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92|回复: 8

[原创] 道德经(诗歌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1 05: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子出生春秋末期,姓李名耳字曰耳冉,楚国河南鹿邑县人,据说他是周朝史官。
道德经为老子所著,此书分做上下两篇,上为道经下为德经,共有文章八十一段。
它为韵文哲理诗体,道之理在全文贯穿,事物对立相互存在,以无为本极则必反。
汉张陵创五斗米道,信奉老子做为开端,用道德经教诲道徒,成为道教基本经典。

道德经以道为核心,阐述老子的世界观,认为万物都生于道,并有其的规律特点。
道虽然能产生万物,但却不能主宰自然,不可被感官感知的,是因其的不断改变。
道德经为万经之王,也是一部神奇宝典,想要了解中国哲学,道德经是第一首选。
寻求人类文明源头,研究古代智慧渊源,其的作用不可估量,世界意义日渐深远。

《道德经(诗歌版)序言》2012,2,21,4,00



http://vod.szzwch.com/zhudi/102-%25e9%2599%2588%25e6%2582%25a6%25e7%25ac%259b%25e7%25ae%25ab%25e6%25bc%2594%25e5%25a5%258f%255B%25e4%25b8%25ad%25e5%259b%25bd%25e4%25b9%258b%25e6%2582%25a6%255D%25e4%25b8%2593%25e8%25be%2591-%25e5%25ae%2588%25e6%259c%2588.mp3
赵世平的博客:http://i.mtime.com/2088569/blog/73010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2 06:4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用语言表达的道,它就不是永恒的道,可用语言说出的名,它也不是永恒的名。
有了空间才有天地,有了根源才有万物,人若保持宁静心态,则可察觉天地微妙。
这个世上为何有美,是因有了丑的存在,这个世上为何有善,是因有恶了的观念。
有和无会相对产生,难与易会相对完成,高低长短相互对立,上下前后相互对应。

圣人做事顺其自然,生养万物不据己有,建功立业不自夸耀,所以不会失去什么。
不推崇有才干的人,百姓才会不争名利,若不珍藏贵重物品,百姓才会不做盗贼。
因此圣人治国方略,是要减少百姓焦虑,只有解决百姓温饱,社会才有安定祥和。
道虽然是虚而不见,作用却是无穷无尽,他能融解人间纷争,虽无形态却存在着。

《道德经1—4章》2012,2,21,3,00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4.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2 06: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地之间没有偏爱,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同样没有偏爱,任凭人们自作自息。
这就如同风箱一样,虽空虚却不会穷竭,政令繁杂严格管理,不如顺应民众本性。
道能生养天地万物,是永恒的不会消失,它存在于冥冥之中,它的作用无穷无尽。
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生存不为了自己,圣人把自己摆后面,结果自己反居人先。

遇事将身置之度外,反而会保全了自身,这是因为他的无私,反而成全了他自己。
最高的善象水一样,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停在人所不去之处,所以它最接近天道。
所以世上善良的人,心要真诚对待环境,待人友好不要欺骗,说话办事要讲诚信。
从政需要有条有理,不与民众争权夺利,只要我们与世无争,就不会有什么过失。

《道德经5—8章》2012,2,22,0,10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迭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4 00:59:34 | 显示全部楼层
碗中盛水盈则应停,自满不如适可而止,锤之锐器容易变钝,富贵满堂无法守存。
若是富贵而又骄横,必给自己留下祸根,功成身退不要贪恋,这是适应自然规律。
身心合一能不分吗?能象婴儿般无欲吗?净化心灵能无邪吗?爱民治国能循规吗?
生活之中一言一行,你的心灵能平静吗?如果要想明白事理,你能不依赖知识吗?

促进万物繁育生长,且不把其据为己有,滋养万物而不主宰,这就叫做最好的德。
轮毂有三十根辐条,才成就了车的功用,揉和陶土进行烧制,才成就了器皿功用。
垒起四壁开凿门窗,才成就了房屋功用,有可给人带来便利,其中无在起着作用。
色彩伤眼噪音伤耳,迷恋财富会变疯狂,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奢求身外之物。

《道德经9—12章》2012,2,22,16,00




9.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10.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11.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4 01: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得宠受辱都感惊恐,就像身体有大祸患,得宠本质是低下的,所以得失都会惊恐。
何为身体有大祸患?就是因有这个身体,如果没有这个身体,我们还有什么祸患?
所以看重自己身体,并且爱惜自己身体,这种态度待人处事,天下便可交付给他。
看它看不见叫做夷,听它听不闻到做希,摸它摸不到叫做微,这三者是浑为一体。

他上面不显得光明,下面也不显得昏暗,渺茫悠远不可名状,这就叫做无形状态。
古时善于行道的人,细致深邃而且通达,并深奥的不可记叙,所以只能这样描述。
而保持这种道的人,他们从不要求圆满,虽破败却不会穷竭,不必刻意补充什么。
万物都在蓬勃生长,周而复始没有穷尽,坦然公正天下归顺,天下归顺才能长久。

《道德经13—16章》2012,2,23,4,00




1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14.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後。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15.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16.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4 01: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世上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只知他的存在,然而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并赞美他。
而再其次的统治者,人民只能畏惧他了,而对最次的统治者,人民自然会蔑视他。
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就会不相信他,少说多做有益的事,才是人们所喜欢的。
大道被弃才有仁义,智慧出现才有伪诈,家庭不和才有孝慈,国家混乱才见忠臣。

抛弃所谓聪明智能,人民可得百倍好处,如若抛弃所谓仁义,人可恢复孝慈天性。
抛弃所谓技艺巧利,世上盗贼就会绝迹,此三者都是种巧饰,不足以来治理天下。
若要治理社会病态,光有法则是不够的,所以最为重要的是,让人心灵有属归属。
保持纯洁朴实本性,减少人的私心杂念,抛弃所谓圣智礼法,才能免于社会忧患。

《道德经17—19章》2012,2,23,18,00




17.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18.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9.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5 04:3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诺与呵斥差多少?美与丑恶又差多少?若是遇上畏惧的人,又有谁人能不畏惧?
这也是种社会风气,自古以来就是如此,举目远望又有何用,因为这样没有结束。
看到众人兴高采烈,就象参加丰盛宴会,又像春日登高远望,而我独自谈泊宁静。
就像婴儿还不会笑,好像无家没有归宿,世上众人都有富余,唯独有我若有所失。

我有纯真无邪的心,众人炫目唯我朴素,众人都是那么精明,独我宽宏从不计较。
为何独我与众不同?是我总以天道为贵,推崇天地哺育万物,并从那里汲取营养。
道中有德德中有道,大家看得明明白白,可有人却装不知道,这是民众幸福所在。
大德是遵天道规律,它真实的存在人间,只有依据它的规律,才能观察万物本源.

《道德经20—21章》2012,2,24,9,00




20.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於人,而贵食母。
21.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5 16: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害怕委曲自己,就能成就至德之道,水会聚集在低洼处,你要先在那里等待。
人们穷困到了极点,大家才会幡然醒悟,要跟大家保持距离,否则你会感到疑惑。
你要守住心中的道,要先为人做出榜样,招摇过市是不明智,自我骄傲没有作用。
只要我们摒弃自卑,相信就会取得成功,古人所说委曲求全,这话不是没有道理。

不颁繁多苛刻政令,不扰民才合乎天道,狂风暴雨终有停息,更何况是我们人呢。
遵循天道的人有道,遵守道德的人有德,那些道德缺失的人,道德也就远离了他。
自吹不会有所建树,自我标榜不能扬名,自我推荐不能自明,自我夸耀反而无功。
从天道的角度来讲,上述做法有违道德,这是公众最厌恶的,所以圣人不这样做。

《道德经22章》2012,2,24,9,00




2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5 16: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道是真实的存在着,自然同样是真实的,急风暴雨来去匆匆,人又怎能长久不衰?
若要了解道的本源,道隐藏在自然背后,想要了解自然规律,规律就是事物之中。
遵循道的本质行事,像道一样岿然不动,就是顺应自然规律,自然像个仁慈君主。
踮起脚跟无法久站,跑得太快难走很远,自我审视不识自己,自觉正确总遭否定。

人若总是自矝自赏,大家就会称赞别人,解除负担放下自我,你才能够与道同行。
道诞生在天地之前,道孕育了世间万物,道运行在万物之中,并且永远不会消失。
若问道的真实名字,我想称呼它为强大,虽然难寻它的行迹,却真实在我们身边。
道大天大地大人大,人也是其中的一大,但人难以超越自己,所以必须顺应自然。

《道德经23—25章》2012,2,24,9,00




23.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故从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乐得之;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同於失者失於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1-17 21:26 , Processed in 0.09134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