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29|回复: 1

[原创] 童年的回忆-沉重的石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30 12: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童年的回忆-沉重的石碾......
高山

    童年里最不能忘怀的,就是老家那沉重的石碾……
    在我童年的那个时代,广大的中国北方乡村还是沿用数千年前那种最原始的办法——用坚硬的岩石制成的石碾来给粮食作物的籽实进行脱皮和压面。
    那时候,在每一个自然村落都会有一个碾坊(我们家乡俗称碾道)。老家的碾坊一般都是用黄土板夯成正方形的土墙围起来的,上面放上几根木杆子,再用玉米或者高粱的秸秆绑成小捆铺在上面作为房顶。只有少数的碾坊是建在正式的土房子里。
    石碾子的主要部件是一大块正圆形的石盘和一个圆柱形的石磙子。
    石盘的直径大约两米、厚约半尺,中央高、四周渐低-和一个中央鼓起的发面饼差不多。
    石滚子是两头一样粗细的正圆柱体,粗约80-90公分,长约一米或稍小一点。大约有300-400公斤重。
    在我的记忆中,老家的石碾一般都是青色的,现在想起来应该是属于那种非常坚硬的花岗岩。
大石盘被称作碾盘,通常被安放在用石头垒起的台子上,下面是空的。台子加上碾盘大约有70-80公分高——这个高度比较适合于人的操作。在碾盘的中央圆心的位置有一个洞,在洞里竖直的安装有一根大约小碗粗细一米多高的硬木杆子——碾轴。碾轴上中下部的位置环装有金属的键条——提高轴的耐磨度和润滑度。
    石磙子(好像应该叫碾砣,记不太清了)被安装在一个矩形的牢固的木架子里(石滚子两端的圆心部位装有金属的轴脐,和碾框的相应位置上的金属圆型轴碗相配),这个木架子被称作碾框。碾框的一侧较短的木架中央有一个大圆孔(孔里装有圆形的金属环——应该相当于轴承),通过这个圆孔把碾框安装在碾盘中心的碾轴上。在碾框的前部和后部装有两个圆形的木杆——碾辊,碾辊的长度要超过碾盘大约一米,正好横在碾盘台子下的环形路的空中——以便人用手和身体推转沉重的石磙子在碾盘上作圆周运动。
    在比较好的碾坊里,还有一个重要的设备——木制的风车,风车用来把诸如谷子(小米没去皮前的带着壳的籽实,也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早培植的沧海一粟的“粟”)、黍子(也是粟科,有粘性,去了皮叫做大黄米——是中国北方春节时作年糕的主要原料)这类带壳的粮食作物的壳(糠)和米进行分离。
    风车的样子很像一头大象—— 一头圆、一头方。上面有料斗(用来装已经碾掉壳的糠米混合物),圆形的那面是风扇箱——里面装有木制的风扇,外面有像辘轳一样的摇把,另一侧是长方形的是分离箱,下面有出米斗,打开上面的料斗,摇动风扇的摇把就会把糠和米很彻底的分离了开来。
    上面所描述的石碾和毛泽东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指挥三大战役思考问题时推着转的那个石碾是一模一样的。
    这种石碾当时应该在中国北方的东北、西北、华北广泛使用。
    当年的乡村,在秋收以后,都是按着人口分给原粮的——玉米、谷子、黍子、高粱、小麦、大豆等。那时的家庭由于还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所以都比较大,一般的都有五、六个孩子,甚至还有七、八个十几个的超级大家庭。这样加上祖父母一辈,三代人加在一起一般都要七八口人。每个人一年的口粮总有差不多200公斤(记得我那时的定量是每人一年的口粮380市斤)。这样大约有1500-2000公斤的原粮都必须通过石碾来脱皮和粉碎。
    这种工作都在冬天进行。
    用石碾给粮食脱皮或者粉碎的劳动被称作“推碾子”。推碾子的主要劳动力自然就是家里的男孩。
    推碾子的工作一般都安排在晚上进行,因为白天我们还要去拾柴、捡牛粪——给家里一个冬天提供必需的燃料。
    我记得,自从我的身高可以够到碾辊的时候起(大约七、八岁),就在每年的冬天和父亲、姐姐(姐姐结婚以后是二弟)一起在碾坊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忘之夜……
    昏沉沉的油灯下,冰冷的碾坊里,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挂满汗珠的小脸儿和棉裤棉袄上落了一层尘土、米糠和面粉的混合物,用稚嫩的胳膊抱着碾棍使出吃奶的力气,一步一步艰难的推着那个比他个头大得多如同水缸一样粗的石磙子,一圈一圈的无尽的转……
   一般每次都要把一大口袋(应该有150-200公斤)的粮食加工完,这样大约需要七八个甚至十多个小时才可以完成。
    像我这样的男孩子,虽然那时候正在发育,不知道累,就是累了睡一觉就都恢复过来了。但是推碾子这个劳动的性质和白天去拾柴完全不同,白天拾柴可以漫山遍野的随便走,还可以看到野兔、狐狸、喜鹊和乌鸦等动物,而且还有小伙伴儿陪着,大家有说有笑,是不觉得累的。
    推碾子可就不同了,在昏暗的碾房里,除了碾框和碾轴摩擦发出的吱扭声以及我自己沉重的呼吸声,还有父亲偶尔发出“快点推”“使劲儿”的严厉催促声以外,就只有阴冷的北风吹动房顶秸秆发出的沙沙声。而且做的是一圈一圈无尽的枯燥的简单重复的圆周运动,所以一到十点以后,我就开始一边推一边打瞌睡,有时候竟然抱着碾辊睡着了,然后在父亲突然的暴喝声中惊醒过来…..
   现在看红军长征的节目说由于长期的紧张行军,红军战士都学会了一边走路一边睡觉,我想我那时候也是这样锻炼出来了,即使睡着了腿还在习惯性的机械往前走,我比红军幸运的是我有一个可以依托的碾辊作支点……

    我小的时候有一个毛病——坐骨神经疼。发病时从右大腿的上部开始如同电击一样向整个大腿放射,疼的针扎一样的难受,整个人僵在那儿一动都不能动 ……
    就是这样,疼完了我还要照样推…..
    那时候,如果家里有驴和骡子,就可以把这些牲畜蒙上眼睛套在碾辊上拉碾子,当时的驴和骡子是家庭富足的象征——他们的地位应该相当于现在的奔驰、奥迪和宝马轿车呢!
    我的家里没有这些可以替代人劳动的大动物,所以我只好在一边推一边嗑睡的梦中转了一圈又一圈……
   几十年过去了,尽管我现在的生活也还算安定,但是我却永远也无法忘怀童年的这段时光,忘不了那昏暗的碾坊,忘不了那沉重的石碾……

   我总觉得,那永远也走不到头的沉重而艰难的碾坊之路似乎给我的人生也带来了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31 23:4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人都有许多童年的故事和童年的回忆,我童年的回忆,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到夏秋季节的中午,陪母亲去田野割草,然后晒干堆垛,以备全年家里的燃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5-18 22:34 , Processed in 0.08708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