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553|回复: 12

武人亦相轻??共和国将帅恩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31 20: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改革开放后,当毛泽东走下神坛,甚至被泼上脏水的同时,无论在宣传还是历史教材中,我们的元帅和将军们似乎各个都是高大全,都是受了委屈,都是毛一手造成的冤假错案,无论是彭德怀,还是贺龙、陈毅,甚至是林彪都平反加美化了。但是,真实的情况是什么呢?

一,粟裕
1,杰出的军事天才
   湖南会同人。共产党最伟大的军事家。自南昌起义跟随朱德陈毅部(队伍里还有林彪)辗转广东湘南,到井冈山与毛会师。参加了历次反围剿,从1935年随北上抗日先遣队(实际上是共产党舍车保帅之弃子)转战赣闽浙皖苏数省。经历了寻怀洲、方志敏等同志的牺牲,怀玉山一战后部队不足千人。从此开始独立指挥队伍。在建立浙西根据地的游击战中,创造性的提出了“敌进我进”的战法。这一战法在抗日战争期间被刘伯承、聂荣臻的相继提出,已经晚了5年,可见版权归粟。第二次国共合作,筹建新四军开始了粟光辉的军事生涯。期间与倭贼斗,与顽军斗,劳劳的建立了苏中根据地,并把队伍越带越大。在解放战争中达到了人生的顶峰。1946年7月到1947年7月,解放军全歼地46个完整师,华东29个,占63%;毙俘敌将121名,华东65名,占53.7%;中将以上10名,华东7名;歼敌2万以上战役8个,华东占6个。而且三次“斗胆直陈”,说服了中央和毛,从而规划并指挥了淮海战役。粟指挥的兵力是42万人,占淮海战役我军参战总兵力的70%。粟直接指挥的华东野战军歼灭敌人一个剿总前进指挥部、4个兵团、18个军共44.3万,占淮海战役歼敌总数的80%。渡江战役至收复京沪行,华野歼敌28万人,占歼敌总数的65%。粟用兵神出鬼没,经常以少胜多。共产党中另一以少胜多的名将是徐向前元帅。
   斯大林听说淮海战役以60万全歼80万后,一直说是战争史上的奇迹,并派首任驻华大使尤金专门到战场参观研究。毛泽东对粟倚重有加,电令华野作战由粟裕指挥,在主官(陈毅)在位的情况下指定2号管军事,在战争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粟到河北向毛汇报工作(主要是淮海战役设想)时,毛亲自出门迎接,这在毛对党内人士中也是唯一的一次。朝鲜战争开始前,毛泽东第一个点的将就是粟裕。(粟美尼尔氏病发作未成行)文革中,出现“打倒粟裕”的大字报,毛泽东知道后,连夜给林彪电话,说:“打台湾,你不行,我也不行,还得靠粟裕!”第二天,所有关于粟裕的大字报便不见了。林彪在东北,其他战区的军事报告基本不看,但华东的必看,而且仔细研读。且对人说:“粟裕打的是神仙仗。”陈毅也自豪的说(虽然心中不无酸意):“粟司令打仗,愈打愈妙,愈打愈奇。”刘伯承说:"粟裕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是常胜将军。”
2,稚嫩的政治权谋
   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粟裕成了第一批被打倒的军中高层。并由此开始了哥几个前仆后继的整人与被整接力。其实都成了毛泽东拉一派打一派的工具和玩偶。,毛泽东、邓小平、彭德怀、陈毅、聂荣臻等人参加的一个小型会议上,毛泽东叫大家谈谈对粟裕的看法。全场默然。半晌,毛泽东只得点名陈毅:“你跟他在一起时间最久,你说说!”陈毅面无表情地回答:“只一个字,阴!”然后再无别话,全场震惊。这个评价给毛、彭、邓、聂印象极深。几天后的军委扩大会议,毛泽东总说要加温;彭德怀、邓小平、聂荣臻、陈毅、黄克诚等人于5月26日、28日以及6月4日在中南海怀仁堂批判粟裕,为军委扩大会议定调子;粟裕解释自己曾经谦让陈毅当华野司令,陈毅不做声,彭德怀冲口而出:“这正说明你阴!”聂荣臻说:“作为总参谋长来讲,有了个人主义,就是大盗,大盗盗国!”
   在对粟50多天的批判中,罗织了三项罪名:一贯反领导;向党要权,向国防部要权,争夺军队权限;告洋状。反领导,用杨尚昆的话就是:“粟得罪了两个半元帅。”得罪陈,源自华野“黄花塘事件”,陈被饶漱石挤走,位置被粟占了,且刘少奇饶漱石对粟很赏识,对陈均不感冒,所以陈疑心粟裕“阴”。况且堂堂老大,所有军事电报,未经粟签字都被中央军委打回;到后来毛指明由粟负责军事;到后来干脆调离华野(一方面也去中野调和刘邓矛盾),心中有气泛酸存疑也是人之常情。得罪聂,完全是毛表扬粟、批评聂。让聂很没面子啊。当时聂是代总参谋长,而粟是副总参谋长。在家长面前失宠,可比什么都严重,别怪我狠,只怪你能干!得罪彭,客观的说是总参和国防部的工作条例还没建立好。主观上说乃是彭总的军阀主义作风。而有“斗胆直陈”和机断专行传统的粟大将军和彭在建军方略上的分歧才是背景。有分歧就有争论,而彭恰恰容不得部下“不敬”。后两条罪状无非是派生出来的“莫须有”而已,纯属中国特色。
   此后粟被剥夺了接触军队的权利,下放军科院。直到1984年去世还没得到平反,而这又全拜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咱们的天字第一号党棍邓小平同志所赐。邓作为58年被老毛任命的中央反教条主义的组长,对打击粟裕和刘伯承是不遗余力的,是主动配合的。对落井下石这一套是运用纯熟的。而75年后邓开始垂帘听政,便开始了对自己光环的打造事业,而且全家总动员,不但自己给自己贴金不已,将淮海战役说,是两个司令员指挥的。陈毅后来没办法,便打马虎眼: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此话被传诵一时,被写进《陈毅传》和很多文本。1989年,其他人不在了,邓小平便说: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此话被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成为目前的定论。 1989年,邓小平又强调:“毛主席对我说:‘(淮海战役)我把指挥交给你。’这是毛主席亲自交代给我的。淮海战役的部署决策是我根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指示主持决定的。”这个话竟上了国家文献性质的《文选》,如此强调,可疑之处更为明显。S老说:中央与二野邓陈司令部远隔数千里,毛主席如何亲自交代?其女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中更是充分体现了对父亲的爱,发挥了天才的想象力,任意取舍,捏造历史、篡改历史。当然,本着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这一原则,我们没权力说三道四。但是一旦平反了粟裕,那淮海战役及渡江战役等等怎么论定呢?找我平反,门都没有!但是,历史短时间里经常不公正,但长远看来,历史永远是公正的。自己贴的金总不是那么牢靠的。
3,光辉的人性
   毛泽东也在60年的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当着大家的面对粟说“你不要恨我呀,我也是听了彭德怀的一面之词啊!”刘少奇也劝粟裕“把58年的事提一提”,但粟裕始终未置一词。曰,我和彭总有分歧,是工作上的分歧,对批判彭总我有保留。不知道彭德怀知道了作何感想?毛想拉粟当整彭的打手,偏偏粟大将军这么不识抬举,搞非暴力不合作,不整你整谁?
   《粟裕传》传记组采访楚青,问:“1958年后,陈老总到您家里来过吗?”楚青摇摇头,说:“人家是领导,怎么会到我家里来?” 陈毅夫人张茜没工作,处境也不好,粟裕将她安排在军事科学院工作并时常照顾,一直到1975年去世。陈毅次子陈小鲁正关在监狱,罪名是“现行反革命”。粟裕设法将其领出,安排在军事科学院工作。张茜去世后,粟裕干脆将小鲁接到家里,包吃包住。以后还做主,将孤儿的他招为上门女婿。为此,小鲁与大哥昊苏关系很不好。
   刘锡荣父亲刘英,浙南游击战时期准备杀掉粟裕。两人互相防备,各带人马分开后,粟裕才知道身边一部下为刘英的暗探,奉命可随时干掉他。刘1942年牺牲后,此人成为粟裕手下将领,又成长为高级干部,但粟裕待之如初,从无穿小鞋之事。后来,《粟裕传》传记组到家采访此人,了解刘英派他盯紧粟裕一事。此人几个小时默默独坐,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始终不发一言,任凭传记组人员来去,因不能证实,《粟裕传》只得屏弃这一细节。刘英之子刘锡荣被粟裕派人从要饭路上找回,收为养子,精心培养,成长为中纪委副书记。已经无需太多,不落井下石已经达不到共产党人的标准,以德报怨,那不是在道德上叛党么?壮哉!粟大将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31 20: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刘伯承篇

1,卓越的军事理论家
    刘伯承,四川开县人。毕业与蜀军将校学堂,后到苏联高级步兵学校和伏龙芝军事学院系统的学习军事,与左权是同班同学,相交甚笃。此后回国一直担任高级军事指挥任务。土地革命期间几度担任总参谋长:南昌起义任军事参谋团参谋长,起义军被打散后自动离职;回国后人中央军委参谋长直到去瑞金;任红军参谋长,翌年被李德撤销;黎平会议后起复重任参谋长,36年被张国焘撤销。期间翻译了《苏军步兵战斗条例》校译了《苏军政治工作条例》、《游击队怎样动作》等教材。瑞金任红大校长期间更不遗余力的编写适合红军实践的教材。抗战后任八路军129师师长,建立了太行山根据地,每次战斗后便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提高到理论高度。对部署在战略战术上的提高与教诲可谓孜孜不倦。尤其可贵的是在《党军建设问题》这一报告中提出了“敌进我进”,派武装队到敌后之敌后大量繁殖的创建。为各根据地度过41、42两年最艰难的抗战时日,为打破倭贼的囚笼政策提供了明确有效的战术指导。解放战争期间依然从战略高度分析全国尤其是中原敌我态势和发展,战术角度凡游击战山地战野战夜战运动战阻击战歼灭战等等无所不包,为我军的军事理论建设起到了奠基人的作用。是国共两党公认的现代“孙武”。解放大西南后主动辞去担任总参谋长一职,要求并组建南京军事学院,白手起家,鞠躬尽瘁。亲自撰写、翻译和校正教材上百万字。(注意,这是一只高度近视的独眼熬出来的)把学院建设成拥有战役、战史、高级速成、高级函数、政治速成、基本、情报、海军、空军、炮兵、装甲兵、化学兵等12个系的高等学府。直到58年受到批判,始退出一线工作,从此边缘化.
2,智勇的军事家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刘在熊克武部先后参加讨袁战争、护法战争、靖川战争、援鄂战争、讨贼战争、泸顺起义等战争,有勇有谋,成为川中名将。这也为以后红军长征过川和解放大西南的统战打下了基础。土地革命时期数度任红军参谋长,并任军委纵队(后改称中央纵队)司令员。导演了巧夺遵义、巧渡皎平渡、强渡大渡河等有战略意义的战斗。过彝区,结拜小叶丹的佳话流传至今。
    抗日战争时期任129师师长,指挥属下夺得了奇袭阳明堡、伏击七?村、伏击黄崖底、伏击长生口、伏击神头岭、伏击响塘埔、急袭长乐村、漳南战役、伏击香城固、伏击石匣、邯长战役、白晋战役、邢沙永战役、林南战役、历次反围剿等对倭战争。当然,刘手下拥有陈赓兵团,八路军三个师中是最厉害的战将,129师抗日的战斗大半为陈赓部所为。同时还指挥了冀南反顽战役、卫东战役、磁武涉林战役等反顽战役。建立了晋冀鲁豫根据地、太岳根据地。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壮大了队伍,其主力成长为解放战争中的四大野战军之一。
    解放战争中前期,在刘的高屋建瓴的指导下,129师很快完成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变。先后取得了上党战役、平汉战役、陇海战役、同蒲战役、定陶战役、巨野战役、鄄南战役、滑县战役、巨金鱼战役、豫皖边战役、豫北战役、鲁西南战役的胜利。尤其是鲁西南战役充分展示了刘的指挥艺术和部队的野战能力。此后,毛泽东指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部队失去后方,减员5万,加上过黄泛区是部队的重武器几乎全部丢弃。作战能力急剧下降,这也直接导致了刘邓的矛盾加剧。虽然历史一直渲染挺进大别山是我军战略反攻的开始,是毛雄才伟略的展现。但客观的说,实在是军事上的败笔。以当时刘邓部队打鲁西南战役的战斗力和刘的卓越指挥,依靠内线多打歼灭战是完全可能而且应该的。这从后来毛接受粟裕的建议先不过江,先依靠内线打歼灭战,从而有了淮海战役是一个道理。大别山后,中野只能打小仗,后来解放洛阳、打黄维兵团,都是在华野的强力支援下才得手。从历史和历次战役分析,粟裕、林彪、徐向前属于超一流帅才,彭德怀、刘伯承、陈赓属于一流帅才,其他将领只是将才了。
3,对敌人狠、对自己苛、对战友宽
    刘的狠主要表现在作战上,每战力求最好。最好往往就是最狠!试举一例:上党战役命令陈再道:“陈赓在老爷岭。陈锡联在磨盘垴已经按住了敌人的两条大腿,你赶快从中间大道往北插,掏敌人的卵子。”这种四川方言虽然少儿不宜,但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正是军神御下的口头禅。其骨子里的狠也成了刘邓大军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对自己的苛乃终其一生,位高权重但不贪权,不恋位。拖着病残的身体,奉献到双目失明,奉献到瘫痪,奉献到脑残。对战友则一直曲己待人,真如他小时候读的家训:量思宏,劳思先,功思让,名思诲,位思悲,退思早。
4,蒙冤
    58年军委扩大会,自批判粟裕始,至批判刘伯承终。老实人吃亏呀。同刘邦一样,朱元璋、毛泽东的登基,都让中国人的道德水准降了N个台阶。
    批刘,首先是毛的首肯。背景是56年苏联赫鲁晓夫清算斯大林,毛于是定苏联为苏修,于是有人(中国历史上永远不会缺这类人,只要是君主或疑似君主专制制度下)揭发刘教条主义。骨子里是源于红军时期,红四军的七大八大刘都是反对毛掌军权,分别支持了陈毅和朱德。直到延安整风还在做检讨。而且作为喝过洋墨水的总参谋长,对毛的军事指挥,不但没表现出高山仰止的倾慕,还常提不同意见。毛泽东固然雄才伟略,但心胸狭窄。秋后算账那是毫不留情的。比胡汉三还胡汉三。
    其次是彭德怀,刘与彭的分歧主要是军事理念上的分歧和误会,以及对百团大战的评价。让我们再次回眸红军时期,关于毛泽东的去留问题,宁都会议上曾发生激烈争吵。林彪、彭德怀、朱德等极力主张毛泽东仍留在前方指挥军事,博古、张闻天、王稼祥等洋派主张毛泽东去职。争论中,刘伯承投了洋派一票。随即,他又发表了针对毛泽东、彭德怀等关于“游击主义”战术的理论文章,批评他们的右倾倾向,指斥他们在战略上存在着不能打正规战、大兵团集群战的弱点。彭德怀深以为恼,不满地说:“按他刘伯承的说法,我们这几亩田早卖光了。”“其他人不行,就他行。”林彪也说:“我们的游击战为什么不好哇,打正规战,哪么子打?他刘伯承一个人去打就行了。”后来军委命令强攻南丰,彭的起家老本红三军团损失惨重。其实作为总参谋长的刘伯承从一开始就不赞成强攻南丰,主张围城打援。但不为军委接受。彭德怀固执地将中央局包括南丰攻城在内的一系列军事战略的计划与实施,都记在了刘伯承的账上。因为在大家看来,中央局那些洋派们在军事上主要依靠刘伯承。百团大战后,刘伯承的报告肯定了成绩,也毫不讳言地指出了缺点。他认为百团大战前后,由于对“从内战转到抗日游击战之舵掌握不紧,过分强调正规军,犯了编并与放任地方武装的错误”,一度影响了根据地的建设。同时,他还指出,百团大战总的来讲是一场打了胜仗的大战役,但存在着不少战略战术上的错误,如敌众我寡之下,没有以弱示敌,过早暴露了我们的真实实力;没有充分发扬正规战与游击战相结合的传统优势,有些仓促上阵的意味,为了片面取得政治影响甚至矫枉过正。这一报告比较客观,但为毛所用,进而在整风中以此为由狂批彭德怀。这对心高气傲的彭大将军肯定打击颇大。58年,机会来了,彭成了批刘的第一人。人无完人啊。是两帅的悲哀,也是民族的悲哀。
    还有个不能不提的是刘15年戎马生涯的亲密战友邓小平。邓的政治水平可以说与毛比肩甚至有过之的。对国家的贡献主要是在改革开放这一点上,胜过前辈多矣。但作为58年反教条主义小组的组长,虽然历史条件决定了他必须服从毛的旨意,但当邓掌权后的作为就为人所不齿了。刘邓的分歧源于挺进大别山,刘其实有自己的看法,内线那么顺手,千里跃进,其效果可想而知。而邓坚决跟定老毛,是不惜血本的。淮海战役毛调陈毅来中野也是一举两得,一方面让粟裕放手干,一方面调和刘邓矛盾。刘邓的矛盾在解放大西南后便公开化了。邓76年彻底掌权后,曾在80年表示,58年的军委扩大会决议是错误的,但是此后就没了下文。  刘伯承的儿子刘太行说:刘伯承58年在军委扩大会议遭到邓小平、彭德怀等人的批判,几十年不给平反,根子都是邓小平,刘邓之间的矛盾在进军西南以后就公开化了。李达、萧克在邓小平再起后,写报告给邓小平要求平反,并让刘伯承在报告上签字。刘太行说:我爸爸对李达说:我一不签字,二不指望活着得到平反,你们是“蚊子钉菩萨”,找错了人!果然,李达的报告邓小平没有同意平反。果然,刘86年去世,87年,中央军委纪委才在“纪”字1987第十五号令通报中,为在“反教条主义”运动中遭受了政治迫害的同志彻底平反。看来刘对邓是大大的了解。后来,杨得志、张震二人去找邓小平,给58年扩大会议受批评的人平反,碰了大钉子。邓小平说:你们找来找去都没搞清楚,58年是谁负责批刘粟萧等几个人的,那个会的组长、负责人是我!你们不要再找别人了!更让人愤慨的是粟裕,直到太上皇邓去世以后,才彻底平反!
5,功过自在人心
    42年,50寿诞,朱德题诗:戎马生涯五十年,频歼日寇镇幽燕。叶剑英题诗:太行游记费纠缠,撑住平辽半壁山。陈毅赠诗:论兵新孙吴,守土古范韩。58年挨批,刘上台检讨,刚出现在主席台角,全场掌声大作达半分钟。追悼会上,聂帅坐轮椅来哭送,徐帅挥毫:渊渊韬略成国粹,昭昭青史记殊荣。斯人已逝,追慕不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31 20: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yyy99899 提交日期:2009-7-5 14:57:00 访问:1165 回复:16  

??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上强加在粟裕头上种种莫须有的罪名,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大罪状是说粟裕是“野心家”、“向党要权’、“向国防部要权”、“争夺军队领导权”。原因是“与陈毅、聂荣臻和彭德怀三位领导都搞不好”。
  
    陈毅与粟裕之间,确实有过分歧。那是在解放战争初,研究在何处歼敌的问题,充其量是工作分歧。当陈毅知道党中央、毛泽东已经批准了粟裕关于“在内线先打几个胜仗后再行西进”的意见后,便改变了态度,与张鼎丞、邓子恢一样,全力支持粟裕,从而取得了“苏中战役”(七战七捷)这个极其辉煌的伟大胜利。粟裕与聂荣臻共事时间甚短,帷一出现的一次误会,是发生在聂任代总长期间。当时聂荣臻担心毛泽东事情太多、太忙,认为不必事无巨细都直接报主席那里去,因此要求军队方面的报告,都要经他批阅后,再根据情况看是否有必要上报。过去一向按毛泽东提出的要求每半个月报告一次的粟裕,自然也按照聂代总长的意见办理。没想到毛泽东时军队系统的报告减少格外关注,在1952年夏提出了批评。为此聂荣臻写报告向毛泽东做了检讨。粟裕认为自己也有责任,因此也向毛泽东做了书面检讨。毛泽东在他的检讨上做了批示,表示“检讨很好”,而且把粟裕和聂荣臻的工作做了对比,肯定了粟裕半年来的工作,同时对聂荣臻又做了批评。他还特地把这个批示交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彭德怀、聂荣臻等传阅,这就引起了聂荣臻的很大误会。
  
    彭德怀从朝鲜战场下来以后,周恩来即提名彭接替他主持军委工作,1952年7月得到政治局会议的批准,彭德怀很快走马上任。1954年10月粟裕任总参谋长。
  
    成立国防部后,各总部仍直接受中央军委的领导,但彭任国防部长后,为了体现国防部的领导,许多原来由中央军委和总部颁发的命令、指示,都要求改由国防部署名。而哪些要以国防部的名义发布,哪些不用,又没有明确的规定。于是,总参为中央军委起草的和总参本身下发的命令、文电,就常因署名问题而受到指责。鉴于这种情况,粟裕要求明确国防部与总参谋部的职责,以便今后在日常工作中有所遵循。1955年3月16日,中央军委接受了粟裕的意见,责成总参起草国防部与总参职介条例。但总参一连五易其稿,均未能获得通过。
  
    粟裕的第二大罪状就是,1957年11月,粟裕作为彭德怀率领的中国军事代表团的成员,根据原定的日程对口拜会了苏军总参谋长。粟裕从借鉴苏军经验的角度,向苏军总参谋长索科洛夫斯基提出,请对方提供一份苏军“关于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工作职责的书面材料”,以便参考。这件极其正常的事,却被军委扩大会组织者认为粟裕“告洋状”,后上升为“里通外国”。
  
    军委扩大会于1958年7月22日结束。对粟裕近两个月的日批夜斗也告一段落了。8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解除粟裕总参谋长职务”的决定,并决定将他的“错误”口头传达到军队团一级,地方地委一级。随即,有领导找粟裕谈话,调他去军事科学院任职,可以搞点科研,但不要接触部队。
  
    从此,粟裕开始了既不能接触部队,又必须搞好军事科研的岁月。一次,在冰雪北疆进行一项重要课题调研,粟裕不敢住在部队,而住在牡丹江地委招待所。凡涉及重大问题,不是地委书记胡立教在场,就由牡丹江市委书记李友林陪同。其处境之艰难,由此可见一斑。
  
    历史有时也会给人们开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在1958年军委扩大会上,主持会议的彭德怀元帅,在正好一年之后的庐山会议上,坐上了被批斗的位子,被定为“反党集团的首脑”。粟裕也出席了庐山会议。一些老战友一再建议粟裕借这个机会,把1958年的事提一提,“你不便说,由我们来说。”粟裕回答:“我不愿在彭德怀受批判的时候提自己的问题。我决不利用党内政治风浪的起伏,我相信我几十年的革命实践足够证明自己。”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中央开始着手处理历史遗留下来的冤假错案。邓小平明确讲:要了结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这桩公案,但直到粟裕蒙冤26年后离开人世,仍没能等到组织上为他的正式平反。
  
    粟裕的申诉报告??
  
    华主席,叶、邓、李、陈副主席:(为中共中央华国锋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陈云副主席。)
  
    在党的三中全会方针鼓舞下,我对1958年彭德怀同志利用军委扩大会议对我进行批判提出申诉。
  
    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是在党中央、毛主席的关怀下召开的。会议的任务是检查总结建国以来的军事工作。全国解放和抗美援朝胜利后,我军面临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由战争时期到和平时期这两个历史性的转变,军事工作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情况,大家缺乏经验,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各方面意见较多。召开军委扩大会议,研究总结八年来的军事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会议上,毛主席对军队建设形势作了正确的估价,指出:"同志们大多数都说,八年来基本上搞的好,有些缺点、错误。""基本方针是没有错的,但工作有很大缺点。"毛主席还为我们承担了领导责任。但是,彭德怀同志背离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精神和当时的实际情况,把工作上的某些缺点和错误,以及正确的东西,上纲为"建军新阶段中两条军事路线的斗争",把肖克同志打成这条军事路线的代表人物,实际上是批了刘伯承同志;同时又把我做为反党反领导的极端个人主义者拿来批判,混淆是非界限,破坏七大以来党内民主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把会议引向了歧路,在军内开了很坏的先例。
  
    在这次会议上,彭德怀同志对我搞突然袭击,实际上把我一棍子打死。在总参工作期间,彭德怀同志对我专横跋扈、训斥谩骂,使我实在难以忍受;我在工作上同他也有一些争论。他抓住我在工作上和处理问题上的某些缺点和我性格上的弱点,牵强联系,混淆是非,给我扣上"反党反领导"、"向党争权"、"阴险卑鄙"、"告洋状"等等莫须有的罪名,企图把我打成反党反领导的极端个人主义份子而置于死地。为了把我的问题搞到外部去,还组织地方干部参观大字报。在当时的形势下,我无法为自己做实事求是的申明。而且,为了不致被打成敌我矛盾,只得违心地做检讨。尤其是我的第二次检讨,(粟裕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突然遭到猛烈批判深感意外,对被强加的种种罪名困惑莫名,在家中连续七天闭门反省,百思不得其解。高度紧张的思虑,引发血压升高头昏脑胀,无奈中由楚青代写了这份检讨。)完全是违心的,不符实际的,把强加给我的罪名差不多都兜了下来,把自己说得简直不成样子。就是这样,彭德怀同志还不放我过关,以后他竟在中央说我"里通外国"。
  
    我向中央申诉:我在总参工作期间,由于我的思想政治水平不高,又没有在首脑机关工作的经验,工作没有搞好,对我进行批评是应该的。但是,彭德怀同志发动对我批判用心是不好的,方法是错误的;强加给我的罪名是莫须有的,目的是要把我打下去。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包括我在总参工作期间,尽管在工作上、思想上有过这样那样的缺点甚至错误,但是我对党对人民一直是忠诚的,任何时候没有反党反领导,,没有向党争权,没有在背后搞过任何同志的鬼,没有任何两面行为。我深信,我参加革命五十多年的实践是足以证明自己的,(注:1959年7月和8月,中共中央在庐山先后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粟裕出席了8月2日至16日的八届八中全会。会后他回到北京家里已是深夜,我正熟睡。往常他见我睡熟总是轻轻进来以免影响我,这次却推醒我,"快醒醒!快醒醒!"庐山出了大事了,彭德怀挨批了。""有个下午,少奇同志对我说,1958年的事你也可以说说嘛。还有位老战友也建议我乘此机会把1958年的事提一提。""我没有发言。我不愿在彭德怀受批判的时候提自己的问题。我决不利用党内政治风浪的起伏。我相信我几十年的革命实践足够说明自己。也是经得起组织上审查的。
  
    在这里,我还要向中央报告,听说现在还有人说,1943年饶漱石赶走陈毅同志,我是支持饶漱石的。这完全是莫须有的。我想这是1958年对我的批判所造成的恶劣影响。1943年华中抗日根据地还处于被敌人分割和多层封锁的状态,军部在淮南地区盱胎县黄花塘,一师师部活动于苏中海安、东台地区。当时我们对军部的情况很不了解。对饶漱石制造的"黄花塘事件"我们根本不知道,事后也没有听到传达。我是后来才从长期在黄花塘军部养病的一师政委刘炎同志(已故)处听到一些传闻。解放战争期间,我经常在前方,几乎全部精力集中于打仗。我对于饶漱石的阴谋活动完全不知道,这一点即使在1958年的高压下,我也是坚持了的。我对陈毅同志一贯是尊敬的,而且认为华东部队必须由陈毅同志来统率。1947年,军委要我带六纵(王必成纵)到鲁西南,同已在鲁西南的陈(士榘)、唐(亮)部队会合,统一指挥这六个纵队。我当即请求,这六个纵队是华东的主力,必须由陈毅同志亲临指挥。中央同意了我的请求,我是随陈毅同志一起去的鲁西南。1948年5月初我随朱德同志(注:这是笔误。粟裕同陈毅于1948年4月25日从濮阳出发前往西柏坡,5月中旬朱德总司令在陈毅、粟裕陪同下亲临华野指挥机关和部队驻地濮阳。)、陈毅同志一起到西柏坡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作战方案。汇报结束后,毛主席对我说,以后华野就由你来搞,陈毅同志要到中原去。我立即请求说,陈毅同志无论如何不能离开华野,毛主席说,那边必须陈毅同志去。我又请求说,如:果陈毅同志必须去中原,华野也仍然要由陈毅同志兼。当时毛主席同意了我的请求。如果我有排斥陈毅同志的思想,那不正是机会吗?这些历史事实是有案可查的。
  
    我记得1958年批判我,硬说我一贯反领导,我曾说了这件事。我还举了另一件事来说明:1946年,中央任命我为华中军区司令,张鼎丞同志为副司令。我认为张鼎丞同志是党内很有资望的老同志,新四军二支队时他是司令,我是副司令,华中军区司令应该由他任才好,我压下了这个任命,向中央做了报告。后来,中央同意了我的报告,下达了新的任命。但是,当我讲了这些情况以后,彭德怀同志竟然说,"这正说明你阴险",压我对此做出检查。仅此一例就足以说明当时对我的批判是如何不实事求是。
  
    1958年对我的批判,虽未形成正式决定,但曾经传达到团一级,我还看到一个中央文件上把我做为军内的坏人点了名,影响及于全党全军。而且那些不符事实的发言、简报,我的违心的检讨等等,均已做为历史文件存档。二十多年来,它已成为压在我身上的沉重负担,使我内心深为痛苦。但是,由于近二十多年来,党内民主生活很不正常,我一直克制自己,没有提过申诉。现在,我们党已经取得了粉碎林彪、"四人帮"的伟大胜利。在党的三中全会方针指引下,历史上许多冤假错案已经陆续纠正。中央对彭德怀同志的功过是非也已做出评价。我迫切恳求中央能将彭德怀同志对我制造的冤案予以甄别,撤销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对我的错误批判。请求中央受理我的申诉,使我在今后有限的余年终于能放下这个沉重的包袱,更好地为革命贡献全部力量。
  
    此致
  
    敬礼
  
    粟裕
  
    1979年10月9日
  
    一直到文革结束后,军队的冤案都已平反。但唯独58年错批粟裕长期不能平反。为何?批判粟裕的中央小组负责人是邓小平。直到90年代初,张震等粟裕原先的老部下主持军委后,而邓小平此时已淡出政界,聂荣臻,黄克城,谭政都已离世,蒙冤多年的粟裕才得到最终平反。此时粟裕已离开人世10年了。粟裕没能看到这一天。
  
    直至1994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同时发表了刘华清、张震共同署名的文章《追忆粟裕》,明确指出:"1958年,粟裕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受到错误的批判,并长期受到不公正的时待。这是历史上的一个失误。这个看法,也是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意见。”。
  
    网络??邓小平在批粟运动和粟裕平反中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中央开始着手处理历史遗留下来的冤假错案。邓小平明确讲:要了结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这桩公案。“反党集团”(指萧克等)要专门平反;另一种情况(指没有戴“反党”帽子的)也要平,情况不一样也要平。后一种情况明显指的是粟裕一事。
  
    在1979年夏天,得知这一情况的粟裕在烟台看望叶帅时,向叶报告了他要求平反的强烈愿望。叶当面对他讲:这件事应该解决一下,你写个报告给中央,我回京后同小平同志也说一下。
  
    以后从叶副主席处得知,叶已同小平同志谈过,小平同志同意。但是叶仅是传达了邓的同意,确没有什么具体的文件下达或具体的批示,例如由谁去负责,怎么解决等等。那么邓到底有没有决心彻底为粟裕平反呢?这么从头说起。
  
    前文中提过,那就是邓小平被老毛任命为中央反教条主义的组长,全权负责这次运动。所以,一些重要的指示老毛都是通过邓传达的。邓在建国后经历了三此很重要的考验,一个是高饶事件,然后是1958年的反教条主义运动,再次是反右运动。在三次政治风波中,老邓充份表现了一个政客的本性,得到了老毛的信任,从而赢得了政治资本。
  
    在6月7日的上午,老邓在老毛的委托下,召集彭德怀、林彪、罗荣桓、叶剑英、黄克诚等开了个座谈会,传达了老毛的指示,重点是两个问题:
  
    一、对前几天会议的估计。小平同志认为,会议的"温度"不够。意思大体上是说,只有35度,没有37、38度,更没有40度。暴露问题不够,......,应当鼓励大家摆开。
  
    二、今后会议的开法,决定采取机关整风的办法,不再开小型会,只开小组会和大会。出大字报、小字报,配合大会、小会的发言,争取在一周内造成鸣放的紧张气氛。
  
    当黄克诚把此座谈会的精神传到到会上时,批粟的火力一下子猛增,大字报满天飞。这创造也一个很不好的先例,那就是没有任何经过严格组织的审查,大小字报就成为批判和定性的材料。把对个人的斗争会当作一个机构来对待,明显是对人性的一种抹杀。
  
    当中共中央决定撤销粟裕总参谋长职调离总参时,邓代表中央同粟裕谈话明确讲,今后你就到军事科学院去工作,在那里搞学术研究,不必到部队去跑了。可以看出,粟裕连接触部队的权利都没有了,后来还是因为林彪的照顾,粟裕才能够又一次接触到军队。
  
    时光飞速,我们回到邓小平本人对粟裕平反的真实态度上。先看下这个事实,按照陈丕显的指示,杨尚昆传达了粟裕平反的中央精神:
  
    我同张爱萍、余秋里商量了一下,研究出一个方案,即宜粗不宜细,发一个文件,把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文件全部收回、销毁。收文件时可以派人去收。文件上可以写销毁也可以不写,待收回后再由办公会议作出决定销毁。另外,同粟裕同志谈一下,明确说这件事已经不存在了。要谈就是我去谈。
  
    楚青汇报说:据我了解,粟裕本人没有设想过要逐项地甄别他的问题,这已是历史问题了,有当时的历史背景。但是我觉得如发文件收回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文件,以注明“撤销”“销毁”为好,否则将弄不清楚。
  
    粟裕知道后,要求楚青记录下他自己的意见,转陈杨尚昆:
  
    1、要求文件明确撤销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文件,不要使用“收回”字样。因为这次处理是政治上作出处理,如果使用“收回”,容易理解为是就文书档案作出的技术性处理,若干年后还会产生歧义。
  
    2、撤销的范围,应包括文件、发言、简报、记录等全部会议材料,存放在个人那里的,由组织上收缴。
  
    3、请求由中央军委办公厅派人负责收回全部文件、材料,并负责销毁。
  
    后边的事情我们就知道了,粟裕平反的事情就耽搁下来了。要平反的话,那么一定要销毁,否则中央就不会平反。所谓“销毁”,就是说不要较真了,不必深究了,为什么怕深究?因为深究就会究到邓大人的头上,而且中央要求在注名文件上的处理上坚持用“收回”的字眼,更说明了中央毫无平反诚意,因为粟裕的要求明显是合理的。虽然杨本人没有透露出邓的真实看法,我们可以从一些侧证来推测一下。
  
    《粟裕传》里面提到,粟裕正在写回忆录时,上级把帮助粟裕整理材料的人调走了!为什么?中央高层对于粟裕写回忆录的真实态度由此可见一般。
  
    为什么《粟裕战争回忆录》中没有淮海战役,而后来楚青根据粟裕的零散言论,整理出一份《粟裕谈淮海战役》,却又不录入回忆录中?
  
    因为邓小平曾对粟裕说,有的人写回忆录,我从来不写。而且一向维护粟裕的叶剑英也说,淮海战役是元帅指挥的。因此,粟裕干脆没写这一章。
  
    针对于此,邓小平说过:“我多次拒绝外国要我写自传。如果自传只讲功不讲过,本身就变成了歌功颂德,吹嘘自己,那有什么必要?至于一些同志回忆自己的历史,写一些东西,即很有益处。聂荣臻同志写的那一段亲自经历的事,很真实。有人也写了自己的错误,比如李维汉同志,但有些自传还是宣扬自己的多,这种事情值不得赞扬。”
  
    这仅是个小插曲而已。在邓粟之间最大的裂痕在于淮海战役上的看法,当然除此之外,也有聂荣臻的捣鬼。
  
    邓小平89年11月21日曾对写战史的人说(对二野历史的回顾)“淮海战役成立了总前委,由五个人组成,其中叁个人是常委,我当书记。毛主席对我说:“我把指挥交给你。”这是毛主席亲自交代给我的。淮海战役的部署决策是我根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指示主持决定的。渡江作战,部队突破江防后,我的指挥部在叁野司令部,张震是参谋长。渡江战役也就是京沪杭战役的实施纲要是我起草的。…”
  
    想想粟裕怎么看待淮海战役,邓认为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的总指挥,百万雄师过大江也是他指挥的,而且叁野的张震居然成了“他的参谋长”,粟裕会认同这个看法嘛?就是那个《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也是张震草拟之后邓小平修改审定而已。在邓小平的晚年,在提到淮海战役时,极少提到三野的事情,更是罕有提到粟裕的战功。
  
    淮海战役名义上为中野和华野两大军团参战,刘邓为总指挥,事实上中野实力较弱,只歼灭了一个黄维兵团,而且是华野支援了4个纵队之后才搞定的,而粟裕指挥的华野歼敌占总数80%,伤亡确只占67%,淮海战役解放军60万对国民党80万,在三大战役中是唯一兵力不占优势的,在兵力、武器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如果打成击溃战已经相当不错了,但是淮海战役确打成了对国民党军队的歼灭战,粟裕的指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才是历史的真面貌。
  
    粟裕大将在1958年的“反教条主义”斗争中,受到了错误的批判,被迫离开了军队第一线的领导岗位。他由此因祸得福,在“文化大革命”中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保护,没有被打倒。谁料,更大更多的暗礁险滩、浊浪恶波在等待着他。而历史已经证明,这位睿智冷静、善于审时度势的一代名将,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
  
    生前希望平反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中央开始着手处理历史遗留下来的冤假错案。邓小平明确讲:“要了结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这桩公案。”
  
    得知这一消息后,粟裕去见叶剑英副主席时,表示要求平反。叶讲:“这件事应该解决一下,你写个报告给中央,我回京后同小平同志也说一下。”以后从叶处得知,叶已同小平同志谈过,小平同志同意。
  
    据此,粟裕于1979年10月9日就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对他进行的错误批判,向中央正式写了申诉报告,要求撤销会议强加给他的一切诬蔑不实之词。叶剑英在粟裕的报告上批示同意。
  
    但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此事一直拖了下来。直到1983年胡耀邦总书记又进一步批示,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直接受理粟裕的冤案,不久又提出了具体的方案,并征求了粟裕本人的意见,决定即由中共中央指派代表同粟裕本人正式见面,但这一决定也未能付诸实施,粟裕于1984年故去。
  
    终于平反
  
    中央有关文件中开始提到粟裕受到错误批判的情况,已经是1987年9月11日。在这一天,由于主管编辑的宋时轮上将(曾任三野十兵团司令)的提醒,中央军委常务会议决定,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人物分册“粟裕”条目中加上这样一句:“1958年在所谓反教条主义中受到错误的批判”,公开指出了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对粟裕的“批评”是“错误”的。对此,当时任军委常务副主席的杨尚昆让人向粟裕夫人楚青转达了这样的话:“这件事我已费了很大的劲,只能先办成这样了。”
  
    给粟裕正式平反,是在他去世10年之后。这时,彭德怀,聂荣臻,黄克诚,谭政都已去世,最后阻碍昭雪的力量终于消失。
  
    1994年12月25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和张震(曾任三野参谋长,55年中将,88年授为上将),联名发表了题为《追忆粟裕同志》的文章。文章同时在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和中央军委机关报《解放军报》刊登。
  
    文章除了对粟裕的丰功伟绩和崇高品德作了全面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外,特别明确指出:“1958年,粟裕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受到错误的批判,并因此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这是历史上的一个失误。这个看法,也是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意见。”这篇文章经由南京军区和总政治部先后草拟,总政治部、中央军委、中央党史工作领导小组修改审定,最后由***总书记审阅发出。这个代表中央军委为粟裕正式、公开的平反,虽然来得太迟,但终于还历史以本来面目,还粟裕以清白高洁,既告慰了九泉之下的先烈英灵,也实现了许多干部群众多年的心愿。
  
    这一长达36年的历史公案,至此总算有了一个公正的了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31 20:28: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键盘上的蜗牛 回复日期:2009-07-31 17:09:38    
  “粟司令打仗仗仗胜,毛主席当家家家旺”,众所周知这根本不是来自于民间的,而是粟的下属自编自唱的,陈胖帅听到这够话不知道会怎么样,难怪五十年代陈会说出一个阴字,当时粟在华东挂自己的像,和朱毛这些并列,受到中央的批评,可见这个人对于权利不是一般的热衷,别说什么二让司令一让帅,怎么不提是张鼎丞先让的,至于让帅,李银桥偷听的呵,当时中央有文件明确规定开会时警卫及办公人员不能偷听,李银桥还能把动作描绘的那么生动,一个连纪律都违反的人透露出来的东西还有什么可信力?(这和彭帅不让挂自己的像,把惟有彭大将军改成惟我英勇红军,两个人对名利的高下自然见分晓)。
作者:键盘上的蜗牛 回复日期:2009-07-30 16:46:48 
    星粟派别总是拿粟裕的秘书来说事,当时粟秘书背着陈赓副总参谋长,私盖陈的印章,让陈大骂,“这么重大的事,你未经我同意,竟敢以我的名义给彭副主席写报告,你这不是骑在我的脖子上拉屎吗?”由此可见粟不能治左右,而粟秘狐假虎威,这样的人提供的东西还有几份可信,更不用说那个张雄文,动不动A、B、C、D甚至H老都出来了,编造的功夫那绝对是一流。
    
  
  
  作者:键盘上的蜗牛 回复日期:2009-07-30 16:55:04 
    至于粟,老毛自己都说了是粟军队里的坏人,背着毛周彭等领导及中央有关文件,自行布置准备攻占马祖列岛,让毛批:“6月18日讨论这样大的问题,不得中央批准,是很错误的。”事情暴露又把责任推给下属,说是皮定钧传达错误。单这个事情就可以看出粟和上级彭,聂,陈搞不好关系,又让众多下属不服的原因,人品真好,所有的上级都要抢粟的功,那么多下级也要过来抢粟的功,呵呵。也难怪周恩来都说黄做总参谋长那好多了。
作者:键盘上的蜗牛 回复日期:2009-07-30 17:08:46 
    粟的权利欲望那也是比较耐人寻味的,想当时紧靠着刘和饶,和小饶,前曾副的老爸联合把陈胖帅逼走,当时小饶进京,粟亲自护送到北京,高饶事件出来后,自然就失势了。
    想当初背着中央军委以总参的名义调志愿军5个军15个师回国,当时规定:“有关国防部署调整方案、计划,以及国防要地步兵师以上部队,特种兵团以上部队的调动,均应用军委名义批准,呈毛泽东主席阅后发出。”粟用总参名义下达了第一批回国部队(第21军、炮5师、坦克5、6团及汽车7团等)3月8日回国的调动命令。彭、毛看到后诧异,这明明违反师以上和特种兵团以上部队的调动规定。此事,粟在军委扩大会5月28日小型会上作自我批评说:“很多事情,事先不请示,事后不报告,超越了职权,调动志愿军回国这样一件大事,却用总参名义发丁电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31 20:31:4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皆是转贴,呵呵,只想说明一个观点,历史的功劳不是一个人干出来的,历史的错误也不是一个人有本事做的,历史的洪流中,伟大与卑劣往往并存在一人身上而不矛盾。同样,看客看了也不要自作聪明地认为这事只发生在中国,文人相轻,武人相轻,古今中外一个规则,人性是复杂的,再伟大的人物都有其缺点,无论是以偏盖全,以点盖面,或者只许讴歌不许批评,都是错误的认识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31 21: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将帅背后的故事,是真是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31 23:5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高国民素质,看来不管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31 23:59: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就像老秦说的,每个人首先是人,都会犯错误,并且我们原先的受教育程度和文明素质都不高,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也难免。
从这一点上,可以说,文中所说有一定的真实性。
那么,今天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00: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是领袖,还是元帅,或者总理,没有人能伟大到不食人间烟火,而这条规则,无论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无论是独裁体制还是民主政府,都适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 07: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相轻是悲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2-25 12:38 , Processed in 0.09529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