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152|回复: 41

诗意栖居词四班第三讲A组作业帖(评阅老师:秋风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6 22:3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业:
1,从宋词中找出分别找出三个动词,形容词,量词用得好的例子,并说明好在哪里。(形象,生动,具体,可见可闻,拟人,通感,活用,简要等。)

2,作业:写卜算子一首

题目:云
限韵:词林正韵第三部
词谱格律
中仄仄平平(句)中仄平平仄(韵)中仄平平仄仄平(句)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仄平平(句)中仄平平仄(韵)中仄平平仄仄平(句)中仄平平仄(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7 16: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A组长灯花花  卜算子·云

寂寞缀高天,清白谁能替。春夏秋冬自往来,身影无人记。
也作等闲浮,也作寻常逝。若得柔情聚满时,倾落心中泪。
------------------------------------------------------------------------


1、动词
宋祁《玉楼春》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将春天渲染的生机盎然,我们似乎可以从这个闹字里。感受到熙熙攘攘的春意,这个场面,不是静态的,是具有动感,活生生的。



周邦彦《六丑》
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
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静绕珍丛底,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语,别情无极。”运用一“牵”字,将作者怜花、惜春之情绪淋漓精致地表现出来,这里运用了拟人手法,花,无情之物,而写成似有情,人、花同病相怜,无人怜惜、孤寂之境况。动人心弦,感人至深。



苏轼《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多情却被无情恼。”这个“恼”字很有意思,你可以理解成为“恼怒”“懊恼”“郁闷”等,作者发出如此深长的感慨,那“无情”之人究竟撩拨起他什么样的思绪呢?……作者并未言明,却留下了丰富的空白,让读者去回味,去想象。

2、形容词

李清照《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个“瘦”字。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


柳永《玉蝴蝶》
望处雨收云断,凭栏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音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是以“茫茫”锁定“烟水”,故而是迷蒙而不可尽见的景色,阔大而浑厚,同时也是因思念故人而产生的茫茫然的感情,在这里情与景是交织在一起的。这几句短促凝重,大笔濡染,声情跌宕,苍莽横绝。


陈克《菩萨蛮》
绿芜墙绕青苔院,中庭日淡色蕉卷。蝴蝶上阶飞,烘帘自在垂。
玉钩双语燕,宝甃杨花转。几处簸钱声,绿窗春睡轻。


“几处簸钱声,绿窗春睡轻。” “睡”下着一““轻”字,尤为妙思入神。因为睡轻则燕语、花飞和簸钱声都如有所闻,若有所见,这种朦胧的景象与词人悠闲的心情亦是相和谐而渗透的,所构成的意境是闲适而又多意外之趣。


3、数量词

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⑴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十年生死两茫茫。”如此沉重,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阴阳两界,人鬼殊途,相互思念茫然不知,不知阴间的妻子过的可好,同时亡妻更不知道阳间的丈夫是怎样的煎熬。


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运用对仗、互文,以数量(但不是实数,)来具体表现个人的胸怀和经历,大气豪迈,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8 11: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卜算子-云 (词林正韵三部)

                        文/南乡子

自在任东西,舒卷悠悠意,缕缕晴柔不染尘,冉冉氤氲气。

随月过千山,逐梦清风里,一页云笺雁字题,两处相思寄。




1、动词
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一个“凝”字,极大地反映了作者与恋人分别时那种状态。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想说说不出来,甚至没法说,感人至深。

晏殊《浣溪沙》“夕阳西下几时回?”
“回”字,面对夕阳西下,作者真的不知道太阳啥时候再回来吗?不是的,这是即景兴感,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晏几道《阮郎归》“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他乡重阳节,思念故乡,一“趁”字尽之,对此若何,且不管他,斟满酒杯先强作开心、旷达一会,实则满腔幽怨,无可奈何。将客居心情与思乡之情交织来写,吞吐往返,真挚深厚。

2、形容词
秦观 《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自在”自由自在,不受任何约束,甚至随意,因为自在的使用,将飞花人格化了,实际上在于作者将个人的情绪结结与飞花、细雨之中,因“自在”才“轻如梦”

秦观《千秋岁》“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
“乱”和“碎”来形容花多、莺繁,因为作者心情,这本来美好的事物在他的心里反而是一种嘈杂,就是用“乱”、“碎”才生动传神地传递出词人心绪的纷乱,荡然无绪。以乐景写哀情,给人以凄迷的感受。

柳永《望海潮》“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参差” 表现出整个都市的建筑众多、楼阁高下不齐,鳞次栉比,一个参差,概括全面,同时也反映出了城市的的繁华、富庶。
3、数量词
陆游《卜算子》“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表现了作者高洁情怀,“一任”不与世俗较量,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拟人手法。其中却暗含着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苟且偷安的那些人的无耻行径。

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两处”,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

苏轼《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一蓑”是实写,也是苏轼人生达观的写照,就是因为用了“一蓑”,他的那种旷达洒脱的气度活现出来,流露我行我素、悠游自在的心境与其人生的恬淡妙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9 13:59:01 | 显示全部楼层
A06   雅诗
卜算子    云
独自碧空游,偶与清风戏。变幻无常似白狐,素月知吾意。
身洁不沾尘,性婉柔如水。施雨浇花润稻香,功满悠然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14: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卜算子  云  C09-流云飞

放纵碧空游,更慕天堂美。时会携风海岸堆,洒落千升水。
聚散本无心,离别清愁坠。多少鸿莺独影单,总惹红尘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9 15: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A-0卜算子--云/ 对影邀月
朵朵缀苍穹,常与清风戏。万种柔情不染尘,变换多奇异。
愿与月相知,不懂其心意。唯有巫山寄锦书,化作相思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9 16:35:41 | 显示全部楼层
A-13张琴试墨卜算子云
家住紫菱洲,来去潇湘里。何故长风举上天,化作无根水。
本是等闲身,肯教浮名累。且看巫峡十二峰,淡淡茶烟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9 19:31:32 | 显示全部楼层
A08--月满西楼/卜算子.云
本是自由身,飘渺随风缀。也做神仙四海游,变换千姿媚。

欲伴月儿行,难与成双对。日日思君不见君,倾满巫山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0 09: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A05---盗梦空间             三讲作业帖


一,从宋词中分别找出三个动词,形容词,量词用得好的例子,并说明好在哪里。(形象,生动,具体,可见可闻,拟人,通感,活用,简要等。)

苏轼  《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 1,】 上片写景,写的是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的景色。开头两句,由远而近,描绘自己身处的具体环境: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高山耸入云端,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像绿色的屏障,围护在一所墙院周围。这所墙院,正是词人的居所。靠近院落,有一个池塘,池边长满枯萎的衰草。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在这两句词中,既有远景,又有近景;既有动景,又有静景;意象开阔,层次分明。作者运用拟人、拟物手法,传神地运用“断”、“隐”、“明”这三个主观色彩极强的形容词,把景物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三四两句,含意更深邃。在宏廓的天空,不时地能看到白鸟在飞上飞下,自由翱翔。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意境如此清新淡雅,似乎颇有些诗情画意;并且词句对仗,工整严密。芙蕖是荷花的别名。“细细香”,描写得颇为细腻,是说荷花散出的香味,不是扑鼻的浓烈香气,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这两句写景有色有香,有动有静,空中与地上两组景象相得益彰,组成一幅相映成趣的美丽图卷。
  过片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也是高明的手法。
  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词句的大意是:天公饶有情意似地,昨夜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得他又度过了凉爽的一天。“殷勤”二字,是拟人化手法。“浮生”二字,化用《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句意。这两句,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盎然喜情。
  这首词先写作者游赏时所见村景,接着才点明词中所写之游赏和游赏所见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抒发自己雨后得新凉的喜悦。这种写法,避免了平铺直叙,读来婉转蕴藉,回味无穷。


,【2,】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这首词的上片是写夏末秋初的山村景色。第一句写远景:在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夕阳照射的山脉明亮了起来;山下丛生的翠竹,仿佛是绿色的屏障,遮隐了人家的院墙。
    树林、青山、绿竹,都是静物,但在作者笔下却一点不显得过于静寂,反而给人一种曲折变化、忽明忽暗的感觉,这得力于动词的巧妙使用。写树林尽头,不用“尽”,而用一个变化剧烈而且分量很重的词“断”。这既形象地写出了山的突然出现以及与树林色调的反差,又点出作者此时观赏景色的情态。因为漫不经心,任凭视线漫游,所以才会有这样突兀的感觉。
    “山明”,有人认为是写山清晰可见,这样的解释并不准确。南方的夏季,山和树林应该都是葱笼繁茂的深绿,仅仅是清晰,不会有这样分明的感觉。联系下片,此时正是夕阳斜照的黄昏时分,因而才会有豁然明亮的感觉。同时,“明”又与“竹隐墙”的“隐”相映衬,形成一种闪烁不定的光影交错之感。景物并没有移动,是人的视线和心理感受的变动赋予了它们动感。作者精心选择的动词非常生动地表现出了这一点。
    接下来的一句写近景:小池塘边,树上蝉声四起,乱作一团;已经开始枯萎的衰草围满了池沿。有了蝉声,景物一下子热闹起来,但作者用一个“乱”来形容,表明情绪多多少少有些不快,所以听到蝉的聒噪不免有些心烦。池边衰草是秋天来临的征兆。耳闻乱蝉鸣,目睹池草衰,想来,作者难免会有些烦乱和凄凉之感。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仍是写景,这里描绘的景物与情绪同上面截然不同。在辽阔的天空下,不时看到白色的水鸟上下翻飞;碧绿的池水中,娇艳的荷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红蕖”,红色的荷花。荷花又名芙蕖。
    这两句对仗十分工整,用语也别出心裁。说白鸟“翻空”,透出孩子般的顽皮;说荷花“照”水,俨然顾影自怜的女子形象。一动一静,相映成趣。“香”本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作者却用“细细”这个状态词来修饰,十分传神地写出了荷香清淡而又不绝如缕的特点。再从整个画面看,蓝天、白鸟、绿水、红蕖,色彩明丽而协调。总之,这两句有动有静,有香有色,不仅意境淡雅清新,而且透着活泼的生机。
    从这样精细的描绘可以想见,作者此时应该全神贯注于自然景物。开篇的漫不经心和烦乱悲凉之感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对自然衷心的喜悦之情。苏轼被谪后常借寄情山水排遣内心的苦闷,这里亦可见一斑。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继上片写景之后,下片写自己的行迹。阵雨过后,天气清凉,作者手拄杖藜,缓步而行。斜阳相伴,他时而转过村庄,时而停驻在古城旁。“转斜阳”饶有情趣,是人跟着斜阳在转悠,还是斜阳随人移动?不管怎样,夕阳带有了人情味,仿佛与作者有某种默契一般。
    表面上看,这几句写的是悠闲自在的乡居生活,但这并不像“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那样无挂无碍,而是表现在一种行动当中。行动总是会给人不安定的感觉。这就不能不令人想到,作者出村舍,绕古城,转斜阳,或许是因为心有所结,需要到户外去排遣吧。那缓慢的步态,大概正是内心沉重的表现。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词句的表面是说:天公倒还颇为殷勤,昨夜三更时分下过一场雨,使得我又度过了一天凉爽日子。“殷勤”,犹言“多承”。细细品味,有作者的言外之意:有谁还想到我这贬谪之人呢?惟有天公还眷顾我。
    《庄子·刻意》中有“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之句,原本是形容得道者虚无恬淡的状态。后人则往往用“浮生”形容人生飘忽、年华流逝,而事无所成。作者在“浮生”前着“又得”一词,既有对虚度时日的叹惋,又包含着对自身处境的调侃:既然命运如此,那就得过且过吧;能多一天“好”日子,也未尝不是件值得庆幸的事。这反映出作者当时真实的处境:抑郁不得志,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   



2,卜算子---云

织女手中梭,仙室飞花丽。朵朵棉团似白羊,放任天空戏。
屡把日光披,变化常常异,锦缎风裁点宇焜,万里红霞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0 19:2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卜算子   云  A--01  花幽影
虚影透波深,形动千姿媚。隐迹山峰碧水间,万象无真体。
朝入洞庭湖,暮下南台寺。莫恋高唐玉女宫,枯树祈霖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5-10 08:56 , Processed in 0.11279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