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44|回复: 0

[原创] 《那些往事》31  消失的童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2 11: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那些往事》31 消失的童谣


                                                                                               文/醉吟烟霞

一、“踢盒子”

还没等晚饭端上桌子,小健抓起半个馒头掰开两半,从碗里挖了半勺子酱抹在夹层里,双手用力一按,紧接着啃了一口,撒腿就往外跑,娟子看见小健跑了,哭咧咧地找娘:“妈,你看我哥,他又不带我”,娟子娘爱抚地摸着娟子的头发:“傻丫头,你哥是男孩子,这大晚黑的出去疯,让狼叼了去,咱不去,吃了饭,娘陪你“撺嘎啦”。
  小健一口气跑出家门,月亮已经升高了,高大的杨树在晚风中“唰唰啦啦”地响,远山黑魆魆的只剩下一个轮廓,偶尔传来几声鹿鸣。连队食堂门口的空地上早已聚集了好几个半大小子,连他最讨厌的花丫也来了,后面跟着他的哥哥。
  北大荒的夏天很凉爽,劳累了一天的大人吃过饭很快就要休息,那个时候电灯还没有普及,家家点着昏黄的煤油灯,如今看来倒是民俗风景。
  孩子们的心是飞翔着的,满脑子的英雄故事,随时随地地调皮捣蛋,上树爬山,砸玻璃掏鸟蛋,一刻也不得消停,弄得鸡飞狗跳,他们落得哈哈大笑,常常害的大人在后面追赶,恐吓,他们则跑得老远,站起了呐喊:“没打着,屁老姚,吃鸡蛋,长白毛”
  白天孩子们在学校,晚上的天下是他们的,领着弟弟妹妹,牵着狗的出来“踢盒子”。做“盒子”的道具什么都有,罐头盒,瓶盖子,只要踢一脚“仓啷啷”有声就行,
  几十个孩子凑齐了,把一个孩子眼睛蒙上,其他的孩子则分散开躲藏起来,等藏好了就喊一声,蒙眼睛的孩子开始找,抓到一个就算一局,然后把抓到这个孩子眼睛蒙起来重复刚才的故事;被蒙眼睛的孩子的任务不仅仅是抓到一个替罪羊,他的任务还要看守家园,那个“盒子”是不能被偷袭踢出响声的,否则,他就要继续被蒙上眼睛等待下一轮游戏的开始。
小健不喜欢带妹妹,她才六岁,走路都不稳当,何况一哭一闹自己也玩不好,他可没有花丫的哥哥那么有耐性。
“踢盒子”可以作弊,蒙眼睛的围巾,帽子之类不是很严实,透过仅有的缝隙隐约能看见月亮下的恍惚身影,被盯上那位的藏身之处很快就会被发现,然后就是吵闹着说:“你偷看,你偷看”。
  小健今晚运气好,不是他藏得有多隐蔽,而是他躲的远,这让他有些不快,总是躲藏也不好玩,看来躲不是办法,还要去“踢盒子”呢,今晚的盒子让花丫她哥哥踢了,这让小健忿忿不平:“哼,都是文革这个笨蛋”,心里想着也不敢吱声。
被小健称为文革的这个孩子比小健他们都大,脑子不够使,呆头呆脑地发愣,考试从来不及格,可是老师不敢怎么地他,这小子有羊角风,发病那些年,整个连队不得消停,不是这家孩子被他打了,就是谁家玻璃让他砸了,一天到晚鼻涕拉下跟屁虫一样跟在大孩子后面闲逛撩闲,听大人说,文革他爹妈不是亲的,有好吃的都是偷着吃,任由文革在外面瞎跑胡闹。
“踢盒子”每次都是他蒙眼睛,他喜欢捉弄小孩子,又不敢惹他,他要先谁也没办法,孩子们都知道蒙眼睛就属他偷看的多。
  时间长了,大家心里有了数,就想办法折腾他,害的他瞎猫一般乱闯,就是抓不到人。文革会抽烟,偷着抽,怕他家大人看到揍他,有一回在厕所里抽烟正好叫他爹碰上,被他爹一顿大棒子削,脸上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变成了黑五类。
  小健聪明,不让我蒙眼睛,故意被你抓到还不行啊,就这样小健过了好几回瘾,可是,今晚他不想被抓,他们商量好了,再藏的时候都跑回家睡觉,让文革自己和自己玩吧。
连队的狗早就不叫了,孩子们的笑声也突然消失,小健悄悄地跑回家脚也不洗钻进了被窝。。。。。。

二、“撺嘎啦”
  
娟子她娘说的“撺嘎啦”是北大荒女孩子的游戏,几个女孩子围坐在一起,一边叽叽喳喳地说话一边不停地忙活,看得大人们笑眯眯的。
“嘎啦”是偶蹄动物后腿关节的一块骨头,嘎啦以羊骨为好,俗称“羊拐”,玲珑小巧,轻巧好玩。四只“嘎啦“为一副,每个“嘎啦”有四面,四面四个模样。那时连队有羊房,每到冬天冻死不计其数,特别是小羊羔子死伤更多,尸体统统扔到山沟里喂狼。
  有哥哥的女孩子会央求哥哥帮着弄一副“羊拐”,这帮臭小子天不怕地不怕的,提溜个斧子大呼小叫地进了山,野够了“羊拐”也弄回来了。
  哥哥们把“羊拐”上的残肉剔干净,那个仔细劲要是用在正地方大人不知道会有多高兴,这是皮小子们最安静的时候,看来认真还是要兴趣的,关键是喜欢,哄妹妹天经地义,树立形象呢。
  “羊拐”收拾干净再用沾了水的红纸包裹了上色,一副漂亮的“嘎拉”就做成了,女孩子手巧,找四块不同颜色的花布头,裁成大小四五公分见方的布片,用针线把四边连起来缝成一个口袋,里面灌上苞米或杂粮,北大荒的女孩管这个布袋叫“籽儿”,一切齐备,就可以游戏了。
“ 嘎啦”有四个面,站立的两面一面叫“肢儿”,一面叫“轮儿”,躺着的两面,一面叫“坑儿”,一面叫“肚儿”, “肚儿”特别形象,如同躺着睡觉的弥勒的肚子,圆滚滚的发亮。
  “撺嘎啦”有讲究,女孩子大多围在热乎乎的火炕上坐了,一把四只“嘎啦”经过纤纤玉手在炕席上曼妙地一划拉,“嘎啦”便四散开来,每只“嘎啦”相间不能太近,紧贴着也不行,否则捡拾的时候会碰到另一个,这样算来就输了;又不能太远,远了捡拾起来会够不到,也是麻烦。“撺嘎啦”讲究眼明手快,迅速地抓起,或小心翼翼地拿捏,大气不敢出的滋味,笑翻了看热闹的。
  “撺嘎啦”关键是一手抓,“籽儿”抛起来落下之前,要手掌轮儿紧贴着炕席,虎口张开向前急抢,迅速抓起,这样能得到较高的分数。
  “撺嘎啦”每抓起两个一样的得一分,三个一样的得十分,四个一样的得二十分;撒开来的嘎啦不会随你心愿,要按规则逐个摆过,抓“肚儿”的时候,必须在“籽儿”落下之前摆弄过,以此类推,面儿的朝向一样的才能抓起。四只“嘎啦”四个面分数最多,抛撒的时候要仔细斟酌,和掂对买彩票差不多。
女孩子在漫长的冬季里除了女红便是“撺嘎啦”,每家的炕头上见天哗啦哗啦的清脆,笑声透过窗缝溜到大街上,随着西北风奔跑,叫来了乡邻的伙伴,热气腾腾的火炕上,炕头是“撺嘎啦”的女孩子,炕梢是缝补衣裤的女人。
  北大荒漫长的严冬挡不住人们渴望春天的向往,桃花水下了,冰凌花也就开了,这个时候小健就会领着娟子看溪流,溪流里有小鱼,青草儿就要绿了。
青草绿了的时候,娟子又长高了一点,跳猴皮筋的时候她可以飞的更高。。。。。

三、猴皮筋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女孩子是跳着猴皮筋长大的,那时候,操场上,大门口,杨树下,到处都是他们翩翩的舞姿,上下翻飞的小辫儿,轻快跳跃的童谣,到处都是他们的歌声和欢唱:“小汽车,滴滴滴,马莲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猴皮筋和猴皮没关系,至于为什么是这个称呼,至今无从考证。皮筋有伸缩性,可长可短弹性好,一根长长的皮筋把两头接上变成一个圈,两个孩子一边一个套在腿上,挂在腰间,形成两条平行的线,另一个女孩便在这撑起来的平行线上翻飞,花样百出,翩跹起舞。
跳皮筋要唱歌谣,要有节奏感,欢快而向上,无忧无虑的情怀和童真才会体会那份快乐,童年就该和童谣一起长大的啊。
皮筋的材质有很多种,最好的就是胶轮拖拉机的后轮内胎,宽厚、结实、弹力大,但是,能搞到这个东西的人那是真不简单,除非你的父兄是开这种车的,那时候,“55”、“28”非常少,每个连队也就那么一两台,再说,那时兴节约闹革命,一条内胎若是漏了,要用“皮错”打磨伤口处,然后涂上胶水压实继续使用,后来有了火补胶。能有一副宽厚的皮筋是每个女孩子的梦想,好在大家有自知之明,不可为就不为,反正要大家一起玩,至于归谁所有那是另一回事。
还有就是自行车的内胎,可是,买得起自行车的就那么一两家,谁舍得给你铰了做皮筋,除非男孩子偷着拿它做弹弓,否则,几十年也不带换一条新的,自行车的内胎发红,比胶轮拖拉机的内胎鲜艳,只是弹力没那个好,稀松。
最简单的皮筋就是女孩子的扎头绳了,她们管它叫皮套,细细的一小圈,可以套在手脖子上做装饰,五颜六色的都有,大概两分钱一根吧还是一分钱两根。女孩子把这些皮套串联起来,也很好看呢,关键是方便,占地儿小啊,装书包里一点也不显眼。
跳皮筋分两种方式,一种是跳筋一种是蹦筋,跳筋要边唱边跳,一只脚勾在皮筋上,和另一只脚倒换着跳跃,总之,脚脖子挂着皮筋上不能离开;蹦筋就简单了,双腿用力,从地面弹起,两只脚要同时勾住皮筋才算,一个人在皮筋之间蹦进去跳出来,不亦乐乎。
跳筋是女孩子的专利,蹦筋男孩子也可以参与,相同的是,最初皮筋的两端是从脚脖子开始的,升一级往高抬一点,脚踝、关节、腿根、掐腰、齐胸,脖子,一直到头顶,都跳过了算一个回合,两伙或三伙比赛,看谁先跳完一个回合。
跳皮筋的歌谣有很多,大多都记不起来了,在街上看着身穿蓝白色运动衣校服的小女孩,看着她们背着大书包无精打采地赶路,不免神伤,脑海里就会有穿着花衣翻飞在皮筋上的小姑娘,“一二三四五六七,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四、丢手绢 找朋友

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精神生活却不贫穷,自娱自乐的方式有很多,大人们打扑克、滑冰、编排文艺节目,男孩子们满街疯跑,喂狗打架,女孩子跳皮筋、撺嘎啦,各人有各人的乐趣,互不干扰,自得其乐。
常看到一群小孩子面朝里蹲成一个圈儿,不许后看,圈外一个孩子边跑边唱,蹲着的孩子拍着手打节拍:“丢啊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边,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
和“丢手绢”类似的游戏是“找朋友”,也是手拉手面朝里围成一个圈,一个孩子在圈里蹦跳着唱歌谣,当然大家一起拍巴掌一起唱,很有节凑以配合圈内的孩子跳跃:“找啊找啊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个手,你是我的好朋友,再见”,找到他认为合适的,就敬个礼握个手,互换位置,继续游戏。小孩子不大,但知道男女有别,跳跃到异性面前的时候,即使节奏正好也要继续跳下去,坚决不握手,居然有跑累了找不到合适朋友急哭的孩子。

五、跳格子 打瓦

跳格子男女孩通玩,找一块平坦的地场,捡一截树棍儿在地上画出两条竖的平行线,平行线之间再画上横线,分成七个格子。游戏的时候要先把一只撺嘎啦用的布口袋丢在第一个格子里,然后单腿站立弯腰捡起来蹦进格子里,挨个格子蹦到头再蹦回来升一级,然后丢第二个格子。。。。。。
“打瓦”是男孩子的专利,“瓦”钢铁的才好,过去的汽车和拖斗才有钢板,运输的货物超重了或者时间久了,就会断裂,去修理厂找熟人要一块四方的回来,不知道看红了多少双眼睛,羡慕,自得,眼红、妒忌,啥心理都有了。
“打瓦”有点类似保龄球,远远地撞击,程序比较复杂,先条横线,横线上立着一块砖头,所谓“打瓦”就是拿手里的“瓦”打它,不知怎么的,叫法是反过来的,“打砖”才对啊。
“打瓦”很费鞋子,有个过程要单腿踢着瓦片前进,向那块砖头进攻,顺序一环扣一环,什么抛瓦,甩瓦,陶裆,头顶,后尅,很是繁琐,几局下来,总有一只鞋的前面露出脚趾来,回家免不了挨顿胖揍,杀猪样地嚎一场,明天继续。

六、跑台湾 胜利格

跑台湾和胜利格一个性质,区别在画的格子不同,至今想不通那时候很多游戏为什么都是画格子的。
跑台湾的格子画的大,一个大大的方框,一头开个口再画个葫芦样的头,方框是大陆,葫芦是台湾,两伙皮小子在方格子里摔跤,攻方的目的就是攻进葫芦,守方的任务是阻止他们前进,规则是不准用脚踢,只能摔跤,一方把另一方摔出线外就算赢。一个大大方框里就如一个角斗场,两伙不共戴天的对头斗得尘土飞扬。
游戏的时候可以休息,一只脚只要踩在线外,另一只脚在线内就算“告假”,不需要裁判,约定俗成的规矩,谁也不能破坏,是不是很像现今的拳击赛,只是没那么野蛮罢了。
胜利格就简单多了,一个大大的长方格子里再横着画上可供人行走的四个小长方格,如同旱地的阡陌平面图。每一条池埂子上都站一个守军,守军不能出格,攻击方要冲过四道关卡就算胜利。
胜利格是微缩了的跑台湾,只是变摔跤为拍击,守方碰到攻方的衣服就算杀掉一个敌人,空间狭小,获胜的可能和成功守城胜算各占一半。
攻也想胜利,守也想胜利呢。

七、抽冰猴、滑爬犁

北大荒的孩子管陀螺叫冰尜或冰猴,数九寒天,刮着西北风,零下三十几度,露天的冰面上经常有成群的孩子在玩耍,不说是鸡飞狗跳,也得是狗皮帽子满天飞,一个个冻得小脸通红,通红的脸上有汗流。北大荒的孩子是“抗造牌”的,裂着怀,流着鼻涕,袖子抹得发亮,皮帽子的耳朵秃噜反杖的,别提那皴了的手背了,口子里渗着血,造的跟藏族老乡似的,就是不能耽误玩儿。
冰猴大都自己做,找一块硬杂木,黑心槐或者水曲柳的都行,木纹好看还结实,一根木头锯成三四公分的圆轱辘,把一段削成尖,在尖上砸进一个轴承的“溜溜”,这个冬天的欢乐就交给它了。
也有做成两头尖儿的,很像山东孩子敲打的“梭”,只不过,“冰猴”是在冰上用鞭子赶着旋转,“梭”是棍子敲打起来后,用力击走罢了,后者更像是玩垒球。
滑爬犁分两种,一种是雪橇,平时上山捡柴火,偶尔找个陡坡滑着玩,没有滑雪的那种刺激,但绝对够体验,速度,激情绝不亚于当今的滑雪场。另一种是冰爬犁,不大,就像个小型爬犁,只不过爬犁的腿上被安装了铁丝,便于滑起来更快。
滑冰爬犁要做两只冰钎子,一根木棒做手柄,一根磨出尖的盘条镶嵌在手柄里,每人两只,坐在冰爬犁上,用力撑起,冰爬犁便在冰面上飞驰了。

八、滚铁圈  

北大荒的拖拉机多,拖拉机后桥部分有个叫调整齿圈的零件,圆圆的,大小如洗脸盆的边缘,内圈有齿,外圈很光滑,厚薄有三五毫米的样子,正是用做滚铁圈的最佳选择。
拖拉机每年冬天都要进修理车间大修一次,保养、更换零部件,调整齿圈不是很难找,基本每个男孩子都能拥有一个。
用三号的盘条,把其中一头弯成U型,就可以推着那个铁圈飞跑了。铁钩子和齿圈的摩擦发出响亮的脆响,速度越快声音越悦耳,所以,男孩子们常常大汗淋漓,气喘吁吁。
滚铁圈不需要特殊的技巧,只要不滚到沟里就行,有时候速度太快,钩子和铁圈会分离,铁圈的惯性会让它独自滚出去很远,势能消失的时候,不会再走直线,就像喝醉了酒的的醉汉,离里歪斜地朝低洼处晃荡,最终,不是在沟里就是在水里,藏兮兮的需要洗个澡才能重新上路。
铁钩子磨得久了会折断,在折断处新弯一个U型勾,又变成了新的,像是节肢动物里的蚯蚓,又像七十二变的孙悟空的头。
滚铁圈可以独自一个人寂寞,也可以成群结队地欢呼,只要是放了学,路上到处都是滚着铁圈回家的孩子,上学是允许带玩具的,老师也会帮着你制作玩具,老师做的很神秘,说是需要懂物理知识,我们就盼着快点长大上初中,上初中才能有物理课。

九、泥娃娃 挑筮草  翻头绳

男孩子和女子的玩具不一样,“挑筮草”是个简单而平心静气的游戏,不知道和《易经》里的占卜有没有关系,程序像呢。
筮草是槐树去掉叶子的梗,女孩子的哥哥们去山里找槐树,槐树的叶子是成串的,把树叶撸下来就剩了一根光杆,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否则就不好玩了。
女孩子围着桌子坐一圈,攥在手里的筮草离桌面一尺上下距离,大的一头向下轻轻地松开,筮草便散开了。女孩子每个人的小手里都还剩一根,轮流去挑散落在桌子上最上面那根,不能触碰其它的筮草,触碰了要受罚停挑一次,直到挑到最后一根不剩。
这个游戏耗时间,平心气,急躁不得,那种静心静气不是男孩子能容忍得了得,看着又别扭,所以常常捣乱,然后看女孩子撅嘴生气了,便嘻嘻哈哈地跑开:“小丫头,没出息,除了抹粉就生气,干气猴,气死你,革命小将不理你”
还有一种游戏叫“翻头绳”,女孩子做女红会针织,各色的毛线有的是,扯一段毛线接成个绳圈,十个手指把它撑起来,中指、食指、拇指并用,穿梭于线绳之间,把线绳变化成一张网。另一个女孩或用小拇指勾起,或用大拇指和食指拿捏,再变化成另一张模样,两个人互相翻撑,直至乱成一团。
男孩子不屑这些雕虫小技,他们更喜欢雨天里疯跑,也喜欢晴天后的稀泥,几把黄泥在手里来回倒腾,摊成一张博饼,做成一个金钟一样的帽子,使足了劲往地上一摔,“啪--”“砰---”,压力把你帽子鼓开,从顶部炸出一个口子。男孩子天生是破坏专家,特别是自己亲手制造的破坏活动,好好的东西要是太完整了就不完美,完美的结局是给他们带来快乐,变着花样的调皮捣蛋就成了他们无忧童年的游戏。

十、尾声

北大荒童年的游戏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了,滑冰板、折飞机、单腿拐、老鹰抓小鸡;过家家、打游击、弹溜溜、砸piaji,窜果园,偷瓜地,掏麻雀,捞小鱼,不知道这些算不算民俗的一部分,这些曾给了我们童年欢乐的游戏,给我们会心微笑的回忆,正悄悄地离我们远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2-23 21:55 , Processed in 0.09143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