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公,斋公,斋公来了”孩子们一拥而上,围着一个头戴青布小帽,身穿青布长衣的小脚老太太叫着。
她一手摸着一个孩子的小脑袋,一手拿出几块花纸包着的洋糖塞到孩子手中。接到洋糖后,每个孩子开心地笑着。
在我那贫穷的少年时代,斋公的出现是我最大的快乐,每次见到她都能得几颗洋糖,我舍不得吃,紧紧攥在手里。
我不知道斋公为啥叫这个名字,带着好奇去问村里的老人,老人给我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新娘跳河了!新娘跳河了!”一大早从栈桥那边传来急促的喊声,人们急急忙忙冲向河边。
第一个冲上去的是王德新­­­­­­­­­??新娘的丈夫。光着一只脚,身上还穿着大喜的吉服,好像喜事还在继续。
昨天是他拜堂的日子,他家在大王村是大户人家,成亲的时候全村人都到了,新娘在方圆百里是最有才气,最漂亮的大户人家女儿,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家庭富裕,祖传做食品杂货生意。两人定的是娃娃亲,连县衙里也派人前来道贺。年青人闹洞房,天快亮了才离开。
听到呼喊声公公婆婆也跑过来。
河边的新娘是被早起的渔民阿发看见。阿发也是参加闹洞房的,认得新娘。阿发看着新娘在河边的栈桥上来回走动,起先以为是她在找什么东西,后来越看越不对劲。当他意识到什么的时候,他就冲着村子大喊了几声。
婆婆一看到新娘就急着说:“孩子,你快回家吃饭吧!早上天凉,快回家吧!”婆婆是个明白人,一看这个阵式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新?急步向前。新娘流着泪说,“你别过来,你过来我就杀死自己。”说着,从袖筒里拿出剪刀对着自己的脖子。
“我体弱多病,不能给你们王家传宗接代,那不是断了你们王家香火了吗?还让我一个人生活吧,你再找一个好的人家闺女。要是你们不答应我,我就死给你们看。”
公公阴沉着脸,很不高兴地说:“你嫁到我们王家你就是我们王家的人,我们该怎么做我们自有分寸!你先回家吧!”
王德新满脸涨红,上不得前,退不得后。
新娘子泪流满面,紧闭双眼,一言不发。
婆婆晕了过去。众人眼光都看着新娘。王德新抱住妈妈。有人给拿来了茶水,婆婆缓过气,看着新媳妇,有气无力地说:“孩子,先跟妈妈回家。妈妈不会害你。”
新娘子撩起衣角。婆婆一看到,全部明白了。吉服里面是一层一层纱布紧紧地缠着。
婆婆说道:“孩子,你这是……”
新娘答道:“妈妈,你是过来人,知道女孩子嫁了人,就得要人生孩子,我嫂子就是因为生孩子,而难产死了。而我从小体弱多病,不能生育。这不是让你们王家断了香火吗,都是媳妇的不是。”
婆婆看到新娘子说得这么坚决,只好说:“我和你娘家人商量商量再说。”
公公沉不住气了:“我们王家是本分人家,出了你这样的事,有损我们的家风,真像你说的,你不愿意这门亲事,你就在这个栈桥上跪上三天,表明你的真心;所有婚事操办的费用由你娘家来承担,而且你必须向左邻右舍赔礼道歉。我们王家不再为难你。”
新娘跪在栈桥上,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每天,婆婆都亲自送来饭菜和茶水,新娘看也不看,一动也不动地跪在那里。全村人都在议论纷纷。
婆婆是个精干人,也是个善良人。不想让家里出事,她也知道说服不了丈夫,只好去找族长。她对族长说:“这个孩子做不了我们王家媳妇,但能做王家闺女啊,我认她做我的闺女,不能再让她受罪了。请族长出面做主,让她回娘家吧。”
回到娘家以后,她一心吃斋向佛,每天只吃很少的东西。家里给她留下一些财产,她几乎全拿出来施舍给邻里,还收了几个孤儿,教她们识字,画画。
斋公每天去柳树湾的小河边,有时去洗衣服,有时去走走。
我长大后,每当走过柳树湾的小河边,总是想起斋公给我的花洋糖,想起斋公和善的微笑,抚摸我的温暖的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