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741|回复: 7

[感悟]六尺巷的故事,你看了有何感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21 10: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六尺巷的故事发生在清康乾时期的安徽桐城县(今桐城市)。当事人双方,一个是权势显赫的张家,一个是家产万贯、富甲一方的吴家。
  张家出了张英、张廷玉父子两代为相。张英??康熙进士,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张英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倒县衙门。张家人心想,凭张家朝中有人,还怕打不赢官司?吴家人心想,有钱能使鬼推磨,我吴家有的是钱,还怕打不赢官司?县衙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只好拖着。
  在这期间,张家人给在朝当大官的张英写了一封信,要求张英出面干预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联想到宋朝尚书杨翥让墙诗:余地无多莫较量,一条分作两家墙。普天之下皆王土,再过些儿也无妨。于是提笔给家里回信中写了四句话:
     千里来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6尺的巷子。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传为美谈。
    张英的四句诗应该说不是什么名作,拿秦始皇修建长城做这个比喻也未必恰当,但能够流传至今,是因为张英这种谦让的美德。虽然吴家也是有人在朝廷做官,但官位比张英小的多,张英如果利用自己的权利让县衙做出对张家有利的判决应该不是难事,而且朝廷官宦人家的府邸大小对他们来说又是很重视的,张英能够恭谦礼让、不仗势欺人,真是难能可贵。
  包容忍让、平等待人,作为一种美德,在我们古代已经提倡了,但现在要真正能做到的人并不是很多,尤其涉及到自己切身利益或面子的时候。
  《漫天雪论坛》也可能有条巷,这条巷有时只能容一人通过,也可能有一天有两人分别从巷子的两头同时进了这条一人巷,如果没有一个人作出让步(先后退),那谁也过不了巷子。
  心胸宽广、放眼远处、恭谦礼让,尤其是先让步的人无论在何时都是受大家尊敬的。在《漫天雪论坛》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提倡这种美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1 11: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非常理解这故事,我也深有体会,
其实退一步海阔天空,多好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1 13: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省桐城市市区是座古城,一直有着“文都”的美誉,大概是因为中国清代著名散文流派“桐城派”在这里发源的缘故吧,桐城市内人文景观和历史遗存随处可见。城内有许多小街巷,如“一人巷”、“钱尚书巷”、“双井巷”、“讲学园巷”、“小河边巷”等等,但最为闻名遐迩的街巷是“六尺巷”。这是一条100多米长、2米宽的小巷,铺着鹅卵石路面。据当地的县志记载:清朝康熙皇帝时期的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在京城做官,他老家桐城的亲人起房造屋时与邻居吴姓人家因地皮发生争执,家人去信请他出面处理。这位大学士看后立即回信说:“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意思很明白:应当退让。家人看了信以后,主动让出三尺。邻居吴氏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三加三等于六,才成了“六尺巷”,也就是相当于2米宽的小巷。从此“六尺巷”在张英的家乡、现在的安徽桐城市传为美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1 13: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张英,就是中国人也不一定熟悉。要说到他的儿子张廷玉就不一样了。张廷玉,康熙皇帝时期的进士,官至保。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1 13: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礼让牌坊 张英在桐城市城郊两条小河交汇之处建造了“双溪草堂”,书斋门联题着“俭勤自是持家本,和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1 13: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懿底流芳”牌坊 “六尺巷”位于桐城市区西后街与五亩园之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六尺巷”旧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1 13: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时,退一步有时候,对自已或是对别人都是好的选择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1 14:4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心胸宽广、放眼远处、恭谦礼让,尤其是先让步的人无论在何时都是受大家尊敬的。”

大哥的感悟很深刻,礼让是一种美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7-21 20:02 , Processed in 0.09111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