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18|回复: 0

回归故里的羌舞(作者:寒雪点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25 16: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羌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羌”字是甲骨文中唯一一个记载关于民族(或氏族、部落)称号的文字,它是中国人类族号中最早的佐证。人文始祖炎帝就隶属古羌族部落,而炎帝的故里就在宝鸡。商纣时期战火连连,为了躲避战乱羌族部落翻越秦岭,沿着嘉陵江一路南迁。那时凤县尽管还是蛮荒之地,但羌人被凤县的自然景色所吸引,择此地而居,成为凤县的第一代居民,他们一直在这里繁衍生息。直到清朝时期,略阳才成了羌族的主要活动之地。现在在略阳、凤县都能找到许多羌族的历史遗存,略阳的河神庙舞台就雕刻有很多羌族服饰的图案,凤县的民歌里至今还保留羌族民歌的“咳、嘞、哟、哦、罗”等衬词,所以称凤县和略阳是羌族的故里是有很多历史依据可考的。现在聚居在四川省阿坝羌族、藏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北川一带的羌族,就是从凤县迁移过去的。虽然羌、汉在同一个地域长期的繁衍生息,文化不断地进行渗透,但羌舞在凤县留下的脚印却少之又少。
??子曾有这么一句经典之语:“一个地区,如果它的经济敏感带集中在思考层面和创造层面,那它的经济腾飞就已有了希望”。凤县矿业经济虽然带动了经济的起步,但其他产业没有形成规模,加之矿业企业产业链条短,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十分脆弱。凤县的决策者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就把“旅游兴县”的战略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但如何去敲开旅游业的大门呢?凤县人深知文化是旅游业之魂,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旅游业犹如一张白纸,是苍白无力的,是缺乏内在发展潜力的!古镇周庄之所以人们竞相争看,给周庄带来了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效益,这决不是简单的因为那里有古香古色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更是因为那里传承了中国数千年的古典建筑文化和乡土文化;西湖不是仅因水秀而游人如织,而是它的山水亭宅是文化的图腾,是中国文化的集合体;法门寺之所以家喻户晓,蜚声海内外,是因为佛指舍利的横空出世;浙江的茴香豆并无奇味,却因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而畅销全国……。纵览古今,横观中西,就不难发现,大到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甚至一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于是深层次挖掘羌文化,打造“羌族根据地”、“让骑在凤凰上的羌族在这里起飞!”带动凤县旅游发展的战略出台了,并制定了相关的方案,随之加以实施。
??2008年5月7日凤县旅游局领导到四川的阿坝、汶川、北川地区,请羌族舞蹈家到凤县给群众传授羌族舞蹈和生活习俗的有关知识。四位羌族舞蹈家5月11日到凤县,没想到12日他们那里就发生了大地震,大量珍贵羌族文化遗址与羌族民俗文物受损,大批精通羌族文化的人也在地震中不幸罹难,羌族文化遭遇毁灭性的打击。四位羌族舞蹈家因来到他们的故里凤县而幸免遇难,这是偶然巧合,还是天意,还是羌族的神灵在安排?我们不得而知。
??“5.12”汶川大地震的震魔使许多无辜的人们埋身废墟,使许多家庭瞬间消亡,家园瞬间坍塌……。我哭了,四川哭了,陕西哭了,整个中国都哭了。就在全国人民还沉浸悲痛之中时,凤县人擦干了眼泪,与四位羌族舞蹈家跳起“忧事锅庄”来寄托哀思,祈求神灵保佑死者升入天堂。羌家人与故里人围着熊熊烈火,庄严肃穆连臂歌舞,那情绪像燃烧的烈火,越烧越旺,一声喊唱全城人应和,那雄浑的吼声震撼山谷。
??由于羌舞的动作没有严格的规范,形式比较自由,舞姿拙厚,风格质朴,生活气息浓郁,它给予人们的不是羌族残梦,也不是勃郁的血性,而是诙谐、幽默、甜媚、炽热、奔放。它展现的是羌族人与神、天命、战乱、灾难进行复杂的斗争场面,它以古朴、高雅规劝、谴责邪恶,让野蛮势力自愧,所以凤县人在紧急避震期间又与请来“羌家”劲舞“喜事锅庄”诅咒震魔,祈福灭灾。仅仅三天,跳羌舞就在全城蔚然成风,羌舞音乐声一起,全城人几乎都为之舞动。看吧,夜幕下的街巷、广场尽是随节奏而踏舞的人们,几十人、几百人甚至上千人手拉手围成大大小小的圆圈忘情地舞着,甚至出现一家祖孙三代上街共舞的欢乐情景。观看者更是人头?动,跃跃欲试。那铿锵、优美的旋律让整个山城也随之沸腾,眼前仿佛一片舞蹈的海洋!欢乐激越的“锅庄”增强了凤县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决心,也为羌族故里打开了旅游业的大门,让羌文化在其故里重新起飞,这难道是天意吗?
??凤县人更是以此为契机,在灵官峡、县城周围建羌寨碉楼,弘扬羌族文化。并从川陕等地招聘了105名大学生按全额事业编制分配到县旅游局各景点工作,并让羌族舞蹈专家对他们传授羌族舞蹈和生活习俗,配发羌服,让他们带动“羌家”文化的发展,丰富“羌家”文化的内涵,使之在新时期焕发出勃勃生机。
??每至华灯初上或传统佳节,山城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身着长衫、羊皮褂子,带头帕、束腰带、脚登尖角长靴的“羌族男子”和穿着精美刺绣服饰、佩带雕花首饰的“羌族少女”。载歌载舞的“羌族男子”让人总会联想到战马嘶鸣,英雄辈出的岁月,眼前浮现出中华大地各部族间的征战,以及在不断的迁徙中与多方地域的土著氏族或部落进行的民族融合的场景;或行或立的“羌族少女”便形成了“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的景中景。你总想握握她们飞针走线刺绣的美丽纤手,拥抱一下她们秀拔的身姿。
??凤县人的“锅庄”舞的队形基本呈圆状,舞蹈动作跟着伴唱的歌词内容而变,舞者的情绪随着舞曲的速度和节奏而情调浓郁。每每舞起,旅游局的青年男女就会穿上镶嵌着红、绿、蓝、黑各色花边的桃红、湖蓝色花边长袍、围裙和鞋尖向上勾起的绣花“云云”等羌族盛装围着篝火跑动、跳跃、旋转作舞。山城的群众则围着他们学跳。他们时而由奔放转为舞袖施礼;时而由激越转为转舞沉思;时而又由平静、甜媚、转为诙谐、幽默。舞者在举足蹙眉间就将世俗冷暧穿越。你看那高大英俊的男儿,随着乐曲展开和节奏的加快,把舞步加速成夏季的骤雨,像是要把一身烦热霎时泻光。少女们则在旋转中快速摇动髋部,一个急转身就是云翼惊展,她们随曲移动重心,膝部微屈、腰胯以上至肩部作轴向的环动,上身微拧倾,从而形成“ S”型的优美体形。每当这时,她们的肩、臂、腰、臀、腿以至双脚,无处不迸发出女性青春的涌动和无穷的魅力,于是凤县的一半风情,便在羌舞里彰显。我常想,是“羌家”给故里打开了旅游业的大门?还是故里拯救保护了“羌家”,让羌文化得以传承并加以发扬光大呢?
??如今,凤县这个有着“月亮之上”、“凤凰之乡”、“月亮之城”别称的山城,这个“让骑在凤凰上的羌族在这里起飞!”的山城,盛情隆重的羌舞篝火晚会,是这里的人们招待远方宾朋最隆重的盛宴。游人一到这里俨然打开了古羌民族灿烂的历史巨卷,一支支满载羌族人民勤劳与智慧的“锅庄”,宛如若干只美艳的凤凰伴随着嘹亮的歌声追逐、穿梭、嬉戏于火红的篝火旁。你只要随着乐声转个头就会被羌族舞蹈那“胴体的轴向后转动韵律和上身倾斜转动的拧倾韵律”所无法抗拒的诱惑所捕获,不由自主扭动身肢,汇入羌族舞蹈的海洋。你能从铿锵婉转的羌族音乐中,感受到一个民族的浑厚与粗犷,民族亲情不由在血管里涌动。思想就会跨越五千年长风,手拉着手与各族人民幕天席地而谈。人与自然合一,构成一幅美丽而动人的画卷。你眼前的暮霭、灯彩,大半从羌舞者身体迸出,留下小半才是自然天象。不,这是“羌家”故里人在用肢体诠释着羌族这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之精随和灾害面前不屈的羌族人民崇高的精神之内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2-22 16:32 , Processed in 0.09116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