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杜牧诗中这一句话,流传了千年,已经成了人们心中一个固定的格式,那就是:清明多雨。而昨天的一场大风,天气骤变仿若初冬,随后便是风挟着雪,直袭而来,有些突然,却也在意料之中,一场阳春雪的降临,似在与江南杏花雨遥遥相望,共寄哀思——不知是什么原因促使我天还没亮就起来跑向窗前查看雪情,这复杂的心情多半是对雪的两种不同情感,不禁在心灵深处萌发出些许伤感、些许失落、又些许安慰…… 一、雪中遐思 手扶窗台,仰视深邃的天空,看不见星光,风亦不大,而此刻我心潮难平,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他的一声“又想啥呢?”拽回了我的思绪:清明难得晴啊!我像是回答他又像是自言自语道。他当然不知道我在想什么,也不会去在意我在想什么,自顾睡去。 家东就是公路,几乎每天早晨都会在成群的麻雀或者是喜鹊的叽啾声里醒来。今天虽雪,这些不怕冷的小家伙依然早早地在枝头上不停地跳来跳去,叽叽喳喳,本无睡意的我索性起床,蹬上鞋子,推开了门,欲与那些精灵们说会话,可一双脚却被深深漩进雪里,这一场春雪着实不小,因风的旋穴,院子的角落几乎没了膝盖。只能眼巴巴看着那小鸟儿,虽然听不懂它们在说什么,但此时也觉得身边有了一群伙伴儿,周身的寒意也少了一些。 许是自己生在飘雪的季节,所以对雪一直情有独钟,每一次落雪,总会凝神注目,浮想联翩,此时,一种沉沉的思念在心海奔涌流淌却无法言喻。自从爸爸去世至今四个年头了,这四年里,几乎不敢去多想有关爸爸的事情,也不敢回头去看写过的关于爸爸的文字,思念,岂止在佳节?每年去给爸爸上坟,总觉得爸爸就睡在他辛苦一生不离不弃的黑土下面,那一刻纵有千万句话却无语凝咽。那一刻,离人泪,痛断肠! 就这样一动不动地站在风中,天空还是阴的,偶尔还会有雪花零星飘落,一片、两片、三片、不徐不疾轻轻地,柔柔地,若绒花般净美,我情不自禁地伸手接过一片,还没来得及仔细辨认这一朵是几瓣,她已经融化在掌心,我想,不管这片片雪花是“鹅毛”,还是“六出”,她们一定是带着最圣洁的使命降落凡间的天使,这一刻一定是来慰藉逝去的灵魂的,像是片片白花。而我手心里的那朵晶莹不正是她溶在我心底的那一滴思念的泪吗? 二、远方来电 落雪无声,风过有痕,极目望去,茫茫原野银装素裹,真个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已近晌午,风停了,雪花依旧零零散散、款款飘落,太阳时隐时现,偶尔探头在雪花儿身上取取暖,然后急忙躲进了云层,任凭你怎么期待,总是吝惜他的光和热。 这时候手机铃声响起,是远方的女儿打来电话,令我惊讶的是她在思念之余,更关心的是今天的天气情况,女儿问道:“妈,今天家里是什么天气?”当我告诉她昨夜大雪时,女儿笑了:妈,今年一定是丰收年!女儿的话何尝不是从事农事的人们时刻关注关心的和期盼的呢?女儿认为她话自有道理,也不知是她搜来的还是学来的,电话那端振振有词:清明冷、好年景;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妈你不是说清明降温零下十几度、还下了大雪吗?这就预示今年应该是好年景了。 女儿在那边笑着说着,而我的心头却倏地一热,一行热泪早已模糊了双眼。女儿大了,懂得妈妈的心,知道怎么安慰妈妈,这一举动,真的让这个风雪清明增添了另一层含义,那就是时令,是啊,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雨。这是家喻户晓的农事谚语。清明不单单是一个祭祀节日,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一个节气。在寄托哀思的同时,何尝不希望这一天能预示一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啊! 女儿电话挂断,平和一下心情,我缓步走到院子外那棵柳树下,轻轻折下一枝柳条,南方素有清明折柳寄思的习俗,虽在北方此时此刻何尝不是同样的心情呢?手抚柳枝,抬起头,一缕阳光已然穿透薄云照在身上,再看看那些雪花儿,已经在慢慢融化,正悄无声息地融入大地。啊,你这塞北的精灵,这一刻,我不知道怎样来表达内心的激动,我想,我没有猜错,你真的是以双重身份带着上天赋予你的神圣使命来到人间,你来的是那么合时宜,那一刻,你是一朵朵白花,是一颗颗泪花,默默地陪在离人身旁;而此刻,你又是春雨的姐妹,润物无声,轻轻地溶进待耕的春泥,太阳也不再躲藏,他不再吝惜自己的光和热,把周身的能量都洒向了大地,温润着你,温暖着万物,更感动着我。我想,他一定是被你的纯洁无私所感动,一定是的! 此刻心境豁朗起来,忽然有所感悟:清明,不仅是伤感的代名词,更有生命的气息,是希望的开始。 这时候远方的一位亲人也打来电话,也在亲人墓前祭奠。是啊,无论是塞北还是江南,时逢清明,不变的都是对亲人寄以哀思的情结,感同身受中,不禁想起“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一番感慨之后,无论是雪天还是雨天,还要继续前行,漫漫人生路,生命在轮回,我相信,这份爱与思念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减,而我们也将更加珍爱生命,重新整理心情,若雪,纯净、无暇、美善,直到把生命无怨无悔地融进属于自己的这片天地…… 2015.4.5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