体,文字在此诞生,不一而足,朗朗上口,洋洋大观,在中华文明当中,文字的贡献是不能复制的,文字是记录是发生,是源远流长恢弘民族史的荣光。 |
文学是用生活化、形象化、专业化的描述去驾驭文字的功夫,是感悟励志、抒发情怀、愉悦心灵、再现情景、幻化未来的尤物。其作品类别形式多样,诸如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影视题材等,都是文学的表达方式样式,文学是高雅的艺术,通过反映、提炼、加工、酿造之制作创造,还以对生活状态的再认识,又以还原本来面目、形似酷似、极其特殊性为文学本色,是心与心的沟通撞击,是生活的思想升华,文学是供人品尝咀嚼和消化,文学的存在具有时代性、历史性、意识形态性、大众化多样性、纯粹性等特征,因此,驾驭文字形成文学是能力,是知识,是使命、是辛勤的劳作、也是在汪洋中掘金。 |
说到文艺是一种更加贴近生活的表达,文化艺术代表着一种传达,加工后不拘泥形式,是有形传达和立体化的宣泄,文艺有地方性大众的,更有阳春白雪,有说唱、演唱、戏曲、长短叹调、杂技、魔术、舞蹈、书画美术、摄影、健美体操 |
文艺和体育素来不分家,文艺往往赋予人精神寄托,活跃并张扬人们即时性的业余文化生活。 |
尚武需励志,武学之动与静相对,武求大动、小动、然后微动和不动,不动之动乃为生生不已之动,为之神气意之内动速动;武首讲武德,武讲整体协调于一隅,器械是手臂之延伸,武锤炼精气神讲道场讲神注,武应天天研习步步体识方可成就;武学之通达深奥非常人所理解,中华武学根基千载,承受于危难之时,藏武于民,尚武于心,习武于勤,守武于人,武与中华文明同根相生一脉相承。 |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文武不相矛盾兼收并蓄,文武相对,体现着不排斥的两个方面,文中有武,武中有文,擅长文应着手于武,擅于武亦应点缀于文,文武才能相濡相辉,及文当可立于世,言武亦可长于文,惊世之道文与武,醒世之功文与武,盖世纵论文与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