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63|回复: 4

[随笔] 从五四一路走来的历史叙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31 21:2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五四一路走来的历史叙述
  
  
  1919年的五四运动,虽然已经走过了90年的漫长历程,但是至今我们每一个人都被五四深深影响,都是被劫持的生活在“后五四时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在1919年前后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无论是思想意识还是社会形态方便,较之于以往的传统,相比于近现代的发展,急剧激烈的历史大拐弯使中国如迷失在荒野,被割断脐带、与母体彻底分离的婴儿一般,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谈历史,最重要也是最基本是要把当时发生的历史事件尽可能真实的展现出来,把事件陈列出来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一番推敲评说,这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一个过程。但是前提是,你得摆事实,后才讲道理。所以,前段时间易中天在百家讲坛《品三国》,还包括这两年的历史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很多观众或者读者都很不屑的评价说:“只不过把文言文翻译成了白话文,有什么本事!”这话听起来很逆耳,但是在我听来却是为他们叫好的缘由之一,历史是曾经发生的真实的事件,我们是无法再回到当时的那种情境中去,这样就只能通过记录当时历史的书籍来探究历史的真实面貌,古籍就在那里摆明了,写的是白纸黑字,一个说历史的人是不可能脱离这些典籍的,脱离原典的历史事件就好比对着一个伪命题说得天花乱坠,一切都还是徒劳。易中天和当年明月都先摆出了大量的事实典籍,再尝试解读与评述,就这短短的解读与评述也要谨慎万分,如履薄冰般成一家之言。
  
  当然本篇也尝试努力去还原五四那段“血与火”历史。
  
  五四在北大,说到五四就不能不提北大。五四时期的杂志有我们熟知的《新青年》,《新青年》算是北大老师辈的大师办的杂志。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同时期的另三本杂志,即北大中文系,当时叫中文门,1916级同学办了三种杂志,而且这三种杂志日后都是影响非常深远的。他们是以文艺复兴相号召主张思想革命的《新潮》,还有以昌明国粹相标榜的《国故》,以及提倡新旧学说并行,努力介入现代社会改革的《国民》。其中《新潮》杂志的主编是傅斯年,背后有胡适的支持出版比较快,影响力也很大。当时一般人认为《新潮》和《国故》,一个新一个旧,思想对立,互相批判,而《国民》处在中间状态。三本杂志,似鼎之三足,却并不是鼎足而立,似两长一短。但是之后的历史发展恰恰走向了背道。
  
  五四运动后,《国民》同仁更为积极,加上日渐走向现实政治,而《新潮》的人很多加入国民党,《国民》的人很多接近***。《国民》编辑许德珩,到了1979年,已经成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德珩先生写五四运动60周年,特别强调当年他们的杂志《国民》杂志的意义很有影响,至于《新潮》,《新潮》有意义,但是他们的主办人后来全部倒退,走向反动,至于《国故》,那都是一个反派的角色等等。在整个历史叙述中,左中右的排列到了今天逐渐改变为很多人理解的《国民》是左,《新潮》是中,《国故》是右。这有点接近我们今天意识形态的历史叙述了。而这恐怕不仅仅是意识形态的限制,而是长期的周瑜情结??“既生瑜何生亮”“成王败寇”的观念。
  
  我们可以注意到许德珩先生写五四运动60周年,特别强调当年他们的杂志《国民》杂志的意义很有影响。特别强调自己的杂志很有影响,倒是有了点掩耳盗铃,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色彩。他这样说,很多人就这么理解了,可以说也只能这样理解了。这就是加入了许德珩先生的个人叙述的五四历史叙述。同样一直以反面形象出现的《国故》所标榜“昌明国粹”的口号同样不能就那样随便的被我们丢进历史的垃圾桶,千万人踏千万人骂,永不复用。北大中文系教授陈平原曾用三个词来概括五四的风采,第一是泥沙俱下,第二是众生喧哗,第三是声气淋漓。所以,五四年代是一个多元化的年代,秉承“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兼容并包”的思想,至今仍不过时。
  
  不论赶上了什么时代,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那么已经成为历史过去时的五四又为何会在这近90年的漫长历史中被人孜孜不倦的一再提及,经久不衰喃。
  
  胡适说过“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原本真实的历史叙述极容易加入个人叙述的成分,不论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当然这不是说我否定了历史叙述,而是我们要知道真实历史叙述中会夹杂着诸多唯心、虚假的个人叙述成分。要加以辨别批判的看待历史。同样,正是有了这属于个人叙述的历史叙述,历史才不会如此单调晦涩,相反会随着时间的逝去,愈发散发出迷人的盛夏果实味道。
  
  说到五四运动,就无法回避“五四精神”的命题。五四的根本精神是什么,一直有不同看法。1949年后,我党阐述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概括地讲,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关于五四运动是文学革命、思想启蒙、政治抗议,一场伟大的运动的认知应该是中外国共公认的事实,同时五四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也被不断的赋予和侧重新的内涵与意义。比如1959年,西藏叛乱,我们平叛,59年的五四纪念就特别强调维护祖国领土的统一。1979年,改革开放,那一年的五四纪念特别强调说我们要眼光对外,我们不能局限在自己的闭关自守。这又是被赋予了时代叙述的五四历史叙述。
  
  从五四一路走来,五四被赋予了太多太多的历史叙述,有些面目全非,有些过度诠释,总之,五四不会死去,却越来越散发了生机与活力。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去了解那段历史,深入那段历史,反思那段历史,创造新的历史!
  
  2009-7-31傍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 09:35:14 | 显示全部楼层
诚然,血与火的历史再现,革命气质、革命精神的写照,发人深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 01: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欢迎天涯乱步朋友,
精力原因,文章只能推后再看了,
不周之处还望见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 12: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原历史,是对运动的一种真实评判。
再现的,是以一种精神在延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3 09:3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倡导唯物史观,然尔,对历史的解读不可能不带上个人的主观色彩。
五四的那段历史,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的革命,虽然近在咫尺,因评说者立场观点不同,自然也面目全非了。但,谁又能给出标准答案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2-23 08:44 , Processed in 0.08410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