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淡云孤雁

[同题作业五十四]关于开展(过年)活动的倡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18 09:3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同题作业五十四](过年)作者:缘寓平凡

此次除夕夜将毕生难忘。

预约了加勒比海游轮的一整个西餐厅的座位,邀请了近70人挚友一起聚餐,欢言笑语、恭贺祝福、美不胜收、足慰今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8 09: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题作业五十四]儿时的年味  作者:人在江湖

大人盼种田,小孩望过年。小的时候,一直盼望着寒假,因为假期一到,春节的脚步就近了。
  山里的小孩,年前也并不闲着,白天大都跟着同伴和父母上山砍柴(捡茅柴),一般的家庭,冬季都能积攒来年的柴火。冬季的山里,也是一片葱绿,虽然没有春“花”秋实,但也同样令人向往。鸟儿不时在林中欢笑,调皮的松鼠时不时从从这棵松树跳到另一棵树上,仿佛与你捉迷藏。我们和小伙伴,顺着大人们砍伐树木(农村做房子都是冬季)滑下的“大道”,找到那些树枝和树“苗”(树的顶部),用柴刀削除枝叶,用藤条捆起,顺着滑道滚到山底,然后砍断,一尺左右一截,放在(夹篮),渴了,山沟里就有清泉,冰凉冰凉的,一个字(爽)。
  一起来的伙伴,弄好了柴火,大家拿着竹扁担,挑着柴火在狭窄的山路行走。走出水库大坝,就是天地,“世界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为了插进路,大家都从闲置的红花草田里横穿而过,有时也不忘顺手摘几个萝卜解渴。
  生产队的鱼塘年底都要抽干,按照人口分发鱼,人口多的,自然分得大鱼,而且数量较多。
  先前鱼塘里的水,靠水车抽干(分两种:一类似于龙门架,左右各2—4人,趴在横杆上,用脚踩动水车的轴,通过链条将水抽出;还有比较简单,直接用双手摇动车轴,不过效率较低)。大人们在抽水,我们喜欢看的节目是“吊青蛙”,趴在轴上的人,突然加快脚步,总有人,跟不上趟,双脚悬空,两只脚如同青蛙在空中飞舞,笑过一阵后,大家才放慢脚步,让他重新脚落踏板。
  后来改为柴油机抽水,以后是潜水泵,随着水位降低,鱼儿在水中跳跃,也是一道靓丽风景。公家打捞完后,我们这些小伙伴还是打着赤脚,去塘里逮漏网之鱼,有时还能抓到甲鱼呢。
年前每家都要做豆腐,家里都有石制的磨,先把黄豆浸涨,在开始磨,一人放豆子,一人用手推磨,一家人通常采用车轮战、、、、、
磨好豆子,大锅里早已烧好了开水,事先将石膏放火中烧烤,弄干净捣碎,与磨好的豆浆一起放在锅中煮,当然,父母不会忘记每人盛上一碗,添加少许白糖,很好喝的豆浆;然后用洗净线布(类似于蚊帐布),过滤,豆腐盆中放有一H型的架子,方便布袋支撑受力,父母都会叫我们小孩一人扯拉一只或两只布角,最后扎好封口,挤出豆腐汁,而豆腐渣残留在布袋里,新鲜的伴着白菜炒着吃,有的捏成圆饼,放在厨房或者猪栏的瓦片上晒,也能吃。
集聚在豆腐盆的豆汁,还需要一次过滤,这次是过滤水分,滤布纹理更密,同样是几个人牵扯布角,H型的豆腐架支撑着布袋,当所有豆汁摇完后,将布袋四角成对角线折叠,然后用锅盖压上,同时放两块鹅卵石(受压促使豆腐脱水)。
第二天,搬走鹅卵石,揭开锅盖,轻轻的扯下滤布,成型的豆腐展现在你的面前。油炸豆条,腌制豆乳、、、、、剩下用木盆用水浸着,正月里想吃就拿。
做米酒也是农村春节少不了的项目,这也分米酒(白酒,招待客人,大人饮用的),甜酒(酒糟,正月招待客人煮点心用),工艺流程依稀还能记起,都是看似简单,其中玄机重重的手工活。
“富”年猪是农村家家户户过年的必备事项,(因为以前通常猪吃的都是草,加上小米或糠,一般得8-12个月才能出栏,现在猪吃饲料,每天都能长一斤呢,味道自然差多了)。
以前一个大队只有一个屠夫,各小队的农户必须轮流排班富年猪,通常是这家听到猪的呻呤,下家就得准备烧开水。
年边富猪的就不用买新鲜的猪肉了,先期富猪的也是你先送我五斤,我后还你五斤,大家彼此过年都能吃上新鲜猪肉,而大多数猪肉都是腌制起来成为腊肉,一直吃到收购早稻呢,由于没有冰箱,很多都有脂油味。小伙伴们及时提醒屠夫别把猪尿疱弄破了,大家吹足气,当成气球玩耍,有的还做成灯笼。
年粑也是小孩向往已久的食品,品质很多,糍粑,高粑,”杨个粑”,印子粑,还有豆粑。
糍粑通常糯米所占比例较大,黏性强,每个小队都会特意种上几亩,年底按人口分一些。开始是戳糍粑,把糯米熟后,放在碓龟里`,几个人用洗净的木棍围着捣,有的放少许芝麻,然后放在门板上,冷却后,用刀切成方块。后来电动机碾粉,蒸粑酒美元那么费力了。
曾几何时,家乡由粮区改为棉区,加上分田到户,糯米`种植少了,而且超市,小店也有年糕,年粑买了,虽说味道各有千秋,难以找到年的味道。
米糖,红薯糖的熬制,把年货的准备推向高潮,没有亲自去现场目睹过,只是知晓,先前炒爆米花,也有打米机打爆米花,然后要熬糖稀,伴上爆米花,据说穿上套鞋,在麻布袋上踩糖,成型后用马刀切成一条条,一块块,非常脆,好吃。
小孩望过年。过年小孩理所当然的都能穿上新衣服,新鞋子。年前家里都会请上裁缝,给小孩量身定做一套衣服,即使计划经济时代,赶上要布票也不例外。当然衣服的颜色十分单调,灰色,黄色及蓝色,女孩能够穿上大红棉袄,自然是一件开心的事。
千层底的布鞋可得提前试一下,否则正月里拜年新鞋挤脚,可不舒服.新袜子也是吃过年夜饭,洗漱完毕,穿上后,与村庄伙伴一起去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8 09:4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同题作业五十四]回忆我童年的一次过年  作者:索娟娟

过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可以看出人们多么重视。现在改革开放生活条件好了,市场经济的搞活,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春节前只需花一天时间到大型超市什么都办齐了。年货之丰盛不仅有本地的名优特产还有外地的名优特产,今年我在新百就购买了青岛产的带鱼,鲱鱼,三纹虾还买了湖南产的熏肉,腊肉,香肠。当我大包小包置办着年货,想着儿子爱吃什么老人喜欢什么的时候,所需的东西都买齐了,煎煮烹炸按皖北阜阳的传统做了酥肉,熏鱼,方肉,炸鱼块等,大碗小碗放满了菜橱。看着置备的丰盛的过年菜肴,五颜六色的糖果糕点,各色水果,现在的生活水平真是提高了,老百姓过年越来越讲究格外丰盛了。不由的和过去对比,回忆起几十年前我童年时的一次过年:
  那年我刚满十岁,是个小学生,我们全家在霍山县大别山腹地军工厂生活。那年,大雪封山,盘山公路路面打滑,交通不便,我们全家未能回老家过年就在本厂过年。80年代初人们生活还不富裕,计划经济时代,物质匮乏和现在的生活条件没法比,但是过年人们都会讲究起来,小孩子都能穿上新衣,新鞋,吃的,喝的,都比平时讲究,餐桌上 能见到鱼呀,肉呀,鸡呀等。过年的前几天我和弟弟盼着老家寄来新衣。厂里通知凭票到冷冻厂买肉(长年吃冻肉)大人上班,我们小孩拎着竹篮凌晨4,5点就去排队买肉,买鱼(长江的黄鱼),买咸水鸭,按人口供给制,我家5口人分的较多一点,我买好鱼肉和弟弟用竹竿抬回家,副食品也是如此,豆腐,千张,酱干,粘糕等,疏菜都是配给制,想多买也买不到。每天早上我和邻居小朋友排队办年是最开心的事,竹篮排着队,我们就在竹篮旁边跳皮筋,踢毽子,不知不觉就排到窗口(几千人的大厂就一个窗口),滴水成冰的腊月,我们从不觉得冷,玩得疯,还帮家里干了活。
  东西置办齐了以后,我妈妈就准备办年了。我们家办年很有特色,南北结合。以阜阳的规矩传统为主,馍要蒸上几锅,厂里供给的粘糕,松糕也有。厂里大多数人来自南京,上海,南方过年风俗我们家也有一点。在我的记忆里糖果糕点(没卖的)是稀罕物没有,家家零食只有花生,瓜子。我家院子里有棵垂柳就着垂柳搭了油毛毡厨房,砌了地锅(南方人叫大灶)大人们在地锅里蒸馍,蒸包子,炸丸子,炸肉。炊烟袅袅升起,我们一群孩子在公路边玩,老远看到半山腰我家升起的炊烟我领着弟弟回家,没到院子里,肉香鱼香飘得老远老远。。。。。。南方人是不贴春联的,我们家一直都贴,我爸爸老早就到代销店买好了红纸,墨汁,毛笔,自己书写春联,炮也要买两挂,迎年和送年各放一挂。南方人不放炮,我家放炮时,能围好多小朋友看热闹。北方人有北方人的风俗,南方人也有南方人的优越,我的好朋友就会拿出南京亲戚给他们寄的话梅,大大泡泡糖,我就用馍和她们交换。能吹着大大泡泡糖在当时是最时髦的。还有南方人家用糥米做的年糕,甜糕风味独特,入口香甜,至今我都难忘。
  我们最最开心的事就是拜年了。那 是向当地居民(山民)家拜年,平时从不接触,只有过年小孩子,大孩子可以和他们接触接触。山民的生活不如厂里职工生活,但是过年也非常讲究。生产队要杀猪,水磨磨糥米粉,家家户户年也是要办的。我曾见过我们家不远处一家山民干打垒石屋屋檐下挂满了好多风好的野鸡,腊狗獾等野味。深山老林只有猎人才敢涉足。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说的真对,山民馋了就向大山要。火筒猎枪的枪声那是连狐狸,野狼,豹子都害怕的。猎人迎新年要向天空鸣枪的祈福新年能猎取更多猎物。我们到山民家说着吉祥的话,别看是孩子,茶是要敬的,茶碗是那种上着黑釉沉甸甸的土茶碗,自制的茶叶格外清香,喝完茶。山民的一家之主男主人就会抓上一大把山芋干(一种零食。红芋煮熟后,切片,切丝凉干,用小石子炒制)山芋糖(类似阜阳糖瓜子,黑色)板栗,核桃,花生让我们吃,临走还装着。最让我们女孩子开心的是我们能得到猎人家主人赏给我们的野鸡毛,做毽子最好了,漂亮极了。有时猎人还领我们到院子里猎笼里看他套的野兽,猪獾,狗獾,野兔,小野猪。它们害怕,我们也害怕。我们跟着大孩子们拜年能窜好多家,手里举着野鸡毛,衣兜里,手帕里野板栗,家板栗都放满洒了一地。山民热情好客,朴实无华,勤劳勇敢。我至今都难忘怀。
  童年的那次过年过去许久了,但快乐我永远难忘。我童年的玩伴现在还好吗?我去拜过年的那些山民现在还好吗?谨以此文祝福他们:那个盛产竹木茶麻大别山区的山民,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国富民强,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山里娃走出大山考上大学。在这给他们拜年: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8 09:4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同题作业五十四]年的味道 作者:月下弹琴

<DIV id=read_tpc mb10?>一场春雪
从雾霾中
扒拉出一个浑身滚烫的孩子
孩子瞪着赤红的眼
看天 看灯笼 看那火红的对联

走出去的
又都走了回来
谁在背后顺手一推
敲开了一家团圆的笑脸

丰盛的饭桌上
掐动手机的手指
掐断了爷爷
咀嚼年味的笑意
热气腾腾的水饺
在祝福的短信声中
手脚冰凉

年的幸福
陷在回忆中拔不出来
催促着几句寒暄
上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8 09:4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同题作业五十四](过年)梅思影

每当过年,总让我想起儿时的那种年味、那份快乐!
  记得小时候特别盼着过年,因为过年就有新衣服穿、就有好吃好玩的,最开心的是下场大雪,大伙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还有那最最诱人的压岁钱。。。。。。
  每当除夕晚上,年夜饭还没吃完,同院的小伙伴们就会跑来找我们,爸妈立刻放下手中的碗筷,帮我和哥哥、妹妹穿上新缝制的衣服,再每人提着一盏点上蜡烛的纸灯笼,随我们兄妹三人和伙伴们疯玩,在大院里,甚至跑到马路上去玩耍,那时马路上车辆极少,也很安全。大家很自觉地一个一个排成长队,嘴里唱着儿歌,手里提着红灯笼,烛光映照着红扑扑的小脸蛋,这成了除夕夜晚一道美丽的风景。如果哪位小朋友不小心,蜡烛歪倒了烧着了灯笼,会哭上半天,直到现在,那情那景还深刻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的玩具也有很大变化。记得儿子小时候过年玩的灯笼是红色塑料制成,形状是各种小动物,像鱼儿、猫儿什么的,里面的蜡烛也换成了小灯泡。玩具比以前精致,可我怎感觉少了很多乐趣。
  如今,对于过年,好像年味越来越淡。也许是物质生活提高了,每天都是过年。其实心里也有期盼,那就是过年可以好好休息一下,可以和那些平时忙工作忙家庭的同学、朋友们聚一聚。有盼头的日子才有寄托,有寄托才会有希望,人的一生总是在希望中有起有落、有得有失地度过。
  今年春节,让我特别开心的是家里的兰花抽箭开花了,这可是我2011年去山里玩时亲自挖来的,回到家分成好几盆,时时伺候着,今年终于开花,而且是在新年,是个好兆头。淡雅清新的花香弥漫在家中,又勾起我的兰花情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8 09: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同题作业五十四](过年)淡云孤雁


<DIV id=read_tpc mb10?>过年讲究的是气氛,而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中国传统的春节气氛在逐渐淡化,而且这种淡化的程度,东部及东南部地区要快于西部及西北部地区。记得小时候,我们在腊月十八就已经感受到节日的气息了,因为,在这一天,农家人开始节前的卫生清扫,俗话说,要想发扫十八,要想有扫十九。在距春节尚有时日的时候,就开始扳着手指头,数天数了。越近年关,春节的气氛越浓。
  从腊月二十一开始就开始忙着过年了,这天一般人家开始做豆腐,我记得父亲做过两次豆腐,我家里有石磨,是由磨架和磨杆组成,一般需两人手扶磨杆,来回运动,推动石磨转动。制豆腐先将黄豆用水泡好,再入磨碾成豆浆后入锅蒸煮、点卤,等到第二天就成豆腐了。腊月二十二宰猪,每到这一天村子里总有人家杀猪,那时我们周围好几个生产队,只有前队的徐姓老弟兄两是干这行当的,每到这个季节他俩就吃香起来。两人一个揪住猪的耳朵,一个逮住猪的后退,很快就将猪抬到了案板上,手起刀落,猪血喷薄而出,开始还嗷嗷叫的猪,一会猪就不动弹了,有些人家散养在外面的猪看见同伴被杀,怀着惊恐的眼神,为自己的同伴流泪,原来猪也是有情感的。杀过的猪,放到大木桶里用开水烫,拔毛,再用钢棍顺着猪后退往身上通几下,吹入气体使猪膨胀起来,好便于刮毛。那时的屠夫帮人家杀猪是没有报酬的,但猪的杂碎如心、肝、肺、大小肠,甚至连猪头、猪血得给屠夫,我家曾经杀过猪,猪的杂碎及肠子都给了那老弟兄俩。杀过的猪,肉至少有200多斤,除留自家用外,多余的就卖给左邻右舍了。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家家户户都要祭灶王爷,依稀记得母亲将稻草剪成一小段一小段,晚上立在后门口,将稻草撒向半空,一半撒一边说:“。。。。。。送灶王爷上西天。。。好话多说一点。。。。。。”。还有的话是怎么说的,我都不记得了。腊月二十五炒花生和瓜子,那时的花生是队里种的,再按劳动力分给每家每户,葵花子是自家种的,葵花很容易种,房前屋后、田埂都能种,每年我家都要种几十株向日葵。腊月二十六割肉、杀鸡宰鱼。有的人家没有杀猪或没买猪肉的,都在这天去集市割肉去了。而鸡是家里养的,都是在每年的春天老鸡孵小鸡,若是母的留着下蛋,若是公的等长两斤来重时,就把它卖掉,家里顶多留两只公鸡,其中一只是留做春节宰杀的。这一天家里照列要杀一只大公鸡和两只老母鸡。小时候我帮妈妈杀过公鸡,因为我惦记着那个又红又绿的鸡毛,可以用它做毽子来蹄。鱼是生产队的,这一天队里用抽水泵将当家塘里的水抽干捉鱼,真正的野生鱼,什么鱼都有,有鲫鱼、鲤鱼、鲢鱼、草鱼(俗称混子)、黑鱼等。还别说,那时的鸡鱼味道绝对鲜美。哪象现在的鸡鱼让人都不敢买,担心鸡鱼是合成饲料喂养的,有激素,吃了对人体有害,特别是鱼,还担心水污染而殃及鱼身。 腊月二十八炸圆子,圆子的品种主要有糯米圆子、挂面圆子和山芋圆子。糯米圆子是用煮熟的糯米、肉馅及姜沫做成的。挂面圆子是用挂面、暴米花、肉馅、姜沫在一起做的成的。山芋圆子是用煮熟的山芋、糯米粉在一起做成的。油炸出来的圆子是金黄金黄的,那是农家春节期间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吃起来很香,真的很好吃的啊!现在我自己成了一家之主,已经做不出父辈们那种味道的圆子了,感觉现在的圆子不如从前的好吃了。除夕这天上午要祭祖,以前父亲都是要我去爷爷奶奶的坟头前去烧纸钱,以后我弟弟大了,这事就由我弟弟去办了。记得弟弟第一次去烧纸钱时还摸错了坟,把钱烧在了人家的坟头上了,弄的伯父、两个叔叔对我父亲一肚子意见。现在城市扩展了,原先的坟地都被牵到了小蜀山公墓去了,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城市周边的坟场都陪平整了,就很少看到有烧纸钱的了。
  那时的农村,整个正月都没有农活,正月里在乡下还是很热闹的。除了走亲访友外,村里还有文化活动,如草台班子唱戏,演员都是村里人,小时候看过村里的人演出,记得有黄梅戏《天仙配》,那个演七仙女的是村里的一个很活跃的男子,人称刘老一,他那走路的姿势、唱腔都非常象女性。还有庐剧《过年》,以及小蹈戏等。也请过戏班子来村里唱过戏,实际上也是其他地方的草台班子,只不过专业水平高一些罢了,唱的大都是地方戏等。还请过马戏团,印象很深的一次,是看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爬到高高的木杆上做倒挂金钩表演,地上一中年人敲着锣吆喝,谁知这个小女孩失手,摔了下来,血肉模糊,惨不忍睹,看戏的人群立刻象炸开了锅,叫着、哭着、喊着交织成一片。有时也有部队下乡慰问演出的,那主要是表演唱。记得有一次来村里演出的是当地驻军,我因为小看不到,那天表姐也来了,她让我骑到她的肩膀上,我才看得到,正好看到的是表演唱《洗衣歌》,这首歌很好听,到现在我都记得曲调。去年我在网上搜索到了这首表演唱的歌曲,和原唱基本一样,在《心湖泛舟》语音室我经常放这首歌,语音室里那个叫“水梦悠悠”的特喜欢听(后来我介绍她来了《听雨》论坛),她对我说,他小的时候表演过这个舞蹈。可惜的是,我的电脑出了一次故障后,这首歌就再也放不出来了,在网上也搜索不到这首原唱的歌了。那天接下来听到的歌曲是男女对唱《摘石榴》,这首歌是怀远民歌很好听(怀远是石榴之乡),可惜在网上搜索不到,我只记得部分歌词:我一不吃石榴,二也不上楼,砸你一砖头是约你遛遛。。。。。。
  当然最吸引孩子们的文化活动还是听《说鼓书》,也不知道说书的人哪来的,反正生产队长同他们(一般是两个人)说妥后,就在村里的文化室开起了场。说的尽是惊险的离奇的、破案的故事,听起来孜孜有味,但是这些故事现在我一个也记不得了。
  最不喜欢的是过什么革命化的春节,弄得人一点兴趣都没有。没有大人为我们烧好吃的,也没有亲戚来玩,一点都不热闹。那是“革命激情年代”,极左思潮泛滥的时代,每到春节,平时干活不象个样子的人,春节都去参加农田基本建设,村村如此,有时还把我们这些尚在读初中的孩子也拉上去劳动,当然也是学校要求这样做的,不这样做,寒假作文没法写,因为作文的题目就是“过个革命化的春季”。那时我们的逆反心理很重,特别痛恨“革命化的春节”,但嘴里不敢说出来,这种“革命化的春节”好象连续过了二、三年,以后生产队长也开始抵制了,那种“革命化的春节”过不下去了,上面才不再布置。
  还有哪个“忆苦思甜”的春节,我们也不喜欢,明明活得好好的,看着那些好吃的不给吃,非要让每个人去吃“用麦麸糊着的死菜叶做的饼”,难吃死了,这些在我们家是用来喂猪的,可不吃不行,上面要听汇报,村里还要组织检查。那时候的人也真老实,竟然没有不吃的。村里上了岁数的老人边吃边教导我们:旧社会我们连这个都吃不上,这话鬼才信呢。
  那种“革命化的”、“忆苦思甜”的春节将一去不复返了。有时我也在想,假如现在的人再让他回到那个年代,将会有怎样的表现?有时我也给儿子讲这些,但他是听不进去的,有时还反驳你:“社会不进步了吗?”,现在这代“小皇帝”们是吃不了我们那时的苦了。
[tr][td]<DIV id=mark_tpc mb10? cc>

[/td][/t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8 09:4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同题作业五十四](过年)陌上桑

这个年是在路上过的,一路上精采纷呈。下面我给大家一一道来。
                  2.3-------------------2.4武汉之行
          2月3日从深圳出发,一路前进,先是在湖北的几个城市逗留,那时在武汉上大学,很怀念那座城市,平日里忙得很,这次趁有空去看望了当年的同学,大学里的老师,,,同时也在武汉吃了很多好吃的,最出名的热干面,豆皮,珍珠圆子,藕夹,,好吃的太多了,就不一一述说了,免得让你们向往得流口水,嘻嘻。。。。

              

             2.5-------2.6        天门之行

              接着从武汉又到了天门,在那里又玩了二天,参观了陆羽故里,侨乡马湾,,,在这里又吃了很多地道的小吃,有锅盔,煎包,梢子粉,(这个也叫做黄潭米粉)还有天门酱鸭,渔薪的花生,,,很多很多的好吃的,,,,还吃到了地道的三蒸(蒸肉,蒸鱼,蒸菜)



                        2.7----------2.8          襄阳行

          从天门又来到襄阳,古城让人难忘。参观了隆中,体会了古城的古风古貌,那里也吃了不少好吃的。首先要介绍的就是当地的(这个叫做牛杂面)那里的特产有大头菜,也叫孔明菜,,还有黑木耳,还盛产香菇,,,那里人杰地灵,是个美丽的地方。



        2.9----------------------无锡

      这里是江南,看不完的美景,,吃不完的美食,,,最关键的是回到的温暖的家,,,这里享受了亲情,,,(这里只是我的婆家)这里有酱排骨



   2.10--------------上海

     这一天是大年初一,给所有的亲友拜年,然后去舅舅家吃了饭,这一天玩得开心极了,,,,


2.11----2.12-------南京


这里是来看望我亲爱的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4-24 14:00 , Processed in 0.10933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