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583|回复: 11

【诗歌评论2号】简析阿九短诗《穿越》文/哎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8 01: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简析阿九短诗《穿越》文/哎呀


       如果上帝——我姑且使用上帝这个常用词汇——使现实世界产生敌对的思想阵营,我们一不留神把两本敌对思想的书籍放置在一起也是没过错的。后一个经验读书人或许都有过,只是,捕捉到这个行为经验的文学意义并形成出色的诗歌文本,不是很容易。而对现实世界真相的理解需要智慧和洞察。如果两者兼备,可以说就可以进入汉语诗歌经典行列了。

       我把两本印着敌对思想的书
       并排放在硬木书架上。

       有意思的是,两本印着敌对思想的书恰好在一个读者的书架上相遇了。《穿越》如此安静地开首,似乎无奇,但这恰恰暗合了情节类文学的技法:不相遇永远没有故事。但《穿越》是短诗,因此这个技法也构成本诗的特色:叙述和情节。非叙事诗引入情节行吗?本诗就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同时开首两行不但直接进入立意的核心,不枝不蔓,同时也为本诗奠定了沉稳的基调。

       一样的文字,有着无可辩驳的亲缘的词语
       在不同的立场上互致着怀疑和敌意。

       夜里,书架上传来怨恨的噬咬声,
       不知是词语之间,还是词语和牙齿的遭遇。

       为什么是书?当然是书。纸张和文字是中性的,只有思想有其强烈的愿望:传播。不言而喻,思想依靠书籍强制或不强制地影响甚至争夺读者群而产生力量。文字因思想而有了性质和立场,这四行作为一个意群出现,进一步将敌对的两本“书”拆解为无数的“文字”,一下子就闹哄起来。我们仿佛看到一群人与另一群人的厮杀。

       文学作品的独特处在于形象性。本诗作者将自己领悟到的真实世界,形象地展示出来。因意旨传递过程与现实世界高度吻合性,遮蔽了""的喻体的作用,但从形象性上看,“书”仍然是喻体。承载这敌对思想的两本书和叙述人“我”,构成近乎寓言式的行文。就我而言阅读本诗似乎听到两本书中文字扭打的声音,如果有读者听见炮火和轰炸声也不能说是过度领会。难道我们经历的世界不是如此吗?过程构成享受,文学作品的阅读也是如此。过程会加深阅读体验。

       我用一张塑料纸把二者审慎地分开,
       它们才渐渐安静,像一场决斗后留下的两块碑文。

       这两行中“安静”一词既是对开首两行的回顾,也是一场文字对决消烟散尽后暂时的悄无声息。值得注意的是,是“我”分开了他们。细心的读者会注意到开首第一个字就是“我”。我的行为有随意和故意之分,第一个“我”是对书籍的处置;第二个“我”是对于思想的处置。碑文一词显现了一场思想斗争的悲惨结果,也体现了作者的超越立场。短诗《穿越》到此结束的话,我也会认为是一首成功之作。但显然,极致的诗歌文本和它的作者不会放过对事物深度的终极挖掘。

       三年后,当我再从架上取下其中一本,
       我发现薄膜的两面嵌着来自双方的文字残迹。

       就像一块琥珀,封存着它们向彼此穿越的企图、
       临终的挣扎,直到目光的熄灭,


       其实书籍粘连这个经验对大多数人来说不是珍贵,而是烦恼。我们常说功夫在诗外,如果说诗歌依靠语言传递信息,那信息携带的内涵就是功夫。正如诗题《穿越》揭示的,从放置隔膜到两本书文字的相互镶嵌,作者再次抓住了喻体和本体的高度相似性。可以说达到绝妙的程度。文字战斗后尸体横陈的景象跃然纸上。
       真正珍贵的经验来自对现实世界的洞察,过于年轻的人是不大可能完成这个任务的:我们曾经站在一个思想阵营怒视过另一个思想阵营,我们不可能知道这是一种执迷。好在时间既培养智者也消弭观念,这因果正宜由诗人来揭穿。阿九的短诗《穿越》出色地完成了这个揭穿的任务。文学作品的存在价值在于它能给阅读者带来益处,通过阅读获得不曾亲生体会过的经验,以提升生命质量。一个精神领域满身是伤口的人,或许因为阅读一首诗而愈合了,并且完好如初,也未可知。我再次认为,本诗到此可以结束。但是……

       但我无法断定,那是边境线上心照不宣的渗透,
       一场失败的叛逃,还是一次冒死的亲近。

       对于主题来说,任何一首诗所透露信息无非有三种情况:一种是从来没被任何人领会过的;一种是被人朦胧感知过的而未被艺术性地传递给他人的;一种是被表达过的立意,再用新颖的手段传达的。我不必指明阿九先生的《穿越》属于那种情况。不论那种形式,终极诗歌文本必须超越以往,并且杜绝未来。上帝安排的世界,恰巧被诗人洞见而成型为诗歌,是我乐见的。《穿越》最后两行才是现实世界以及经典诗歌文本的真正的终结。

       儒家鼻祖孔子在《周易·系辞上》对语言提出质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个问题恰恰被道家的庄子至少是部分地解决掉了。《庄子》一书将不可说的,说了,并且传递的效率是无与伦比的。《穿越》秉承的是庄子的为文之道。放在五四之后汉语新诗里面考量,本诗卸掉了汉语所有的华丽,语言成为过河筏子,将读者渡到彼岸,为最大目的。读者得意而忘言。举个例子来说,我宁可倾听非洲土著音乐,也不愿意欣赏我们的春晚节目上的那些主旋律歌曲。原因不是内容上的,是基调,语气,以及旋律散发出来的味道。消弭火气后,智者才能出现。文字也是。智性是阿九先生所有诗歌作品里携带的特质。而以这一首最为凸显。一首诗过分依赖当下会是短命的。一首诗应该扔到另外一个时代,由另外一群人阅读,并产生共鸣。本诗不过分依赖背景,也是一种穿越。奇特之处还在于,“书籍”既像喻体,又超越喻体,人灯合一,卓然独立的构思,巧妙而不露声色的建构,具有不可模仿性。

      从我的内心,已经把这首诗放在了大学语文课本里了。

附录:《穿越》/阿九

我把两本印着敌对思想的书
并排放在硬木书架上。

一样的文字,有着无可辩驳的亲缘的词语
在不同的立场上互致着怀疑和敌意。

夜里,书架上传来怨恨的噬咬声,
不知是词语之间,还是词语和牙齿的遭遇。

我用一张塑料纸把二者审慎地分开,
它们才渐渐安静,像一场决斗后留下的两块碑文。

三年后,当我再从架上取下其中一本,
我发现薄膜的两面嵌着来自双方的文字残迹。

就像一块琥珀,封存着它们向彼此穿越的企图、
临终的挣扎,直到目光的熄灭,

但我无法断定,那是边境线上心照不宣的渗透,
一场失败的叛逃,还是一次冒死的亲近。

                                                 2005-5


                                                                                                                                    2015.05.08 于漫天雪论坛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8 08:2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呀!这是来了一位大师级的评论家吗?看了那么多好评,没想到还有更好的,只能说,佩服,灰常滴佩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8 08:3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啥眼神能看到骨子里,古今中外滴评啊,内功啊,修炼啊,大神来了,拜见大神,再收一位徒弟呗,老师在上,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8 08: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阁下带啦这么好的评论,为我们的诗赛添彩,请喝好茶,最好滴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8 08:3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呀,哎呀,哎呀,怎么能写得这么好捏?阁下是俺认识滴人么?私下问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8 15: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过来拜读学习了,仰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8 22: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赛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9 09:2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来学习一下我佩服的评论,高手在民间啊,真是很有道理,给老师敬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9 09:5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评,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22 18: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读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4-16 13:06 , Processed in 0.12227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