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34|回复: 2

泥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31 18:5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泥  人
                                                                                   历史长河

       我接到朋友的一个电话,邀请我参加他的泥塑商店开业庆典。我非常高兴!我对泥塑非常喜爱,并情有独钟。这个邀请引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儿时我家有一个“泥娃娃大哥”。听母亲说,她结婚后没孩子,就拴了个泥娃娃“催生”。拴娃娃后,母亲竟生了我们兄妹五人,每人间隔六年。更巧的是,小我十几岁的妹妹与我同月同日生。别看户口本上没有“泥娃娃大哥”这一页,可我们兄妹五人都依“泥娃娃大哥”的顺序往下排:我的哥哥成了“二哥”,家里人都这么叫,街坊邻居也喊“二哥”,几十年都改不过口来。“泥娃娃大哥”在我家很有地位,最拿“泥娃娃大哥”当回事的还是我母亲,每逢年节母亲都亲手给他换新衣,摆供,像伺候自己孩子似的伺候泥娃娃。有一天,“泥娃娃大哥”的手指碰坏了,母亲紧张得要命,好象家里要出大事似的,让我到宫南宫北去打听,还有没有洗“娃娃”的?让我问:洗一寸多少钱?当年“文革“初起,扫四旧时期,哪还敢干这种事儿?后来“泥娃娃大哥”在我家不见了。我问母亲:“泥娃娃大哥哪去了?”母亲面带难色轻声地说:“送走了。”我知道母亲心理不好受,也没敢多问。母亲把“泥娃娃大哥”怎么送走的?送哪儿了?至今是个谜。几十年过去了,家拴泥娃娃的事也就成为了历史。

       再次看见泥人就在文革期间了。有一天,我跟老厂长外出开会,散会后,他打算顺路去见他的一个老朋友,并告诉我此人可是天津“泥人张”的传人。我们老厂长是山西人,清瘦,质朴,虽然文化不高,但有资历,是个进城干部。我跟着他来到了一个大院里,见院里有几间平房,平房里有人在干活。老厂长进屋和他的老朋友热情地聊了起来。那老人究竟是泥人张的第几代传人我全没问,眼睛只顾东张西望地看艺人们捏泥人了。泥人都是《沙家浜》、《红灯记》、芭蕾舞《红色娘子军》里的角色,除了样板戏人物,其他都是工农兵的形象。艺人们塑的泥人可比我家的“泥娃娃大哥”漂亮多了。在那个年代,老厂长喜爱“泥人张”艺术,借了他的光,让我第一次欣赏到真正的泥塑艺术。至今,“泥人张”几代传人对天津乃至中国民间泥塑艺术的发展真是功不可没。

       第三次我见到泥人,那是一九八五年深秋的一个傍晚。我爱人因组织调动工作,他的一位朋友,给他送来一尊亲手制作的大肚弥勒佛,留作纪念。我看大肚弥勒佛,眼前一亮,有如似曾相识的老朋友。弥勒佛一尺来高,坐式,从仪表到神态,甚至那眼窝、鼻库、牙缝、脚趾甲捏得太像了!那朋友见我赞不绝口,就高兴地说:“真不知未曾谋面的嫂子却这么喜欢泥塑,我遇到了知音。缘分、缘分!”原来我曾用寿山石雕刻过一个拇指大小的大肚弥勒佛,也是手握佛珠、露着肚脐、盘腿大笑。我那是雕虫小技。自打家里添了这尊大的泥塑艺术品,我高兴得就像家里又多了一口人似的。我也笑口常开,对着他天天瞅天天看。那天来我家送大肚弥勒佛的朋友名叫刘贵忠,那时在水泥厂工作,业余时间全用来搞泥塑,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由于他的执著,他雕塑的泥人,一颦一笑,举手投足,神韵十足。他不是在塑型而是在“铸魂”。他说:“前边有‘泥人张’,要想走出自己的路是很不容易的,必须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后来,他的作品居然在国际民博会和天津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上展出。他不仅在天津市获大奖,而且被邀请到香港参展。《大公报》等多家媒体给予报道,称“奇货可居”,誉他为“泥塑界的奇人”。他说:“泥塑艺术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个人的,也是民族的。”他雕塑的伟人、历史名人、同事好友、市井人物,作品反映时代,反映百姓生活,反映了天津特有的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几十年来他潜心钻研,心手相应,炉火纯青,曲尽其妙。正如冯骥才先生评价:“刘贵忠的作品富有生命的力度和质感。”

       我第四次见到泥人,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那次。2004年初秋的一天,我受朋友之邀,参加了古文化街一家“泥人张”商店的开业典礼,初入店堂就给我一种震撼:专业、专卖,精品满屋,琳琅满目,异彩纷呈,气派非凡,真让我耳目一新。朋友的妻子从十几岁就到泥人张工作室学徒,在那儿干了几十年,成了“泥人张”的第五代传人。朋友的女儿也在泥人张工作室工作,是泥人张的第六代传人。现如今是母女俩经营这规模不小的店堂。

       我第五次见到泥人,又到了2005年夏天。这次,我和市老年人大学几位学友,去参观这家店堂的泥人工作室。我可高兴了!因为我还有好些不解:我见过国画、风筝、象牙、玉雕等工艺流程,可泥人是怎么雕塑成型的我不清楚。朋友带我们到一栋楼的八楼,一个三百多平米的泥人制作室展现在我们面前。十来个年轻艺人分布在各道工序,认真地操作着。我们从设计、作样品、制胎、制坯、烘干、打磨、着色、开脸等逐道工序参观,了解了原材料的来源、材料的成分、烘烤温度和一些操作要点等。想不到四十年后的今天,我总算对泥人生产流程看了个清楚,问了个明白。还让我羡慕的是:这些年轻的彩塑艺人们,在舒适幽雅的环境里从事艺术雕塑,真也是一种享受。他们有美术基础、有悟性、有艺术天分,他们赋予泥土以生命,一双巧手能使泥土传神,真是巧夺天工。他们的作品美,包装也美。泥塑曾作为人民大会堂国际会议的礼品,多被美、日、德、加拿大、新加坡等国际友人收藏,引起众多国际友人的关注。

        这五次与泥人相见的奇缘,前后经历了几十年。我喜欢泥人,是从儿时开始的。当年母亲拴泥娃娃,是为了给沈家留下根。母亲那么喜欢“泥娃娃大哥”,由于我爱母亲,也跟着母亲喜欢上了他。我与“泥娃娃大哥”有扯不断的牵连,这就成了我日后喜欢泥人最早的缘起。我们母女两代人都对泥人情有独钟,是母女之情所系。我先生的朋友送我家的大肚弥勒佛,后来也成了我家的一员,到今天也有二十多年了。当年我在企业制作过贝雕,也雕刻过楼台殿阁、飞禽走兽、仕女村姑,虽然用得不是泥巴是贝壳,但与泥塑艺术也是触类旁通的。应该说,最早还是泥人开启了我对艺术的喜爱与追求,而干贝雕工作又促使我更加钟情泥塑艺术。

       泥塑艺术的演变,从民俗之物进入了艺术的殿堂,到如今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人们感到时代的大变迁,社会的大进步、大发展。我爱天津,更爱雕塑的泥人。

                                                                                                       2010.6.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 17: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泥人的变迁也是一部中国艺术的变迁。
长河的文章朴实感人,欢迎常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1 19:2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基础差,初学。谢谢雪格格老师的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2-24 08:44 , Processed in 0.08620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