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728|回复: 32

[乐友专辑] [音乐书简] 《三个秋天》 附:穆拉文斯基指挥<柴六.悲怆>第四乐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21 14:5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个秋天》
Cosmos

我无法理解夏日的微笑,对寒冬的秘密我也没发现,
但是我确切地观察到,一共有三个秋天。   _____阿赫玛托娃                  
   
    俄国诗人阿赫玛托娃有一首诗《三个秋天》,把短暂的人生凝缩在三个秋天的隐喻里。第一个秋天湿润、明朗、色彩斑斓,正像普希金的诗里所说:“我爱它那温顺、静谧的美/就像家里一个无人疼爱的孩子”。第二个秋天是苍白、衰老、冷漠的,“大自然凋萎时的五彩缤纷”转瞬即逝,“夏天的安逸也被洗劫一空”。而随后到来的,“第三个秋天”,就是死亡。

某种意义上说,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也是这“三个秋天”的先后呈现。

      坚强的人可以拯救自己,伟大的人才能拯救别的人。老柴不是一个坚强的人,他甚至连自己都拯救不了,但他却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也许在技术上他不是最伟大的——他用音乐道出了无数受着命运折磨的人的苦难。如果你有老柴这样的朋友——为他自己,也为你,为所有像你们一样受苦的人——曾经这样歌过、哭过、绝望过,这是多么珍贵的一份友谊。仅仅因为有这样的朋友存在,都是对你的一种鼓励。因为你们是用各自不同的方式担负起自己的命运,他不是为你分担现实的重担,而是说出了你想说却又强自忍下的心声。哪怕你只是偶而地遇到这位哀泣的友人,他的歌哭也是为你的。
   
     不同背景下的人们对老柴音乐的理解当然会有各自的特点,这在柴可夫斯基最后三首交响曲的不同演奏版本中就有体现。穆拉文斯基指挥他的列宁格勒爱乐乐团所传达的那种撕心裂肺的痛楚和惊天动地的灾难感,让人感叹命运在这个民族身上堆积了多少的苦难而他们怎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勇气去面对乃至消化这一切。穆拉文斯基的这个版本常常令我不忍卒听,因为它太激烈、太粗粝,那是可以把人的耳和心都磨得出血的演奏。卡拉扬1970年代指挥柏林爱乐录制的柴可夫斯基交响曲全集则是比较德奥化的演绎。卡拉扬始终努力不让老柴堕入不可自拔的痛苦里。既使痛苦,他也让我们相信这痛苦是生命的题中应有之义;痛苦不是对生命的戕害,而是生命真正的完成。如果说,穆拉文斯基的诠释让听者有如面临刀锋般的险境,以至于无暇思考所有这些痛苦背后的意义时,卡拉扬却努力不让这一切苦难最终都陷于荒诞或者虚无,他始终要让我们相信一些东西,那是用痛苦交换来的。

   

穆拉文斯基指挥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怆)第四乐章 列宁格勒爱乐乐团_____

http://you.video.sina.com.cn/api/sinawebApi/outplayrefer.php/vid=78478590_1190953227_PUi0TiRtWWfK+l1lHz2stqlF+6xCpv2xhGu1slKtIA1bVwuYJMXNb9oP5C7eBcZC5yoUEJU4ffoh3xgkaA/s.swf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1 15: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的秋天似乎来的特别早,下了几阵雨,就已经溅起满地的秋凉了。我们常常会兴起“物是人非”之感,不知道是物持存的时间长,还是人存在的时间久?从旧书店淘回一本旧书时,常常能在扉页上面看到这本书以前的主人钤下的印鉴或者题写的款跋,这时就禁不住感慨,甚至会去想象这本书离开原来主人的理由。每想到人这棵会思想的芦苇,也许比一本薄薄的书的存在还要脆弱,就不禁悲从中来了;但又想到又有多少书本被重新打成了纸浆,有多少珍贵的收藏逃不过焚琴煮鹤的结局,想到我们看的那朵重开的花从来都不是凋谢的那一朵,看到秋天来临时那些夏虫迟暮的身影,不禁又会释然,觉得作为人还是幸运的,还能有这样一个时间能停下来想想这一切,还可以偶然地遭遇到许多让你感动的存在。

     其实秋天,尤其是这种初秋的季节,并不是聆听老柴最好的季节。在我的想象里,老柴的音乐应该是在冬夜、窗外飘着大雪时听的,这样的环境也许可以激起对北方的大地的丰富想象。然而,真正表达了作者内心那饱尝人间冷暖各种滋味的音乐,是能够超越四季各自单一的品格的。换言之,老柴音乐所包含的情感强度和深度,早已经超越了季节变迁的实际体验所带给我们的震动,而在每一个寒暑昼夜,都能深深地打动我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1 15: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何时起,柴可夫斯基被中国的爱乐人亲切地称为“老柴”,仿佛是一个多年以来相交的朋友那般亲切。我们父辈那一代人,许多人对古典音乐的聆听经验就是从老柴开始的。老柴可以轻易地俘虏每一颗敏感的心。对于父辈的事情我知道得太少,他们曾经深受苏俄文化的影响,所以他们之亲近老柴也许是最自然的,虽然老柴称得上他那一代俄国作曲家中最“西方化”的一位。然而也不知从何时起,老柴的音乐却成了古典音乐中“煽情”一类的代表,他被当作最“媚俗”和“肤浅”的作曲家之一。一些“资深”的爱乐者,不管懂不懂乐理,了解多少音乐史,都不愿意说自己还在喜欢老柴的音乐或者正在聆听老柴的音乐,好像只要承认这一点,他们就“降低”了自己的“格调”一般。

   不错,如果要批评老柴的音乐,我们确实可以指出它们存在的问题,比如直观、浅白和过度沉溺于悲伤。老柴是一位旋律大师,他的笔下总是能汩汩流淌出无数动人的乐思,无论是欢乐的、悲伤的、振作的、颓唐的、忧郁的、慷慨的……情绪,他都表达得过于直接。虽然这些旋律总是能深深地感动我们,但是在感动之后呢?老柴的音乐满足了我们的情感需要,却无法满足许多人理智的需要。这就是他的音乐遭受诟病的理由:“浅白”。表达的直接是造成浅白的一个原因。在老柴最著名的几部交响曲中,过于鲜明的主题的反复出现只是通过配器色彩的变化来加以实现的,没有更复杂的结构,缺乏更精巧的形式。任何没有受过训练的耳朵几乎都能识别他的主题。而与许多浪漫主义作曲家一样,他还试图通过文字(标题)来解释他在交响乐中想表达的内容。所有这一切,都让他的作品听起来过于直白。

   另一个让许多人不喜欢或不再喜欢老柴的理由是因为他对内心中最柔弱、最敏感的那部分过于沉溺。尤其是他最后的三部交响曲(第四、第五和第六交响曲)。特别当聆听了苏联指挥家叶甫根尼·穆拉文斯基指挥列宁格勒爱乐乐团1960年的那个伟大录音以后,更让许多人相信,这三部交响曲是一体的,可以组成一部完整的大作品。这是一部心灵与外在世界、与命运的强迫所作的悲壮抗争的历史,其间也有温馨的回忆和声嘶力竭地呼救。然而最终一切都归于死灭,不再有希望,所有的抗争都是徒劳的。在这最后的三部交响曲中,老柴似乎要把他一生所经历的种种辛酸和不如意,所经历的孤独和绝望都写出来。他写出来了,但也沉溺在里面了,直至万念俱灰。许多人在听完这三部作品之后,会觉得它们没有给自己太多“正面的”东西——饱尝艰辛、对生活已经绝望的人觉得它们没有自己以振拔的信心;而正在享受着幸福快乐的人们又怎会让这么深重的苦难意识打扰自己的生活?所以老柴就被人们冠以“软弱”、“孤僻”、“神经质”等等的评价。
    然而,仔细聆听老柴的最后三部交响曲,直至第六交响曲的第四乐章的最后一个音符,仔细聆听它的终止——仿佛死亡一下子熄灭了生命最后的余烬,竟连悲恸和沮丧都来不及了。尽管整个这个乐章都在表达绝望和死亡的悲剧性形象,但当这个终止真正出现时,你仍然不相信它竟然就这样到来,来得那么突然,让人猝不及防,以至于前面倾诉的所有遗憾与悲伤与这个终了比起来仍然显得太轻、太轻。到这里,你会长叹一声,其实死亡并没有什么可怕,遗憾的是再也不能听到老柴的音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1 15: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我借用了爱因斯坦表达自己对莫扎特音乐的喜爱之情时用的句式:死亡对他来说就意味着再也不能听到莫扎特的音乐了。老柴的最后三部交响曲,尤其是第六交响曲,传达给听者的是丰富的人生体验,虽然这些体验还集中在恐惧、悲伤和绝望这一路,但是老柴写出了多少感人的旋律啊!仅仅是第六交响曲首乐章和终乐章的两个副部主题,就足以胜过千言万语和无数在音乐形式和技巧上的卖弄了。当一曲终了的时候,听者才遭遇到最大的遗憾,而此前所听到的一切,都成了最珍贵的经验和回忆;听者才会发现,此前所经历的感动是那么真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1 15:3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柴可夫斯基 //  穆拉文斯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21 15:4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暂存一下,明天来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22 08: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静听这些经典的音乐,静聆音乐奏出的弦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2 21: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楼轻花写意于2013-10-21 15:46发表的  :
暂存一下,明天来看~

轻花有空帮我找一个贴子
好似在2011或2012年,
我写了一个评论柴可夫斯基钢琴曲&lt;四季&gt;七月或八月的原创贴子
要是找到了放到大版来
谢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2 21:2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雪柳儿于2013-10-22 08:05发表的  :
静听这些经典的音乐,静聆音乐奏出的弦语。
恩那,
有弦有管有静聆..
相当好,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23 09: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等轻花提贴,再来慢慢欣赏,长江谢谢你,辛苦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5-2 22:37 , Processed in 0.15755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