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千堆雪

热烈祝贺《诗意栖居》开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7 12:57:51 | 显示全部楼层
002:《关于草兄〈戚氏 . 写给茵茵〉(七夕情书)的赏析》

原玉:《七夕?念茵茵》(作者:缘上草)

雨纷纷,吟秋勾起旧时心。柳岸寻声,断桥思曲.念茵茵。相识缘听琴,轻揉慢挑已销魂。欣然命笔题句,从此唱和酒同斟。彩墨融纸,笛箫入韵,互赠羊脂贴身。正三生铭誓,西子湖畔,四季如春。 骤起不测风云,斑竹涌泪,芭蕉叶卷芯。敲残梦,千呼万唤,无迹无痕。问天涯,境内境外,无声无息,徵角难闻。几番过海,对浪长啸,拍碎多少黄昏。 藕断丝难断,征鸿往返,倩影如新。暗妒牛郎织女,尚年年七夕诉温存。今日又逢佳期,祈天拜月,盼降双鱼信。携玉手.重踏苏堤路。唯此刻.吞吐清馨。待那时.沫濡殷勤。再相聚.琴瑟不可分。任他秋雨,任他风雪,一往情深。

千堆雪赏析:

《戚氏》这一词牌近来极少见问津者,不仅仅因其入“中吕调”累其长,更因其用韵复杂而却步。本词二百十二字,分三片;前片九平韵,一仄韵;中片六平韵,三仄韵;后片六平韵,三仄韵,同部参错互叶(前片八叶平,中片三叶仄、六叶平,后片同)。 草兄挑选七夕这个东方的“情人节”填此词,足见其认真、精心也。反复吟诵几遍,感觉情切、意切,诸多排比、叠词都是为了表达这种思念、相思之殷、之切、之情的。作者巧借牛郎织女银河分隔之苦,而感慨“七夕”相会之盼;然“天上今日鹊桥逢,人间今日只托鸿”,这种相思、分离之苦,思念、盼圆之殷,跃然词间。全词铺陈的时间跨度很大,思绪跳跃的空间也很宽,而主旨不散,推进不乱。 中国古代文人,有一个不成文的境遇:多愁善感最悲秋。最具代表性的当推“宋玉悲秋”之典。《城南秋思》中有这样的词句:“秋来宋玉生悲,不赋高唐云雨”。其意就是说宋玉因悲秋而不赋诗了。词人当然了解秋来生悲的道理,所以词中每片都有此类触景生情的文字,此线清晰可辩。 也许因其音韵之难,我对照柳词的平仄检查了此词,也发现部分出韵的地方,不知作者所依何谱,不妨贴来一并参祥。词中部分用词古风、口语互用,稍显叶脉不畅,结句的张合与全词委婉的风格,似乎显得仓促、急切了一点。然暇不掩玉,我是断不能填出如此悲沧的格调来,当标四星~!如评不当,期方家赐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7 13: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div><strong><span style=\"color:#0000ff;\">003:《关于山雨《西江月》的赏析》</span></strong></div>
<div> </div>
<div><strong><span style=\"color:#ff0066;\">原玉:《西江月》(作者:山雨)</span></strong></div>
<div> </div>
<div><span style=\"color:#ff00cc;\">小院已仃夜雪,暗香更透珠帘。<br />今宵春梦到江南,道是红深绿浅。<br />撷取芳心点点,可怜玉指纤纤。<br />多情人应问寒蟾,明日东风谁倩。</span></div>
<div><strong><span style=\"color:#0000ff;\"><br />千堆雪赏析:</span></strong></div>
<div> </div>
<div><span style=\"color:#0000ff;\">“<span style=\"color:#ff00cc;\">小院已仃夜雪,暗香更透珠帘</span>”:前后搭配衔接十分巧妙,联想丰富,暗藏的信息量很多。前句交代地点、时令、时间,后句从“夜雪”联想到“梅花”,不仅为后片喻人埋下伏笔,也使主题立即被精巧点化。“暗香”乃神来之笔,从“透珠帘”中,还暗藏了人物与场景,凝练、含蓄、精巧。 </span></div>
<div>“<span style=\"color:#ff00cc;\">今宵春梦到江南,道是红深绿浅</span>”:从“停雪”、“暗香”中联想到春天,承接到位、联想自然。我们都知道“梅花”是报春之花,号称“东风第一枝”,因此,“红深绿浅”有就非常符合实际了。 </div>
<div>“<span style=\"color:#ff00cc;\">撷取芳心点点,可怜玉指纤纤</span>”:上片呈景,都是为下片铺垫。此转也就很巧妙地应承了前片。如果借“朵朵梅花”喻“芳心点点”,那么“枝枝琼玉”也就是“ 玉指纤纤”,多么精巧的借喻,多么和谐的结合哦,手法老到。 </div>
<div>“<span style=\"color:#ff00cc;\">多情人应问寒蟾,明日东风谁倩</span>”:此句呼应首句,因为前面交代了“夜雪”已停,那么这里“问寒蟾”也就相互照应了,谋篇也十分严谨。结句的“倩”字,我个人觉得削弱了“梅花”的品格,因为“不与群芳争艳”、“凌寒傲骨”是梅花的高格。即便如此,并不影响推荐精华~~!的确好词。</div>
<div> </div>
<div>如上一家之言,恐有不确,静待方家赐玉。谢谢~~!!</div><br /></di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7 13: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004:《关于湛湛露寒《莺啼序》的赏析》

原玉:『莺啼序?送别酒叔叔』(作者:湛湛露寒)


风波几分辗转,怎留芳华驻。仓皇夜、寒渡凄凄,月明乱照南浦。只道是、匆匆逝水,他年谁为传尺素?悔衷情、忘却叹息, 剪愁如故。 酒苦缠绵,诗冷独醉,聚散无凭据。天涯缈缈怕离分,轻帆千里纵舞。 目盈盈、送君别去,从今后、丁香满树。恨浮萍,幻梦漂流,倦停何处? 风吹几度,怅至浓时,杯酒难成赋。谢已迟、 兰舟连雨, 红叶随波,不为长歌,别时最苦。遥遥天际, 云低水起,风骚词客青衫薄,雾锁津、 烟断寒林露。敲空管竹,如今只恨相逢,秦箫楚笛谁诉。 归来踪迹,也欲淹留,紫陌尘里伫。念去去、银汉摘月,瀚海云烟, 挥展鸿图,青云独步。 浮槎浪快,相携帆满,羁思虽重忆还伴。逐沉浮、一任迷途旅。烟波浩淼涛平,休唱阳关 ,盼归莫误!

千堆雪赏析:

首先欢迎湛湛露寒小姐大驾光临雪坛。楼主好才情,令雪景仰。能填《莺啼序》没有一定古风诗词功底,断不敢为,因为《《莺啼序》属于词中“阳春白雪”,二百四十字,分四片,每片各四仄韵。 楼主这首《莺啼序?送别酒叔叔》哀婉凄迷,深情脉脉,离愁别绪,思念切切。读后感慨万千,荡气回肠。全词围绕送别,从不同角度抒发别离情、相思苦。可谓跌宕起伏,柔肠寸断。 第一片:点题陈因,剪景托题。“仓皇夜、月清凄、匆逝水、剪愁绪”。 作者选景独具匠心,所有的景致都是如此的凄凉、哀惋,这对烘托送别主题,十分精当。 第二片:追忆、相思,推进离愁别恨。“酒缠绵,诗笺冷,聚无凭”进一步推进送别的主题,此处的诗酒酬亲,借酒浇愁、遣诗相送之痛,油然而生;“天涯缈,轻帆纵,泪盈盈”,一幅送君别去的场景,催人涕淋;“从今后、丁香结愁怨,浮萍梦漂流 ”无不表达了作者的无限相思、恨别之苦。 第三片:扩大视角,联想别后相思寂。“风吹几度怅情浓,烈酒单杯难成赋”。君去后,何物寄相思、何物勾相思呢?----- 兰舟连雨, 红叶随波;遥遥天际, 云低水起,骚客青衫,雾锁津渡、 烟断寒露。敲空管竹,向谁诉?一种落寞、几许凄凉?????? 第四片:对未来的憧憬与离人的寄托。“念去去、银汉摘月,瀚海云烟, 挥展鸿图,青云独步”这些都是对离人的殷殷寄语;同时还表达了一种期盼:“浮槎浪快,相携帆满???逐沉浮、休唱阳关,盼归莫误”! 应该说这是一首比较成功的送别力作,因手边没有“白香词谱”,只对照龙榆生的《唐宋词格律》检查了一下平仄,未及细纠。如果说需要抛砖的话,我认为二、三片选景、铺陈过赘,有堆砌、重复之嫌;视角转换上,主线不明,层次不密;还有部分用词也值得推敲;尾片的语感稍欠流畅。不过,我浏览诸多论坛,两年来难得见到这样的词作,雪自叹不如,因此,我的肤浅品析,定有不确之处,还请楼主见谅并不佞赐玉。谢谢~!强烈推荐精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7 13: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005:《关于猫点一诗一词的赏析》

原玉:《鹧鸪天---洞庭秋晚》(作者:猫点)

落日金辉映古楼,
洞庭木叶又逢秋。
青峰远树霞中立,
碧岛浮天梦里游。
山不语,水东流,
夕阳西下数归舟。
深居画境人难老,
湖上波涛却白头。


千堆雪赏析:


《鹧鸪天》又名《思佳客》,是词中比较接近律诗的一种,其基本技法上除了前片三、四句与过片三言两句多用对仗以外,平仄上很接近律诗。下面我结合这个音画与原作,试析猫点的这首作品。
起句“落日金辉映古楼,洞庭木叶又逢秋”,陈景点题。这句的视角镜头是由远及近,作者从夕阳落辉中,抓住洞庭湖边最著名的景点岳阳楼来着笔,很有匠心,寥寥七字点出了时间与空间;后句中“洞庭木叶”出自《楚辞》:“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清朝著名诗人赵进美,在《七律?枫叶》中有:“洞庭木叶伤心日,寂寞怀人在水涯。”作者巧用此典不露痕迹地把主题季节、时令渲染烘托到位了,非常凝练出彩。“青峰远树霞中立,碧岛浮天梦里游”,这句是对洞庭湖晚秋的整景铺陈,在视觉上是运用扫描,既是对上句特写镜头的补充,又进一步把视角镜头向远处推移,并进而用扫描的手笔,把洞庭湖上的君山岛等主要特景交代清楚。这句中“碧岛浮天”很值得品味,既有远视的朦胧美,又有湖水清澈的清晰感。如要挑刺的话,“浮天”对“远树”稍宽了点。“山不语,水东流。”这个过片的转换,很自然,很和谐,一静一动中,把洞庭湖的山水赋予了生命力和生机,并非常自然地将观景转换到思绪中来。“夕阳西下数归舟”,这句承上启下,既高度归纳、总结、提炼上片与过片的景与思,又巧妙地为下句的思绪做好了铺垫。句中有景有情,有看有思。“深居画境人难老,湖上波涛却白头。”这句是全词的精华。全词出彩之处还有有三点值得肯定:其一,结句的反衬手法精巧,前句是常理,后句得出相反的结论是点睛之笔,“人难老”“却白头”,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我理解此句包含了作者无尽的思念与惆怅,“白头”句就是这种情绪的高度提炼与升华;其二,承接、过度与提升很自然和谐,没有起伏与跳跃,非常符合洞庭湖晚秋的情景,作品的主线:从过片“山不语,水东流”的情绪酝酿开始、到“数归舟”的情绪流露、再到“却白头”的提升,是一步一步递进的;其三,这片作品情景交融,作者的情绪变化是通过不同的景致表现出来的,不是为景写景,而是用思想提炼景物的,很含蓄、很精巧、很深刻,非常耐品,同时给读者预留了非常宽大与广阔的联想、思索空间。因此,我认为,这是一篇融景于情,纳思于景的优秀作品,其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得非常到位。我已经很久没有读到这么优秀的词作了,强烈推荐精华,并希望作者能多练习与挖掘一些类似高质量的作品来,也期待更精妙的评析与金玉之和。


《七绝》(作者:猫点)

西风吹老洞庭波
夜夜思君白发多
梦里不知人远隔
小舟一叶渡银河


二、关于《七绝》的评析:

七绝是律诗中最能体现才情与文学功底的,它是学诗练笔的基础。写好七绝,对学习七律并涉足小令、中调、长短句等都有很大的帮助与促进。有人认为七绝短短28个字很好写,其实不然。我个人认为,七绝是语言最锤炼的一种文体,能做到无一废字,惜墨如金,是一种比较高的境界;仅此还不够,它的最高境界是信息量大、寓意深刻、几乎不能更改、变动一个字,方为上品。
猫点的这首《七绝》虽未标题,其实读后,它的主题非常明确。这是一首离愁别绪的相思与思念。诗中句句都体现了作者对不在身边的爱人、情人的一种思念与牵挂。“西风吹老洞庭波”起句点出时间、地点、心情:“西风”言秋,“洞庭”作者所在的位置,“吹老”思念殷切的心情。这句“吹老”非常出彩,很形象、很生动,也很巧妙的道出了作者的心境。“夜夜思君白发多”,这句承接得非常自然,既点明主旨,又照应了前句,把上句的“吹老”用“白发多”来补正与呼应。“梦里不知人远隔”转得也很到位,前句的“夜夜”在此句中得“梦”,内联紧密,无任何斧锉痕迹,思念之人虽不在身边,但在作者梦里是一起的,这进一步渲染了“因思成梦”的殷切。“小舟一叶渡银河”这句的“小舟”照应了起句的“洞庭波”,同时,它还有双关的寓意,因为作者巧用了“银河”之典,所以一条主线呼出:“小舟”如月--月夜浓愁--因思入梦---以梦表达思念团聚的强烈愿望,就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首七绝,语言平实锤炼,音韵和谐流畅,手法自然,主题突出,用喻、嵌典贴切。我认为作者是一气呵成的,全诗内联紧密,技法熟练,尤其是结句的提升与联想很精巧。应该是一首能代表作者文学功底的成功之作。
一家之言,恐有不确,期玉赐复

以上仅为一家之言,所评如有不确,请同道高手赐教,也期待作者的斧正。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7 13: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7 17:2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提供平台,愿《诗意栖居》和漫天雪论坛更上层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7 18:58:38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 17: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诗意栖居怎么会出现0贴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3 13: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37楼(千堆雪) 的帖子

回千总:目前词二班正在做准备工作,有许多学员还没有注册好这里,这几天正在忙于准备工作,过几天二班就开课了。对联班也正在筹备之中。等三个班都开始上课了,贴子会多一些。谢谢千总百忙中关注我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23:4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久没来论坛了,不能冷落了朋友们:)


006:《关于落叶秋风“满江红?孝陵”的赏析》

原玉:《?江?  孝陵 》(作者:落叶秋风)

?雨?山,有多少、消沉王气。看踏遍、?年古道,?朝?址。?落漫添??感,雁?不?登?意。?圜丘、?吊??碑,?堪此。    嗟清冷,梅花地。怜寂寞,?江水。任?蟠虎踞,浪淘沙洗。?客情?秋色外,英雄霸?斜??。但望中、何??中原,浮?蔽。

千堆雪赏析:

[题外话]:
结识落叶秋风纯粹属于偶然。08年年10月底在北京开会期间,缘上草兄约请北京诸诗友小聚,我有幸第一次与贺兰、文森、狂生、秋风、骆寒、闻筝、糊涂仙等诸诗友认识。秋风兄给我的第一映象是位十足的书生,个性沉稳内敛,不苟言笑,与人话语不多,不善酒饮。自秋风兄应邀挂版漫天雪古风以后,雪才真正接触兄台的大量词作。老兄是一位十分勤奋高产的作者,仅十一月份就有36首词作应屏,几乎每天都有新作,如此勤奋、执着的作者,在千堆雪认识的诗友中还是第一人。因此,一份景仰与钦佩之情,始终翻腾于内。雪一直想透过作品,更深入地感受与体验秋风兄内心对于诗词的别样情怀,并试着解读老兄词作的精髓与精神境界。恰巧,老兄贴来了《十一月词集》36首,雪无暇一一赏析,遂不揣浅陋,选一首《?江??孝陵 》试读,并希望借此一叶知秋。

[背景资料]:
明孝陵坐落于江苏省南京市钟山南麓玩珠峰下,为明朝(公元1368年至1644年)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作为中国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壮观宏伟,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500多年帝王陵寝的形制。明孝陵的朱红大门坐北朝南,正对梅花山,门额上书“明孝陵”三字。明孝陵改变了唐宋帝陵方上、陵台、方垣、上下宫制度和十字轴线的陵墓布局,首次按皇宫布局建立“前朝后寝”三进院落制,开创了陵寝建筑平面呈“前方后圆”的基本格局。 以上特点在秋风的词作品中都有着墨。
[词牌解析]:
《满江红》词式是一个集宋词艺术特征为一身的经典词牌,首先,《满江红》的主旋律特征句是“平平仄”,除下阕的第一个韵脚外,其它韵脚处都是以“平平仄”收尾的!而下阕的第一个韵脚处的“平仄仄”所表现的声律效果实际上是要提升气势,即这个韵脚也是为主旋律“平平仄”服务的!然后是《满江红》的格律要求充分显示了句子格式的声律内涵与句子的文字形式和语调之间的紧密关系。比如说,《满江红》的格律直接给出的“添字格”就有四个之多。正因为有这么多强调句型,像《满江红》这样的词式就适合做豪迈词,能够充分表现凛然大气!
对于《满江红》格式中的四个 “添字格”句式,不按强调句型填词,质量是会大打折扣的,何况《满江红》词有柳永、岳飞和许多词人所作的优秀的经典作品,人们都会自觉和不自觉地与他们熟知的作品做比较的。这四个添字格式中都有一个不定式,“不定”是来源于“添字”,因为“添字”才使得这些句子声律变化丰富,即:其中哪个句子不是强调句型,那个句子便不是添字格了,就不能使用那个不定式了,就不能按添字格计数来宽限,否则,这个声律模式就变味了,就只能算是破了格!
《满江红》格式中还有两个长长的不定式,这实际上是两个并列的三三短句,因为并列句型也是丰富多彩的,如果字数太少而又对声调要求太严的话就会缺少能动性,才使得这两个三三句型成了不定式。而另两组长句就没有不定式,因为长句中的文字是容易调整的!需要强调的是,这个长长的不定式中,只有前三个三三短句的前两个字可变平仄,后三字是要体现主旋律的,不能变!
可得小心注意了,《满江红》中有两种最基本的句型:强调句型和并列句型,且各自都占了四句之多。而并列句型通常可以写成对仗句式,如岳飞的《满江红》中的并列句全为对仗式。把握住了这些基本要领,才可能写得出好词来。当然,现代人写《满江红》的人多如牛毛,那些忽悠人的东西真没必要看。
[正文赏析]:
上片起句,作者一改应景句式,直切正题:“?雨?山,有多少、消沉王气”。“风雨”句主席曾用过,其实此处的“风雨”并非自然天气,而是一种多事、沧桑的指代,意在“钟山”见证了此地的历史沧桑与王者争霸的历史沉浮;“看踏遍、?年古道,?朝?址”这句是添字格,添“看”字是为了提示读者、加重应景份量;“?落漫添??感,雁?不?登?意”这句对仗中有无限感慨:“叶落”“雁来”喻示着春去秋来,自然界按自己的自然法则轮回,然而帝业的兴废、历史的沧桑,却给登临者留下了无限感慨;什么感慨呢?“?圜丘、?吊??碑,?堪此”,此结处直指《孝陵》主题,“园丘”、“残碑”都是孝陵留给凭吊者的遗迹,而作者内心的感受是什么呢?作者没有直说,一句“谁堪此”留给读者去思索和感悟,有匠心。  下片作者加速了语感过渡:“嗟清冷,梅花地。怜寂寞,?江水”这两个并列的三三短句紧扣主题,因孝陵对面就是梅花山,旁边紧贴着长江,这依山傍水的环境,并没有给明帝国带来繁华的延续,相反作者却从应景中感受到了“清冷”与“寂寞”,如此笔触更加重了历史的沧桑感,也是本词的出彩之笔;紧接着作者再递进“任?蟠虎踞,浪淘沙洗”这句既是作者的感悟,也是历史的必然,就如同主席当年的感慨一样“虎踞龙蟠今胜昔”嘛,而大浪淘沙是历史的必然;“?客情?秋色外,英雄霸?斜??”这句是作者对《孝陵》凭吊后的感受,也是对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赞誉,尽管英雄不在,但霸业与功绩永存。结句“但望中、何??中原,浮?蔽”寓意深刻:当年逐鹿中原的英雄与豪迈,都随这一园荒丘而成为过眼云烟,英雄缔造的那段辉煌,也伴随着这满园秋色关上了历史的大幕,但这段历史却永远留在了后世凭吊者的心中。
历史题材的作品比写风花雪月的东西难,难在应景中要有感悟与评价。秋风兄这首《满江红?孝陵》之所以被偶推崇,就是作者不仅紧扣主题,而且抓住了《孝陵》的关键特征,并从大背景、大视野中着笔,有应景、有感悟、有思索、有提炼。如果要说不足,雪以为下片结句的力道还稍显不逮,且结字有应韵的痕迹。如上所析,乃雪一家之言,恐多不确,期方家示玉,亦盼秋风兄斧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5-19 18:55 , Processed in 0.13451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