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14|回复: 0

第二讲:对仗入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2 23: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联友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对联的对仗。


      何为对仗?

   对联的对仗,就是指上下联的句子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

一、词类相当(又称词性相当)

    词类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如:

五蕴皆空观自在;一心不乱见如来。
此联中,“五”和“一”都是数词,“蕴”和“心”都是名词,“皆”和“不”都是副词,“空”和“乱”都是形容词,“观”和“见”都是动词,“自在”和“如来”都是名物化的形容词或动词。

一般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松,对实词的要求较为严格。在具体的对仗中,除词性外,还可适当考虑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对修饰词语的要求较宽松,对中心词语的要求较严格。

    要想弄懂词性的属对问题,先要弄清词的分类。古代词类的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类,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句子中做什么成份也有一定的分工。

   在现代汉语中,汉字分为十二大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以上实词)、介词、副词、助词、连词、叹词、象声词(以上称虚词)。古人按照诗的对仗规律,将词大体可分为九类,即名词、形容词、数量词、颜色词、方位词、动词、副词、虚词、代词,其中名词又可细分为十几类。这种划分的方法比较适应于对联的创作。那么怎么才能做到词性相当呢?《缥湘对类》一书提出“实对实、虚对虚”的原则。也就是说,名词必须对名词,动词必须对动词,形容调必须对形容词,副词必须对副词,助词必须对助词等等,各归其类,映衬成趣。但细分,则每类之内品种仍多。如名词有专名、有注称;形容词有形容大小、高低、长短、颜色、状态等,许多不同的词以长对短、白对黑为工整;但内容决定形式,若内容可取,属对不妨稍宽。如清倪国琏的古藤书屋联:  一庭芳草围新绿;  十亩藤花落古香。

   
    其中“芳草”之“芳”与“藤花”之“藤”,一为形容词,一为名词;“新绿”之“绿”指的是颜色,“古香”之“香”乃指气味。虽同为形容词,并非?类,从个别对语讲,似欠工整,可从全联角度看,却形象鲜明,音节和畅,被一致认为是“工对”。



    比较而言。虚词的对仗似乎比实词要求得宽些。比如有时介词可与副词相对,这不仅因为虚词类的汉字相对少些,更主要原因在于这部分字、词本身词性就很复杂,往往一个字包容几种词性。比如“为”可以做动词,也可以做介词、副词、助词,有时还可以做连词。“向”可以做名词,也可以做介词、动词、副词、连词等等。所以通常人们对虚词要求得就不很严格了,能做到虚词对虚词也就可以了。但叹词、助词、象声词却很少与介词、副词、连词相对。 在讲究词类和词性对仗的同时,还要注意一个义类相对的问题。什么是义类相对呢?所谓义类相对,悬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


  1.天文(日月风雨等)  2.时令(年节朝夕等)  3.地理(山风江河等)
  4.官室(楼台门户等)  5.草木(草木桃李等)  6.飞禽(鸡鸟凤鹤等)
  7.走兽(狼虎象马等)  8.鱼虫(蛇鱼蚁蝗等)  9.饮食(茶酒莱肴等)
  10.器物(盆杯壶盏等) 11.文具(笔墨纸砚等) 12.衣饰(衣冠巾带等)
  13.形体(身心手足等) 14.人事(道德才情等) 15.人伦(父子兄弟等)
  16.珍宝(金银玉珠等) 17.军事(弓箭刀剑等) 18.文艺(诗词书画等)
  19.文史(经典史册等) 20.精神(智愚苦乐等)

二、 结构相同

    结构相同,指上下联的句型一致,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

    主谓:面熟、性急(名词+形容词)地震、祖传(名词+动词)你来、我往(代词+动词) 春风得意(再分:春-风 偏正,得-意 动宾)鸟兽飞腾(鸟-兽、飞-腾并列)

    并列:声音、朋友(名词性,名+名)飞腾、歌唱(动词性,动+动)甘苦、好歹(形容词性,形+形) 山欢水笑(整体为形容词性,再分:山-欢、水-笑均为主谓)红男绿女(整体名词,红-男、绿-女偏正)山明水秀(整体为形容词性,再分:山-明、水-秀均为主谓。和 山欢水笑 的不同点:欢、笑为动词,明、秀为形容词)

    偏正:铁路、春风(名词性,名+名)晴空、丽日(名词性,形+名)狂欢、微笑(兼具动词和名词属性)雪白、桃红(形容词性,名+形)炎黄子孙(名词性,炎-黄、子-孙并列)艰苦创业(动词性,艰-苦并列,创-业 动宾)

    动宾:司令、革命(动词+名词)联系实际(联-系 并列或动宾,实-际 名词性偏正)

    述补:鼓足、提高(动词+形容词)好得很(形+助+副)交代清楚(交-代并列,清-楚 并列)

    例:

出句:水聚千峰影 [苏三]
对句:风扶万柳腰 [红袖流云]

该联上下比均为主谓宾结构。其中,名词“水”“风”为主语,动词“聚”“扶”为谓语,同为偏正结构的“千峰”“万柳”是定语,名词“影”“腰”为宾语。

又如:一副有名春联:

  有天皆丽日  无地不春风

    丽日和春风 同为偏正结构词组,属于工对;但是 春对丽 是名词对形容词,春字在这里的词性可作形容词用,仍然是工对。又如:

出句:不弃涓流成大海(透风)对句:能容块垒是高山(飞扬跋扈)

   该联上下比均为主谓宾结构,"不弃涓流"和"能容块垒"都是动宾短语作主语,其中,"不弃"和"能容"均为偏正结构动词组,"成大海"和"是高山"皆为动宾结构.又如:

出句:对自心生,非关难易 [冷恬]
对句:词无天造,总要推敲 [空空道人]

    该联上下联均为因果复句构成,"对自心生"和"词无天造"都是主谓式,中间两个字为介宾结构,后一分句中"难易"为形容词,"推敲"为动词,但因为是句中自对,所以也很工整.

  年年难过年年过  处处无家处处家    这个例子稍有不同,“处”和“年”单独看词性是不同,但是“处”连用为“处处”时,已经名词化,表示“每一个地方”,和“年年”(每一年)的词性是相同的。(这是在旧社会流传很广的一副对联,联中的复字把旧社会穷苦人流离失所的痛苦处境和对旧社会的不满与抗议充分地表达在联语的字里行间。)

三、节奏相应

    节奏相应,是指对联语句中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节奏相应,指上下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应当尽可能保持一致。如:

风和--日丽===人杰--地灵,这副对联是二二节奏。

说--真心话===作--老实人,此联是一三节奏。

不眠夜  (慕容泊尔)

寒风---直彻梦;往事---甚缠人。

题重阳菊 (废园)

千丝--冷韵--因风--谱;一院--霜心--借酒--题

常缘木--而求--至乐  (叶公好龙)独刻舟--以志--初心  (叶公好龙)

下面介绍几种特殊的对仗:

1:自对法:

自对,又称“句中自对”或“当句对”,指对联中的字词句,不仅上下联相对仗,而且上联自身之中和下联自身之中(即所谓句中)也存在对仗。这就使对联更加工稳,更增添了对衬美。句中自对的用法,在对联(特别是长联)中,运用得比较广泛。而且有句中自对,则上下联之间的对仗,一般就要求得宽松些。如:
  
    闲云野鹤翩翩去
    万水千山得得来

   其中,“闲云”与“野鹤”“万水”与“千山”,自对颇工,但上下联之间,对仗就宽些。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

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

这是典型的当句对,桂子香时===槐花黄后,西湖月满==东浙潮来;而上下的对仗就可以宽。

2,借对法:

所谓借对,就是在用某个词的甲义的同时,又借用乙义来与另一个词相对。借对分借上与借下两种。借下联的词语以适应上联的,叫借下。例如:

     灯明月明,照得大明一统;
     君乐臣乐,求彼永乐万年。

    这副题明成祖观灯的对联中,下联的“永乐”就是用“永远快乐”的联意的同时,借其表明成祖年号的意思来与上联的“大明”相对。又如:

    红白相兼,醉后怎分南北;
    青黄不接,贫来尽卖东西。

    红白指两种酒。这副联中,下联的“东西”就是在表明物件意思的同时,借其意思来对上联的“南北”。同理,借上联的词语来对应下联,叫借上。例如: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这副对联的“沧”本意是“寒”的意思,因与“苍”同音,这里便借以表示颜色的“苍”(深绿色)同“蓝”相对。由于借对有较高的技巧性,因此也是难度比较大的巧对。大家多看、多练自然熟能生巧。


3,双关法:

利用同音字,使语带双关。例如: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荷”、“藕”、“杏”、“梅”另有谐音,第二层意思是:因何而得偶;有幸不须媒。
再如: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 第二层意思是:怜子心中苦;离儿腹内酸。


   其中,“闲云”与“野鹤”“万水”与“千山”,自对颇工,但上下联之间,对仗就宽些。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

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

这是典型的当句对,桂子香时===槐花黄后,西湖月满==东浙潮来;而上下的对仗就可以宽。

2,借对法:

所谓借对,就是在用某个词的甲义的同时,又借用乙义来与另一个词相对。借对分借上与借下两种。借下联的词语以适应上联的,叫借下。例如:

     灯明月明,照得大明一统;
     君乐臣乐,求彼永乐万年。

    这副题明成祖观灯的对联中,下联的“永乐”就是用“永远快乐”的联意的同时,借其表明成祖年号的意思来与上联的“大明”相对。又如:

    红白相兼,醉后怎分南北;
    青黄不接,贫来尽卖东西。

    红白指两种酒。这副联中,下联的“东西”就是在表明物件意思的同时,借其意思来对上联的“南北”。同理,借上联的词语来对应下联,叫借上。例如: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这副对联的“沧”本意是“寒”的意思,因与“苍”同音,这里便借以表示颜色的“苍”(深绿色)同“蓝”相对。由于借对有较高的技巧性,因此也是难度比较大的巧对。大家多看、多练自然熟能生巧。


3,双关法:

利用同音字,使语带双关。例如: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荷”、“藕”、“杏”、“梅”另有谐音,第二层意思是:因何而得偶;有幸不须媒。
再如: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 第二层意思是:怜子心中苦;离儿腹内酸。


   其中,“闲云”与“野鹤”“万水”与“千山”,自对颇工,但上下联之间,对仗就宽些。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

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

这是典型的当句对,桂子香时===槐花黄后,西湖月满==东浙潮来;而上下的对仗就可以宽。

2,借对法:

所谓借对,就是在用某个词的甲义的同时,又借用乙义来与另一个词相对。借对分借上与借下两种。借下联的词语以适应上联的,叫借下。例如:

     灯明月明,照得大明一统;
     君乐臣乐,求彼永乐万年。

    这副题明成祖观灯的对联中,下联的“永乐”就是用“永远快乐”的联意的同时,借其表明成祖年号的意思来与上联的“大明”相对。又如:

    红白相兼,醉后怎分南北;
    青黄不接,贫来尽卖东西。

    红白指两种酒。这副联中,下联的“东西”就是在表明物件意思的同时,借其意思来对上联的“南北”。同理,借上联的词语来对应下联,叫借上。例如: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这副对联的“沧”本意是“寒”的意思,因与“苍”同音,这里便借以表示颜色的“苍”(深绿色)同“蓝”相对。由于借对有较高的技巧性,因此也是难度比较大的巧对。大家多看、多练自然熟能生巧。


3,双关法:

利用同音字,使语带双关。例如: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荷”、“藕”、“杏”、“梅”另有谐音,第二层意思是:因何而得偶;有幸不须媒。
再如: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 第二层意思是:怜子心中苦;离儿腹内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5-19 18:47 , Processed in 0.10740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