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83|回复: 12

[随笔] 《乐府诗集》读记(之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2 12: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乐府诗集》读记(之一)
之一:“黄河远上白云间”,沙尘暴起破疑团。

        有一首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现在也是小学生必背篇目之一。通过阅读《乐府诗集》会发现,诗中有三个错字:一个是“河”应为“沙”,一个是“远”应为“直”,还有一个是“风”应为“光”。原诗应如下:

        黄沙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为什么不是“黄河”而是“黄沙”呢? 清·吴乔在《围炉诗话》中早就纠正过了,他说:“《唐诗纪事》王之涣《凉州词》是‘黄沙直上白云间’,坊本作‘黄河远上白云间’。黄河去凉州千里,何得为景?且河岂可言‘直上白云’耶!此类殊不少,何从取证而尽改之。”这是一个例证,但好多人不大采纳,都觉得读诗不能坐得太实,凉州虽然没有黄河,但想像中离黄河也不远,这样写境界更阔大。有好多专家围绕这一句解释得连篇累椟,天花乱坠。
        其实,只要再读一下王昌龄同样题材的诗《从军行》,就能明白谁是谁非了,王诗如下: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对比一下这两首诗,均有“孤城”、“黄沙”和“玉门关”,难道是巧合吗?原来这两位诗家写的都是同一个地方,反正就是离玉门关不远的黄沙遍地的古战场。
        另外,还有日常生活中的例证,某些农村家庭中盛行挂中堂,有好多中堂上写的就是王之涣的《凉州词》,其中“黄河”的“河”字草书体猛一看就是个“沙”字。从这一点可以想像,坊本作“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坊本抄自正宗的善本,在抄写流传中产生了笔误,乐工们毕竟不是诗人,只要唱着好听,也不计较意境是否和谐完美。在流传过程中,好多是口口相传,导致错了三字,使得这首诗的原汁原味发生了变化。
        记得有一次,在沙漠上看到了沙尘暴,在沙尘暴中看见了一个高高而起的龙卷风,那可真是“黄沙直上白云间”!一下子恍然大悟,坚信“黄河远上白云间”绝对是扯淡!
        最后有一个疑点,“春风”和“春光”有什么区别?区别可大了。“春光”在诗中寓含着朝廷的恩光之意,“春光不度玉门关”才是最恰当的,才能与前面的那个“怨”字紧密承应。春光,是指朝廷,此句意为朝廷不会关心边塞的战士,也就是说边关战士立功再多,也沾不上朝廷的一点恩光。
        “春风不度玉门关”,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玉门关的春天不过比中原来得迟一些罢了,并非干脆“不度”,自然界的春风年年会光临玉门关,使得关内关外杨柳青青,也使得大家在离别之际,“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使得羌人的笛曲中都有一个取材于现实的《杨柳枝》(按: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也作《折杨柳》,《杨柳枝》原是隋代宫词,在唐代改了调,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边关战士们年年看到柳色青青,听到《杨柳枝》的笛曲,不禁怨从心起,连春风都知道年年来关心一下杨柳枝,而朝廷的“春光”就从来不照顾一下玉门关的战士。这里的“春光不度”并不是说自然的春风不来,而是间接地说“春光”被“截”了,所以“度”不过来。“壮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原来,春光只停留在了上司们的“美人帐下”,我相信这些“美人帐”离前线肯定有很远的距离,不然,在杀声震天、血雨腥风的环境中,谁还有心情欣赏歌舞?距离远,再加上被“截”,战士们的战绩、功劳及应得的奖赏往往被上司们独占了,“拦截”了,无怪乎要埋怨“春光不度”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40 收起 理由
や深蓝や + 40 欣赏,总体来说还可以,作者很会深入。。。。。。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 13: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 14: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春光已度玉门关,偶来学习着,作者引经据典,很有说服力的推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 14: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河远上白云间”,沙尘暴起破疑团

探索不如真知灼见,很多人走过的地方,却从未有此思考,作者很是用心的,期待下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 16: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候老朋友,阅读学习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 16: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古诗词的思考我们总是浮于表面,而身少深入的去挖掘,以为那就是凝固了的形式,其实不然,真相需要真实的面对和深重的思考,就会得到验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3 15: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来品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4 21:3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有理,但读起来少了些美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5 23:2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总体来说还可以,作者很会深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8 12: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来品读,对古籍的深入,正需要这样的辩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5-30 03:05 , Processed in 0.09238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