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61|回复: 25

[原创] 《高山流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0 10:4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曲高山流水韵,从巍然屹立的高山到脉脉滚动的小溪,腾拂澎湃、激昂奔涌,透出坦荡开阔和百折不回的精神境界,让我感受到那“其韵扬扬悠悠,俨若行云流水”的美好境界。
  
  此刻,心灵的渴望让我仿佛身临巍峨的崇山峻岭,那绵延的群山似伟岸的巨人,葱葱的林木依偎其中,令人不由肃然起敬。
  
  人生的路上我们都在艰难跋涉,凡登山者都有过“绵延高山无绝境,这山更比那山高”的心灵体验。这不正如我们人生的旅途,寻寻觅觅中走过了千山峻岭。
  
  人类本是大自然之子。在大自然面前,当我们用心去感受攀登险峰后的喜悦,用心去倾听山风穿过群山间的澎湃激昂,我们就会感受到那生命与景观融为一体的欢欣与感慨,心中顿然有一种游子回归母亲怀抱的亲切与温馨,那是心灵的回归与震憾。
  
  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长。那山之光、水之声已溶入我们的生命之中。当我们被眼前的高山挡住目光时,似乎路已走到了尽头,心中茫茫然不知所措。此时忽闻山涧潺潺的流水声,精神顿然为之一振,循声而去,只见那高山之巅竟有如此美妙之处,欢畅奔腾的涧水那样震撼人心,飞泻而下的流水,不管你眼中有多少惊叹的神色,只顾一路奔腾而去,坚定地沿着自已的方向,努力去完成生命赋予的力量和勇气。
  

       人生的旅途中,正如这奔腾的山中之水,当它洁白无垠静静流淌之时,清纯碧透得让人感受到那宁静与幽深,是那样惬意怡人;一场风雨降临,往日温柔的细流顿时如万马奔腾,倾空而下,水珠腾起处云雾缭绕,如梦似幻的感觉顿时包围了你,让你直想为它唱一曲气势磅礴的颂歌。
  
  一抹彩虹从水中腾空而起,悬挂在葱翠的山巅,它用那四季酝酿而成的曲谱,吟咏着一曲千古不朽的高山流水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淡云孤雁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0 11:4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山流水觅知音!
格格配的文字如行云流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0 12: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惟有身临其境,才能写出如此好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0 12: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雪景寒林于2011-07-20 11:46发表的 :
高山流水觅知音!
格格配的文字如行云流水!


谢谢寒林临帖,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0 12:3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2楼(淡云孤雁) 的帖子

大哥过奖了,只因喜欢故而由情而发。

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0 15: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
这首应是筝曲,有洞箫相和。
    《高山流水》是一首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故事的古代琴曲,在世间广泛流传了两千多年,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筝曲旋律曲雅,韵味隽永,聆听此曲仿佛置身于高山之巍,流水之洋。令人心旷神怡。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最早的乐谱见于明代朱权成的《神奇秘谱》:“《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

把古琴曲贴这里供大家欣赏
http://www.tudou.com/v/Mq3Oz-aFkMI/v.sw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0 17: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5楼(不语) 的帖子

谢谢不语精彩的诠释,一直很喜欢这首曲子,这首曲子引出的故事更是流传千年。

能有缘得遇高山流水之知音,乃人生最大的幸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1 10: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高山流水觅知音,说的就是伯牙、钟子期的故事。
  伯牙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后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春秋时代,有个叫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会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两人分别约定,明年此时此刻还在这里相会。第二年,伯牙如期赴会,但却久等子期不到。于是,伯牙就顺着上次钟子期回家的路去寻找。半路上,他遇到一位老人打听子期的家。这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位老人正是子期的父亲。老人告诉伯牙,子期又要砍柴又要读书,再加上家境贫寒,积劳成疾,已经在半月前去世了。子期去世时担心伯牙会这在里久等,叮嘱老人一定要在这一天来通知伯牙。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他随老人来到子期的坟前,抚琴一曲哀悼知己。曲毕,就在子期的坟前将琴摔碎,并且发誓终生不再抚琴。自此始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后有称颂其事,在此筑馆纪念,称为琴台,现琴台东对龟山,西临月湖,成为武汉著名古迹胜地。
  2、史载有一年,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碎了。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能弹给谁听呢?”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两人千古传诵的诗篇: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经考证,伯牙原本就姓伯,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而在此之前的《史书》与《荀子》、《琴操》、《列子》等书中均为“伯牙”。东汉高诱注曰:“伯姓,牙名,或作雅”,现代的《辞源》也注曰:“伯姓牙名”。伯在古代是个很普通的姓,如周武王时不食周粟的伯夷,秦穆王时擅长相马的伯乐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1 10: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哥转来《高山流水》典故,许多时候知音乃可遇而不可求。

“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听着这首高山流水曲,洗涤了尘埃令人灵台清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1 10: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网络上很少能见“知音”二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1-10 22:18 , Processed in 0.10652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