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203|回复: 56

《戏说史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19 21: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节:引子

        一部历史就是一部人性史,真理啊,从来都是直来直去的教育我们,但做为非常聪明的俺们这一代人要时刻记住,道路从来都是曲折的,要学会见风使舵,见缝插针,太迂腐了可能就会遭点罪。冷兵器时代的罪都很疼,我们这个故事的男主人公就是因为太认真了,惹怒了主子,被强行的计划生育了。男人结扎手术要是做的不成功,刮风、下雨天就会很疼。咬着被角,忍着性别模糊的耻辱,本故事的主人公执笔写了52万多字,总计3000多年的历史,下面是人物简历:

        姓名:司马迁,字 子长(后来被汉武帝一怒之下给搞短了)
        性别:出生时户口本上显示是男丁
        工作岗位:档案管理员;
        家庭成员介绍:司马谈(父亲);茜娘(爱人,很守妇道)。

第二节:风云突变

        司马迁本来是可以安静过日子的,祖上经历就比较豪华,世代都是官僚阶级,在当时也算是门第荣耀的有钱人,祖上可以追溯到颛顼时代的重黎氏,后因失去官守,朝廷赐姓为司马,可以说是史官世家。
        故事发生在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司马迁正秉承他爸爸的遗志撰写《史记》,慈父临死前热泪盈眶的握着他的手说:爸爸就要去那边享福了,亲戚们都等着我团聚呢。这次去不见得能回来了,那边管理严,去的人没有回来的,走之前交代你个事吧,咱家世代做史官,我一直想写部通史,奈何那边着急叫我去,这事啊,就你来办吧,写完烧给我,给咱家光辉的家族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司马迁本来是个喜欢游山玩水的潇洒、时尚人士,他爸临走前给他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古人都很孝顺,尤其是汉朝,只能咬牙答应啊,无奈的说道:爸爸,你安心的去吧,我一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把家族的事业做好,争取把地主阶级的那点事写完整,写公正喽。听完司马迁的保证,他爸爸腿一蹬,就被黑白无常这哥俩儿带走了。
        天汉2年对于司马迁来说是流年不利,这一年的“李陵之祸”让他从此性别就变得模糊了。这年夏天,汉武帝派自己爱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讨伐匈奴,汉武帝一辈子都喜欢跟匈奴打仗,一度成瘾。武帝另外派了李广利的孙子李陵押运粮草。
        这个李陵啊年轻气盛,觉得自己的队伍及个人能力收拾匈奴足够了,就只带5000步兵深入腹地去寻找匈奴了。论语里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其实李陵这次进攻还是有准备的,他的步兵拥有当时最先进的兵器??连弩,属于半机械化部队。李陵这次孤军深入敌后呢,也还是有收获的,先灭掉匈奴1万多人,搞得匈奴大单于很紧张,心想:别打了,这家伙汉军也太猛了,我先派3万人围剿,被灭了1万,在老子的地盘都能被打成这样,形势不妙啊,5000人的部队打仗这么猛,后边一定还有援军吧。
        正当大单于萌生退意的时候,汉军这边也打毛躁了,连弩的箭快射完了,匈奴的伏军又在头上,形势对自己已经很不妙了,考验定力的时候到了。这时转折点来了,汉军这边有个管敢的侦察员因为遭到上级领导的侮辱,加上心里承受能力差了点,侦察的途中就投降匈奴了。大单于一看抓到舌头了,就安排下酒宴招待这个管敢,这小子2两酒下肚后,把军事机密就泄露给单于了:单于兄弟啊,哥们儿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汉军那边没援军啦,子弹也快打光了,你这边抓点紧,肯定拿下他们。就这样单于重整士气,猛攻之下,李陵脱掉白内裤挂在旗杆上,投降了。
消息很快就传回朝廷了,其实在西汉啊,投降匈奴是件很正常的事,会做人的,投降完了再逃回来,一样可以做官,可是李陵这事正赶上武帝心情不好,你想啊,刘彻之前一直是女人管理朝政,到他这儿想变变天了,你小子李陵出去就给我丢人现眼,虽然灭了匈奴1万多人,但还是举了白旗,让皇帝的脸往哪儿搁呢。汉武帝先发了顿火,情绪稍微安定些后,问身边比自己大二十二岁的司马迁:爱卿,这事你有什么想法啊,我想听听你的意见。其实这个节骨眼上,换个聪明人,说话应该很注意分寸啦,可做人这方面,司马迁跟公孙弘比不了,人家会两面三刀,司马迁这方面的能力却差了很多。皇帝正发火呢,顺着说点好话这事就算完了,可司马迁不干,非得表现出自己的风格,司马迁回答到:我以为李陵已经尽力了,以5000步兵杀了匈奴1万多人,这哥们儿够狠啊。而且我觉得吧,李陵这次是诈降,以后肯定会带匈奴重要情报回来的。正当司马迁说到兴奋的时候,脸憋的通红,估计还有1000多字要陈述呢,皇帝等不及了,震怒到:行了,行了,没完没了了,你去监狱里住吧,这辈子我都不想在见到你,就这样,司马迁被皇帝的手下线上了,并强行的送进了监狱,定的是个死罪。
        在西汉啊,犯死罪的人是可以买命的,但司马迁家里世代是史官,拿不出五十万钱,又不能取死,他爸爸的遗愿还没完成呢,想来想去,就做了个痛苦的决定,不行我就选择宫型吧,身上就少点东西,也没啥大不了的。这个选择啊,对司马迁来说就如下蛋公鸡一样:以后在朝廷同僚会怎么看他?本来是带把的,现在没了,大家称呼他为哥哥呢,还是姐姐呢?老婆会怎么看他?以前后半夜还经常在一起哼哼唧唧,以后没这能力了,如何是好?屋漏偏逢连雨天,遇到给他做手术的又是个新手,刀法不太娴熟,弄的每逢刮风下雨天都会有肠子纠结在一起般的疼痛。
        司马迁活下来了,人生观也变了,变的更客观,更理性,痛定思痛后,人也变得更深刻了。“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不仅仅是他为自己活下来找的借口,在西汉那个时代,做了太监还不如去死,会遭到所有人的鄙视。司马迁宫后,人生观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自己拿不出50万钱来赎命,让司马迁认识到钱的重要性,认为只要是正常渠道获得的钱,越多越好。

第三节:前仆后继

       司马迁从监狱里出来后,表面上与常人无异,只是不会再长胡子了,在48岁这年,他完成自己从男人到不男不女的过渡,从此开始害怕刮风、下雨,痛不仅在身体,更在心里。曾经10岁就随父进长安,博闻强识,结识大儒,20岁就周游祖国各地的他,48岁这年,给自己的前半生画了个不太圆的句号。在监狱里住的那段绝望的日子过去了,出来后发现亲戚们怕被株连都改了姓,心里更不是滋味。同僚们看他的眼神也有变化,好多人一边跟他打招呼,一边在想该如何称呼他,每次出门回来自己都一身冷汗,羞愧难当。老婆知道自己老公被朝廷喀嚓了,很识趣,从来没有要求过什么,也没好奇的想看看手术的成果,这对刚出狱的司马迁来说是个安慰。
        公元前96年,司马迁已经50岁了,汉武帝大赦天下,司马迁又当上了中书令,这是专门为宦官设置的工作岗位,在西汉时候这个岗位很重要,朝位在丞相之上。虽然汉武帝打一巴掌后又给了颗甜枣,但司马迁并没吃他那套,心里想:刘彻小子,算你有种,把爷放你身边,爷要好好观察一下你,别臭美,你跟刘邦的那点破事我都写书里了,我到要看看后人是如何嘲笑你们的。自这件事以后,司马迁开始专心写史记,终于完成了52万余字的古代重要典籍。一日,听说任安进监狱了,自己在监狱里住的时候,任安曾写信安慰过,一直没能回信表达一下感激之情,任安因为“戾太子事件”也被关进监狱里住了,知道任安也没几天活头了,就跟他回个信吧,于是就写了篇〈〈报任安书〉〉。这封信后来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书信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任安兄弟好:
        以前你给我的慰问信,兄弟因为当时极其难受,未能回复,十分抱歉啊!哥们儿当年遭受宫刑,按哥们儿的性格其实当时就应该自我了断了,但哥们儿没那么干,因为还有事没做完,先父遗志,加上哥们儿自己的志向尚未完成,因此哥们儿还是选择活了下来。
哥们儿在读古代伟人经历的时候发现啊,能做大事的人,都有非常不平凡的经历,你比如:屈原,孙膑,经历都很苦,我跟他们比算不了什么,我之所以活了下来是要让后代知道我的文字,还有我写的历史,对他们啊,一定是有用的。闲话少叙,哥们儿累了,从今以后要休息了,祝任安兄弟一路走好。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的绝笔,写完这封信后,人就消失在江湖中了,这年司马迁60岁,没人知道下落,用风风雨雨的一生,写了伟大的著作〈〈史记〉〉,彪炳千秋,纵横千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9 21: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戏说史记二??董生三策》

    燕赵自古多祸殃,兵家祸乱比较集中,董仲舒点比较高,出生在文景之治的年代,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国家空前的强盛。董仲舒出生在哪儿呢?就是冀州平原,电影〈〈平原枪声〉〉的案发现场。
    文景之治前,儒家发展的并不好,秦朝时被始皇帝埋了一批书,坑了一批人,整个行业就转为底下发展了,好多人都转入山林,搞起了轰轰烈烈的游击战。董仲舒小的时候正赶上儒家从地下转为地上的阶段,开始聚众讲学,因为前几代吃过始皇帝的苦,有了一定的经验总结,这一代的儒生主要是附会于庙堂,称颂于当道,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还不十分紧密。
    西汉到武帝之前一直是沿用黄老之学治理国家,加上高祖刘邦谢世后,一直都是女人专政,国家的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军事方面却在走下坡路,黄老之学及孝道是当时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基本政治手段。
    董仲舒跟宰相公孙弘学的最好的是〈〈春秋〉〉公羊学,书的主要内容是孔子阐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伦理观念,孔夫子一辈子都想当官,当大官,挣大钱,可是运气不太好,儒家刚产生的时候理论高度够了,可是实践方面却没什么具体措施,对于当时政治权利分散,战罚不断的统治阶级来说,几乎是没用的。
    儒家到董仲舒这代变得聪明了一些,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开始往实践应用方面发展,汉景帝是个运气不错的人,小时候躲过一难,被发放到地方做领导,长大后又遇到他哥哥汉文帝生的几个儿子,都相继死了,就搭上顺风车,当了皇帝,景帝也是个知足的人,继续沿用黄老之学治理国家,这个时候的政权,一半还在女人手里。
    汉朝到了武帝手里也不太容易,按说皇10子是没什么机会当皇帝的,可是武帝他妈比较聪明,在一堆女人的帮助下,年纪很小的刘彘就当上太子了,后来成为一代牛人,把中国的疆土做到了当时的最大。汉朝到了武帝手里,这小子是不个安分的主儿,脾气不太好,上一章里讲过,把司马迁同志给喀嚓了,跟汉武帝混是件很危险的事,搞不好身体上就会少几个零件。
    汉五帝执政的时候,天几乎就变了,他心里想,也该让俺们老爷们说话算数了,但因为自己年纪太小,称帝时间又短,不能跟旧势力蛮干啊,怎么办?很愁人,老话儿说:“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能”,刘彻就是个非常之人,终于想通了,不如这样吧,我表面上还是用黄老之学治理国家,但骨子里用儒家思想来统治人民。想好了,自己也很高兴,就等个机会实施自己的想法。
    话说这个董仲舒啊,读了儒家的所有经典著作后,闭卷扪心,自己就在琢磨:书上说的都有道理,就是有点大炮打蚊子的味道,这样不行啊,我得想点办法,把理论跟实践结合一下。日思夜想也没个具体办法,有天喝多了,躺炕上来了灵感:不如我就编瞎话儿吧,把皇帝说成是天的儿子,这样既能忽悠老百姓,又能忽悠住皇帝。想好了,自己就动笔写了著名的〈〈天人三策〉〉,大概意思是这样的:1.天人感应,君权神授。2.推明孔氏,抑黜百家。3.春秋大一统,尊王襄夷。写完没给汉武帝,自己心里想啊:上赶子不是买卖,我看刘彻这小子也快憋不住了,他一准儿得向我请教,那时候我再说出来,就值钱了。
    董仲舒还真是个聪明的人,没过几天汉武帝就问他了:爱卿,我想要个一能从整体上治理国家,统一思想的纲领,你有啥好想法么?董仲舒答:俺总结了一下古今治世的政治手段,有了点想法,明天我写个折子给您,您就等我的好消息吧。
    隔日,董生把已经写好的东西给了汉武帝,遂成就自己一生的荣华及威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9 21: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戏说史记三》 《老而不死??公孙弘》
公孙弘丞相是汉武帝朝的一个特例,汉武帝一共任用过十三位丞相,只有这位公孙弘先生得了善终,在80岁那年老死在相位上。
公孙丞相在现代人眼里也不是一般人,武帝朝有个丞相在任用当天扑地而哭,叩头谢罪,大概的意思是:皇上啊,你要是讨厌臣就直接杀了算了,放在相位上搞不好还得灭九族。古人不能跟皇上开玩笑,曾经有个叫方孝孺的人跟皇帝赌气说“有能耐你灭我十族”,皇帝感觉这个想法很有创意,就开了先河,连他朋友也一并诛杀了。
千古之事,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能,而且能为非常之事,我们先来总结一下公孙弘这个人:
一、孝顺:武帝朝前期还是以道家学说治国,道家讲究孝道,公孙弘是他们村里最孝顺的人,很有名。
二、爱学习:熟读《公羊春秋》。这本书很好,公孙弘学习这本书到40岁。这是一本可儒可道的书,随着政治风向的逆转,书的核心思想也会有微妙的变化。
三、长的漂亮:根据历史记载,公孙弘长相恢弘奇伟,美姿容。汉武帝喜欢长的漂亮的人,不论男女,悦目者方能赏心。其实这个对长相的要求,地主阶级一直都很看重,根据历史研究者得出的结论:清朝那个刘罗锅也是后来才驼背的,因为根据清朝政府的用人标准:同田贯日气甲由申,这几个字代表脸型,貌似贼人的很难入仕为官。
四、见风使舵,睁眼睛说瞎话:这条说出来可能不太好听,但这是公孙丞相取胜的法宝。武帝朝比较开明,有个叫汲黯的诤臣,这个人看不上公孙弘,曾经多次为难,都被公孙丞相轻易化解了,而且化解的恰到好处,使武帝觉得公孙弘受了委屈……真心的为公孙丞相鸣不平。
五、不贪财:公孙丞相一生简朴,喜欢附庸风雅,养了不少门客,自己的吃穿住都很简单,从行动上提示朝廷与百姓:他是个不错的人,心怀天下,命系草根。
六、擅长排挤同僚:公孙弘恨董仲舒,有点既生瑜何生亮的味道,其实自己一把年纪了,没必要争什么名利,60岁才进朝堂,已经是大器晚成了,可偏偏看不上小董,找了个机会把小董下放了。事情往往都有两面性,这次下放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小董,毕竟政治时机还不成熟。这跟和?挽救纪晓岚不太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9 23:3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9 23: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0 00: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顶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0 16:4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横琴辛苦了,搬家挺累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1 10: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4 16: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横琴辛苦,请喝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4 19: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建元三年(公元前137年)汉武帝派公孙弘出使匈奴。因为这个时候公孙弘与汉武帝相交还不深,不太了解皇帝的脾气,回来复命的时候,话就没说到皇帝的心坎里。皇帝年轻气盛,就觉得他无能,把官就罢免了。公孙弘也是个有脾气的人:心里想,我都这么大岁数才当个官,你还罢免我,算了,我回家呆着去吧,就辞官回家了。
    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皇帝又开始满天下选贤了,公孙弘他们村推荐的还是他,公孙弘心眼多,毕竟70岁的人了,在那个吃、穿、住,医疗条件都不太好的年代,能活到70岁心理素质比较好是个大前提。公孙弘不去,说是出使匈奴没干好,给皇帝丢脸了,皇帝也没给面子,还罢了官。但是也没办法,他们村就他一个够条件的,最后村长还是推举了他。
进了朝廷,皇帝让儒生们写对策,公孙弘熟读《公羊春秋》符合汉武帝表面道家,骨子儒家的治国方针,写了个下策,被武帝点为第一名,后又接见了公孙弘。武帝一看,公孙弘越发漂亮了,心生爱慕,公孙弘凭借长相又被拜为博士。
公孙弘第一次当官被皇帝拿下过,这次进朝廷是有充分准备的。话说有一次,汲黯找公孙弘商议朝事,俩人私下还打成了共识,到朝堂之上的时候,公孙弘不说话,汲黯是个急脾气,他先陈述的观点,公孙弘在一边观察皇帝的脸色,发现皇帝不高兴了……汲黯慷慨激昂的陈述完之后,看着公孙弘,等着公孙大人苟同他的意见。这时公孙弘跟皇帝说:我觉得汲黯说的不对,臣另有一想法,请万岁定夺……这话说完汲黯就傻了,他还没见过70多岁的老爷子心眼这么多。从此种下了仇恨的种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9-28 06:16 , Processed in 0.09510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