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处有云

[讨论] 留下一桌“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22 23: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切磋探讨是极好的一件事,大家也不要当成了一个包袱。我们的共同目标是,对好联句,玩的开心,有所进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4 07: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守17楼妖老出于213-0922 23:02发表  :
相信上面的委婉批评,有。老师一定看到了,心底不免有些想法吧。

我想说的是有。老师的思考颇具代表性特色,这类现象在很多联坛普遍地存在着。,也许是层次或的原因有一些人的句子总是让人感觉遣词生涩、用典冷僻、立意模。,以及强行倒桩、生硬关联以等,也许这本没错,但以为这是所谓的高雅的境或无上的目标,那肯定错了。
科技再发达,不代表文明水批,。只象联友文化的层次。一个人的文化层次再高、阅历再广,他的境界也不是用生涩、冷僻词语来表现的,而是以一种思想或情境来体现的,并且他在表达他的思想或情境的时候用词都是妇孺皆知、老少皆宜的语言。
.......
真保守,自古文章出少年,白居易十六岁作《赋得古原草送别》。无开阔发散思维难出不朽文章。意境与机巧是楹联两个极端,拿机巧的标准来审度意境不合理。至于妖老精老师说的说的语病,强行倒装,生硬关联,生涩冷僻,老师可以举证,否则言出无力。做为后辈勇于尝试里好的,厚积薄发,本就不易!老师有楹联美感的标准,可以给大家上一课,以示学术交流。敢言勿藏,不能让我躺着也中枪。以上出句立意做过简析,老师可选择性批改。给纵联友个学习机会,有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4 11: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1楼处有云于2013-09-24 07:56发表的  :

真保守,自古文章出少年,白居易十六岁作《赋得古原草送别》。无开阔发散思维难出不朽文章。意境与机巧是楹联两个极端,拿机巧的标准来审度意境不合理。至于妖老精老师说的说的语病,强行倒装,生硬关联,生涩冷僻,老师可以举证,否则言出无力。做为后辈勇于尝试里好的,厚积薄发,本就不易!老师有楹联美感的标准,可以给大家上一课,以示学术交流。敢言勿藏,不能让我躺着也中枪。以上出句立意做过简析,老师可选择性批改。给纵联友个学习机会,有劳!

1、莫言获得诺贝尔奖,是因为少年时的创作吗?如果不是,那么“自古文章出少年”这句话本身是不是也是一个极端呢?
2、意境与技巧,不是楹联的两个“极端”,而是楹联存在的正常追求。所谓的意境,就是通过语言符号所构建的借助人类意识可以感知到的一种虚拟时空或境界。这里的技巧,就是如何选择、摆放、搭配那些语言符号,其作用是求得所构建的意境更加全面、完整、清晰。任何一副楹联都有意境与技巧的含量,只不过在在形式上各有注重、追求罢了。
3、我所说的那些“语病”,是针对某些一味追求意境,而忽略语言、生活实际,脱离大众联友,强走“专家”路线,把博学作炫耀,视深邃为品味,为深沉而拼凑等等的那些出句现象。并在贴子最后作特别提示、声明,不是针对有云老师,而是针对某些现象,为何你还要“强行入座”呢?
4、在本坛,本人只敢批评、指责、甚至嘲讽“划月”,因为她是“老大”,而老大应该是度量最大的。其它人一般不敢得罪,如果有云老师感到了我的冒犯,小人在这里赔礼了——对不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4 16: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2楼妖老精于2013-09-24 11:06发表的  :


1、莫言获得诺贝尔奖,是因为少年的著作吗?如果不是,那么“自古文章子少年”这句话本身是不是也是一个极端呢?
2、意境与技巧,不是楹联的两个“极端”,而是楹联存在的正常追求。所谓的意境,就是通过语言符号所构建的借助人类意识可以感知到的一种虚拟时空或境界。这里的技巧,就是如何选择、摆放、搭配那些语言符号,其作用是求得所构建的意境更加全面、完整、清晰。任何一副楹联都有意境与技巧的含量,只不过在在形式上各有注重、追求罢了。
3、我所说的那些“语病”,是针对某些一味追求意境,而忽略语言、生活实际,脱离大众联友,强走“专家”路线,把博学作炫耀,视深邃为品味,为深沉而拼凑等等的那些出句现象。并在贴子最后作特别提示、声明,不是针对有云老师,而是针对某些现象,为何你还要“强行入座”呢?
.......
没生气,学术之争,在争不在恼,争有争的道理!以上出句,不改立意,能修改三句意境胜过原句,就算老师胜出,莫言比孔子如何,孔子学问才半桶水,曹子健,司马相如可是少年,古代分少,中,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5 00: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不明白了,我到底说错什么了?怎么还有挑战???????

如果有云老师仍不明白我在说什么,那么我们来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何?
例1:
晰联:无辜走誉山中相
晰:“山中宰相”=陶弘景,见性吗?见性!自比陶弘景。淡泊名利的处士之风,跃然纸上。

无辜:1、指无罪的;2、指无罪的人。
走誉:指追逐名誉。此词应属冷僻词汇,且为贬义
山中相:为山中宰相的简称
我的疑问是:这七个字组合起来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又是如何理解出“淡泊名利的处士之风”的?见性?见的是什么“性”?请解释一下,好吗?
关于陶弘景,大家百度一下,就知道这人到底是为潜心修道还为淡泊名利了。所以这样的出句恕本人才疏学浅,实在不敢恭维。
建议原句改为:无名有誉山中相

例2:
一棹浮金幽万顷
晰:联从动写到静,虽是有我之境联,却隐隐透着悠闲自得的味道。见性吗?见性!智者乐水,远离尘嚣。
浮金:这里应指水面闪耀光芒。多指水面反射出的日光或月光。
幽:这里应指僻静的意思
那么出句就没法理解了:因为棹动水响,“幽”从何来?宁静已经被的破,如何又传万顷?再看看你的在说什么,简直在胡说八道!
建议改为:一棹浮金碎万顷
例3:
旧燕未归花也淡[灵孤浮]
晰:兴手法,燕/花,是真亦假。托物言志,哲理联!见性吗?见性!只是个见“淡”或改“黯”会更好……

这是兴手法吗?起兴是这样的吗?????明明是借影抒情,怎么又变成托物言志了?????这是哲理联吗?请问表现了什么哲理??????见性?见的什么鸟性??????把淡改成黯就更好了?????还不是停在色彩上吗??????归不归是瞬间问题,花淡也好黯也好,怎么会是瞬间完成?还有无论是淡还是黯,都是表面文章,内在的呢?
所以,建议改为:旧燕未归花渐衰



我呢,就这么一说,你呢,就这么一听,玩完!至于什么莫言比孔子,还什么曹子建什么的呢,我就当没看见。大家觉得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5 00:3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4楼妖老精于2013-09-25 00:18发表的  :
我就不明白了,我到底说错什么了?怎么还有挑战???????

如果有云老师仍不明白我在说什么,那么我们来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何?
例1:
晰联:无辜走誉山中相
.......
赞成第一句解析。

关于第二句不是有鸟鸣山更幽之说么


第三句描述的是一种心境吧,旧燕也罢,旧人也罢,不见归来,见了最美的鲜花也会觉得黯然失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5 00:4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5楼侍墨于2013-09-25 00:33发表的  :

赞成第一句解析。

关于第二句不是有鸟鸣山更幽之说么

.......

与待墨老师商榷:

是有鸟鸣山更幽的说法,但幽而不会久。如果长时间地鸣下去,肯定是幽不起来了,那么怎么会传万顷呢?幽,突出的应该是瞬间的感受,不可能是持久的感受,另外,山更幽的幽,还有一种“旷”的含意,是静且旷的意境。这里的幽与万顷,是不有重复的嫌疑?那么“浮金”呢?是装饰吗?能漏掉或忽视吗?再去求幽,是不是思维的步子跨的太远了?跳跃性太强了吧?一个“碎”字,是不是避免了这种跳跃,而又装饰了“浮金”?


第三句,主题思想应该是“思念”,用“渐”表折磨的时间性;用“衰”,表示形神两方面岂不更合理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5 01: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6楼妖老精于2013-09-25 00:44发表的  :


与待墨老师商榷:

是有鸟鸣山更幽的说法,但幽而不会久。如果长时间地鸣下去,肯定是幽不起来了,那么怎么会传万顷呢?幽,突出的应该是瞬间的感受,不可能是持久的感受。那么“浮金”呢?是装饰吗?能漏掉或忽视吗?再去求幽,是不是思维的步子跨的太远了?跳跃性太强了吧?一个“碎”字,是不是避免了这种跳跃,而又装饰了“浮金”?
.......
湖光万顷,一叶扁舟,几声欸乃,渐行渐远。。这样的画面该是很和谐的呀。。




思念有浓淡。。出句该表达是一种淡淡的忧伤。所以并原句的 "也淡 "两字恰恰表现了情感的浓烈。。一改就失去原味了。当然改了不是不好,只是表达是另外种感情了。不一定非要折磨的心力交瘁才是思念的。。






和前辈讨论。。别见怪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5 01: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7楼侍墨于2013-09-25 01:02发表的  :

湖光万顷,一叶扁舟,几声欸乃,渐行渐远。。这样的画面该是很和谐的呀。。



.......


再次商榷:
原句省了主语,惯例性可视为是主人划的棹,那么人与舟同在,谁又与谁在渐行渐远?你应该体会的是划棹人的感觉,而不是在看电影。那么你与谁渐行渐远?难道你在看自己的风景?既是主人翁,又是观众?


花也淡,与旧燕未归,是因果关系。但无论是“淡”或“黯”,如果是表现情感的“浓烈”,那么一个“也”字,意味着“同时”或“随即”,瞬时效应是否太强烈些了?这与现实是否相符?改为“渐衰”,只表示伤感的状态在不断地加强,至于浓烈到什么程度,应该留给读者去想象,你说呢?如果用“也淡”或“也黯”,结果还有暇想的空间吗?
另外,原出句中文字也并未折射出忧伤的“淡淡”的味道,它只表示了一种伤感的事实存在与伤感的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5 02:2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8楼妖老精于2013-09-25 01:21发表的  :



再次商榷:
原句省了主语,惯例性可视为是主人划的棹,那么人与舟同在,谁又与谁在渐行渐远?你应该体会的是划棹人的感觉,而不是在看电影。那么你与谁渐行渐远?难道你在看自己的风景?既是主人翁,又是观众?
.......
额,,我用平板,打字麻烦,不细说了。。


姑且不论其他。主语为何一定是我,不能是一老渔翁么,我站在岸边或者桥上看着可以吧?而且我那一画面之说重点是说幽字。。语境可以放的开阔一些。
。。
那花只是看上去淡了,谁知道真的淡了还是鲜艳着呢。。心情而已。说不定等下看到就旧燕了。花也不淡了。。何必纠结于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5-7 17:37 , Processed in 0.12057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