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闺秀
在我娘家对门四号里住的是项家. 项老先生是留德医学博士. 他是卫生部抗战胜利后,来接管日伪房产住入的.
这幢楼的住户..都与他家有点沾亲带故的.
项先生的夫人是国民党要员陈仪的女儿. 还带入二个陪嫁丫环一起到夫家. 后来成了她的家人. 同住的夏家,
就是其中一位阿二姐的妹夫兄弟俩.
项夫人出生大户人家. 就是大气! 她不但帮阿二姐成了家. 还容得她家人一起同住一楼.走进走出 都和他们客
客气气的, 没一点架子..她总是面带微笑.衣服板板正正的,朴素大方.头发总是纹丝不乱. 尤其是她的声音特别好
听. 好几十岁的年纪了,还那么温柔.娇脆.
由于,项先生的侄孙和我大哥很合得来.我也借到他家光了.我打小喜欢看书.<<一千零一夜>全套,. <,莎士比亚>
悲喜剧,<<高尔基>>的三步曲.还有<<家>><<春>><<秋>>等好书,都是从她家藏书中拿来借给我看的.
到过年时,, 她家有整套的做米糕的模笼. 他侄子也帮我家借来.妈妈就带着我家兄弟姐妹自己 蒸豆沙馅的松
糕, 大家淘米的淘米. 磨粉的磨粉, 再把米粉滤干.拌上糖水.开始装进模笼. 蒸出香甜 可口的米糕, 过年就成了送
客的佳品. 这种自做米糕的快乐.当然离不开这位大方的芳邻啦. 除了做 米糕的用具外, 她家还有做月饼的模子啦.
那时家里没有烤箱. 借了也做不成.
她的大气更是在文革中让我长见识了.我们那个大弄堂. 一直是干干净净,平平安安的.到文革时, 就翻了天啦.她
家更是受冲击的对象. 先是卫生局的造反派来贴大字报. 我才知道.这位好婆婆来历 不简单. 怪不得家里什么都有,
更不简单的是: 她自己请在市一医院的造反派 半夜到家来.让他们 抄家, 据说那天晚上整整拉走三大卡车的抄
家物质呢! 她对侄孙和儿女说, 都是身外之物呀.拿去好了. 但能保平安.
她在外地生活的二个女儿家,确也受到冲击.听说还有个女婿失踪了. 她把二个外孙女接到家里. 请了 家庭教师.
天天教二个小女孩安心在家学拉小提琴. 每每听到对面三楼飘出的悠扬的小提琴声 ,就会把当时环境, 带给心中浮
躁之气赶走. 她家就在那样的非常时期. 深居简出.安然自若地渡过的.
文革过后,她成了全国政协委员.经常去北京开会,回娘家见到她,还是那么平和, 朴实无华.笑容可掬, 真是个好婆
婆.
她的家人,阿二姐老了.他家拿钱给养老,直到为阿二姐送终. 另一位忠心耿耿的文革时. 请回也不走. 一直伴随她
到最后.后来她儿女为她养老的.
我在前几天看晚报史料中.才知道. 这位大家闺秀的父亲___陈仪先生.是原国民党守上海的警备区司令汤恩伯的
恩师.汤司令的名字叫恩伯. 也是为感恩老师后才该的. 在解放上海前.陈老为免战争带来无辜伤亡. 对上海这大城
市是破坏. 曾派人劝汤司令策反. 不料汤司令不从., 反出卖恩师. 最后 陈仪先生这位识民族大义的高士,被带到台
湾后., 被蒋介石处死了.
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女呀. 这位大家闺秀.处乱不惊. 从容大度. 淡定安然. 这样的气魄常人难见的. 每想起起她和
些事来. 我会遇到烦恼事时.都会自然看淡了
大家闺秀就是这样光彩照人! 她的光彩照进了我的心房. 点亮了我的心灯. |