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88|回复: 10

[原创] 日落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5 10: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要在日落前赶回来
背上的柴捆很沉,日落之后
它们将化作炊烟
和晚间,一家人的粮食

我的斧头也很沉
父亲,把它留给我
以及祖祖辈辈
永不打破的轨迹

他们一定没想到,日落时分
一个叫伯牙的人在弹琴
一座高山向我压来

2010.11.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5 10: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聆听

高山流水遇知音
听见子衿慧弹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5 17: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与【老井水】那首比较起来,我还是喜欢这个。

内容,形式,都很好,结合的也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5 18:55:18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没有伯牙,那该是多么好的一首诗啊
诗歌作品里面一直有怀古,但我始终觉得诗歌的方向是创新
创新也就是说诗歌有一个从来没有过的角度和意念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是诗歌最起码的(也许说的不合适,但我只是表示一个基本的界限)

这首诗,情理之中
从开始到最后,从伯牙出现开始,也在意料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6 12:5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3楼(量子) 的帖子

量子兄说笑了,呵呵。
量子兄定然看出这首诗并不是为了写子期伯牙而写,只是将“我”拟化为子期,其实写的还是现实中的生活,第一节的柴捆代表生活的重担,以及生活作用在家庭上的压力,第二节的祖辈的斧头,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现实的生存和思考方式,一成不变,而最后的伯牙,是为了引出高山,从而形成一种篇章间的共鸣,用双关的手法写出,一方面听到伯牙的琴声,悟出高山,发现自己还没有丧失理想,而另一方面,“我”的斧头和柴捆,以及现实生活的压力就好像一座高山向我压过来。这种感觉,之前被生活麻木的时候不曾有过,却在理想苏醒的刹那,感觉到那种灭顶的绝望和压力。这个是全诗的中心。
量子兄指出,诗歌里的怀古和意料之中,可能是因为量子兄的眼光很高,一眼就看出了我的布局,第一反应就知道我一定会用伯牙子期的典故,故而没有往更深一方面想;或者想了,只是因为我没有更意料之外的突破,所以才觉得遗憾吧,呵呵
至于伯牙在这里,应该算是引出全诗诗眼的扳机,没有了伯牙也就没有了高山,这首诗也就没有意义了。当然可能可以用另一种更好的表达,但是……我技穷了,汗一个,让量子兄失望了,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6 14: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4楼(布衣子衿) 的帖子

第一节第二节我的理解也没错,所以我说如果没有伯牙,该是多么好的一首诗,当然这只是我认为
我觉得第一第二节是非常好非常好的开端

但是第三节,我突然看到一个伯牙,然后我就把我所有的好印象全部推翻了,我所表达的是这么一个心理过程

没错,伯牙遇到子期,会让人感觉到有一种现实和理想同时向一个人身上压过来。但我总觉得还是因为这个我们熟而又熟的人物,让你的诗歌永远都停滞在他们故事的藩篱之内。
就比如说鲁迅先生将那些远古神话做成故事新编,很有创意啊,也很有风格,但是,那些人物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有没有背先生颠覆呢?我觉得没有。所以突破原有人物很难。

我所说的创新,大概也是这么个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6 18:5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5楼(量子) 的帖子

原来如此,在熟稔的故事里写出新的创意,或者用自己的躯壳装满自己的神髓,这应该是量子兄要指教的。
感谢量子兄无私的赐教,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8 19:32:3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诗歌创新,其实很不容易。或者很难跳出那种固有的思维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9 09: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7楼(和你隔座山) 的帖子

呵呵,是的,所以能者多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9 13: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真精彩的?歌 精彩的??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7-24 03:29 , Processed in 0.08618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