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月黄昏

[原创] 悼桥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1 20: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楼若尘于2009-07-21 15:19发表的  :
黄昏的文风有改变的迹象哦。

在主版时就曾读过黄昏这文章,当时就有伞哥说的感觉,但看到叫好声一遍,吓得俺不敢哼声。还觉得有些句子用得不太贴切(比如“而下面汩汨着流淌着向前的,就是它被割裂的动脉”,这里的比喻和前文的“身下清澈的流水知道它的隐痛-------”会自相矛盾吗?请教伞哥和黄昏及各位朋友。)和有些不知所为(比如“震醒了山村,却没有震醒山村熟睡的人们。”)
标点,标点,估计伞哥又会说。标点也是文学语言的一种,我也是不注意和不懂标点的人,看了伞哥一而再的强调,才明白标点在文章的重要性。

.......
谢谢若尘的直言,怕疼的话,黄昏就不来此版块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篇文章是黄昏凑出来的,因为太长时间没有灵感写东西,就凑了这么一篇,最近一直不在状态中,呵呵。
所以在主版被操作为推荐,黄昏实在是受宠若惊了,看作为版主们的鼓励和每个人看文章的角度不一样和喜好不一样了。

至于第一点对河水的比喻的矛盾,我的想法是这两处的情境不一样吧,第一处是桥未断之前,上面的月亮和下面的流水朋友般的相望,知音般的相守。第二处比喻,是在桥倒之后,两岸是伤口,自然想到了流水是断裂的动脉。不过说实在的,当时写也没想那么多,只是现在做些牵强的解释,不知能否解释得通,还等伞哥及各位朋友来看看。
第二点,“震醒了山村,却没有震醒山村熟睡的人们。”完成后自己也觉得奇怪,也只是为下文为什么等到第二天一早人们才发现桥断了,做一个牵强的解释。

这些我都等着伞哥及像若尘一样的朋友的指点呢。

标点,哈哈,上次省略号不知在哪儿,有位朋友教过,但我又忘了,再回去找又找不到了,呵呵,黄昏是虚心接受,屡教不改。不过,现在我就来修改,赶在伞哥批评之前。

真的非常谢谢若尘,欢迎多拍哈,多拍,黄昏才会有所思考,才会有所进步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2 22: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嗯,若尘也开始上道了,
接着出力哈:)
文章放在主版和放在评论版所受的待遇自然是不同的,
这点黄昏不必有什么不安,
主版是鼓励性的欣赏和交流,
而这里才是文字方面的切磋,
写与评都只是提供一个思考的角度,
具体到文字上的运用,就非一日之功了,共勉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3 15: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黄昏的大度,我这人最差劲就是说话不懂得技巧,经常直来直去。
说得不妥之处或令黄昏有半点不安,真的不好意思。
版主推荐的文章肯定有优秀的一面,就如黄昏说的,每一个人喜欢的文章风格不同或欣赏的角度不一样,感觉就有差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3 15: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雪版回来了?先上茶贿赂一下领导,哈:)

我瞎说的,不懂行文规距,一切跟着感觉走。说出来,让伞哥也顺便批改一下我的胡言乱语。呵呵,伞哥又辛苦多一份了。

给伞哥泡上好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3 16:5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说说对若尘所指出来文字方面的理解吧:
1、“一声巨响,震醒了山村,却没有震醒山村熟睡的人们。
“哪里又放炮了?”人们嗫嚅着,又翻身睡去,包括日日须从这桥上回家吃饭的我。”
这两句话必须结合起来看,才能更好地理解。我想这应该是黄昏在写文的时候的一种灵感,事后估计自己也忘了当时的感觉了。从地理上讲,山村与桥是连为一体的,桥断的震动,同村肯定可以“感知”的,至于人,桥断的响声不足以把熟睡中的人惊醒,这是其一;另外,我觉得黄昏这个表达,重在于意境,一种气氛的渲染,加重桥受伤脊的苍凉气氛,或者说对桥命运的一种悲叹,也就是“悼”的心情。
2、“这时,只有它头上皎洁的月亮,身下清澈的流水知道它的隐痛”,“而两岸之间忽然豁出一个大口,仿佛是青草绿树的村庄突然遭受意外,裸露出巨大伤口,而下面汩汨着流淌着向前的,就是它被割裂的动脉。

我认为这两句话应该不是矛盾,体现的是不同的主体。
前者是仅对桥而言的,而后者,主体成了村庄。河是村庄的动脉,桥断,就成了伤口。将桥的受伤,外延扩至村庄,这更说明桥受伤后对于村庄造成的影响。
所以我觉得,上述的两点处的行文恰恰是黄昏本文的亮点。
3、“这一夜再不会有人需要借助它的肩膀”??这里臂膀的比喻应该用“脊梁”或“脊背”更恰当,不知黄昏以为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3 16: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3楼若尘于2009-07-23 15:44发表的 :
雪版回来了?先上茶贿赂一下领导,哈:)

我瞎说的,不懂行文规距,一切跟着感觉走。说出来,让伞哥也顺便批改一下我的胡言乱语。呵呵,伞哥又辛苦多一份了。

给伞哥泡上好茶    

若尘客气了,评论版本来就是让大家探讨的,而且仅是文字方面的,不存在什么规矩之说,“妹妹你大胆地往有走”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3 17:4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月黄昏于2009-07-21 10:12发表的  :

是咱怕伞哥要去云游,就没人指导咱啦,呵呵
哦,原来如此!呵呵,不过,还是让伞哥休息休息,偶滴就暂时缓缓,嘻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4 09: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若尘的积极参与,再感谢卧雪的费心,当然,还有蹒跚学步及其它默默关注评论版的朋友!
  先说说此文在主版推荐的事,因为伞看到大家似乎在这个问题上,有些“过忧”的原因,呵呵。
  一篇文章有千面,不同的读者读后产生的情绪是不同的,这点不必奇怪。从此文的主题上看,是以桥喻人,这类文章题材较少,所以可说是主题新颖;其二是此文的象征意义,桥的沧桑与负重,表示着外公的沧桑负重,所以可说是主题深刻;其三是结构上的过渡,非常漂亮,前部分写桥,后部分写外公,中间的联接与过渡只用了一句“妈妈说,这桥是外公修的”,浑然无迹,转承自然,毫无造作之感。
  从这些方面来看,此文被推荐,也是应该的。
  再说说若尘提出的问题。卧雪在前面,已替伞哥说得比较清楚了,感谢。伞就再重复说一下哈。
  一说“流水”,一说“动脉”,的确是主体不同。前者针对“桥”,后者针对“村庄”。当然还有区别的:前者是实写,后者是虚写,采用了比喻的修饰手法。应该没有矛盾。
  二是“震”字,此字本身就带有“动感”,一眼之下就会给人极强烈的运动感觉。所以,说“震醒山村”是可以的,因为“山村已醒”,不必有所顾忌,但后面说“却没有震醒山村熟睡的人们”就有点不合氛围了。因为这里,表达的是“静”,用“震”字动静大了些。如果换伞哥,后一个词,可能会改成“惊醒”。不过,这样的话,后一句“哪里又放炮了……”,就得删除。
  同样的问题,还有“市场吹响了号角”,原理与上同,“吹响号角”这个动宾词组,同样动静太大,不适合表达“静谧”的山村。同时,“号角”还容易引起读者“冲锋陷阵”的感觉,一点也不静,哈哈。有个词叫“晨钟暮鼓”,月黄昏应该知道吧。当然,这些依然只是参考。
  卧雪说的第三点,“脊梁”,伞以为很贴切、形象。其实原因很简单,月黄昏自己在后文的描述中,就用了这个词。
  伞哥现在手上,还压着一篇论文,一篇采访纪实和两篇传奇故事没有写,题材是早准备好了,就是静不下心。所以,还得暂时压一压。至于此文为什么显得生硬,又是从哪些行文痕迹表现出来的,等伞哥下次来解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4 12: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伞哥的评,略有所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4 21:2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哈,这里又热闹了一把,有争议就热闹,
而各抒己见也正是评论版应有的氛围
也承认卧版和伞哥的伟大,若尘提出的那两句,我在写的时候也根本就没进行什么仔细的思考,凭感觉写来,卧版和伞哥却能为我找到一个合理的说法,嘿嘿
谢谢若尘,学步,卧版和伞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5-1 05:20 , Processed in 0.12967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