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04|回复: 5

[原创] 七律   2011国庆节与同窗游中国文字博物馆及殷墟有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7 00:5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谁裂时空几细纹?玄机当补又无针。
千年卜甲非常智,一鼎狼烟似捉襟。
字出六书多故事,魂拘一岛应呻吟。
杯中回味竟猜处,信是文盲笑不禁。

注:
1.一鼎狼烟似捉襟:前不久,央视新闻30分,播音员多次提到“后母戊鼎”,真如一石击起千层浪,网络上一时狼烟四起,纷纷就播音员的文化素质展开质疑,其中一网友在微薄中措辞犀利:“司母戊鼎因鼎内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在中国凡有小学文化水平的人,都见过此图,也基本能将这三个字读准。而今天央视新闻30分的记者却N次将司母戊读成后母戊。羞煞吾等!”其实,网民们质疑播音员素质,恰恰暴露了自己对商文化的一知半解,更惭愧的是身为安阳人的我,对此一说也是刚刚了解。(欲了解详情可输入“后母戊鼎”百度)
2.魂拘一岛应呻吟:在殷墟发掘现场,我们看到的那些甲骨片多是仿制品,原件展放在TW(怎么这两字都不让打?)博物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7 08:54: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联起句的构思颇有味道。
结句“信是文盲笑不禁”是否作者有意的放轻松语?同前几联的沉重比起来。
殷墟有机会是必须去的。博物馆展厅放复制品也可理解。从电视节目了解解放后出土的甲骨应更多些,那个出土司母辛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7 09: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楼主一笑随风于2011-10-07 00:51发表的 七律   2011国庆节与同窗游中国文字博物馆及殷墟有感 :
谁裂时空几细纹?玄机当补又无针。
千年卜甲非常智,一鼎狼烟似捉襟。
字出六书多故事,魂拘一岛应呻吟。
杯中回味竟猜处,信是文盲笑不禁。

.......
对任何事物的认知都需要一个过程。“后母戊鼎”的称呼也还在争论中。
大作整体布局不错,“千年卜甲非常智”、“字出六书多故事”等皆是有见识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7 10: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才在网上查了回“后母戊鼎”,的确长了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7 13: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门墩儿于2011-10-07 08:54发表的  :
第一联起句的构思颇有味道。
结句“信是文盲笑不禁”是否作者有意的放轻松语?同前几联的沉重比起来。
殷墟有机会是必须去的。博物馆展厅放复制品也可理解。从电视节目了解解放后出土的甲骨应更多些,那个出土司母辛墓。

这首虽然写的不好,不过全是真实见闻和感受,第一联是看那些甲骨片,经几千年已开裂。而人们对它们的认识也是推测,所以把那些裂纹,比做裂开的时空,卜甲是占卜用的。
尾联是几个同学结束参观分手前的午宴,酒间谈起殷墟猜字的地方(有片石林,正面是甲骨文,背面有翻译,你可以猜下再去对照译文),猜出的结果发现对的并不多。参观后才相信自己其实也是文盲,不禁失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7 16: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一笑随风于2011-10-07 13:03发表的  :

这首虽然写的不好,不过全是真实见闻和感受,第一联是看那些甲骨片,经几千年已开裂。而人们对它们的认识也是推测,所以把那些裂纹,比做裂开的时空,卜甲是占卜用的。
尾联是几个同学结束参观分手前的午宴,酒间谈起殷墟猜字的地方(有片石林,正面是甲骨文,背面有翻译,你可以猜下再去对照译文),猜出的结果发现对的并不多。参观后才相信自己其实也是文盲,不禁失笑。
原来如此。果真读诗要先了解诗境,读词要先知道词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1-17 06:26 , Processed in 0.09414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