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72|回复: 12

[原创] 对句常见不足浅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15 21:3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句常见不足浅谈




高山





一、技术层面——失律


1:失替:句中在重音音节位置平仄没有交替;例:残阳依山尽;阳与山失替;


2:失对:上下联句子间相对位置平仄没有交替;例:白日依山尽,黑水入江流;


3:三平三仄尾    白日依山眠——三平尾,例:黄河入海尽——三仄尾;


4:孤平与孤仄  白日靠山尽——孤平;例:黄河融海流——孤仄;




5、今古混用:鉴于北方(整个中原、华北、东北与西北等区域差不多三分之二的国人)方言里没有入声字,出于普及对联的考虑,近代联界形成了今古韵共用的共识。
但是,今古韵共用是有原则的,即:在一副对联中,用今不用古,用古不用今,不可今古混用“!
那么如何鉴别一个出句是今韵还是古韵?可以通过下面的办法来鉴别今古声韵;
首先对句子进行格律检验,如果发现句子中有古韵仄声但今韵平声的字词出现比如常见的“竹,菊,白”等,那么这个句子按今音合律按古韵出律,那么这个句子肯定就是按今音出句;如果按今音出律但按古韵合律,那么这个句子肯定是按古韵出的句子;如果今古都不合律,那么这个句子肯定是不合声律——出律;
按常规,如果在正式场合比如参加对联比赛或者上对联课,此时,用今音应该在句子后面注明。非正式娱乐场合比如群里随意玩,大家都熟悉也可以不注明。
例句一:瘦竹摇清影;
此句按今音平仄格律是“仄平平平仄,不合律;
如果按古韵平仄格律是“仄仄平平仄,合律,那这个句子肯定是按古韵出句,就必须按古韵应对;
例句二:清竹摇瘦影;
这个例句按今音平仄格律为“平平平仄仄,合律;
按古韵平仄格律为“平仄平仄仄,不合律;那么这个句子就是按今音出句,应该按今音应对;
例句三:清竹荡瘦影;
  此句无论按今音还是古韵都不合律,那么这个句子就是出律的病句;

如果大家对句中的现代平声字是否为古韵入声字无法确定,那只好去查韵谱确定。
总结起来今古韵的鉴别原则是:

“合今则今、合古则古、今古均不合则出!


注:特殊句式:鱼竿韵:平平平平仄;通平平平平仄;通通平平平仄仄;限制到七言;





二、意境层面


1、平:“平”就是平淡,一般平淡的句子都过于直白;


   长风青柳岸


   小雨落江边


   “小”和“落”在这里都是非常平淡和直白的字词。所以,这个对句自然就平淡如水没有任何回味,更不要说诗韵了。


2、硬:硬乃生硬——斧凿匠气过浓,说白了就是有凑字的痕迹;





  长风青柳岸


  老水浸松山





很明显这“老”和“浸”两个字是作者反复斟酌才用在句子里的,但是却让人明显感到这两个字过于生硬,也就是匠气太重。或者说有斧凿的痕迹。也就是不自然。对句是需要反复推敲,但是自己推敲后的字词要经得起别人的推敲,要自然天成,不着痕迹,才算成功。


这是典型的为了对句而对句,用老对长,用浸对青;常见只有弱水,未见用老水的——水要是老了肯定早臭了;松山广大,那得需要多大的水量才可以把山给浸透?!真要如此那肯定是小行星撞地球大洋里导致全球所有大陆被淹没才有这个结局。





注:本材料中的所有句子(引用古人的除外)都是出自高山本人之手,是我自己杜撰的例句,与任何人都没关系,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哈!下同!





3、软:气韵过弱;上下句在分量上不等同;


(1)气势弱:云淡天涯远——风轻柳岸柔  柳岸对天涯,柔对远,气势太弱了。


(2)用典弱——两个典故分量不同,差别过大;比如用李香君对秦始皇;





六合成大统—— 一怒碎桃花



李香君操守气节再高洁也无法和秦始皇的雄才大略,丰功伟绩相提并论。





其实,出句和对句就如一场较量,要么“平分秋色”,要么“略胜一筹”,要么“一败涂地”!


出句者自然希望应对者对不好甚至对不上,应对者自然希望对上并超过上句。


最好自然是“相映成辉、珠联璧合”!





(3)意境差:胜景句诗韵淡弱、哲理句论理不足、抒情句情感平淡等;


4、隔:上下句关联不紧密;


(1)隔景:景色在时间上不统一;此类句子很多,比如用春对秋,夏对冬,白对昼等;


(2)隔意;就是意境不谐——上下句在内涵上没有关联——只对不联;此类句子更多,尤其是初学者,这是最常见的现象。


5.俗——用字平俗不雅 :诗词联是把普通的语言文字进行包装后使其更凝练更上口更漂亮的文体形式,所以,它们有专门的用字技巧。好多现实中的字词通常是不能拿来直接用在诗词联中的,比如,眼睛、脚、脑袋、脖子、胸脯、肚子、膀子、表皮、大地、土壤等等,例如眼需要用“目、眸、明眸、清眸甚至秋水”等丽词来表述;大地一般用旷野,旷原等来表述;欲穷千里目,如果改做”欲穷千里眼,虽然律没问题,但是意境要差许多。


上述现实词汇尤其在制对胜景句子并希望营造如诗如画的优美意境时一般情况下都要采用美化过的相应词汇来入句。这就像女士们出外尤其是参加盛大集会、宴会或者演出时要进行相应的化妆还要配合穿着合体合时的服装并佩戴相应的首饰一样(其实男士们也同样,也要西装革履、油头粉面的进行包装的)。


也就是说,要把现实中常见的好多字词进行美化以后才可以进入诗词联(尤其是涉及到人体的各个器官——例如女性的皮肤称作“凝脂”、手被称作“柔荑”)这样才能创造美丽的景色,缱绻的情感。


但在特殊情况下,也是可以把这些词汇直接入句的,尤其是在论理的句子中。


例如“非梅难入眼,唯柳最销魂”。这里用“眼”就比用“目”要好。


例二“脚踏实地人之本”这个句子既用到了脚,也用到了地,因为首先脚踏实地本身就是成语,其次,此句是在议论和评述做人的道理,所以,在这里就可以用实在的而不是花哨的东西入句——因为目的不同,论理讲求实效,胜景追求美观,目的决定了方法。


6、拙——狗尾续貂,弄巧成拙:就是把古人的著名联句或者对仗名句拿来自行应对,此乃大忌;因为对联发展到明清时代,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已达炉火纯青之境,就如唐诗宋词元曲一般,均为文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后人无法企及。


别说当代人,就是近代的文学国学大家比如鲁迅,巴金,弘一法师李叔同等大师级人物都不敢去碰古人的东西。这是自知之明。大家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就连毛泽东,郭沫若这类大政治家,大文学家也只是原文引用古人的作品,从来不去修改。最著名的就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是当年毛泽东引用唐诗用来说明我们和远在万里之遥的社会主义国家阿尔巴尼亚之间的兄弟关系。


修改古人作品中的名句就如把古代流传下来的铜器文物(例如明代著名的宣德炉)上带有岁月积淀黝黑油亮的包浆给刮下来,然后涂上一层漂亮的现代的冰花漆一样,这文物肯定被搞的什么也不是了,一文不值了,失去了珍贵的历史价值。这纯粹是在破坏文物。





对于古人那些特别辉煌的文化遗产,我们只有欣赏和膜拜的份儿!





下面给大家欣赏几个著名的古代名联:





咏韩信:





成败一知己


死生两妇人





据说这是后来人(应该是明清对联最为辉煌时代的人)在韩信墓前撰写的一副对联。上联是描述当年韩信自汉营出走被萧何追回,后被汉高祖拜为大将军,用兵如神,最终帮汉高祖统一天下。可以说萧何是韩信的知己。但也是这个萧何,当年帮吕后定计骗来韩信,使其被杀断魂长安。


下联是展示韩信落魄之时,饥肠辘辘,幸得一洗衣老妇赠食救命;后来却死在吕后之手。


此幅对联用区区十个字,高度概括了韩信悲剧的一生,可谓空前绝后!





咏秦岭:





障南阻北;


   拔地分天。





    秦岭位于陕西与四川交界处,是一道天然地理分界线,秦岭南坡和北坡气候截然不同(南坡为亚热带气候,北坡就是温带气候),秦岭北面就是一望无际的八百里秦川大平原,如乘飞机,自川入陕,当临秦岭与秦川交接处,在秦川大平原的衬托下,秦岭巍峨挺拔,群峰叠翠,绵延千里,宛若巨龙。。。。

   此联仅用八个字,便把一个巍峨连绵三千里的秦岭活脱脱展现在人们面前,真乃惜墨如今,恰到好处。“拔地分天”一句,令人触目惊心,拍案称奇。一个“分”字格外传神,远胜力劈华山之势。





双关妙联:


相传明朝时名士李贤看上青年才俊程敏政,欲招为婿,于是设宴款待他,席间,李贤出联道:





因荷而得藕

程猜度其意,答道:


有杏不须梅


    上联荷者,何也,藕指偶,是问程凭什么得佳偶。程答:“三生有幸(杏),何用人作媒(梅)。”这一问一答皆用了双关的修辞格。


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


有杏不需梅(有幸不需媒)。





此联利用了“荷-何、藕-偶,杏-幸,梅-媒”六个字的同音不同义,极其巧妙的含蓄而清晰地表述了对爱情的不懈追求,可谓妙绝!





撰联故事:





门对千竿竹


家藏万卷书





明代著名才子解缙年少家贫,但对门则是当地豪门大户的后花园,园内有许多翠竹。一年春节,解缙特意撰写一副春联贴在自家柴门门口。就是上面那幅对联。


对门大户主人一看,大怒,道:我家的竹子给他用了,立刻命人把竹子全砍断。


解缙一看就在对联上各加一个字变成:





门对千竿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对门一看,暴跳如雷,命家人,把竹子根儿给我挖了,我让他短!?





解缙看后又在联后各加一个字:变为:





门对千竿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这下把对门大户给气晕了过去。


   


大家试着给上面几个上联对个下联,看看结果如何就明白古人艺术成就的伟大和高深!


也会明白什么叫“狗尾续貂”了!





随着大家与对联的不断接触和对楹联发展史的熟悉,就会明显感到,越深入对古人的成就越敬畏、敬仰,就越不敢“越雷池一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5 22: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颇有所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5 22: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草堂高山) 的帖子

高山斑斑辛苦啦!所贴内容极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给您奉茶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22: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乃个人一点儿粗浅陋见,谬误之处还望诸位老版和朋友们多多阔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6 05:43:08 | 显示全部楼层
联版里时常有孤平出现的。望友友注意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6 15: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高山斑斑辛苦,秋枫敬杯咖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6 18: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6 20: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问好高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6 21:4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山版主好帖子·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7 22: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山斑斑辛苦!
好贴!学习了,竹子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8-15 04:44 , Processed in 0.12017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