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68|回复: 7

道德经(连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8 11:5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挖了一个大坑,希望自己能有毅力把它填完,不说了,开始。
第一章
道可道也①,非恒道也②。名可名也③,非恒名也。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⑥,以观其眇;恒有欲也⑦,以观其所徼⑦。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⑧,众眇之门,⑨
解读;
1;开篇,老子首次提出道这一具有终极意义的名词,那么什么是道呢?道者,用眼睛看不见,用耳朵听不见,人的五官无法感知到它,但它确实为宇宙万物之由来,天地造化之始钮,无所不包,无所不含,万物皆秉道而生,又循道而亡。而道绝非有人格意志的神,它的一切行为皆为自然而然。这里的可道指能够用言语说出的道,可道虽不可久,但实为道投射在现象界的一偏,当以“偏”求“全”。
2;恒,周遍,全遍之意,恒道不生不灭,无形无态,
3,名以定分,我们知道,凡是一个物体被命名之后,它就只能叫甲而不能叫彼,它的属性一旦被名规定了下来,就失去了未选择前的无限可能性而沦为可名,而道包含一切可能性,可为仁,可为义,可为智,具有开阔之张力,则不可名,无法名。
4,万物创生之始,呈现的是混沌一片,阴阳未判之状,万物之间没有区分,故曰无名
5,有名形容万物凸显之时的状态,无中生有,有中生无,有名无名如阴阳二气一般之协调共生,互相转化,于是道既有无名,用以隐,又有无名,用以显,值得细当品味。
6,欲,后天之情志欲望,眇,微细之处,故无欲才能体察道之玄妙微细之处,也就是道的本质
7,有欲,后天欲望由外物,思虑所引起,如果一个人带着欲望去观察,看到的就是道的边际,也就是表象
8,玄,幽远也,玄之又玄,幽远至极之意,为万有枢机之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8 14: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等楼主填坑。

只是道德经原文似乎没有那么多“也”字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8 14: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查到的版本有很多也字,
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8 14:34:4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①。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②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③

解读;

1,形而下之世界的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美丑,善恶,皆为矛盾的统一体,任何一方的消失都会导致统一体的解构,于是矛盾双方既斗争又互相依存。矛盾体是相对的,有善即有恶,没有恶哪来善?所以不仅要从善恶对立中看到他们互存的一面,也要从善恶互存的一面看到他们对立的一面。而以道观之,这些都是事物的现象,而不是本质,而人往往将其看做本质进而生出好恶之心,于是喜欢求“正”,而老子恰恰注重反的一方面,因为反会转化成正,他告诉我们要善于从反中把握正面的意义,以恶把握善之可贵,以丑把握美之美好。而这一句还表达了老子对世俗之流行追求的批判,其实也就是批评当时的人不经过自己的思考而盲从于一种价值,求美而得不美,求善而得不善。

2,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先后,这一系列相反相成的事物无不皆为彼此的参照物,通过无来认识有,通过难来明白易,通过长来比较短,通过高来判断下,通过先来区别后,人们从而得到关于万事万物的解释。恒也,此乃长久自然之道。

3,无为,相对于有为,无为更具超然性与经验性,有为往往会破坏事物原有之状态,使之转化为其他事物,而无为则是顺其自然,使其自然生发,既然是自然生发的,那么一定是与自然相和谐的,自然之力必助之。于是圣人当居无为之事。不言之教指不依靠法令而实行的教化,老子在这里提醒统治者不要强制老百姓的思想,而是要以润物细无声的教化来使他们自愿接受,唯有自愿才能收到最大的效果。圣人需要效仿道,生养万物而不以起始者居之,为而不自恃,功成不看做是自己的,这样才能做到永远不损失,因为以起始者居之就会产生自傲自矜之心,自恃就会产生期待回报而不果之怨心,居功自傲便会狂妄以致招致得而复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8 17:53:4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

不尚贤①,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②;不见可欲③,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④恒使民无知、无欲也。⑤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⑥则无不治矣。

1,尚,推崇之意,有贤则有不贤,古时臣下喜揣摩上意,那么当统治者赤裸裸得表达出对贤的推崇,其结果必然是臣民相争,以博上好,进而使真正的贤得以闭塞,虚伪大行其道。

2,贵,重视,当某一种物品被标榜为贵重之物时,人们便会想方设法得到它,哪怕盗取它。

3,可欲,感官可见之欲,老子在这里没看到欲望的正面意义,即欲望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而一味强调欲望是导致民乱的罪魁祸首。老子在这三句里还犯了一个绝对化的错误,王夫之《老子衍》讲;“争未必起于贤,盗未必因于难得之货,心未必乱于见所欲”。造成争,盗,乱的情况有多种可能性,不全是尚贤,贵货,见可欲所带来的。

4,去除他们的心机,填保他们的肚子,削弱他们的欲望,强壮他们的体魄。任何一个时代都没有最好的一个治理国家的方法,因为顾此失彼,顾彼失此,比如,宋朝开国初期实行强本抑末的国策,收回地方政府铸币权,军权,归之于中央,于是国家得以稳定下来,但是此方法彻底消弱了地方军队的战斗力,等到辽兵来犯,仅靠中央禁军早已抵挡不住,地方军队更难以御敌,于是宋朝软弱无能之说由此而来。

5,老子认为“知”与“欲”为引发人性恶之本源,正因“知”的存在,人们就有了工具来勾心斗角,正因“欲”的存在,人们就有了你争我夺的可能,于是得出只要消除了它们,这个社会就能得以治理,可是他忘了没有“知”与“欲”的社会靠什么来驱使人们去发展,去奋斗,实其腹,强其骨也需要欲望去支撑啊,所以此乃认识不足之处。

6,夫知;机心巧诈之人,这样,机心巧诈之人就不敢犯上作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9 10:53: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未读过李耳的《道德经》,有空来学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9 14: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

道冲①,而用之又弗盈也②。渊呵③!似万物之宗。锉其锐④,解其纷⑤,和其光⑥,同其尘⑦。湛呵!似或存⑧。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解读;

1,冲通盅,空虚之意,唯虚方能容纳宇宙天地,盈满之物往往容易溢出来,做人虚己为上,虚己也就是效仿道,把自己的心“消”空,使其宽阔无比以应万物。

2,它的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正因为用之无尽,所以功用无穷。

3,渊,深远,道至大无外,至小无内,作用万物,深远而又深远,好似万物的宗主,在这里老子否定了神创世的说法,提出道才是这一切的创造者,是全,而帝相对于道来说都是一偏。

4,锐利刚强的事物容易遭到外来的横逆导致夭折,于是以道挫之,这其实是调节物我之矛盾,从我处入手

5,纷争愈演愈烈将会破坏宇宙天地的和谐与发展,于是以道解之,这样便能使事物更加接近道的本性,使其消除自身偏离道的特点,也就是加速它最终向道回归的运动。

6,和;调和,光;锋芒,古往今来的历史告诉我们锋芒过盛的人都将会成为某一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于是道调和他们的光耀,使之柔和与自身的环境相协调,而不是太刺眼以致招来杀身之祸。

7,同,混同,使人混同于人世,此乃和而不同,在世间行走虽圆融,又看似与人无异,实则心中有自我的坚持与底线,这便是混同。

8,似或存,好似存在,这里老子提醒人们道存不存在,由你自己去体悟,我也不下一个肯定给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5 22:3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①;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②。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③。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④。

解读;

1,仁者,爱之彰显,夫仁以待人,礼以克己,而在这里,老子为什么又不说天地不仁呢?第三十八章“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天地效仿的是道,而不是道与德消失后的仁,而仁的属性在儒家看来是人所特有的,是人的一种道德判断,而天地没有人间的道德观念,它只是自然而然,所以称之为不仁。刍狗,草做成的狗,用来祭祀,之后便扔掉,以万物为刍狗,是形容天地没有人的爱恨情欲,它对待一切万物都是应时而生,应时而灭。

2,圣人之所以不仁,因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百姓为刍狗,意为不偏袒任何一个人,没有任何私爱之情,即“圣人忘情”,如此这样,便与天地之道相合,而不是相冲突,甚至是妄想主宰之。

3,天地之间,难道不像个风箱吗?虚,盈终究有用尽的那一天,而虚看似空,实则蕴含万有的影子,所以永不枯竭。动而愈出,天地的运动就像风箱一样,越鼓动风越多,风似指能量

4,知识是体道的障碍,用知识来体认的道是“可道”,因为知识容易让人钻死胡同,各知识体系之间本就有矛盾相冲突之处,所以才叫一家之言。所以知道得越多反而越困惑,不如“放下”知识,“淡忘”知识,守中持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2-24 13:30 , Processed in 0.14192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