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775|回复: 2

[转帖]现代诗词三大家:马一浮、陈寅恪、沈祖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5 09: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邓小军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经历自古以来所未有之巨变的一个历史时期,也是中国文化作育三百年来所未有之英才的一个历史时期。马一浮、陈寅恪、沈祖棻,是中国现代诗词三大家。讲座旨在介绍马一浮、陈寅恪、沈祖棻诗词的杰出成就,说明旧体诗词可以反映现代生活和情感,诗词之境界与诗人的性情、学养、心灵境界息息相关。

  
马一浮诗

  马一浮(1883-1967),名浮,字一浮,号湛翁,以字行,晚年自号蠲戏老人、蠲叟,浙江会稽(今绍兴)人,生于四川成都。儒学、佛学、诗学造就精深,与熊十力、梁漱溟同为现代新儒家,被称为“现代三圣”。抗日战争时期,在江西泰和、广西宜山国立浙江大学讲学,在四川乐山创办复性书院。在此前后,则长期隐居于杭州西湖。

  马一浮诗写照了见证中国现代史的心路历程,体现了现代中国哲人的心灵境界。马一浮诗雅人深致,超妙馨逸,陶谢之玄,杜陵之史,融于化境。博大真人,不可名也。

  有《蠲戏斋诗前集》(-1937)、《避寇集》(1937-1941)、《蠲戏斋诗编年集》(1941-1967)、《芳杜词賸》(1917-1947)、《芳杜词外》(1949-1966)、《诗辑佚》、《词辑佚》等,俱收在《马一浮集》第三册(浙江古籍、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另有台湾出版之《蠲戏斋诗辑佚》(1949-1967)。

  马一浮诗学的核心理论,是诗以感为体,兴是仁心的显现,诗中有史,诗中有玄(哲学境界)。马一浮诗学沟通中国哲学的人性论与中国诗学的兴发论,以仁心的苏醒,揭示兴的本质,在中国诗学史上具有创发性。马一浮诗是其诗学理论的见证。


                  千人针
                       1943
                                   
            游子征衣慈母线,此是太平桑下恋。
            岛夷卉服亦人情,何故云鬟偏教战。
            街头日日闻点兵,子弟家家尽远征。
            倾城欢送皇军出,夹道狂呼万岁声。
            众里抽针奉巾帨,不敢人前轻掩袂。
            一帨千人下一针,施与征夫作兰佩。
            大神并赐护身符,应有勋名答彼姝。
            比户红颜能爱国,军前壮士喜捐躯。
            拔刀自诩男儿勇,海陆空军皆贵宠。
            白足长怜鹿女痴,文身只是虾夷种。
            徐福乘舟去不回,至今人爱说蓬莱。
            岂知富士山头雪,终化昆明池底灰。
            八纮一宇言语好,到处杀人如刈草。
            蛇吞象骨恐难消,火入松心还自燎。
            荜路戎车势无两,水碧金膏看在掌。
            明年薤露泣荒原,一例桃根随画桨。
            千人针变万人坑,尺布何能召五丁。
            罗什当筵食蒺刺,佛图隔阵讶风铃。
            四海争传新秩序,河间织女停机杼。
            秦都闾左已空闺,夏后中兴无半旅。
               君不见樱花上野少人看,银座歌声夜向阑。
             板屋沉沉嫠妇叹,朱旗犹梦定三韩。

  千人针:二战时,日本妇女为了激发鼓舞士兵的战斗意志,为日本士兵缝制的绣出图案的白色棉布条,据说可以避弹,可以保佑其武运长久。由一千个过路的陌生女性每人缝一针而成。

  游子征衣慈母线: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桑下恋:《佛说四十二章经》:“佛言:剃除须发,而为沙门。受佛法者,去世资财,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不再矣。”《后汉书》卷三十《襄楷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唐李贤注:“言浮屠之人,寄桑下者,不经三宿,便即移去,示无爱恋之心也。”后引申为留恋不舍之意。此指人之常情。苏轼《别黄州》:“桑下岂无三宿恋,樽前聊与一身归。”

  以上二句言慈母为游子缝制征衣,是太平之世的人之常情。

  岛夷卉服亦人情,何故云鬟偏教战:《尚书·禹贡》:“岛夷卉服。”唐孔颖达《疏》:“卉服是草服。”二句言日本妇女为士兵缝制衣物亦是人之常情,为什么偏要为士兵缝制好战的千人针?

  巾帨(shui4):佩巾。

  兰佩:佩巾之美称。

  大神:日本神话传说中的太阳女神天照大神(见《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被奉为日本皇室的祖先,尊为神道教的主神。传说日本天皇是天照大神万世一系的神裔。

  姝(shu1):美貌,指日本妇女。

  比户:家家户户。比,并,并列。

  白足长怜鹿女痴:梁释慧皎《高僧传》卷十《释昙始》:“始足白于面。虽跣涉泥水,未尝沾涅。天下咸称白足和上。”后世因称僧为白足。鹿女,佛教故事人物。《杂宝藏经》卷一《莲华夫人缘》:“过去久远无量世时,雪山边有一仙人,名提婆延,是婆罗门种。婆罗门法,不生男女,不得生天。此婆罗门,常石上行小便,有精气,流堕石宕。有一雌鹿,来舐小便处,即便有娠。日月满足,来诣仙人窟下。生一女子,华裹其身,从母胎出,端正殊妙。”日本人信仰佛教(实为与国家神道混合之佛教),白足、鹿女,此借指日本男女。句言千人针体现了日本男女之间的感情。

  文身只是虾夷种:虾夷人,古代日本人对北海道阿伊努人的通称,含有贬意。唐杜佑《通典》卷一百八十五《边防·虾夷》:“虾夷国,海岛中小国也。其使须长四尺,尤善弓矢……大唐显庆四年十月,随倭国使人入朝。”宋王钦若《册府元龟》卷九百五十九《外臣部·日本国》:“古倭国之别种也,国在新罗东南大海中,……又与虾夷国相邻。”此借指日本人。句言日本人毕竟是野蛮。

  徐福:秦始皇时徐福入海求仙,传说到了日本。《史记》卷一百十八《淮南衡王列传》:“使徐福入海求神异物,还,……秦皇帝大说,遣振男女三千人资之。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五代后周义楚和尚《义楚六帖·城廓·日本》:“日本国亦名倭国。东海中。秦时,徐福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此国,今人物一如长安。”日本凡有徐福传说的地方,当地人都相信徐福到过他们的地区,徐福对他们文化、生产各方面贡献很大,建徐福庙、徐福墓,拜祭徐福。

  蓬莱:《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八年:“既已,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唐张守节《正义》:“《汉书·郊祀志》云: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盖曾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白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至,三神山乃居水下;临之,患且至,风辄引船而去,终莫能至云。世主莫不甘心焉。”此借指日本。

  富士山:位于日本本州中南部,东距东京约80公里,是日本最高的山峰,海拔3776米,山峰高耸入云,山巅白雪皑皑。富士山被日本人民誉为“圣岳”,是日本民族的象征。整个山体呈圆锥状,望似一把悬空倒挂的扇子,日本诗人曾用“玉扇倒悬东海天”、“富士白雪映朝阳”等诗句赞美它。

  昆明池底灰:梁释慧皎《高僧传》卷一《竺法兰传》:“又昔汉武穿昆明池,底得黑灰。以问东方朔,朔云:‘不委,可问西域人。’后法兰既至,众人追以问之,兰云:‘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朔言有征。信者甚众。”

  以上四句言历史上中国文化惠及日本,现在日本却毁灭中国。即沈祖棻词“兰絮三生证果因”、兰因絮果、善因恶果之意。

  八纮(hong2)一宇:《淮南子·原道训》:“八纮九野之形”,汉高诱注:“八纮,天之八维。九野,八方中央也。”《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七年:“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其文曰:皇帝休烈,平一宇内。”《日本书记》:“兼六合以开都,掩八纮而为宇”。1903年,日莲派宗教家田中智学将“八纮一宇”阐释为“日本的世界统一之原理”。二战时日本鼓吹的“大东亚共荣圈”,以“八纮一宇”为思想基础。

  蛇吞象骨恐难消:《山海经》卷十《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后演化为人心不足蛇吞象。句言日本灭亡中国,是人心不足蛇吞象。

  火入松心还自燎:唐岑参《酬成少尹骆谷行见呈》:“泉浇石罅坼,火入松心枯。”汉王充《论衡·诘术篇》:“火,日气也。”喻日本军国主义精神。句言日本人军国主义深入灵魂终将自取灭亡。

  荜路戎车势无两:《春秋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晋杜预注:“筚路,柴车。蓝缕,敝衣。”戎车,战车。

  水碧金膏:水碧,水晶。金膏,黄金。李白《过彭蠡湖》:“水碧或可采,金膏秘莫言。”指中国、南洋诸国等被日本侵略的国家的矿产宝藏。

  《薤露》:挽歌。《后汉书》卷九十一《周举传》“薤露之歌”唐李贤注:“《纂文》曰:《薤露》,今之挽歌也。崔豹《古今注》:《薤露》歌曰:‘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还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一例桃根随画桨: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五《清商曲辞·吴声曲辞·桃叶歌三首》:“《古今乐录》曰:《桃叶歌》者,晋王子敬之所作也。桃叶,子敬妾名,縁于笃爱,所以歌之。《隋书·五行志》曰:陈时江南盛歌王献之《桃叶词》云: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檝。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桃叶歌》其二:“桃叶复桃叶,桃树连桃根。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其四:“桃叶复桃叶,渡江不待橹。风波了无常,没命江南渡。”句言日本女性鼓励男子战争,而日本男子命运只能如《桃叶歌》所示,是无常,没命。

  尺布何能召五丁:尺布,指千人针。五丁,指阵亡日本兵。晋常璩《华阳国志》卷三《蜀志》:“周显王之世……(秦惠王)乃作石牛五头,朝泻金其后,曰牛便金。有养卒百人。蜀人悦之,使使请石牛,惠王许之,乃遣五丁迎石牛。”又:“惠王知蜀王好色,许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迎之,还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一人揽其尾,掣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抴蛇,山崩,时压杀五人及秦五女。”李白《蜀道难》:“地崩山摧壮士死。”

  罗什当筵食蒺刺:《晋书》卷九十五《鸠摩罗什传》:“(姚)兴尝谓罗什曰:‘大师聪明超悟,天下莫二,何可使法种少嗣。’遂以伎女十人,逼令受之。尔后不住僧坊,别立廨舍。诸僧多效之,什乃聚针盈钵,引诸僧谓之曰:‘若能见效食此者,乃可畜室耳。’因举匕进针,与常食不别,诸僧愧服乃止。”引喻日本自食恶果。

  佛图隔阵讶风铃:《晋书》卷九十五《佛图澄传》:“(石)勒死之年,天静无风,而塔上一铃独鸣,澄谓众曰:‘铃音云:国有大丧,不出今年矣。’”句言日本将亡。

  河间织女停机杼:《诗经·大东》:“小东大东,杼柚其空。”又:“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序》:“《大东》,刺乱也。东国困于役,而伤于财。”句言日本妇女已无心工作。

  秦都闾左已空闺:曹植《杂诗六首》其三:“西北有织妇,绮缟何缤纷。明晨秉机杼,日昃不成文。太息终长夜,悲啸入青云。妾身守空闺,良人行从军。自期三年归,今已历九春。”句言日本举国男子已从军或阵亡。

  夏后中兴无半旅:《史记·吴太伯世家》:“昔有过氏杀斟灌以伐斟,寻灭夏后帝相,帝相之妃后缗方娠,逃于有仍,而生少康,少康为有仍牧正。有过又欲杀少康,少康奔有虞,有虞思夏徳,於是妻之以二女而邑之於綸,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后遂收夏众,抚其官职,使人诱之,遂灭有过氏,复禹之绩。”句言日本男子已从军或阵亡殆尽,兵力不足,不可能战胜。

  马一浮此诗作于1943年春,日本败象已露。中国自抗战爆发以来,经过淞沪会战(1937年)、太原会战、徐州会战(1938年)、兰封会战(1938)、武汉会战(1938年)、随枣会战(1939年)、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桂南会战、枣宜会战(1940年)、豫南会战(1941年)、上高会战(1941年)、第二次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1942年),至此已达到了粉碎日本速胜、消灭大量日军的目的。与此同时,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在不到半年内,侵占了香港、马来亚、菲律宾、关岛、新加坡、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地,处于暂时的军事优势。1942年5月、6月,美国在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获胜,取得海上主动权,日方损失惨重。8月,美军开始局部反攻,在所罗门群岛的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日军连受重创,残兵被迫于 1943 年2 月从该岛撤走。至1943年11月,盟军开始从中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向日占领区大反攻。

  樱花上野:樱花,日本国花。上野,位于东京都台东区,以樱花盛开闻名。

  银座:日本东京主要商业区,以繁华闻名。

  板屋沉沉嫠(li2)妇叹:板屋,日本多地震,习居板屋。嫠妇,寡妇。沉沉,象喻寡妇丧夫后内心世界悲痛深沉。

  朱旗犹梦定三韩:朱旗,指太阳旗。三韩,汉时朝鲜半岛南部分为马韩(西)、辰韩(东)、弁韩(南),见《后汉书》卷八十五《东夷列传》、《三国志·魏志·东夷传》,此指朝鲜。1894-1895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和朝鲜的甲午战争,日本战胜,从中国索取巨额赔款,并割取台湾。1904-1905年,日本发动以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为目的的日俄战争,日本战胜,割占库页岛南部,并攫取了沙俄在中国东北的一切殖民特权。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从此日本跻身于国际帝国主义强国之列。句言日本寡妇虽为丈夫阵亡悲痛深沉,可是做梦还梦见日本吞并朝鲜、称霸亚洲的好时光。言外之意,军国主义在日本人深入灵魂,连日本妇女也不例外。

                        立夏日寄子恺
                                          1943

            红是樱桃绿是蕉,画中景物未全凋。
            清和四月巴山路,定有行人忆六桥。

  子恺: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县(今桐乡)人,著名画家、文学家。

  画中景物未全凋:凋,隐喻日寇侵略中国。

  巴山:指四川。抗战时期,马一浮、丰子恺避寇入蜀,时马在乐山,丰在重庆。

  六桥:指杭州西湖。苏堤横贯西湖,堤上六座古桥。自古有“苏堤春晓”、“六桥烟柳”之美称。

  案:江南之美,是家乡、文明、和平之象征。诗意言家乡、文明、和平,是人心的根本,是赢得胜利、走向未来的根本,虽颠沛流离,当念念不忘。

  1937年11-12月间,马一浮避寇离杭州居桐庐县时所讲“礼乐不可须斯去身,平时如此,急难中亦复如此。……见得此义理端的,此心自然不乱,便是礼。不忧不惧,便是乐。……即此一念,便是虽当极乱之时,活机固未息灭。扩而充之,未必不为将来拨乱反正之因也”,及《郊居述怀》诗“天下虽干戈,吾心仍礼乐”,“胜暴当以仁”(《马一浮集》第三册页1038,及页60,又见丰子恺《桐庐负暄—避难五记之二》),与诗意同。

                   忧旱
                                           1943

            五行每是逢衰运,三世何由致太平。
            他日江边征战地,绿杨影里看春耕。

  五行:古人认为构成世界的五种元素水、火、木、金、土的运行(见《尚书·洪范》、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之义》)。并认为五行影响人与国家的命运。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四《运次》:“自古帝王五运之次,凡二说,邹衍则以五行相胜为义,刘向则以五行相生为义。汉魏共遵刘说。”此借指国运。

  三世:衰乱世、升平世、太平世。《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公子益师卒”汉何休注,解释所见世、所闻世、所传闻世为衰乱世、升平世、太平世。

                          寄怀敬身巴中,时衡州围正急
                                                   1944

            去年君在洛城居,今日真成脱网鱼。
            翻忆巴山连夜雨,衡阳无雁复无书。

  敬身:王敬身,号逊庵,马一浮弟子。
  去年君在洛城居,今日真成脱网鱼:指1944年5月5日至25日洛阳保卫战而言。1944年3月,日军制订《一号作战计划》,发动旨在打通中国东北到东南亚大陆交通线的豫湘桂战役。以夺取行都洛阳为主要军事目标的河南战役是豫湘桂战役的第一阶段。4月18日,日军自中牟渡过黄泛区西犯,5月5日进攻洛阳龙门,与驻守的国军新6师、暂第14军所属第83师、85师经过两天两夜激战。5月7日晨,龙门阵地被敌突破。25日,洛阳沦陷。洛阳保卫战坚守21天,毙敌2万馀人,国军牺牲1万馀人。洛阳民众在日军的轰炸中被炸死近万人。
  翻忆巴山连夜雨: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翦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衡阳无雁复无书:宋祝穆《方舆胜览》卷二十四《衡州》:“回雁峰,在衡阳之南,雁至此不过,遇春而回,故名。或曰峰势如雁之回。”庾信《和侃法师》:“近学衡阳雁,秋风俱渡河。”王勃《滕王阁序》“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此指1944年6月23日至8月8日衡阳保卫战。国军第10军军长方先觉率7个团及1个营,共18000人守备衡阳。日军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率第68、第116师团及第3、第13、第27、第34、第40、第58师团增援部队,共计10馀万人围攻衡阳。衡阳保卫战坚守47天,8日晨,守军弹尽援绝,衡阳失陷。衡阳保卫战击毙日军约2万人,包括第68师团长佐久间为人中将,伤近6万人,第68、第116师团遭到毁灭性打击。打破了日本大本营原计划7天之内打通湘桂线直抵滇缅的梦想。国军牺牲1万6千人。衡阳人民为抢挖工事,运送弹药,牺牲3174人。千年古城夷为平地。衡阳保卫战是抗日战争中作战时间最长、双方伤亡官兵最多、战斗最惨烈的城市争夺战。

              送以风还灊山,即用其留别韵
                          1946

            交臂方新倏已陈,每因问答辨疏亲。
            诗中亦有三乘法,腊尽还留太古春。
            到处多逢求剑客,愿君真作住山人。
            西湖今日寒如许,南岳参寻不厌频。

  以风:乌以风(1900-1989),山东聊城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师事马一浮先生。先后任浙江省图书馆编纂、浙江一中教导主任、安徽省立宣城中学和安庆一中校长、重庆大学副教授。1942年,独自跋涉8000余里,穿过日军封锁线,回到他于1937年建造、位于马祖庵后的天柱山房小隐。时国民政府陆军一七六师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在野人寨落成,筹建委员会倡建景忠(取“景仰忠烈”之意)私立初级中学,公认乌先生是主持建校办学的校务主任的最合适人选,只是乌先生名望太高,恐怕不愿出山屈就。为了“培植烈士遗族及地方优秀青年”,造福天柱山地区父老兄弟及其子孙后代,乌以风不计名位高低,毅然应聘下山。从1943年到1949年,“景忠”由初中发展到完中,师生员工及校舍、教具净增2~5倍;办学经费由依靠募集到通过经管田地山林等校产,基本自给自足;理化仪器、药品从无到有,藏书达2万余册并有部分善本。1951年,乌以风到安庆师范(后改为安庆师范学院)任教,后以“历史反革命加右派”逮捕入狱。1969年,刑满遣返,面对校园的一片狼藉,止不住老泪纵横,不顾头上的“帽子”,也无暇顾及会遭抢白、受羞辱和挨批斗,碰上为卖得几角钱而砸玻璃、撬锁键、偷书刊的,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是生人还是熟人,他总是上前劝阻。一天,一中年人从校园里扛出一扇赭红大窗子,劝阻无效,他只好掏出老伴让他买烟的2元钱(相当于6天的工分值,可买大众化的玉猫牌香烟一条半)买下这扇窗子,再请个帮手把它送到学校储藏室。平反后,回到安庆师范学院任教。乌以风对中国哲学有深刻研究,师事一代宗师马一浮近30年,深得马学真谛且有发展。1989年2月26日,乌以风病逝。前来吊唁乌先生的人士数以千计。遗体火化之日,尽管天气阴冷、细雨绵绵,仍是万人空巷,送葬的人流绵延几华里,迎祭的香案一处又一处。野寨中学师生员工胸别白花、臂缠黒纱,肃立在校门前的公路两旁静候灵轿通过,给敬爱的老校长送行。乌以风半生坎坷,岁月多磨,遗著仍斐然可观,著有《北楼诗抄》、《岳云山馆诗稿》、《天柱山志》、《儒释道三教关系史》、《性习论》、《问学私记》、《马一浮先生学赞》、《马湛翁诗词辑》等。(据汪南松:《巍巍天柱伴师魂——乌以风先生的生前身后》,马一浮先生学术文献馆网站,http://mayifu.blogspot.com/。)

  灊(同潜)山:天柱山,古称霍山,又称灊山、皖山,位于今安徽省潜山县境内。《尔雅》卷七《释山》:“霍山为南岳。”晋郭璞注:“即天柱山。潜水所出。”时乌以风隐居天柱山。马一浮《蠲戏斋诗编年集》丙戌(一九四六年)《和以风见示韵》:“晚守穷湖甘戢枻,早闻开径渐成蹊”,自注:“以风方营天柱山居甚力。”(《马一浮集》,第三册,页431。)

  交臂:拱手,表示恭敬。此指乌以风当年拜师。

  “诗中”句:三乘,佛教三乘。小乘,可证阿罗汉果;中乘,可证辟支佛果;大乘即菩萨乘,可证无上佛果。句言诗中亦有不同境界、不同教法――其中自有无上境界;六经之教,诗教为先,诗教就是无上文化。马一浮先生身为现代大儒,而自言“后人有欲知某之为人者,求之吾诗足矣。”(《马一浮先生语录类编•诗学篇》,《马一浮集》,第三册,页1019。)

  “腊尽”句: 腊,寒冬腊月。句喻多难的时代终将过去,古老的文化终将枯木逢春。

  求剑客:刻舟求剑之人,指逐妄迷真之人。《元诗选》二集卷二十六栯堂禅师益《山居四十首》:“千年明镜忽生尘,逐妄迷真岂有因。海上刻舟求剑客,市中当画攫金人。”

  住山人:古代修行者多住深山,指真心修行之人。如梁释慧皎《高僧传》卷六《释慧远传》:“自远卜居庐阜。三十余年影不出山。迹不入俗。每送客,游履常以虎溪为界焉。”《全唐诗》卷四百九十六姚合《别贾岛》:“懒作住山人,贫家日赁身。”宋释惠洪《禅林僧宝》卷二十七蒋山元禅师南岳十二世赞曰:“余读此词,知其为本色住山人也。”《宋文鉴》卷二十八沈括《归计》:“住山人少说山多,空只年年忆薜萝。不是自心应不信,眼前归计又蹉跎。”马一浮一生除抗战时期出山讲学浙江大学、创办复性书院外,其前后皆长期隐居于杭州西湖。马一浮曾说:“我为学得力处,只是不求人知。”(《马一浮先生语录类编·政事篇》,《马一浮集》,第三册,页1078。)又,关于当代中国修行者多隐居于终南山,请参阅[美]比尔·波特:《空谷幽兰――寻访当代中国隐士》,明洁译,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

  “西湖”二句:西湖,自指。南岳,南岳怀让禅师,南岳为禅宗六祖慧能之弟子,马祖道一之师,南禅之祖师。《景德传灯录》卷五《南岳怀让禅师》:“参寻六祖(慧能),……师豁然契会。执侍左右,一十五载。唐先天二年始往衡岳(弘法)。”此指乌以风。参寻,寻访。此二句殷切希望以风常来问学。
 
  马一浮诗学理论举要

  马一浮《复性书院讲录》:诗以感为体,令人感发兴起,……此心之所以能感者,便是仁。……须是如迷忽觉,如梦忽醒,如仆者之起,如病者之苏,方是兴也。兴便有仁的意思。……即仁心从此显现。(《马一浮集》,第一册,页161。)  
  
  马一浮《蠲戏斋诗自序》:诗以道志,志之所至者,感也。自感为体,感人为用。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言乎其感,有史有玄。得失之迹为史,感之所由兴也;情性之本为玄,感之所由正也。史者,事之著;玄者,理之微。善于史者,未必穷于玄;游于玄者,未必博于史。兼之者,其圣乎!史以通讽谕,玄以极幽深。凡涉乎境者,皆谓之史。山川、草木、风土、气候之应,皆达于政事而不滞于迹,斯谓能史矣。造乎智者,皆谓之玄。死生、变化、惨舒、哀乐之形,皆融乎空有而不流于诞,斯谓能玄矣。……心与理一然后大,境与智冥然后妙。(《马一浮集》,第三册,页18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5 09: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寅恪诗
    
  陈寅恪(1890-1969),江西义宁(今修水)人,生于湖南长沙。历任清华国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岭南大学、西南联大、香港大学、广西大学、中山大学等校教授。中国现代最杰出的历史学家。撰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等,为中国现代中古史学奠基人。晚年撰成《柳如是别传》,“以表彰我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陈寅恪诗是不朽之诗史,写照了自己一生饱经忧患的心路历程,见证了从清末到文革的多难的中国现代史。陈寅恪诗深情高致,融汇少陵之沉郁,义山之绵邈,子山、牧斋之遥深,悱恻芳馨,蕴涵无穷。乃是“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中国诗歌之典范。
  有《陈寅恪诗集》(1910-1967),附《唐篔诗存》(三联书店,2001)。
              
                            乙酉八月十一晨起闻日本乞降喜赋
                    1945
              降书夕到醒方知,何幸今生见此时。
              闻讯杜陵欢至泣,还家贺监病弥衰。
              国仇已雪南迁耻,家祭难忘北定时。
              念往忧来无限感,喜心题句又成悲。

  乙酉:一九四五年。
  “闻讯”句: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复河河北喜讯,是在蜀中。陈寅恪闻日本投降喜讯,亦在成都。
  “还家”句: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蒋天枢《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民国二十六年丁丑(一九三七):“先生料理父亲丧事,于满‘七七’后,携家仓皇逃离北平。”此后寅恪先生转徙流离于湖南、云南、香港、广西、四川等地,迄已八年,贫病交加,双目渐渐失明。《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民国三十四年乙酉(一九四五):“春正月,因生活艰苦,营养很差,左眼视网膜剥离严重,致失明。住进成都存仁医院,医生施手术亦未奏效。”引小彭笔记:“父亲在存仁医院由眼科医生开刀。听父亲说,在成都开刀时不怎么理想,视网膜皱在一起,以后虽到英国医治,已无法再弄平。”流求笔记:“一九四五年春天一个早上,父亲突然发现两眼一片漆黑,失明了。先叫我通知他当天不能上课,随后住进存仁医院。手术前后,燕京老师同学们非常关心,很多同学轮流照顾。但因身体、生活条件太差,手术后仍不能恢复视力。”
  家祭难忘北定时: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原注:“丁丑八月先君卧病北平,弥留时犹问外传马厂之捷确否。”陈三立,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寅恪父亲。光绪时,陈宝箴为湖南巡抚,散原协助父亲在湖南实行变法、推行新政。陈氏父子是中国最早的民权政治实验的领导人。散原是近代最重要的大诗人,散文家,同光体诗派领袖。自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七年逝世,散原老人寓居北京西四姚家胡同三号。《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民国二十六年丁丑(一九三七):“阳历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八月八日正午日军入城。……日军既入北平,散原老人终日忧愤,疾发,拒不服药,旧历八月初十日弃世。”引陈寅恪文革中第八次交代稿:“七七事变,北京沦陷,八十五岁的老父亲因见大局如此,忧愤不食而死。”

            来英治目疾无效将返国写刻近撰元白诗笺证
                    1946
              眼昏到此眼昏旋,辜负西来万里缘。
              杜老花枝迷雾影,米家图画满云烟。
              馀生所欠为何物,后世相知有别传。
              归写香山新乐府,女婴学诵待他年。

  《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民国三十四年乙酉(一九四五):“是秋英国皇家学会约赴英伦医疗目疾,由成都搭航机去昆明,再经印度乘水上飞机去伦敦。”民国三十五年丙戌(一九四六):“寓伦敦医目疾。春 月,乘轮归国。”
  “西来缘”句:禅宗话头有“西来意”,指达摩师祖自天竺西来的本意。宋岳珂《至鄂期年》:“东去西来缘底事,只应添得一龙钟。”
  “杜老”句:杜甫《小寒食舟中作》:“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米家”句:米芾,字元章,号海岳外史,世称“米南宫”(芾官至礼部员外郎,南宫为礼部别称)。宋四大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山水画独创“米家云山”画法。善以“模糊”的笔墨作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世称“米点”。明汪砢玉《珊瑚网》卷二十八《名画题跋四》录宋魏了翁《米南宫云山挂幅》:“漠漠云林小小山,谁家茅屋隠松间。”明吴宽《米海岳云山卷》:“云山烟树总模糊,此是南宫鹘突图。”  
  以上二句喻双目失明。
  “馀生”句:杜甫《江村》:“多病所须惟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沈祖棻《浣溪沙》序:“前岁寅恪丈赴英伦医治眼疾无效,将归国写定《元白诗笺证》,付美延世妹读之,赋诗云(略)。伏读增感,亦成小词。戊子三月。”词云:“哀乐人间奈此情。聊凭蠹管写新声。何年习诵待娇婴。  未定相知期后世,已教积习误今生。有涯难遣况时名。”丈,对长辈的尊称。戊子,一九四八年。

                  咏黄籐手杖并序
                    1953
  十五年前客云南蒙自,得黄籐手杖一枝,友人刻铭其上曰:“陈君之策,以正衺夨。”因赋此诗,时癸巳仲冬也。
                陈君有短策,日夕不可少。
                登床始释手,重把已天晓。
                晴和体差健,拄步庭园绕。
                岁久汗痕斑,染泪似湘篠。
                忆昔走滇南,黄虬助非小。
                时方遭国难,神瘁形愈槁。
                携持偶登临,聊复豁怀抱。
                摩挲劲节间,烦忧为一扫。
                无何目失明,更视若至宝。
                擿埴便冥行,幸免一边倒。
                残废十年身,崎岖万里道。
                长物皆弃捐,唯此尚完好。
                支撑衰病躯,不作蒜头捣。
                羞比杖乡人,乡关愁浩渺。
                家中三女儿,谁得扶吾老。
                独倚一枝籐,茫茫任苍昊。

  十五年前客云南蒙自,得黄籐手杖一枝:按,陈寅恪《咏黄籐手杖》诗自述抗战时期在云南得黄籐手杖一枝之故事,与《柳如是别传》自述抗战时期在云南得红豆一粒之故事,实可以合观,而同样饶有趣味也。录如下。《柳如是别传•缘起》:“丁丑岁芦沟桥变起,随校南迁昆明,大病几死。稍愈之后,披覧报纸广吿,见有鬻旧书者,驱车往覌。鬻书主人出所蔵书,实皆劣陋之本,无一可购者。当时主人接待殷勤,殊难酬其意,乃询之曰,此诸书外,尙有他物欲售否?主人踌躇良久,应曰,曩岁旅居常白茆港钱氏旧园,拾得园中红豆树所结子一粒,常以自随。今尙在囊中,愿以此豆奉赠。寅恪闻之大喜,遂付重値,藉塞其望。自得此豆后,至今岁忽忽二十年,虽藏置箧笥,亦若存若亡,不复省视。然自此遂重读銭集,不仅藉以温旧梦,寄遐思,亦欲自验所学之深浅也。”(《柳如是别传》,三联书店,2000年,页3。)钱氏者,钱谦益。
  策:手杖。
  衺(xie2)夨(ze2):倾斜。
  染泪似湘筱:湘妃竹。晋张华《博物志》卷八《史补》:“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梁任昉《述异记》卷上:“昔舜南巡而葬于苍梧之野,尧之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相与恸哭,泪下沾竹,竹文上为之斑斑然。”《全唐诗》卷五百九十八高骈《湘妃庙》:  “帝舜南巡去不还,二妃幽怨水云间。当时珠泪垂多少,直到如今竹尚斑。”
  “忆昔走滇南”八句:《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序》(1940):“明末永历之世,滇黔实当日之畿辅,而神州正朔之所在也。……昔晋永嘉之乱,支愍度始欲过江,与一伧道人为侣。谋曰,用旧义往江东,恐不办得食,便共立心无义。既而此道人不成渡,愍度果讲义积年。后此道人寄语愍度云,心无义那可立,治此计,权救饥耳。无为遂负如来也。……此三年中,天下之变无穷,先生讲学著书于东北风尘之际,寅恪入城乞食于西南天地之间,南北相望,幸俱未树新义,以负如来。”(《金明馆丛稿二编》,三联书店,2000年,页272-273。)
  黄虬(qiu2):指黄籐手杖蟠曲似龙。虬,龙。
  擿(zhai4)埴(zhi2):以杖点地走路。汉扬雄《法言》卷二《吾子篇》:“擿埴索涂,冥行而已矣。”晋李轨注:“埴,土也。盲人以杖擿地而求道,虽用日,无异夜行。” 时寅恪先生已双目失明。
  崎岖万里道:陆游《出游》:“万里崎岖蜀道归,荆州非复壮游时。……一枝藤杖平生事,击鼓开帆未恨迟。”
  长(zhang4)物皆弃捐:长物,多馀之物。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至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人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建炎丁未春三月,奔太夫人丧南来。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
  杖乡人:《礼记•王制》:“六十杖于乡。”汉郑氏注:“尊养之。”
  独倚一枝籐,茫茫任苍昊:杜甫《乐游园歌》:“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

                    赠吴雨僧
                                             1961
              问疾宁辞蜀道难,相逢握手泪汍澜。
              暮年一晤非容易,应作生离死别看。

  关于吴宓1961年8-9月间自重庆至广州见陈寅恪,请参阅:《吴宓日记续编》,三联书店,2006年,第5册,页158以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5 09:4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沈祖棻诗词

  沈祖棻(1909-1977),女,海盐人,自上世居苏州,字子苾,别署紫曼,笔名绛燕。193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中文系,1936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国学特别研究班,1939年与程千帆结褵于安徽屯溪。历主金陵大学、华西大学、江苏师院、南京师院、武汉大学讲席。现代杰出女词人、诗人、学者。早年创作短篇小说清新别致,抗战时期新诗集《微波辞》被谱成曲,广为流传。旧体诗词之创作,为成就最大。所著《宋词赏析》,允称经典之作。
  沈祖棻早期怀人感时之词,晚期怀人伤时之诗,要眇悱恻,其秀在骨,多绝代消魂之作。其词融液两宋之馨逸,含咀唐人之英华,怀人或似小晏白石之风神,感时颇用少陵联章之体性,皆开辟前所未有之境。其怀人绝句,变化少陵山谷笔法,遥接嗣宗咏怀神理,自蔚为大邦。其性情之真,用情之深,往往有万不得已者,开辟前所未有之境,根源实在于此。
  有《涉江词稿》五卷(1932-1949)、《涉江词外集》一卷(1933-1977)、《涉江诗稿》四卷(1937-1977),俱收在《沈祖棻诗词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
                   浣溪沙
                   1932
          芳草年年记胜游。江山依旧豁吟眸。鼓颦声里思悠悠。  
          三月莺花谁作赋?一天风絮独登楼。有斜阳处有春愁。  
  
  程千帆笺:“此篇一九三二年春作,末句喻日寇进迫,国难日深。世人服其工妙,或遂戏称为沈斜阳,盖前世王桐花、崔黄叶之比也。祖棻由是受知汪(东)先生,始专力倚声,故编集时列之卷首,以明渊源所自。”(《沈祖棻诗词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页49。)
  “芳草”句:宋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胜游,美好的游览。唐韩愈《祖席》:“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  
  “江山”句:宋黄庭坚《寄舒申之》:“江山依旧岁时改,桃李欲开烟雨昏。”黄庭坚《山谷词》《玉楼春•当涂解印后》:“江山依旧云空碧。昨日主人今日客。”宋汪元量《潼州府》:“潼江待我洗吟眸,如此江山是胜游。”明唐桂芳《白云集》卷三《伏读高昌佥宪公唐律》:“人品东南第一流,几回徙倚豁吟眸。”
  “鼓颦”句:唐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南唐李璟《浣溪沙》:“手卷珠帘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三月”句: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一天”句:宋贺铸《青玉案》 :“借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汉王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有斜阳处有春愁:宋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辛弃疾《摸鱼儿•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斜阳,此射日本。南唐冯延巳《鹊蹋枝》:“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宋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春愁,犹言伤春,此指忧国。唐李商隱《杜司勋》:“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曲江》:“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鹊桥仙
                                    1936
       锦云织梦,银河泻泪,盼断佳期一度。天风拂袂晓星沉,诉不尽相思无数。   
       仙桥易断,帝阍难扣,极目烟波去路。几时历劫到人间,换得个朝朝暮暮。

                浣溪沙十首(录一)
                   1942
  司马长卿有言:赋家之心,苞括宇宙。然观所施设,放之则积微尘为大千,卷之则纳须弥于芥子。盖大言小言,亦各有攸当焉。余疴居拂郁,托意雕虫。每爱昔人游仙之诗,旨隐辞微,若显若晦。因效其体制,次近时闻见为令词十章。见智见仁,固将以俟高赏。壬午三月。
          兰絮三生证果因,冥冥东海乍扬尘。龙鸾交扇拥天人。  
          月里山河连夜缺,云中环佩几回闻。蓼香一掬伫千春。
  程千帆笺:“此十首皆咏时事,序意已明。而比兴之辞,仍或有未易尽解者,今分别疏释之。此第一首,谓中华民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之正义战争终于爆发,希望长期抗战,终能转败为胜也。兰絮句谓中日关系自一八九四年中日战争以后,日益恶化,此次抗战自有其历史因果。东海句谓日寇人侵。龙鸾句谓全国一致拥护宣称坚决抗战到底之蒋介石也。月里句谓日寇不断深入,云中句谓反攻渺无消息。蓼香句即前临江仙第四首之‘消尽蓼香留月小,苦辛相待千春’之意。”(《沈祖棻诗词集》,页95以下。)
  “兰絮”句:兰因絮果喻美因恶果,指历史上中国文化惠及日本,现在日本却发动侵华战争。明贺复征《文章辨体汇选》卷二百四十八小青《与某夫人书》:“兰因絮果,现业谁深。”
  “冥冥”句:冥冥,此指战氛。杜甫《诸将五首》:“回首扶桑铜柱标,冥冥氛祲未全销。”  
  “龙鸾”句:龙鸾交扇,杜甫《秋兴八首》:“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天人,杜甫《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汝阳让帝子,眉宇真天人。”《赠特进汝阳王》:“特进群公表,天人夙德升。”
  “月里”句:《全唐诗》卷四百七十八陆畅《夜到泗州》:“徐城洪尽到淮头,月里山河见泗州。”宋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上:“东坡《鉴空阁》云:‘悬空如水镜,写此山河影。妄称桂兔蟇,俗说皆可屏。’《酉阳杂爼》云:‘月中蟾桂,地影也;空处,水影也。’东坡用此。”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卷三《天文•山河影》:“《淮南子》曰:月中有物,娑婆者,乃山河影也。其空处,海水影也。”似误。
  “云中”句:“环”,谐音“还”,胜利还乡也。《汉书》卷五十四《李陵传》:“单于置酒赐汉使者,李陵、卫律皆侍坐,(任)立政等见陵未得私语,即目视陵,而数数自循其刀环,握其足,阴谕之,言可还归汉也。”唐颜师古注:“以目相视而感动之,今俗所谓眼语者也。循,谓摩循也。”《全唐诗》卷二百五十七柳中庸《征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杜甫《咏怀古迹五首》:“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明张鳯翼《题明妃出塞图》:“云中环佩魂难返。”几回,几时。
  蓼香一掬伫千春:喻渴望长期抗战终将取得胜利。蓼香喻此心之苦、心愿之美好。以蓼香代蓼花,是化质实为空灵,最是馨逸。一掬,香气似水可掬,则又化虚为实。李商隐《河内》:“入门暗数一千春,愿去闰年留月小。栀子交加香蓼繁,停辛伫苦留待君。”沈祖棻《临江仙八首》其四:“消尽蓼香留月小,苦辛相待千春。”注意炼句过程。               
                  
                    望江南
                   1945
  情不尽,愁绪茧抽丝。别有伤心人未会,一生低首小山词。惆怅不同时。
              岁暮怀人四十二首(录二)
                   1974
  原序有云:“九原不作,论心已绝于今生。”程千帆注:“此伤诸故人多不得其死也。”(参阅《沈祖棻诗词集》,页277,页274。)
               
              湖边携手诗成诵,座上论心酒满觞。
              肠断当年灵谷寺,崔巍孤塔对残阳。   曾子雍
  曾子雍:曾昭燏(yu4,1909-1964),字子雍,湖南湘乡人,曾国藩曾孙女,考古学家,生前为南京博物馆馆长。1964年自坠于灵谷寺塔。程千帆笺:“其所撰江苏史前史论文,海内外考古专家公认为空前之作也。”(《沈祖棻诗词集》,页276。)
  程千帆笺:“此可参前怀子雍诗(《屡得故人书问,因念子雍、淑娟之逝,悲不自胜》)。首句即前诗‘旧诗忘却劳君记’也。次句即前诗‘一言知己曾相许,绕指柔含百炼钢’也。”(《沈祖棻诗词集》,页276。)
  陈寅恪《乙巳元夕前二日始闻南京博物院院长曾照燏君逝世于灵谷寺追挽一律》(1965):“论交三世旧通家,初见长安岁月赊。何待济尼知道韫,未闻徐女配秦嘉。高才短命人谁惜,白璧青蝇事可嗟。灵谷烦冤应夜哭,天阴雨湿隔天涯。”
              当日曾夸属对能,清词漱玉有传灯。
              浣花笺纸无颜色,一幅鲛绡泪似冰。   宋元谊  
  宋元谊(-1966):四川富顺人,清末学者宋育仁孙女。抗战时期,程千帆沈祖棻夫妇入蜀,元谊从沈祖棻学词。生前为四川师院(今四川师大)中文系教师。文化大革命初,受辱自缢。
  “当日”句:程千帆笺:“君为清末名宿芸子先生女孙,学有渊源,才情富艳。其为词,凡遇可对可不对者,则必对之而后快。自其短命,祖棻遂有丧予之痛,而深惜汪吴词学不得其传也。”(《沈祖棻诗词集》,页286。)
  “浣花笺”句:唐李商隐《送崔珏往西川》:“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唐李匡乂《资暇集》卷下《薛陶笺》:“松花笺其来旧矣。元和初,薛陶尚斯色,而好制小诗,惜其幅大,不欲长,乃命匠人狭小之。蜀中才子既以为便,后减诸笺亦如是,特名曰薛陶笺。今蜀纸有小様者,皆是也。非独松花一色。”元费著《笺纸谱》:“涛侨止百花潭,躬撰深红小彩笺,裁书供吟,献酬贤杰,时谓之薛涛笺。”宋元谊女词人,居成都,故以浣花笺纸无颜色指元谊之去世。
  “一幅”句:宋陆游《钗头鳯》:“春如旧,人空痩,泪痕红浥鲛绡透。”一幅鲛绡泪似冰,喻元谊之去世,自己有丧予之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3-28 18:40 , Processed in 0.09856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