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烟雨蝶梦

青藏老柳(作者:月黄昏)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09:4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打不开的伞:
呵呵,子夕的想法比较新颖。这大约就是每个人角度不同的原因。

而文章,恰恰因为这样的“不同”,而显得纷繁多彩。

这篇文章如果真写“爷爷”,而将树上的绿叶当成“自己和兄弟姐妹”,伞觉得还是可行的,只是中途由于断了“父亲”这一环,处理不好文章可能会显得假。想了想,大约得加一段“父亲”的事来过度。

问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09: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打不开的伞:
再回头来看月黄昏这篇发了许久的《青藏老柳》,因为月黄昏的文字没什么问题,加上想说的重点在前面的讨论中已涉及到,伞哥就先理一下少数几个细处,然后泛泛说点补充意见,呵呵。

                             《青藏老柳》

或许是四株,或许是五株,古老而又古老的柳树连成一排。看到这张图片,古老、沧桑这两个词马上在我的脑畔(感觉用“脑海”准确一些)浮起。它们是那样的古老,古老得让你顿生敬意;它们是那样的沧桑,沧桑得让你心生怜爱。(起笔轻柔自然,后两句排比虽然有“抄袭”之嫌,却也妥贴)

虬曲的树干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让我们不用看年轮,就知道它们“芳龄几何”。树皮青黑色,有些地方已脱落,显得斑斑驳驳,,上面沟壑纵横,布满了一个又一个的树节,仿佛是它年少顽皮碰撞而成的犄角。(此段进入细描,加深了读者对老柳的印象。不过“芳龄”这个词,本身更适合用在年龄不大的事物上,它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年轻浪漫”,虽然月黄昏加了引号,但我依然觉得与文章的气氛不太融合。这只是我的个人意见,月黄昏自己斟酌取舍,)

它,好像不美,起码没有亮丽的美,为什么,为什么我却感到那样的亲切?(设问式转折,很重要的一段)

啊,原来,那像一双手臂,一双长期劳作的手臂,对,父亲的手臂!不是吗?皮肤黝黑,上面有斑点,有伤疤,炎热的夏天还会给太阳炙得脱皮,这和那青藏老柳的树干多么的相似呀。但正是这双苍老却遒劲的手臂,一年四季抡着锄头,和无数的洪、旱、虫做着斗争,(此句建议删除)从贫瘠的土壤中刨出一家的口粮;正是这双粗糙黝黑的手臂,在农闲时节,拿着锤子和钉子,帮人盖房子做木工,敲打出我们姐妹三个的学费!正是这双手臂,挥着凿子和斧头敲打出我们儿时睡的摇篮;正是这双手臂,和着水泥和黄沙筑出家里的猪圈和放柴禾的小屋;正是这双手臂,拿着竹篾和柳条编出妈妈用的篮筐和笸箩;也正是这双手臂挥舞着羊毫和狼毫,在白纸上纵横渲染,然后贴满整个屋子,给我们一院墨香。。。。。。(这几个排比句用得好,不过顺序有点凌乱:两个“敲打”,“儿时的摇蓝”放在了读书的后面。建议重新安排顺序或者减去后面一句的“敲打出摇篮”)

再看那青藏老柳,它又多么像一张脸,一张长期暴露在阳光下而不擦防晒霜的脸??父亲的脸!黝黑,粗糙,沟壑纵横!不用问年龄也知道不再年轻的脸,往往都要被人多估十岁的脸。(调整顺序:一张长期暴露在阳光下而不擦防晒霜的脸;一张不问年龄也知道不再年轻的脸;一张往往要被人多估十岁的脸??父亲的脸!黝黑、精糙、沟壑纵横!)村里的桥蹋(误字,应为“塌”)了,是这张脸,出面筹款重新修建;学校的围墙围不住(建议改成“倒了”,以相对前面的“塌了”,是这张脸出面和(“和”字口语化了,建议改成“与”字)附近难说话的村民协商;邻里闹矛盾了,只要这张脸出现,准会化干戈为玉帛;而每到年终村里结算作帐,却(转折不当,改为“也”字)总要请这张脸去监督、帮忙。。。。。。。(七个句号?)

青藏老柳,经年累月承受着高原上烈日的炙烤而不枯焦,经受着高原上强劲的风吹而不折腰,你看它,枝叶茂盛,苍翠欲滴,(此句不完整,因为柳并不是一年四季都枝叶茂盛的,原句少了限定性的说明)多少只,多少种,多少代(这三个“多少”,用得不太妥当,不如直接说“无数的”)鸟儿在里面(哪里面?是指柳还是指高原?)去了又来,来了又去,只有老柳依然屹立如钟。(此段过度得非常出色,赞之!)

是的,父亲就是一棵老柳,一棵青藏的老柳!多少艰难,多少苦难,多少生命中不能承受的沉重都只是(删除,不然与后面的转折有冲突)被犁成了他额上深深浅浅的皱纹。(逗号)然而他没有诉苦,没有怨言,甚至没有絮絮叨叨回忆。(建议改成破折号)他只是春耕、夏种、秋收、冬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他的沉默用他的(建议用一个“与”字,这样语气会更强)汗水,把我们姐弟三人一个个送出山去,送到他认为的青藏高原的高度。我们就是他干上的枝叶,葱茏而苍翠,里面(加字)饱含着他绿色的希望,寄托他不能实现的理想。 (此段是升华,不错)



我的父亲,就是那棵青藏高原上屹立的老柳树!(结尾也很好,简洁含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09:4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月黄昏:
《青藏老柳》修改一稿



多少年了啊,它伫立在大地脊梁之上,承受着风吹雨打,承受着霜降雪飘,承受着电闪雷劈,承受着骄阳炙烤......



太阳晒黑了它的皮肤,风沙吹裂了它的肌肉,繁霜曾把它的绿叶染黄,雷电曾把它的枝丫斩断......一天又一天,它黑了,它老了......



但是,炙黑的躯体更加挺拔,再生的叶片更加青翠。苍老中透着遒劲,让我们顿生敬意;沧桑里露出雄健,让我们心生爱怜。



这就是??青藏老柳!虬曲的树干上斑斑驳驳、沟壑纵横,刻满了岁月的痕迹,我们不用看年轮,也知道它“芳龄几何”。



不知为什么,每每看到这张照片,我就想会起我那远在千里之外的父亲!



看,它的树干多么像一双手臂,一双长期劳作的手臂,对,父亲的手臂!不是吗?皮肤黝黑,上面有斑点,有伤疤,夏天还会给太阳炙得脱皮,这和那青藏老柳的树干多么的相似呀。但正是这双苍老却遒劲手臂,一年四季抡着锄头,和无数的洪、旱、虫做着斗争,从贫瘠的土壤中刨出一家的口粮;正是这双粗糙黝黑的手臂,在农闲时节,拿着锤子和钉子,帮人盖房子做木工,敲打出我们姐妹三个学费;正是这双手臂,挥着凿子和斧头敲打出我们儿时睡的摇篮;正是这双手臂,和着水泥和黄沙筑出家里的猪圈和放柴禾的小屋;正是这双手臂,拿着竹篾和柳条编出妈妈用的篮筐和笸箩;也正是这双手臂挥舞着羊毫和狼毫,在白纸上纵横渲染,然后贴满整个屋子,给我们一院墨香......



再看那青藏老柳,它又多么像一张脸,一张长期暴露在阳光下而不擦防晒霜的脸??父亲的脸!黝黑,粗糙,沟壑纵横!不用问年龄也知道不再年轻的脸,往往都要被人多估十岁的脸。村里的桥蹋了,是这张脸,出面筹款重新修建;学校的围墙围不住,是这张脸出面和附近难说话的村民协商;邻里闹矛盾了,只要这张脸出现,准会化干戈为玉帛;而每到年终村里结算作帐,却总要请这张脸去监督、帮忙......



青藏老柳,经年累月承受着高原上烈日的炙烤而不枯焦,经受着高原上强劲的风吹而不折腰,你看它,枝叶茂盛,苍翠欲滴,多少只,多少种,多少代鸟儿在里面去了又来,来了又去,只有老柳依然屹立如钟。



是的,父亲就是一棵老柳,一棵青藏的老柳!多少艰难,多少苦难,多少生命中不能承受的沉重都只是被犁成了他额上深深浅浅的皱纹。然而他没有诉苦,没有怨言,甚至没有絮絮叨叨的回忆。他只是春耕、夏种、秋收、冬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他的沉默用他的汗水,把我们姐弟三人一个个送出山去,送到他认为的青藏高原的高度。我们就是他干上的枝叶,葱茏,苍翠,饱含着他绿色的希望,寄托他不能实现的理想。



哦,我的父亲,就是那棵青藏高原上屹立的老柳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09:4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月黄昏:
大家热心地对《青藏老柳》进行了点评,黄昏很感动。

理越辩越明,大家这么一讨论,这篇文章的缺点也就很明显了。我的理解是前半部分比较薄弱,并且就像天共远同志所讲,有抄袭《白杨礼赞》之嫌,一直想修改一下,怎么也不能辜负了大家的一片心呀,呵呵,

一个星期都比较忙,今天才有时间动动手术。时间仓促,觉得还有好多地方应该修改,或者说,由于我的修改又出现许多新的问题,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09:4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打不开的伞:
或许是月黄昏没有看仔细我在你原文中的一些回复,也大约是误会了,所以,伞哥就再说一下。

其实,就文章的格式来说,能够留下的,多是被实践证明了优秀的,就如搭建楼房,先地基后地面,是有科学依据的,我们不能够因为前人那样修了楼房,就说继承不好。

关键的是,我们如何在内容上出新,在修辞手法上出新。

所以照此看来,月黄昏这篇修改文章,反而退步了,没有前一篇好。先说我个人的三点理由吧。

一:文章重点修改了开头,目的是想避开一些“模式化”,但这样的结果显然让语气变得生硬,或者说是造作吧,失去了原文的自然流畅。原文起笔很轻柔,感情在不动深色中慢慢浓烈,虽然转折略有些快,但总体上问题不大。而这一篇,起笔就波涛汹涌,将感情一下子升得太高,那么势必影响其后的情感发展,因为它不是渐近的过程,而是作者硬加的。

二:正因不是渐近的,所以此篇文章在转折上更加不自然,不足之处没得到改进,反而更严重了。

三:原文的前半段之所以让人感觉“略单薄”,我在前面说了,是在内容上,而不是情感上,情感方面原文已控制得相当出色,无需再改。而内容我曾给了参考意见,月黄昏应该从这方面入手去修改(当然不是必须加我说的那种内容,我那只是举例),才能增加文章的厚度。其实月黄昏自己仔细再看修改后的这篇,就做算这样的起笔抒情是完美的,它却依然显得单薄??就是因为内容不足。

呵呵,就说到这里,其它细节可润色的不多,到时伞哥再帮你理一遍。赞赏月黄昏的认真!

先听听其它朋友的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09: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共远:
呵呵,写作是非常个性化的事情,如果全部听从别人的意见,那就是别人在写了,文章也会面目全非,失了作者的本意。

所以建议楼主,在吸取意见的同时要有自己的想法,多写,多练,其实没什么诀窍,相信你一定能更进一步。

另外,我的意思,不是说你抄袭《白杨礼赞》,只是说神似。

还是那句话:写自己的东西,走自己的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09:4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打不开的伞:
热烈欢迎天共远再次光临!

赞同天共远“在吸取意见的同时要有自己的想法,多写、多练”的观点!意见只是一种参照物,就如路标,让作者知道自己身处什么地方,什么位置与高度,至于路怎么走,文章怎么写,随作者喜欢??如果只将写作当成一种娱己的爱好的话,就好比写日记,可以语句不通,可以惨不忍睹,但表达了自己的心情,不关别人的事。呵呵。

而如果不是单纯为了“娱己”,且兼带“娱人”,甚至想发表什么的,那么只“写自己的东西”就不全面了,还得写些别人喜欢的想看的,或者是别人规定了内容与方向的文章??哪怕这类规定与内容作者并不喜欢,当然如果碰巧作者也喜欢会更好。否则,就是大师,别人同样可能不会买账。

所以,在走自己的路的同时,仅写自己的东西应该是不够的吧,还得写一点别人的东西。仅得到自己认同的文章属于孤芳自赏,而只有同时得到读者的认同,文章才会体现出更强的生命力。

当然,这得排除前面说的那句话??如果只将写作当成一种娱己的爱好的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09:4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月黄昏:
第一,多谢伞哥,每一篇都能仔细阅读并提出自己的意见,真的很难得。

第二,以前黄昏从没好好地去修改过一篇作文,现在看来,写作文不难,改作文倒真是个大难事呢。

第三,由此想到,那许多名家对自己几十万字的文稿一改再改,有时推翻重来,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第四,经过这样的修改,黄昏学到了很多,关于技巧,关于态度,关于为人。。。。。

第五,谢谢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09:4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共远:
呵呵,都很有水平,说得有理。伞,加油!

月黄昏美女,感觉你的开头,问题还是挺大的,调起得过高,有些空洞,像喊口号。

可以世纪描写一下那些柳树,它们看起来非常不平凡。我觉得你写心理感受还是有欠细腻。

不仅要写景状物,还要写出景物在人心中引起的反应。

恕我直言哈,支持一把共评,希望办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09:4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月黄昏:
青藏老柳》修改二稿



或许是四株,或许是五株,古老而又古老的柳树连成一排。看到这张图片,古老、沧桑这两个词马上在我的脑海浮起。它们是那样的古老,古老得让你顿生敬意;它们是那样的沧桑,沧桑得让你心生怜爱。



虬曲的树干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让我们不用看年轮,就知道它们高寿几许。树皮青黑色,有些地方已脱落,显得斑斑驳驳,,上面沟壑纵横,布满了一个又一个的树节,仿佛是它年少顽皮碰撞而成的犄角。



它,好像不美,起码没有亮丽的美,为什么,为什么我却感到那样的亲切?



啊,原来,那像一双手臂,一双长期劳作的手臂,对,父亲的手臂!不是吗?皮肤黝黑,上面有斑点,有伤疤,炎热的夏天还会给太阳炙得脱皮,这和那青藏老柳的树干多么的相似呀。但正是这双苍老却遒劲的手臂,一年四季抡着锄头,从贫瘠的土壤中刨出一家的口粮;正是这双粗糙黝黑的手臂,在农闲时节,拿着锤子和钉子,帮人盖房子做木工,敲打出我们姐妹三个的学费!正是这双手臂,和着水泥和黄沙筑出家里的猪圈和放柴禾的小屋;正是这双手臂,拿着竹篾和柳条编出妈妈用的篮筐和笸箩;也正是这双手臂挥舞着羊毫和狼毫,在白纸上纵横渲染,然后贴满整个屋子,给我们一院墨香。。。。。。



再看那青藏老柳,它又多么像一张脸,一张长期暴露在阳光下而不擦防晒霜的脸;一张不问年龄也知道不再年轻的脸;一张往往要被人多估十岁的脸??父亲的脸!黝黑、粗糙、沟壑纵横!村里的桥塌了,是这张脸,出面筹款重新修建;学校的围墙倒了,是这张脸出面与附近难说话的村民协商;邻里闹矛盾了,只要这张脸出现,准会化干戈为玉帛;而每到年终村里结算作帐,也总要请这张脸去监督、帮忙。。。。。。



青藏老柳,经年累月承受着高原上烈日的炙烤而不枯焦,经受着高原上强劲的风吹而不折腰。一到春天,枝叶茂盛,苍翠欲滴,无数的鸟儿在它的枝叶里去了又来,来了又去,只有老柳依然屹立如钟。



是的,父亲就是一棵老柳,一棵青藏的老柳!多少艰难,多少苦难,多少生命中不能承受的沉重都被犁成了他额上深深浅浅的皱纹,然而他没有诉苦,没有怨言,甚至没有絮絮叨叨的回忆??他只是春耕、夏种、秋收、冬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他的沉默与汗水,把我们姐弟三人一个个送出山去,送到他认为的青藏高原的高度。我们就是他干上的枝叶,葱茏而苍翠,里面饱含着他绿色的希望,寄托着他不能实现的理想。



我的父亲,就是那棵青藏高原上屹立的老柳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3-29 03:38 , Processed in 0.10846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