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帖子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22|回复: 2

[原创] 孝比哭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27 21: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孝比哭好


文:白马非马

有一个电影,是个老电影了,名字叫"笑比哭好"。我写下这个题目,用"孝"字代替了"笑"字,好像有些不伦不类了,但既然写下了,自然有我的道理,诸君若是茶余饭后闲来无事,不妨听我慢慢道来。


中国人讲究"孝道",乃由来已久的事情了,古代就给我们订立了"二十四孝",什么"王祥卧冰"、"文帝尝药",什么曾子的、闵子的行孝故事,什么"闻雷泣墓"、什么"怀橘遗亲",无不是用来教育世人顺亲行孝的生动故事,大凡读书人皆能倒背如流,不读书的,也早已耳熟能详。这还不算,更有甚者,古人还总结了动物行孝的事例,什么羊羔跪乳、什么乌鸦反哺,意在反讽不知行孝者牲畜不如。


每一个人在读到或听到这些故事的时候,都或多或少地会受到一些感动,而且,因为故事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大致做到能让所有人分别被至少某个故事感动的程度了。我本人最受感动的故事是"伯瑜泣杖",典出《说苑》,篇幅不长,引用在此:汉韩伯俞性至孝,尝有过,母笞之,泣。母曰:"从前数杖汝弗泣;今泣,何也?"俞对曰:"往者杖尝痛,知母康健;今杖不痛,知母力衰,是以悲泣。"人读书是否受到感动引起反思,往往与所处环境和心境有关,我当年读到这个故事,刚好母亲也已经年老体衰了,读到此处便不禁悲从中来。


有关孝道的格言也多到不胜枚举,什么"父母在,不远游"、什么"在家孝父母,何必远求佛"、什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什么"谁言寸草心,报德三春晖"、什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等等等,大多都非常有道理和说服力。


其实,不仅我们中国人,外国人也是讲究孝敬父母的,毕竟文明程度进化了这么多年,虽然没有我们国家这么多说道,到底不再处于茹毛饮血阶段,而且,即便肤色不同,他们也还是人生父母养的,而不是像孙行者一样,从石头缝中蹦出来的。君不见,"母亲节"、"父亲节"都是舶来品吗?足以说明问题。


由此可见,为人在世,孝敬父母乃天经地义之事,几乎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也没有讨论的必要。由于我们国家法律也在不断健全中,不孝,已经不再仅仅受到道德法庭的谴责,是会触犯刑律的,所以,孝是必须的,是别无选择的。


如此说来,似乎天下皆孝子,再大力倡导孝道显得大可不必了。事实偏不如此。因不孝被父母告上法庭者比比皆是,说明,在构建所谓"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还应该更加提倡孝顺父母和长辈。家庭到底是社会细胞,家庭和谐离不开孝道,而家庭和谐无法达成,社会和谐势必成为空中楼阁。所以,宣传工具还是竭尽全力宣扬孝道的,流行媒体也并不怠慢,比如歌曲就有"烛光里的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常回家看看"等等,传唱范围甚广,在娱乐中暗含警示之意。


现代社会,人活得很累,尤其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面临巨大的生活压力,要求每日膝前承欢显然也是无法做到的,如何尽孝道确实是每个人都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国学大师南怀瑾有对联云:百善孝当先,原心不原力,原力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可见,孝,起自于心,未必要有巨大的财力作为支撑。父母是最能体谅自己的孩子的,通常也是通情达理的,没有那对父母希望儿子为行孝心而砸锅卖铁(其实,即便真的砸锅卖铁了,你就报答了养育之恩?),反之,父母对孩子总是要求的少之又少,有时候,仅仅是一个电话,一句问候,说白了,就是听到你一切都好。所以,心中有孝,自然知道如何承欢。


每个人所面对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当年,母亲只希望我重新找到一个安定的工作,当我终于实现了她的这一目标的时候,母亲比我给她任何其它物质方面的满足还要开心。在母亲的心目中,我从来就没有长大过,在她面前调皮一下,有时候干脆就是没大没小的和母亲耍几句贫嘴,说一些乱七八糟的话,都会使母亲开心,而这根本不需要我复出多大的努力,只要愿意多陪她一会就足够了。


母亲是猝然离去的,但是,母亲自己还是有一定的预感。一次曾近和我谈起过自己不会延年,也嘱托我在她身后设法维持家庭安定,不要让别人看笑话。我郑重地答应了,在她身后也确实努力做到了,有些努力是不足为外人道的,否则也是违背了母亲的嘱托,我后来是把那次谈话当作母亲的遗嘱来对待的。也是那次谈话,我完全不是用玩笑的口吻对母亲说:您活着我会做得不必任何人差,保证让您满意;您一旦走了,我也就完成了对您的孝顺,那些世俗的套路我不懂,也不想参与。母亲很肯定地答应了我的要求,告诉我,活着不孝死了孝是她最看不上的。母亲生前,我做了所有该做的,做到了问心无愧。母亲病逝后,按照这里的民俗,每年会有多个节日给先人烧纸作为祭奠,我除了当年也烧纸以外,以后的每年则只有清明节才会赶到母亲墓前祭祀。


行孝,最怕迟,所以,古人云:子欲养而亲不待。行孝,永远也不会晚,哪怕你以前做的不好,但只要改悔了,就还来得及。看到很多人,在老人在世的时候,总是以忙啊、累啊、没时间啊,等等借口,拒绝与老人团聚,有钱的不过定时给钱,把孝敬老人当成了一种无法推脱的责任而已,并不包含丰富的情感内涵。当老人故去以后,请和尚道士超度、花大价钱购买墓地、斥巨资出非常有排场的大殡,在葬礼上哭天抢地悔不当初多陪陪老人,我总是在心里暗想,这一切对于逝者还有什么用处呢,客气地说,是谋求自己心理上的平衡,刻薄地说,则是做给活人看看而已。所以,我才用了这样一个题目:孝比哭好。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5-29 14:42:1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活着不关心、不伺候,等到人走后哭天喊地、悲痛欲绝……
这些都是做给别人看的,是在演戏!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5-29 14:4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主,赞一个!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1-10 06:44 , Processed in 0.09941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